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辅助线作法小结.doc
11页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中考应用以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和等腰Rt,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0<<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二)、截长补短1.如图,中,AB=2AC,AD平分,且AD=BD,求证:CD⊥AC2:如图,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CD过点E,求证;AB=AC+BD3:如图,已知在内,,,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是,的角平分线。
求证:BQ+AQ=AB+BP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求证:5:如图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中考应用(三)、平移变换1.AD为△ABC的角平分线,直线MN⊥AD于A.E为MN上一点,△ABC周长记为,△EBC周长记为.求证>.2:如图,在△ABC的边上取两点D、E,且BD=CE,求证:AB+AC>AD (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1:如图,已知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OE=OD2: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于F. (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AC=,求AE、BE的长.中考应用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第23题图)OPAMNEBCDFACEFBD图①图②图③(2)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五)、旋转1: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2:D为等腰斜边AB的中点,DM⊥DN,DM,DN分别交BC,CA于点E,F1) 当绕点D转动时,求证DE=DF2) 若AB=2,求四边形DECF的面积3.如图,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以D为顶点做一个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则的周长为 ;中考应用1、已知四边形中,,,,,,绕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或它们的延长线)于.当绕点旋转到时(如图1),易证.当绕点旋转到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1)(图2)(图3)2、已知:PA=,PB=4,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1)如图,当∠APB=45°时,求AB及PD的长;(2)当∠APB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的最大值,及相应∠APB的大小.3、在等边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为外一点,且,,BD=DC. 探究:当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的周长Q与等边的周长L的关系.图1 图2 图3(I)如图1,当点M、N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此时 ; (II)如图2,点M、N边AB、AC上,且当DMDN时,猜想(I)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III) 如图3,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若AN=,则Q= (用、L表示).圆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1)作弦心距,以便利用弦心距与弧、弦之间的关系与垂径定理。
2)若题目中有“弦的中点”和“弧的中点”条件时,一般连接中点和圆心,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得出结果3)若题目中有“直径”这一条件,可适当选取圆周上的点,连结此点与直径端点得到90度的角或直角三角形4)连结同弧或等弧的圆周角、圆心角,以得到等角5)若题中有与半径(或直径)垂直的线段,如图1,圆O中,BD⊥OA于D,经常是:①如图1(上)延长BD交圆于C,利用垂径定理②如图1(下)延长AO交圆于E,连结BE,BA,得Rt△ABE 图1(上) 图1(下)(6)若题目中有“切线”条件时,一般是:对切线引过切点的半径,(7)若题目中有“两圆相切”(内切或外切),往往过切点作两圆的切线或作出它们的连心线(连心线过切点)以沟通两圆中有关的角的相等关系8)若题目中有“两圆相交”的条件,经常作两圆的公共弦,使之得到同弧上的圆周角或构成圆内接四边形解决,有时还引两连心线以得到结果9)有些问题可以先证明四点共圆,借助于辅助圆中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去证明10)对于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问题,往往添作边心距,抓住一个直角三角形去解决例题1:如图,在圆O中,B为的中点,BD为AB的延长线,∠OAB=500,求∠CBD的度数。
例题2:如图3,在圆O中,弦AB、CD相交于点P,求证:∠APD的度数=(弧AD+弧BC)的度数 一、造直角三角形法1.构成Rt△,常连接半径例1. 过⊙O内一点M ,最长弦AB = 26cm,最短弦CD = 10cm ,求AM长;2.遇有直径,常作直径上的圆周角例2. AB是⊙O的直径,AC切⊙O于A,CB交⊙O于D,过D作⊙O的切线,交AC于E. 求证:CE = AE;3.遇有切线,常作过切点的半径例3 .割线AB交⊙O于C、D,且AC=BD,AE切⊙O于E,BF切⊙O于F.求证:∠OAE = ∠OBF;4.遇有公切线,常构造Rt△(斜边长为圆心距,一直角边为两半径的差,另一直角边为公切线长)例4 .小 ⊙O1与大⊙O2外切于点A,外公切线BC、DE分别和⊙O1、⊙O2切于点B、C和D、E,并相交于P,∠P = 60°求证:⊙O1与⊙O2的半径之比为1:3;5.正多边形相关计算常构造Rt△例5.⊙O的半径为6,求其内接正方形ABCD与内接正六边形AEFCGH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二、欲用垂径定理常作弦的垂线段例6. AB是⊙O的直径,CD是弦,AE⊥CD于E,BF⊥CD于F.(1)求证:EC = DF;(2)若AE = 2,CD=BF=6,求⊙O的面积;三、转换割线与弦相交的角,常构成圆的内接四边形例7. AB是⊙O直径,弦CD⊥AB,M是上一点,AM延长线交DC延长线于F.求证: ∠F = ∠ACM;四、切线的综合运用1.已知过圆上的点,常_________________例8.如图, 已知:⊙O1与⊙O2外切于P,AC是过P点的割线交⊙O1于A,交⊙O2于C,过点O1的直线AB ⊥BC于B.求证: BC与⊙O2相切. 例9.如图,AB是⊙O的直径,AE平分∠BAF交⊙O于E,过E点作直线与AF垂直交AF延长线于D点,且交AB于C点.求证:CD与⊙O相切于点E.2.两个条件都没有,常___________________例10. 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 AM⊥MN,BN⊥MN,如果AM+BN=AB,求证: 直线MN与半圆相切;例11.等腰△ABC中,AB=AC,以底边中点D为圆心的圆切AB边于E点. 求证:AC与⊙D相切;例12.菱形ABCD两对角线交于点O,⊙O与AB相切。
求证:⊙O也与其他三边都相切;五、两圆相关题型1.两圆相交作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3.⊙O1与⊙O2相交于A、B,过A点作直线交⊙O1于C点、交⊙O2于D点,过B点作直线交⊙O1于E点、交⊙O2于F点. 求证:CE∥DF;2.相切两圆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4. ⊙O1与⊙O2外切于点P,过P点的直线分别交⊙O1与⊙O2于A、B两点,AC切⊙O1于A点,BC交⊙O2于D点 求证:∠BAC = ∠BDP;3.两圆或三圆相切作_________________例15.以AB=6为直径作半⊙O,再分别以OA、OB为直径在半⊙O内作半⊙O1与半⊙O2,又⊙O3与三个半圆两两相切求⊙O3的半径;4.一圆过另一圆的圆心,作____________例16.两个等圆⊙O1与⊙O2相交于A、B 两点,且⊙O1过点O2,过B点作直线交⊙O1于C点、交⊙O2于D点. 求证:△ACD是等边三角形;六、开放性题目例17.已知:如图,以的边为直径的交边于点,且过点的切线平分边.(1)与是否相切?请说明理由;(第23题)(2)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新文章哦· 刘项原来不读书 (魏伯河) · 高考恢复三十年回顾:几多欢欣几多愁 () · 万宁调研(二)——大茂初级中学 (吴益平) · 如何引导学生"开口说" (梁珠) · 高考改革三十年:在迷雾中寻找方向 ()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