
近代汉语代词.ppt
51页近代汉语代词,一 、第一人称代词身:尔雅释诂“卬 、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联、余、躬,身也郭璞注云:“今人亦自呼为身 魏晋南北朝时期,“身”作第一人称代词常见:1.(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蜀志张飞传2.裴曰:“身是逸民,君明可更来裴子语林)3.王曰:“若如公言,并不如二人耶?”谢曰:“身意正尔也世说新语) 隋唐以后,“身”的这种用法逐渐消失,清郝懿行尔雅义疏云:“今时唯狱词讼牒自呼为身人称代词,侬:玉篇“侬,吴人自称我”,多见于南朝民歌:1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南朝民歌华山畿)2.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子夜歌)3又歌云:坐侬孔雀楼,遥闻凤凰鼓下我邹山头,仿佛见梁鲁异苑卷6)隋唐以后继续使用: 4帝曰:“侬家事一切己托杨素了人生能几何?纵有他变,侬终不失作长城公,汝无言外事也大业拾遗记)5上堂:“妙体堂堂触处彰,快须回首便承当今朝对众全分付,莫道侬家有覆藏五灯会元开福崇哲禅师)广韵平声冬韵“侬,我也”,不强调其吴方言性质,可见使用范围已经扩大了 邵慧君“侬”字称代演化轨迹探论,中国语文2004,第1期奴: 这个词在唐五代时期是个广泛使用的人称代词,男女尊卑都可以自称“奴”或“阿奴”,字亦作“孥”: 1.太上皇召肃宗谓曰:“张均兄弟均与逆贼作权要官,就中张垍更与贼毁阿奴家事,犬彘之不若也,其罪无赦。
大唐新语广记) 2.夫人语大王曰:“占看气色,道奴身亡,后七朝,己过两日臣今恐命定不存留,暂拟归舍,辞别父母,伏愿帝听,放奴归家敦煌变文欢喜国王缘) 3.董仲长年到七岁,街头由喜(游戏)道边旁小儿行留被毁骂,尽道董仲没阿娘遂走家中报慈父:“奴等因何没阿娘?”(敦煌变文董永变文) 4.异方歌乐,不解奴愁王昭君变文),宋代以后,“奴”就只作年轻女子的谦称了: 1丑奴是人间快活仙,吃了饱饭爱去眠小姐,奴家名唤做惜春见这春去了,便自伤春起来,教人如何不闷?(琵琶记)2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这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水浒传3回)3那妇人向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杀奴家水浒传24回)4巫娘子道:“既是这般有灵,奴家有烦师父替我请一卷到家来念初刻拍案惊奇卷6),儿:年轻女子自称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2、十娘曰:“儿近来患咳,声音不彻游仙窟)3、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元稹莺莺传),俺:“我们”的合音,但早期用例中既可表复数也可表单数1、知远临行,怒叫夫妻四口:“异日得志,终不舍汝辈弟兄笑曰:“你发迹后,俺向鼻内呷三斗三升酽醋两个妯娌也道:“俺吃三斗三升盐。
刘知远诸宫调12)2、俺众人商量来,你好献三十万贯金珠与俺三国志平话)3、天那,天那,则俺两口儿受冰雪堂地狱灾元杂剧)吕叔湘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 :复数之俺常与你相映对,盖屏对语者于其外,所谓排除式之第一身复数也俺:表单数1、辞了俺三娘入太原,文了面再团圆刘知远诸宫调9)2、俺(莺莺)父亲,居廊庙董西厢147)3、见它人两口儿家携着手看灯夜,交俺怎生不感叹伤嗟朝野新声太平乐府)4、俺兄关公刺颜良,追文丑(三国志平话中11),自家:原本是“自己”的意思,后来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1、自家今日说个女娘子而诵莲经得成正果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2、自家是汴梁城中狮子店小二哥的便是包龙图智勘后庭花)3、自家大金皇帝完颜亮是也 牡丹亭),咱:“自家”的合音,包容式第一身复数代词1、你好好承当,咱好好商量,我管不错董西厢)2、指望咱弟兄情如陈雷胶漆元杂剧)3、咱须是一父母,又不是两爷娘元曲选)4、咱两人可以分,你要多少?(蒙古秘史)5、张飞见玄德言语:“孙坚言咱门是猫狗之徒三国志平话),“咱”也可以表单数: 1、咱八辈儿称孤道寡,俺乃赵八郎也!(大宋宣和遗事)2、苏氏曰:“咱有服制,谁人敢为做媒?”(五代史平话汉上)3、夜深也,咱独坐。
元曲选)现代汉语词典“咱家”(我)读z ,“咱们”读z n喒(z n):“咱们”的合音,包容式第一身复数代词,多见于元曲,新华字典将“喒”作为“咱”的异体字1、婆婆,喒出酸枣门边,着黄河岸上赶去来元杂剧)2、那时我坐香车你乘马,喒两个稳稳安安兀的不快活杀元曲选)3、母亲,他和喒是甚么亲眷?(元曲选) “喒”偶用于指单数:4、小的,喒和你到佛堂中烧香去来元曲选),第一人称代词多数可后附“家”,1、我要修于佛果,汝须速上天宫,莫将天女献来,我家当知不受维摩诘经讲经文)2、女子答曰:“儿家堂舍贱陋,供给单疏只恐不堪,终无吝惜游仙窟)3、那妇人上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杀奴家水浒传第二十四回)4、帝曰:“侬家事一切已托杨素了大业拾遗记)5、洒家(多为陕西籍人自称,如鲁智深、杨志)一向关西冗迫,不及通书张协状元)6、你老人家也不是活了俺家一个人,通是活了俺一家子哩醒世姻缘传),某、某甲(多出现于禅宗文献中)、某乙(变文常见):近代汉语指代词称之为“隐名代词”,即这些词本不是代词,因可代替姓名,后产生了类似代词的用法1、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景德传灯录卷四)2、婢女言曰:“某乙莲花并总不卖,明日然佛灯,到莲花城中供养世尊。
敦煌变文不知名变文)3、某姓严名光,字子陵元杂剧)4、先生,你我虽是初交,你外面询一询,邓某也颇颇的有些微名儿女英雄传),二 、第二人称代词你 :王力、吕叔湘先生都曾指出“你”就是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爾”汉晋以来,草书里已把爾写作尔,王羲之字帖中,随处可见写成“尔”的“爾” “至于什么时候又在左边加上亻旁,那一定是在爾的语音跟读音已经分歧之后,借这个来分别一下近代汉语指代词p.3),在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爾、尔、你”三种写法都有:1.谁是爾叔?敢唤我作叔?(卷11)2.闻尔症,我为尔针卷30)3.你父打我时,竟不来救卷12)4.阿那瓖终破你国卷50),唐代“你”的使用率已很高,寒山子诗集中有18例“你”:1.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平仄不解叶,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2.渠命既不惜,汝命有何辜?教你百胜术,不贪为上谟3.可来白云里,教你紫芝歌4.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5. 再三劝你早修行,是你顽痴心仿佛广韵中收“你”字,释“汝也您:“你们”的合音,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表复数:1.不索打官防(打官司),教您夫妻尽百年欢偶董西厢)2.捉将李洪信洪义两兄弟,跪于阶下,骂之曰:“咱这三娘子是您同胞的兄弟您是不顾恩义的贼。
五代史平话汉史上)3.济困的众街坊,您是救苦的观自在覆元刊古今杂剧)4.您兄弟每如何那般做蒙古秘史第76节)5.恁子母说话整一日,直到了不辨个尊卑刘知远诸宫调16),“您”表单数:1、黄巢反贼,您若会事之时,束手归降五代史平话 唐史上)2、您儿见在,三娘且请放怀刘知远诸宫调15)3、您初生时,手里握着黑血块生来蒙古秘史第78节)4、相国夫人恁但去,把莺莺留下胜如汤药董西厢),您:表敬称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下册p.21)“您”表敬称是“你老”的合音 吕叔湘释您,俺,咱,喒,附论们(1940) 之“补记三”:“本文假定现代表尊敬的 您源自宋、元时期表复数的您 ,甚为可疑,因为中间几百年没有书证,倒是源出你老之说较为可信近代汉语指代词 (p.61)称敬辞“您” 来自“你老”,“大概可以作为定论了三、 第三人称代词他:先秦汉语中有三种写法:它、他、佗,意思是“别的”“其它的”: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鹤鸣)2.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他”也可以指称人,表示“他人、别人”的意思:3.子不我思,岂无他人?(郑风搴裳)4.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左传成公二年)5.见他老病死,不知自观察。
佛所行赞),“他”指别人是泛指,而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必须是专指,而且必须是有定的,也就是前面(或后面)明确出现过“他”所指称的人(也叫先行词):6.睹燕不在,入来儌掠(jio 劫夺)见他宅舍鲜净,便即穴白(乘机)占着燕子赋)7.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高适渔父歌)8.他字伯玉,亦应呼陈伯玉唐赵璘因话录),伊 :伊本是指示代词,当“他”向第三人称代词发展时,伊已经是个盛行的第三人称代词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秦风 蒹葭)世说新语中有不少用例:2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世说新语方正)3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同上)4刘尹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世说新语识鉴),金元曲文中,“伊”也 作第二人称代词:1.俺也不似别的,你性情俺都识,临去也,临去也,且休去,听俺劝伊董西厢229)2.比及你远赴京华,薄命妾为伊牵挂元曲选)3.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元曲选),渠 “渠”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在唐代使用得也较普遍:1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令众乡人谒尚书,欲救之,尚书曰:“犯国法,师德当家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朝野佥载)2今朝忽见渠姿首,不觉殷勤着心口。
令人频作许叮咛,渠家太剧难求守端坐剩心惊,愁来益不平看时未必相看死,难时那许太难生游仙窟)3师曰:“渠不似我,我不似渠(祖堂集),现在广州话里写作“佢”,复数则做“佢地” : 1.莫学汉元多薄幸,琵琶让佢泣边尘二荷花史) 2.只话又从此地观春景,唔想隔溪忽见一花船载着如花人一簇,真系风流个个可人怜,摇来系在横塘曲,佢地就整衣妆共上船同上),现代吴语中,第三人称代词是伊、渠、他鼎足三分的局面:上海、宝山、吴江、嘉兴、绍兴等地都用“伊”,永康、金华等的第三人称代词仍是“渠”,苏州、杭州等地用“他”们: “们”在唐代写作“弭”和“伟” :1卢尚书弘宣,与弟卢衢州简辞同在京一日衢州早出,尚书问:“有何除改?”答曰:“无大除改,惟皮遐叔蜀中刺史尚书不知皮是遐叔姓,谓是宗人,低头久之曰:“我弭当家,没处得卢皮遐来衢州为辩之,皆大笑唐赵粦因话录) 2.儿郎伟,重重祝愿,一一夸张司空表圣文集障车文),宋代的楼钥曾在其攻媿集中专门解释过这个词: 上梁文必言“儿郎伟”,旧不晓其义,或以为唯诺之“唯”,或以为奇伟之“伟”,皆所未安在敕局(宋代承旨撰制法律条文的机构)时,见元丰(宋神宗之年号 )中获盗推赏,刑部例皆节(摘录)元(原)案,不改俗语。
有陈棘云:“我部领你懑厮逐去”;深州边吉云:“我随你懑去”懑本音闷,俗音门,犹言辈也独秦州李德一案云:“自家伟不如今夜去”云余哑然笑曰:“得之矣,所谓儿郎伟者,犹言儿郎懑,盖呼而告之,此关中方言也宋代写成“懑” “瞒”“门”:1、孩儿懑切记之,是年且莫教我吃冷汤水宋王銍 默记)2、不因你瞒番人到此,如何我瞒四千里路来?(宋周密齐东野语 )3、始初内臣宫嫔门皆携笔在后抄录河南程氏遗书)4、你门年四十,你门如何不是?(文天祥文山集),元代、明初多写作“每”,不仅可以指人,还可以指其他动物甚至无生命物件的复数:1.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窦娥冤)2.张千,你与我掌上灯,你每都辛苦了,自去歇息罢我唤你便来,不唤你休来窦娥冤)3.成吉思汗皇帝圣旨,道与诸处官员每白话碑)4.若论今日,索输与这驴群队果必有征敌,这驴每怎用的!(刘时中新水令得胜令),5.窗隔每颭颭(zhn )的飞,椅卓每都出出的走,金银钱米都消为尘垢钱素庵哨遍三煞)6.若是稻草时,这头口们多有不吃的老乞大)7.这般时马们分外吃得饱同上)8.两个汉子把那驴骡们喂的好着朴通事),元朝秘史中有大量这类“每”的用例,如“鸭每”、“雁每”“枯树每”“乾树每”“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