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pdf

9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77214971
  • 上传时间:2024-08-2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86MB
  • / 9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目 录第1单元课题1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单元课题2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单元课题3关进化学实验室第2单元课题1一空气第2单元课题2一氧气第2单元课题3一制取氧气第3单元课题1_分子和原子第3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3单元课题3元素).doc第3单元课题4离子).doc第4单元课题1一爱护水资源第4单元课题2一水的净化第4单元课题3一水的组成第4单元课题4一化学式与化合价第5单元课题1_质量守恒定律第5单元课题2_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律第5单元课题3_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6单元课题1_金刚石、石墨和C60第6单元课题2_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6单元课题3_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7单元课题1_燃烧和灭火第7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 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 分钟训练1 .化学研究的内容是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提示: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和掌握教材上讲过的内容和知识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2 . 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思路解析: 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

      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 分子和原子构成” ,故选D答案:D3 . 物理性质是 的性质;化学性质是 的性质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4 . 物理性质包括、、、、、、等答案:颜 色 状 态 气 味 硬 度 熔 点 沸 点 密 度10分钟训练1 .解释下列物理性质:(1)熔点:( 2)沸点:( 3)压强:(4)密度:思路解析: 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关物理性质的意义答案: (1)物质的熔化温度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3)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4)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2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通常表现为、、等提示: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3 . 化学变化还伴随着 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思路解析: 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答案:能 量 吸 热 放 热 发 光4 . 氧 气 和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都 是 ( 颜色)( 气味)的体( 状态) 。

      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 伸入氧气瓶中, 你看到的现象是,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思路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常见的物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性 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答案:无色 无味 气 木条燃烧更剧烈燃烧的木条熄灭5. 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 B.合成新药物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D.开发氢能源思路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物质 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己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C、D均属于新物质、新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体现了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A是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应选择A答案:A30分钟训练1 .( 1)石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色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状态, 密度( 大于、 等于、 小于)水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说明石蜡的硬度( 硬、软、较硬)⑵ 蜡 烛 燃 烧 的 火 焰 分 为 、和 共三层,其中 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3)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o( 4)若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 现 烧 杯 内 壁 有 ,这说明蜡烛燃烧后有生成; 片亥U,取下烧杯, 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振荡, 观察到,这说明蜡烛燃烧后还有 气体生成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产物和蜡烛火焰的组成和结构答案:(1)乳 白 固 体 小 于 留 下 深 深 的 痕 迹 软⑵ 焰 心 内 焰 外 焰 外 焰 焰 心( 3)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焰心火焰暗淡,底部呈淡蓝色;内焰火焰明亮略呈圆锥形;外焰火焰明亮但不耀眼顶部石蜡受热熔化,段时间后有熔化的石蜡沿蜡烛流下( 4)水 珠 水 蒸 气 有 白 色 沉 淀 产 生 二氧化碳2 .(经典回放) 如图所示,金丝鸟与金鱼生活在•起,是因为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请您推测制作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绝热 B.透气C.导电 D.隔水思路解析: 我们知道, 鸟必须生存在空气中, 鱼必须生活在水中 鸟能在水中与鱼一起生存,鸟笼所用材料必须具备隔水性和透气性答案:BD3 . 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到:“ 化学——人类进步的 关键” ,这句话说明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指明化学对人类进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试根据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 举出几例现实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实例:( 1 ) 0( 2 )o( 3 )o( 4 )o思路解析:本题旨在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对人类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利用化学可生产化肥、农药、合成药物;利用化学可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答案:食盐是一种调味品石灰浆刷墙醋酸除水垢煤气作燃料等4 .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试以你所学的化学知识谈一下你周围的变化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察、联想和归纳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按照题目设定的标准准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回答题目所给出的问题答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我们身边的化学 1 )衣:化学纤维(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聚丙烯无纺布、塑料、橡胶的生产等等,改变了人们的穿着,提高了生活质量 2 )食: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大丰收, 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而且改变了饮食结构,使人们的饮食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 3 )住:钢铁、铝、水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大量生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4 )行:石油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生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入家庭等,使人们的出行更方便、更快捷 5 )医:医疗器械、药品、 保健器材的研制、 医院设备的更新、 医疗条件的改善, 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改观,人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 6 )用:人们日常所用的如计算机、电视、冰箱、洗衣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钢笔、尺子……无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5 .( 开放性试题)( 1 )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各举出具体两例 2 )组织同学进行调查和讨论,谈谈对城市垃圾处理的看法,并提出建议思路解析:( 1 )联系生活中对生活带来益处的实例,这是化学带来的主要方面,选择两点合适内容进行列举;然后结合化学工业对环境、自然等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举例说明 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2 )观察生活中垃圾的组成和处理方法,考虑答案:( 1 )正面: ①合成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 ; 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负面: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 2 )本题主要有两项基本内容,即不随意丢弃垃圾,和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鼓励其他合理和有创新内容的答案)6 . 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家中吃的“ 白糖”的物理性质。

      如果将白糖放在水中,它就会逐渐没有了你认为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思路解析:联系生活, 细心观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白糖是家中生活常用的物质,应该对之有较清楚的了解答案:白糖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密度比水大( 其他可不作要求) 白糖放在水中很快就没有了,通常叫“ 化”了,这是物理变化,因为糖水具有糖的甜味,糖的分子没有变化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5分钟训练1 .学 习 化 学 的 重 要 途 径 是,通过对 以及对 的观察、和 等, 可以发现和验证, 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思路解析:要了解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能力答案:实 验 实 验 实 验 现 象 记 录 分 析 化 学 原 理 科 学 探 究2 . 通过学习教材上关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你能总结一下化学学习的特点吗?思路解析: 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教材中总结了关于化学学习的三个特点,要求学生了解,以指导今后化学的学习答案:(1)关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化学 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观察、记录、描述、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10分钟训练1 . 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本题考查蜡烛点燃过程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石蜡硬度较小答案:A2 . 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 .空气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基本化学性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答案:B3 . 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组气体是( )①空气②氧气③人呼出的气体④二氧化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思路解析: 氧气、空气均可以助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含量低,也不支持燃烧答案:C4 . 正确量取8.5 m L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有( )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A.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思路解析: 选择仪器时应该选择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最接近的量筒来量取答案:D30分钟训练1. 下列实验中( 如图) ,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思路解析: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沉淀变化;澄清石灰水滴入到二氧化碳集气瓶中,会产生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点燃的火柴会立即熄灭;蜡烛罩在干冷的烧杯上,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答案:A2 .( 经典回放)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 带铁圈) 、烧杯、玻璃棒以外,还必须用到 的 仪 器 是 ( )A.酒精灯 B.蒸发皿C.漏斗 D.量筒思路解析:主要考查过滤所需的仪器简易过滤器是由漏斗和滤纸组成的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 带铁圈) 、烧杯、玻璃棒以外,必不可少的仪器应是漏斗因为没有漏斗则不能组成过滤器,达不到过滤的目的答案: C3 . 化学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万一发生事故也不必惊慌,要冷静地处理下列做法不本顿的是()A.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C.不慎将酒精灯砸倒,泗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扑灭D.不慎将白磷洒落在桌面上,立即扫入垃圾桶中思路解析: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若暴露在空气中易氧化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引起自燃将洒落在桌面上的白磷扫入垃圾桶中,白磷自燃可引燃垃圾桶内的可燃物,易造成火灾,故做法错误答案:D4 . 写出下列( 见图)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________二 二____ = 一③①;②;③;④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

      答案:①烧杯 ②集气瓶 ③水槽 ④胶头 滴管5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所示,请完成实验报告探究内容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1 .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 相 同 (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D呼出气的水清灰y澄石凸-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振荡,观察燃着的小木茶2.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呼了工出气空气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观察3. 水的含量是否相同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基本性质答案:1 . 空气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明显变浑浊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2 .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远远小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3. 呼出的气体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6. “ 西气东输” ,输送的是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用作家庭燃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已知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水遇冷可以凝结成小的水珠。

      这是生活常识思路解析:此题可联系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利用甲烷的可燃性, 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其火焰上方,观察现象,然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答案:将甲烷导出点燃,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5 分钟训练1 . 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 中,粉末颗粒状的一般用 取用,块状的用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只须液体药品通常 存 放 在 中 ,取 用 时 试 剂 瓶 盖 放 在 桌 子 上 ,标签朝向,试剂瓶口紧贴容器口 倾倒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______________mLo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固体、液体药品的存放及取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答案:广 口 瓶 药 匙 保 子 盖 满 试 管 底 部 细 口 瓶 倒 手 心 缓 慢1—22 . 量 取 一 定 体 积 的 液 体 应 用 ,选择的量筒规格与所量液体体积越接近越好倾倒的液体接近刻度时,应用 滴加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再读出读数仰视时会造成读数偏低,取液偏多;俯视时会造成读数偏大,取液偏少。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 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 玷污 或腐蚀;滴加时把滴管放在容器U上方滴加用过的滴管要立刻用 干净( 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 再放入洁净的小试管中思路解析: 量取一定体枳的液体用到的仪器主要有量筒和胶头滴管,本题考查的是量筒和胶头滴管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使用量筒时要注意量筒的选取、放置和读数,使用胶头滴管时不能让药品污染到胶帽答案:量 筒 胶 头 滴 管 放 平 凹 液 面 的 最 低 处 橡 胶 胶 帽 试 剂 橡 胶 胶 帽 清 水 冲 洗3 . 称量前先要调节天平的平衡称量固体药品时. ,应把被称量的物质放在托盘天平的盘 ,盘 放 祛 码 ,祛码由 到 放 置 ,用取, 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把药品放在 内称量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g»思路解析: 称量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托盘天平本题考查的是对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操作答案:左 右 大 小 镣 子 玻 璃 器 皿0.110分钟训练1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 体 体 积 一 般 不 超 过 试 管 容 积 的 ;加热试管时要使用试管夹的,手握试管夹的,不要把拇指按在,而且应该从试管的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 处;加热时,试管倾斜跟桌面成,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部位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 热 时 切 记 不 可 使 试 管 口 对 着 »思路解析: 在给试管加热时要用到试管夹,本题考察的是试管夹的使用操作和在试管中给液体加热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1 / 3长 柄 短 柄 底 部1/3 45° 移动自己或他人2 . 一般用试管刷,当 玻 璃 仪 器 上 附 着 的 水 既 不 ,也不,表明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 或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答案:聚 成 水 滴 成 股 流 下 试 管 架 上 指 定 地 方 3 .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 用 ( )A.量筒 B.细口瓶 C.试管 D.玻璃管思路解析: 在实验室中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简答案:A4 .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A.l/2 B.l/4 C.l/3 D.2/3思路解析: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答案:C5 . 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拿试管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B .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祛码思路解析: 本题是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加热试管时要使用试管夹,故A错误对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故B错误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C正确。

      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用镶子夹取祛码,故D错误答案:C30分钟训练1 .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1)用嘴吹灭酒精灯2)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3)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4)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附有水珠 o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在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操作的正确和规范答案:(1)用嘴吹灭酒精灯,会导致酒精灯翻倒,酒精洒出着火2)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灯芯处温度低,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3)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会使液体流下,腐蚀标签4)给试管加热时; 试管外壁附有水珠,水珠流淌下来,使热的试管遇冷炸裂2. 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③思路解析: 选择的量筒规格与所量取液体体积越接近越好, 量 取15 m L液体, 应选取比15 mL大且接近的20 m L量筒倾倒的液体接近刻度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故应选③④答案:A3. 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思路解析: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另一手持试管,试管倾斜, 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倒入试管中。

      答案:D4 .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思路解析: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将装有药液的滴管倒置,药液会倒流腐蚀橡胶乳头答案:B5 .(经典回放)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制造应用、回收处理时,对环境没有或尽可能产生小的副作用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 是 ( )A.冶炼厂将尾气排放到空气中B.执法部门将收缴的假冒伪劣产品焚烧C.使用含磷洗衣粉D.开发新型燃氢汽车思路解析:工厂的废气是引起空气污染的一大来源,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A项错在焚烧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现在实行绿色销毁,就是经过碾压、粉碎,再回收利用,B错含磷污水排入河流,会引起水质富营养化,水中生物大量繁殖,C错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 没有生成有害物质,不会污染环境, 是一种清洁能源,D项正确答案:D6 . 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试管口要稍低于试管底部,其主要原因是( )A.生成的气体比空气重 B.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C.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D.上述3个原因均有思路解析:碱式碳酸铜( CMOH) 2 co3)氧 化 铜( CuO) +水 ( 见0 ) + 二氧 化 碳( C02) ,加热碱式碳酸铜时有水蒸气生成, 水蒸气在管口遇冷凝结为水珠, 为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底部,试管口要稍低于试管底部。

      答案:C7 .(经典回放) 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 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思路解析: 题目给出了不同实验的图示信息,旨在告诉学生所做实验若有有害气体和粉尘产生,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以防止空气污染或实验室空气不畅由图示信息知,碘的受热和冷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均在密封的容器内进行,而电解水生成的是2和H 2 ,对空气无污染,所以这三个实验不必在通风橱中进行白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 烟尘) ,逸散到空气中既使实验室空气不畅,又会污染空气,故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答案:C 8 . ( 经典回放) 下列实验操作图或装置图正确的是( )给液体加热 制取H? CO还原CuO 测定空气中01含量A B C D思路解析: 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或装置图的正误借用图示语言表达出来,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这类图示信息题,只要结合平时所学知识,读懂图示语言就能准确得出答案A给液体加热实验操作有两处错误,一是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 / 3 , 二是大拇指未顶住试管夹短柄 C用 CO还原C u O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CO有剧毒, 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将CO燃烧处理或用气囊收集D 测定空气中。

      2 的含量不能用硫作试剂,因硫燃烧产生的S 0 2 气体替代了新耗体积, 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山此可知制取H2的装置正确本题若错选C,则是没有从CO有毒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若错选D,则是对实验药品的选择条件没有掌握做实验D 时药品的选择应满足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在空气中能燃烧;③燃烧产物为固体答案:B9 . ( 经典回放) 下列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思路解析:该题主要涉及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的使用以及给液体加热的方法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注意左物右码莫乱放;酒精灯火焰不能用嘴吹火;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利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 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答 案 :C1 0 . 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阿杜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 B、 C o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 进行了如下实验:( 1 ) 把 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 m处加热;( 2 )把 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3 )把 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管编号ABC水沸腾所用时间/ S9 03 04 5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加热的建议是思路解析: 对于实验结果以表格及数据的形式出现的类型题, 一定要注意对比实验数据的不同、 变化的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分析表中数据, 可知水沸腾所需时间从A —C —B逐一减少,可见提供给三支试管的热量是逐一增大,究其原因是使用酒精灯火焰的位置不一样答案: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5 分钟训练1 . 二百多年前,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 和组成的,其中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史和空气的基本组成常识答案:氮 气 氧 气 氧 气 氮 气2 .空 气 是 由 多 种 成 分 组 成 的 ,空气的成分按 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o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适合预习后进行自我测试答案:混合物 体积分数 占 78% 占21% 占0.94% 占0.03%占 0.03%3 . 纯净物由 物质组成,混合 物由物质组成思路解析: 考查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答案: 一种多种4 . 随着工业的发展, 排放到空气中的 和 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空洞”等都是空气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思路解析: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灰尘等颗粒状物质。

      答案:有 害 气 体 烟 尘5 .、、、、等气体总称为稀有气体它们一般 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人们利用这种性质,在一些工业生产中, 常把它们用作 稀 有 气 体 在 通 电 时 会 发 出 ,因此它们在 中有特殊的应用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惰性气体的性质及用途答案:氨 抗 氨 氟 氨 不 与 保 护 气 不 同 颜 色 的 光 灯 具 制 造 业10分钟训练1 .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空气污染物的种类答案: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2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矿泉水C.铁水 D.澄清的石灰水思路解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铁水是液态的铁,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矿泉水、澄清的石灰水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答案:C3 . 你的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物质,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洗衣粉 B.蒸储水C.酸奶 D.精制碘盐 思路解析:洗衣粉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蒸储水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酸奶是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精制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答案:B4 . 有五种物质,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A.②④ B.①②⑤ C.⑧⑤ D.① 0©思路解析: 汽车排出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煤燃烧时产生了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它们都能造成空气的污染。

      而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并没有产生有害物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二者均不会污染空气答案:B5 .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 氧 气 ② 氮 气 ③ 二 氧 化 碳 ④ 稀 有 气 体A.© >® >® >® B.®>©>@>@C.@ >© >( 3) >( 4) D.①>③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空气的基本组成答案:B6 .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水蒸气 B.二氧化碳气体C .洁净的空气 D.氯酸钾思路解析: 水蒸气只含有水,是纯净物;二氧化碳也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也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氯酸钾属于纯净物答案:C30分钟训练1 .随 着 ‘ ‘ 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思路解析: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是SO?、C O , NO2及可吸入颗粒物,均可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用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应受到监测答案:A2 . 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

      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一氧化碳思路解析: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 还包括甲烷)含量的增加,使得热量散失能力减弱;臭氧空洞是由于臭氧层被氮的氧化物和氟利昂等破坏造成的答案:B3 .( 经典回放)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A.仅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思路解析: 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物质③④是微小粉尘颗粒,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若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面粉厂、棉纱厂等地就常常有“ 严禁烟火”的警示牌① ②③是易燃、易爆物,遇明火,就会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若产生的热和气体来不及散失就会引发爆炸本题易错选答案B „ 错因是没有认识到面粉尘、棉尘也是易燃、易爆物答案:D4 . 人类对空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进行了长期和艰难的探索, 许多的探索者都提出过他们的观点较早通过实验研究得出“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A.普利斯特里 B.舍勒C.侯德榜 D.拉瓦锡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史。

      答案:D5 . 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 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 % ,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 8 % ,此现象说明思路解析: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大有小,绝不溶于水的气体是没有的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只能是氧气、氮气在水中溶解性的差异答案:氮气和氧气比较,氧气比氮气易溶于水6 .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B.电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C.把块状的石灰石粉碎成粉末 D.水在加热时有小气泡产生思路解析: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电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电流作用,没有新物质生成;把块状的石灰石粉碎成粉末,属于物质形状的改变,物理变化:水在加热中有小气泡产生,溶解在水里的气体挥发出来,物理变化答案:A7 . 下列用途中,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 B.用氢气冶炼金属C.用盐酸除铁锈 D.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思路解析: 用干冰人工降雨、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有很强的制冷作用, 属于物质的物理变化;氢气冶炼金属,氢气生成水,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用盐酸除铁锈,把铁锈溶解,生成盐和水;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中和了土壤中的酸。

      答案:A8 . 某次化学调研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思路解析:颜色、溶解性和容易撕碎等都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答案:C9 . 用右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可用 ( 2 ) 实 验 中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同时水进入广U瓶,水的体积约占广口瓶容积的3) 如果实验步骤是:①先用夹子夹紧橡皮管;②点燃燃烧匙内的固体物质;③将燃烧匙插入广口瓶,并塞紧橡皮塞;④燃烧完毕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结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问: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思路解析: 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无气体生成, 同时压强减小, 可通过倒流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答案:(I)红 磷 (2)广口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1/5 ( 或21 %)(3)①红磷用少了,瓶内氧气没有反应完;②装置漏气,瓶外的空气进入瓶内;③瓶内未冷却到室温使压强变大10 .某容器所盛的空气里含有氧气10 g , 则此容器所盛的空气是50g这句话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请改正。

      思路解析: 已知氧气的质量求空气的质量必须借助密度和体积错解的原因是,利用氧气的体枳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则有空气的体积=10 L + 1/5=50 L误认为空气成分按质量划分答案:不正确应改为某容器所盛的空气里含有氧气10 L , 则此容器所盛的空气是50 L11 .下图是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红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该固体极易溶于水,而木炭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碳,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下图为两个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1)图 1 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灯磷?(2)图 I 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 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3)图H装置燃烧匙中放点燃的木炭,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吗?为什么?思路解析: 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只剩下氮气和惰性气体等,因为氮气和惰性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氧气约占空气成分的20%,故气体剩余的约占80%答案:(1)红磷过量,才能把氧气消耗完全2)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3)不可以;因为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或一氧化碳,气体体积没有减少,无法判断氧气的量。

      课题2氧气5 分钟训练1 .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 _ _ _ _ _ _ _ _ _ _ 色、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 溶于水液态氧的颜色是 o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答案:无 没 有 略 大 不 易 淡 蓝 色2 .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与许多物质起反应氧气具有,是常用的氧气能支持燃烧,带 有 火 星 的 木 条 在 氧 气 中 能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基本化学性质:可以支持燃烧答案:比 较 活 泼 氧 化 性 氧 化 剂 复 燃3 .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 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是物质跟 发生的反应,不仅仅是跟氧气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是氧气或含氧化合物答案:另 一 种 物 质 氧4 .(1)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锦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③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铝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放出大量的热玻璃容器容易炸裂,必须垫上一层水和细沙;考查氧气的制备和蜡烛燃烧等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答案:(1)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炸裂集气瓶(2)①铁+ 氧 气姆 > 四氧化三铁② 高 锦 酸 钾 铳 酸 钾 + 二氧化铳+ 氧气③ 石 蜡邈 > 水+ 二氧化碳10分钟训练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氧气液化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变化过程和本质酒精挥发,由液体变成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氧气液化,由气体变成液体,属于状态变化;矿石粉碎,属于物质形状变化;钢铁生锈,则由铁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2 . 一种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浓厚白烟这种暗红色固体的名称是 o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 O思路解析:暗红色物质可以燃烧,产生白烟, 这是红磷的特征本题考查红磷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答案:红 磷 红 磷 + 氧 气宓暨 > 五氧化二磷3. 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易溶于水 B . 在-183 ℃变为淡蓝色液体C . 在-218 0C时变为白色固体 D .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氧气物理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答案:B4.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P S产 P hJ 耒 r 金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气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思路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必须铺上细沙或水,否则会炸裂集气瓶。

      答案:B5. 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来炼钢B . 氧气可用来灭火C . 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D . 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思路解析: 炼钢中利用氧气除去钢铁中的碳;氧气可以助燃而不能用于灭火;登山或飞行时由于高空缺氧而需要提供氧气;氧气可以供动植物呼吸进行新陈代谢答案:B6. 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思路解析:鱼虾能够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足够的氧气答案:C30分钟训练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思路解析:氧气能够助燃, 而氮气、二氧化碳则不支持燃烧;空气中存在氧气,但氧气浓度太小而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复燃必须是高浓度的氧气答案:B2 .( 经典回放) 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0 0氯气• • 氧气空气 液态空气 似气、氧气分阖组成:»结构:o性质及变化:»思路解析: 本题是一道图示情景题, 主要考查氧气的工业制法及学生根据信息迁移知识的能力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将空气加压降温使之变为液态空气, 然后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升温分离出氧气。

      根据图示信息知,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氮分子、氧分子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这个变化应属物理变化由图示还可获得的信息有:氧 气 ( 氮气)是 由 氧 ( 氮)元素组成;氧 分 子 ( 氮分子)是 由 氧 ( 氮)原子构成;空气中氮气、氧气的性质保持不变;液态氧的沸点比液态氮的高等答案:空 气 主 要 由 和 N2组 成 1个 氧 气 ( 氮气)分子是由2 个 氧 ( 氮)原子构成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液化空气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3 .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思路解析: 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而蜡烛的熔化则是蜡烛受热超过了它的熔点所导致的;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答 案 : C4 . 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①撤去酒精灯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A . ①③②④ B . ③②④①C . ②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思路解析:在氧气的制备实验中, 一定要注意先撤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然后进行仪器的拆卸和清洗。

      答案:C5 . 以下哪个过程能正确地表示工业中大规模生产氧气的过程( )A.二氧 化 碳继 色 黝 > 氧气B.空气 悠久 > 液 态 空 气 .侬, > 氧气c 高钛酸钾 加热) 镒 酸 钾 + 二 氧 化 锌 + 氧 气( KMNOJ ( K2MnO40 ( Mn02) ( 02)D 过 氧 化 氢 匍化锚:水+ 氧 气■ ( %2 ) ( ” 2 ) ( 2 ) 思路解析:工业制备氧气常用空气液化法B 和 C 只适合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是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过程,但不适合氧气的工业生产答案:B6 .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 )A.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锈蚀 B . 夏季食物腐败C.秋季山林着火 D . 冬季河水结冰思路解析: 金属生锈是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而生锈; 食物腐败是食物中的有机物( 细菌) 有氧呼吸的结果;秋季山林着火则是山林中干燥的树木与氧气反应;河水冬季结冰则是水的物理变化,与氧气无关答案:D7 . 下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完成下列问题:( 1) A 图中,夹持木炭的工具是;燃烧停止后,取出余炭,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

      2)B 图中,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 部分迅速烧红;C 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 盖 上 玻 璃 片 的 目 的 是 思路解析:做燃烧实验,夹持的工具一般选择均瑞钳整个过程集气瓶用玻璃片覆盖,防止氧气逸出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答案:(1)用 ■ 烟 钳 石灰水变浑浊( 2)外焰防止大量的氧气跑掉8 . 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完成问题:也A BCD E(1)写出上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体时,选用A 、E 装置可制取并收集;选 用 B、E 装置可制取并收集;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选用的理由是3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为 防 止 集 气 瓶 受 热 炸 裂 ,集气瓶里需预先思路解析: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根据试剂状态和反应条件来进行 若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常选择A 装置;若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常选择B 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可根据气体的水溶性与密度来进行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选 C ,反之选D;若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则选E答案:(1) 酒精灯长颈漏斗(2)氧 气 氢 气 B C 反应是在常温下固体与液体间进行的,故反应装置选B; C02可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装置选C( 3)装少量水( 或在瓶底铺- 薄层细沙) 课题3制取氧气5 分钟训练1 . 氧气制备方法:最早:英 人 卜 利 士 力 加 热 红 色 (,三仙丹)制得。

      现今工业:①分微;②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氧气的发现和工业制备方法,属于了解内容答案:氧 化 汞 ( 红粉)①液化空气②电解水法2 . 氧气制备实验:注意事项:瓶内水位略高于长颈漏斗末端,避免广 口瓶内 有空气,气体不收集;将,用手压住漏斗口, 每次加入双氧水不可太多,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过氧化氢分解法制备氧气的实验原理答案:产 生 的 氧 气 逸 出 残 存 反 应 刚 开 始 产 生 的 塞 子 塞 紧 太 快 排 水10分钟训练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动植物的呼吸过程是一种缓慢氧化C.红磷易发生自燃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思路解析: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身属性,不可改变水能够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使火焰的温度迅速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动植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属于氧化反应,也可说是缓慢氧化;红磷着火点很高,不容易发生自燃,白磷则容易自燃,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不一定都发光,但可以发热答案:B2 . 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五种制取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锦混合加热②将氯酸钾加热③将高镒酸钾加热④将高镒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⑤将二氧化毓加热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③④ D.②③⑤思路解析:氯酸钾直接加热,很难分解;二氧化锦加热不分解,无法产生氧气。

      故②⑤不可能答案:C3 .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A.反应都很剧烈 B.反应时都发光、放热C.都属于氧化反应D.都需要达到着火点思路解析:燃烧、缓慢氧化、自燃,三者的共同点都是与氧气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30分钟训练1 . 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钵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钵思路解析:大量氧气的制备即工业制备氧气,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A、B都是实验室制备少量氧气的方法;D无法得到氧气答案:C2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思路解析: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在生产上我们一般要求加快反应速率, 在其他领域则需要用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如食品的防腐、橡胶的防老化等领域答案:C3 . 小兰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 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租的是()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耗尽C. 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D.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思路解析: 本题旨在探究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方法。

      用题给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若低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三种 一是红磷不足量;二是装置漏气;三是未等瓶内气体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这三个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出问题,所 测 2体积分数都会低于1/5因此,应从这三方面去检查失误原因,切不可用木炭代替劣磷再做实验因木炭燃烧产生的是CO2, CO2填充了所耗2的体积,瓶内气体压强基本不变,实验目的更难达到所以用题给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时,所选可燃物应满足两个条件:①能在空气中燃烧;②燃烧的产物是固体答案:D4. 某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锦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生了爆炸,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A.管受热不均匀 B. 气体发生装置漏气C.二氧化铺中混有可燃性杂质 D.加热温度太高思路解析:由于加热时体系温度比较高,且产生了大量氧气,只要有可燃物,就可能发生爆 炸答 案 : c5 . 实验室除了用加热高镒酸钾的办法制轨气外,还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1) 氯酸钾在二氧化镒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J川执 +( K C 0 ) ( KCl) Q)( 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这里是加快反应速率)( 2) 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钵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

      双 氧 水 二 氧 化 镭 水 氧气( % 2) > 凤 )( 注:双氧水是过氧化氮的水溶液,这里用稀溶液)( 3) 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催化剂温度/ ℃反应程度Fe2O3A1203CuOMgO开始反应470515305490剧烈反应490540350545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在以上物质中选用催化剂,最 好 用 ( )A.Fe2O3 B.AI2O3 C.CuO D.MgO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能够改变( •般指加快) 化学反应速率,但自身质量不发生变化根据上述表格得知:选择催化剂最佳依据是在条件最低但催化效果最好答案:C6 . 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该气体既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此可肯定该气体的物理性质中有:( 1), ( 2) o思路解析: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求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或者是难溶于水;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要求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答案:( 1) 难 溶 于 水 ( 2) 比空气重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使用一种“ 油气炸弹” ,这种炸弹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可将可燃性气体引燃,这时躺在防护工事里的人即使未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亡, 其原因是。

      思路解析: 汽油炸弹在爆炸后大量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使得防御工事中的士兵窒息死亡答案:汽油炸弹在爆炸后大量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得防御工事中的士兵窒息死亡8. 氧气的收集方法有:① 法 : ② 法思路解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答案:①排水②向上排空气 9 . 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2 ) 改正图中的错误: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②③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思路解析:该装置错误分析:对固体加热,应该使得试管管口向下倾斜r 以防止固体中含有的水蒸汽冷凝后回流,炸裂试管;导气管管口应该紧贴橡皮塞,不应该伸入试管太长;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能使用焰心加热;铁夹不应该夹在试管的中部,而应该夹在离管口L处;导气管应该深入到集气瓶瓶底,不应该在集气瓶瓶口。

      3答案:(1 )①酒 精 灯 ② 试 管 ③ 铁 架 台 ④ 集 气 瓶(2 )①应该使得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导气管应拽出一部分③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④铁夹应该夹在试管口三分之一处⑤导气管应该插入到集气瓶瓶底1 0 . 如图所示:(1 )写出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 ②o(2 )实验室室制取氧气,应将气体发生装置 和收集装置 (只填排空气法)连接(填字母代号)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气体发生、收集装置答案:(1 )①锥 形 瓶 ② 长 颈 漏 斗 (2 )A D 课题1分子和原子5 分钟训练1 . 物质是由、等粒子构成的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等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等等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原子、分子的概念答案:原 子 分 子 Fe Hg W Au C 02 H20 HC1 02 P42 . 湿衣服晒一定时间就干了,这说明;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上升,这说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原子间也有一定的 o思路解析: 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水分子挥发,衣服变干;水银受热,原子间距离变大,水银膨胀;说明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间存在距离。

      答案:水分子是运动的空隙3 . 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而 却不可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 发生变化, 只是 进行了重新组合, 形成了 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 种类没变,数目没有增减,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只是 重新组合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 o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原子和分子的差别原子组成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组;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原子最外层电子发生了转移或偏移答案: 分 子 原 子 没 有 原 子 间 新 的 分 子 或 新 的 物 质 原 子 原 子 原 子 原 子 氧 化物10分钟训练1.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思路解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可构成分子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不可以再分, 而是重新组合成其他的物质, 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C2 . 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① 液 态 氧 ② 水 ③ 硫 粉 ④ 水 银 ⑤ 纯 净 的 蔗 糖 水 ⑥ 铜 锈A.②③④ B.①④⑤ C.@ @ @ D.①③④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和二者的区别,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液态氧是只山氧元素组成的是纯净物,也是单质;水只山水分子组成,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是化合物, 也是纯净物; 硫粉是由硫原子组成的, 是单质, 也是纯净物;水银由汞原子直接组成,只有汞元素组成,是单质,也是纯净物;纯净的蔗糖水山水分子和蔗糖分子组成,是混合物;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还有其他杂质,是混合物答案:D3 . 水结成冰是() A.分子变大了 B.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 D.物质种类变了思路解析: 水结成冰,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答案:C4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镒 B.高镒酸钾 C.氧化镁 D.液氧思路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本身是独立的,不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中所以氧分子存在于液态氧中答案:D5 .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新物质生成 B.有发光放热现象C.有气体放出 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思路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木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答案:A3 0 分钟训练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B. 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像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思路解析: 物质的三态变化取决于组成物质的粒子间存在空隙, 间隙的改变是物质三态变化的本质;物质的热胀冷缩,表明了物质粒子间存在空隙,温度升高,间隙就越大,反之,距离减小;水分子是微观概念,而细沙是宏观概念,二者没有可比性;冰和水都是山水分子组成的,所以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

      答案:C2 . 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C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思路解析:水是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者说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氢气本身是一种物质,不能存在于其他物质中答案:D3 .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思路解析:原子组成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不同分子的质量和原子的质量没有可比性,如 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 而 O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后面学到) 答案:A4 . 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思路解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或离子答案:C5 .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思路解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原子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答案:D6 . 水变为水蒸气, 主要改变的是(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B.水分子质量变大C. 水分子间隔变小D.水分子间隔变大思路解析:水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答案:D7 . 一个氧分子( 2 )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02)中,含有一样多的是( )A.元素的种类 B.氧原子的个数C.氧分子的个数 D.碳原子的个数思路解析:组成分子的是原子,在分子中含有一定数目的原子答案:B8 .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水分子 B.氢分子C.氧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思路解析:水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水分子答案:A9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H2 (氢气) B.C) 2 (氧气)C.H2O( Z )C) D.H2 so式 硫酸)思路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答案:C10 . 用化学符号表示:硫元素, 3个 氧原子,氢气, 4个 水分子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答案:S 30 H2 4 H2O11 . 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 t=37 4 .3 ℃, p=2 2 .05 MPa似上时,水就处于超临界状态,该状态的水称为超临界水。

      超临界水具有通常状态下水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它可以和空气、 氧 气 及 •些有机物质均匀混合;如果超临界水中同时溶有氧气和有机物,则有机物可迅速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等小分子化合物有关超临界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废物 B.超临界水是一种新物质C.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 D.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思路解析:超临界水只是水的一种新的状态,具有特殊性质,但不是一种新的物质答案:B12.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组成答案:化 学 性 质 化学变化 1 3 . 从不同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既属于 物,又属于 物 ,也属于_ _ _ _ _ _ _ _ _ _ _ _物思路解析:从不同的角度,组成物质的粒子意义不同答案:氧 化 物 纯 净 物 化 合 物14 . 将下列符号中“ 2”所表示的意义填在横线上1)H2O< ,(2)2Cu3 )2S O2o思路解析:考查化合物中数字代表的含义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含义就不相同答案:(1)表示水分子中含有两个H原 子 (2)表 示 两个铜原子(3 )S O 2前面的2 ,表示两个二氧化硫分子;S O z 中的2 , 表示一个S O 2分子中含2 个氧原子15 . 下列物质:①氧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镒④液氧⑤氯酸钾⑥食盐水⑦四氧化三铁⑧石灰水⑨白磷⑩空气(1)属于混合物的有。

      2)属于化合物的有 o(3 )属于单质的有4 )属于氧化物的有»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合物、混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的概念答案:⑴ ⑥ ⑧ ⑩ (2)③ ⑤ ⑦ ⑶ ① © ④ ⑨ (4 )③⑦16 . 在H 2O 、H2S H 2s 等物质中,都含有的元素是,在它们的一个分子中都有2个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答案:H 氢原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5 分钟训练1. 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 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和 三种粒子构成的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答案:化 学 变 化 化学 反 应 质 子 中 子 电 子2.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1)电性和电量(2)相对质量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答案:(I )负电 一个单位负电荷 正电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2)1/ 1 8 3 6 1 13 . 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 1 8 3 6 , 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碳66612氧88816钠11121123铁263 0265 6铀9 214 69 223 8通过此表,可总结出“ 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

      还能总结出:(1)2)»(3 )«(4 )»思路解析: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 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 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2 ) 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 ) 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 )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 ) 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10分钟训练1.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 的元素的原子, 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 2 8 9 ,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 o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 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o答案:612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思路解析: 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A3 . 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b/a kgB.12b/aC.12a/bD.12a/b kg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a kgX 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kg/( akgXl/12) =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 ”,常省略不写答案:B4 .2N表示()A.两个氮元素 B.两个氮原子C.两个氮分子 D.氮气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基本意义N 可表示氮元素,也可以表示氮原子答案:B5 . 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N g ,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M 12N ~ M NA.------- B. ------ C. ------ D .-------N M 12N 12M思路解析: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与 1 个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得到的答案:A6 . 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氨氨原子的质子数为8 6 ,中子数为1 3 6 ,这种氨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50 B.86 C.136 D.222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中粒子数之间等量关系的理解程度,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

      即核电荷数= 质 子 数 = 电子数( 电荷等量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 子 数 ( 质量等量关系) 由题意,氨元素的质子数为8 6 ,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又由于中子数为1 3 6 ,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22答案:B3 0 分钟训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核都是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不能再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而在原子核变化中,原子可以再 分,故 A 不正确除有一种氢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构成之外,其他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为1, •般不写,C 不正确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构成,故 D 正确2 .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思路解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但在其他变化( 核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 以 A 不对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铝、汞等,所 以 B 不对。

      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所 以 C 不对原子呈电中性决定了质子数必须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D 对答案:D3 . ( 经典回放)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思路解析:(1)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并不是实心球;(2)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自然界中有许多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等的原子,如 C12和 C 14,原子核内均有6 个质子,前者原子核中有6 个中子,后者原子核中有8 个中子答案:D4 . “ 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一一反物质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 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

      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思路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反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答案: B5 . 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原子核外有3 个电子层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D.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 1思路解析: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8 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答案:B 6 . ( 经典回放)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思路解析:用直观模型展示微观粒子,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感受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因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结合所示模型分析,可 知 D 模 型 表 示 •个水分子,进而推出A表示一个氧分子,B表示一个氢分子,C表示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

      又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所以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应是C选项展示的原子答案:C7 . 碳1 2 原子的质量为1 . 9 9 3 X 1 0 - 2 6 k g ,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 0 , 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k g o思路解讦T 涵考查的是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关系的计算 解题的关键是要搞清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1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一个比值 2 )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个C 1 2 原子质量的1 / 1 2 ,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C - 1 2 原子质量的 1 / 1 2 = 1 . 9 3 3 X 1 0 -2 6k g / 1 2 « = 1 . 6 6 X 1 0 -2 7k g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 0 , 则该原子的质量为:1 . 6 6 X 1k g x 8 0 = 1 . 3 2 8 X 1 - 2 5 k g答案:1 . 3 2 8 X 1 0 - 2 58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a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氯原子1 9 1 1 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时( 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 9 , 相对原子质量为1 9 7 ) ,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 ) 有 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 原因是a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 ) 大多数a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 因 是( 3 )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思路解析:此题为信息给予题,考查对原子的内部结构的微观理解程度该题命题灵活、新颖原子中原子核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相对而言,原子中电子运动有很大的空间, 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即原子核中正电荷密集、 质量大、体积很小当用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氢原子去轰击正电荷、 质量都很大的金原子时,a粒子能顺利通过原子内相对较大的空间和原子间空隙,如撞击到原子核时,则被弹回答案:( 2 ) a粒子通过原子内、原子间有空隙 ( 3 ) a粒子撞击了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或a粒子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课题3元素5 分钟训练1 . 元素是 宏 观 概 念 ,是 对 物 质 的 组 成 而 言 的 。

      元 素 就 是 具 有相同 即的- - 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答案:核 电 荷 数 相 同 质 子 数 核 内 质 子 数 质 子 数 不 同2 . 地 壳 里 含 量 前 四 位 的 元 素 顺序是、、、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答案:氧硅铝铁10分钟训练1.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1)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3) 二氧化碳是由•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4)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用语答案:( 1) 正确元素和物质是宏观概念,有关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要“ 宏观对宏观” ,即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元素 2) 错误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 3) 错误二氧化碳、碳原子和氧分子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从宏观上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从微观上说,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 子 构 成 的 。

      4) 正确分子和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有关物质的构成的叙述中要“ 粒子对粒子” ,即描述分子的构成用原子2. 下列物质: 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 铜 丝 生 铁 ◎ 水 ( 以下空格填序号)( 1) 属于混合物 ( 2) 属于纯净物 3) 属于化合物 ( 4) 属于氧化物»⑸ 属于金属单质 o ⑹属于非金属单质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进行类别归纳的能力答案:( 1) ⑥⑦⑨⑪ ( 2) ①②③④⑤⑧⑩修 ( 3) ③⑤⑧ ⑷③⑧Q ⑸⑩ ⑹ ①②④3 . 某物质只含有一- 种元素,则该物质()A .肯定是纯净物 B .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一种单质 D .可能是混合物思路解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混合,虽然只由氧元素组成,但它是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答案:D4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B .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D .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思路解析:A错,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C、D错,从宏观上说,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中的氧和氢两种元素已失去了在单质时的性质, 不可能含有氧和氢两种 单 质 分 子 。

      答案:B5 . 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思路解析:由元素的概念知,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应具有不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可见,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而选项B、C、D不是判断的依据答案:A6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2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4)表示两个氯原子的符号是Cb ,表示一个氯分子的符号是2 C1思路解析:( 1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铁、铜等必须强调是“ 纯净物”而不是“ 物质” 因为像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同种碳元素组成,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单质,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 2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并不一定就是氧化物,如氯酸钾( K C1 0 3)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因为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3)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就是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此外,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说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是错误的 4)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名称,也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故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有几个该原子,如两个氯原子,应 写 成2 C1而表示氯分子时,应 把“ 2 ”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CI2o答案:( 1 )错误 ( 2 )错误 ( 3)错误 ( 4)错误7 . 构 成 并 保 持 水 化 学 性 质 的 最 小 粒 子 是 ;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思路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对于物质组成,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描述:在氧气、二氧 化碳、二氧化硫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氧元素,在这些物质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答案:水分子 氧 元 素 氧 原 子3 0分钟训练1 . 用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所具有的意义 1 ) 2 个钙原子, ( 2 ) 氧气, ( 3) 二氧化碳, ( 4) 氮元素, ( 5 ) 3个铁原子, ( 6 ) 2个颊原子, ( 7 )H, ( 8 ) 4P, ( 9 ) 2C1, ( 1 0 ) 3H思路解析:元素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同时也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血加数字后,则只表示该元素的若干个原子,如 C a 既表示钙元素,同时表示一个钙原子,但2 Ca 则只能表示2个钙原子,不能表示2个钙元素答案:( 1 ) 2 Ca ( 2 ) O2 ( 3) CO2 ( 4) N ( 5 ) 3F e ( 6 ) 2 N e 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8 ) 4个磷原子 ( 9 ) 2个 氯 原 子 ( 1 0 ) 3 个氢原子2 . 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 ()A . A I 2 O 3 B . A 12 (S O4) 3 C . A 1 (N O3)3 D . F e(N O3)3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不同环境中含量的识记能力 关键在于平时学习时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如搜索“ 化学之最”“ 元素之最”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别为铝( AD和 氧 ( O ) , 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N )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硝酸铝(A 1 (N O3)3 )»答案:C3 . 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 误 的 是 ( )① G)2 6② 。

      2 7 ③ )2 8 ④2 8 1 ⑤ 2 8 2J J J J J J J J J J J JA . 在化合物中,①可显- 2 价,⑤可显+ 2 价B . ①②为非金属元素,④⑤为金属元素C . 上述粒子在形成化合物前后,其质子数、电子数均发生改变而质量不变D . 在化学反应中①与④、②与⑤相互作用,均能形成与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思路解析: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①为氧元素, ②为氟元素,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③为短元素,化学性质相对稳定④为钠元素,⑤为Mg元素,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①②④⑤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均能形成与③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这些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无论是得电子还是失电子,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一定不会改变的答案:C4 .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 能 表 示 一 种 单 质 的 是 ()A . O2 B . M g C . H D . N思路解析: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该符号成为单独的元素符号,排除A当原子直接构成单质时,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符合题意的只有B 。

      C和 D选项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H ? 和 N 2 答案:B5 . 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 人 体 有 害 的 是 () A.铁 B.碘 C.硒 D.铅思路解析: 微量元素中有2 0 多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还有一些是非必需元素,另有一些是有害元素,如本题中D 项中的铅其他三种元素均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答案:D6 . 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为是否由()A.同种物质组成 B.同种元素组成C.同种分子组成 D.同种粒子组成思路解析:单质和化合物同属于纯净物,从宏观角度看它们都由一种物质组成, 它们的本质区别是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A、C “ 同属一种物质”或 “ 一种分子” ,都无法确定其组成是一种或多种元素,所以不能视为判断的依据B 正确D “ 粒子”的组成本身,无法判定其元素的组成,当然也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答案:B7 . 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 火炬接力” ,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 化学式为C 4H Q ,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④丁烷由4 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思路解析: 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从宏观上说,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说,一个丁烷分子是由4 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的答案:B8 . 判断以下的叙述是否错误,说明理由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2)单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化合物不能发生化学变化3)单质和单质混合就形成化合物,化合物和化合物混合就形成混合物4)溶于水的物质都是纯净物5)有固定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6)洁净的糖水是纯净物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答案:( 1)错误自然界的物质既有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也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2)错误单质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化学变化3)错误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不同的单质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4)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溶于水不是判断纯净物的标准5)错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有固定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6)错误洁净的糖水是糖和水组成的混合物9 . 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有错误,请改正1)纳 Ne; ⑵ 汞 H G; (3)绿 C1; (4)猛MN; (5)美 Mg; (6)钙 Cd思路解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只有一个字母时应大写,若有两个字母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答案:(1)M N e ⑵ 汞 H g ⑶ 氯 Cl (4)毓 Mn (5)镁 M g ⑹ 钙 Ca10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请你对元素周期表进行 研究,并完成下列问题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它属于( 填“ 金属”或 “ 非金属” ) 元 素 2)研究元素周期表,你会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③思路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查找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内包含了许多规律,如 第 1 周期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第 2周期元素有两个电子层;每 1 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每一列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且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每一周期的元素开头都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是稀有气体元素等等答案:(1)氯 非 金 属(2)②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③每周期开头都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都是稀有气体元素11.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数千万种的物质,这些物质可简单分成下列几类,请完成下表(1)同 种 物 质 组 成 同 种 分 子 组 成 氯 气 、二氧化碳等(2)不同元素组成不同种分子组成白酒、蔗糖水等(3)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分子组成氢气、氧气等(4)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分子组成酒精、二氧化碳等(5)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两种原子组成的分子水、二氧化硫等宏观组成微观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举例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课题4离子5 分钟训练1 .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1)2个氮原子。

      2)钱根离子 o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1个硫酸分子 o (5)构 成 氯 化 钠 晶 体 的 阴 离 子 .(6)由硫离子与亚铁离子构成的物质 o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化学符号及其应用答案:(1)2N (2)NH+4 (3)A1 (4)H2sO4 (5) Cf (6) FeS2 .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A . (+2)2 逅 )C. (+ j) 2 (3思路解析:元素的性质, 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为8 ( 若只有1个电子层,其电子数为2 ) ,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故A中两种粒子都是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相似C中尽管最外层的电子数都为2,但前者是稳定结构,后者易失去2个电子答案:A3 .下 列 粒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能 表 示 原 子 的 是 ;表 示 阳 离 子 的 是 ;表示阴离子的是A . 0 1思路解析: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中 弧 线 表 示 电 子 层 ,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时,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AD B C4 .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思路解析: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不等,故A不选;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必然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一定不同,故B正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其质子数必然不同,故C不选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完全有可能,例如2分子,其质子数为1 6 ,核外电子数也为1 6 ,而S2-的质子数为1 6 ,但其核外电子数为1 8 ,显然D正确答案:BD10分钟训练1.某元素R的原子核带x个正电荷,则R?+ 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A.x-2 B.x+2 C.x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原子核的电荷数减去失去的电子数2,即为该离子的电子数答 案 :A2 .跟钱根离子( N H * 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A .H2O B .L i F C .O I T D .N a+思路解析:NH\具 有 1 1 个质子,1 0 个电子,应该与D相同答案:D3 .某元素R,其原子结构中M ( 第 3 )层电子数是L ( 第 2 )层电子数的3 / 4, 则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 、 、 、 、 、 、A .㊀ 2 8 B. O) 2 8 8 C, Q 2 8 D , 。

      2 8 8//J J J J J » t »思路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可知,该原子第三层电子数为8 X ( 3 / 4) = 6 应该得到2个电子答案:B4.经科学研究发现,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 或第一层为最外层且电子数为2的原子是很稳定的, 而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1 的元素容易失去这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如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 , 其单质在导电方面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能,如硅原子最外电子层有4 个电子,因而常被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 、、 、A .铝 AI 2 8 3 B .氧 O ( +8)2 6/, ,y y、 、 、 、 、 、C .错 G e 2 8 18 4 D .冤 N e ® 2 8J J J JJ >思路解析:对本题信息的处理要注意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题干中给出了半导体材料原子结构的明显信息,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 答案:C3 0分钟训练1 .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B . 该是一种金属元素C. 该粒子是阳离子D . 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思路解析:题 给 是 + 的 结 构 示 意 图 ,表示的离子是阳离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元素为金属元素,但它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A、 、( bm) 2 82 . 元素M升的结构示意图为〜八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 . m = 2 + 8 B . m = 2 + 8+ n C. m = 2 + 8- n D . m = 8+ n思路解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m代表质子数,M"为阳离子,它的核外电子总数为2 + 8根据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一离子带电荷数的绝对值,可知质子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离子带电荷数的绝对值,故 m = 2 + 8+ n 答案:B 3 .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是()A.同一种原子 B.同- - 种离子C.同一种分子 D.无法确定思路解析:仅仅把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中的'‘ 粒子" 二字理解为原子,实际上“ 粒子”包括分子、 原子、 离子、 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例如:甲烷( CH4) 分子、 M ( Ne) 原子、 水 ( H20 )分子、钠 离 子(Na+) , 这四种粒子的核电荷数都是1 0 ,所以仅凭核电荷数相同这•个条件,无法确定是否为“ 同一种”粒子答案:D4 . ( 经典回放)右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氢气化钠溶液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思路解析:本题同样将微观粒子用图东展现,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

      解本题可用“ 排 除 法 酸 溶 于 水 电 离 出 H*和酸根离子;碱溶于水电离出OH和金属离子酸、碱溶液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与 OH结合生成了水A 、B、C 三个选项都正确NaCl在溶液中不形成分子,D 错答案:D5 . ( 经典回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所以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和宏观物体不同,没有固定的轨道,只有经常出现的区域B.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里运动C.最外层只有达到8 个电子的结构才是稳定结构D.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少于4 个, 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多于或等于4 个,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为8 个思路解析: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不同,没有固定的轨道,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区域里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区域里运动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 个,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 个,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 个, 但氯原子最外层只有2 个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答案:A6 . 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由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去判断粒子种类的能力。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确判断粒子种类( 分子、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依据是粒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大小当质子数= 电子数时,呈中性,为分子、原子;当质子数〉 电子数时,带正电荷, 为阳离子;当质子数〈 电子数时,带负电荷,为阴离子答案:D7 .( 经典回放)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2 6 ②Q 2 8 6 ③0)2 8J J ,J J > JA . 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 .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 .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 . 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思路解析:此题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种类、粒子种类、元素的性质以及结构的稳定性解题的关键在于:( 1 )由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差值判断粒子种类( 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①②为原子,而③为阳离子 2 )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核内质子数不同,则表示不同元素 3)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①②为非金属元素,③为金属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如①②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4 )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粒子结构的稳定性一般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称为“ 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D8 .( 经典回放)下图是儿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观察它们的特征完成下列问题:、 、 、 、 、 、 、 、 、 、 、 、 、 、、 、 、 、、① 2 5 ② 2 8 ③ 2 8 2 @ £ 1 2)2 8 ⑤ 2 8 6 ⑥ 2 8 8 ⑦ 2 8 18 18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1 )属于原子的是»( 2 )属于阳离子的是»( 3)属于阴离子的是。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o( 5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6 )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7 )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思路解析:上述七种结构示意图包含内容丰富,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根据上述判断回答问题答案:( 1 )①②③⑤⑦ ( 2 )④ ⑶⑥ ( 4 ) ② ( 5 )③ 与 ④ ,⑤与⑥ ( 6 )③④ ( 7 )①⑤⑥、 、 、G 2 8 y9. 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J,贝 小( 1 )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与y的关系是 2 )若该粒子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 x = , y= 3)若该粒子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思路解析: 原子是呈电中性的, 但当原子核外的电子( 主要是最外层电子) 有了 “ 得 ” 或 “ 失”后,原子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就不再相等,进而使原子带电,形成了离子根据所带电荷的电性不同,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此时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且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 质子数一核外电子数;我们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此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且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一质子数答案:( 1 ) x = y+ 1 0 ( 2 ) 2 0 8 ( 3) 1 61 0 .元 素Z的核电荷数为a ,它的阳离子Z "与元素Y的阴离子Y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o思路解析: 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且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形成离子 时失去或得到的电子的数目,又 Z " 的核外电子数为a-m,若设Y 的核电荷数为b , 则 Y4核外电子数为b+n, 又 Z " 与 电 子 层 结 构 相 同 ,则 a-m =b+n,因此b=a-m-no答案:a-m-n 课题1爱护水资源5 分钟训练1 .( 1 ) 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o( 2) 水 的 三 大 污 染 源 分 别 是 , , o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存在和污染。

      答案:7 0 % 工 业 污 染 农 业 污 染 生 活 污 染2 . 工业上的“ 三废 ”是指、、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污染物和污染源三废是指废水、废渣和废气答案:废 水 废 渣 废 气3 . 在 A.茶水 B.蒸储水 C.水蒸气 D.汽水 E.海水F.河水 G冰水 H.糖 水 I. 矿泉水,其 中 属 于 纯 净 物 的 有,属于混合物的有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各种水的组成成分其中水蒸气和蒸谯水、冰水是纯净物,其余的都存在很多杂质或溶解了其他成分,是混合物答案:BCG ADEFHI4 . 地球上储水量最大的是()A.海洋 B.冰川 C.地下水 D.江河湖泊思路解析: 海洋中存在着占全球约96.5%的水资源答案:A10分钟训练1 . 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三态均有思路解析:自然界中水的存在三种形态都有云是气态的水,即水蒸气,河流、海洋中的水是液态的,冰川、冰山中的水是固态的答案:D2 . 下列物质中含水量最多的是()A.鲤鱼 B,黄瓜 C.人体 D.玉米思路解析:黄瓜等水果中含水量最高答案:B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是个大水球,谈不上水资源的短缺问题B.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C.人体含水约占人体体重的1/3D.人要维持生命,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思路解析: 地球上的水主要是以海水的形式存在, 淡水资源很少而且主要分布在两极和冰川上,分布很不均匀。

      很多地方面临淡水短缺;工 业 “ 三废”含有较多污染物,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水分占人体总重量超过60%;人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工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水答案:D4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淡水在自然中分布很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B.动植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C.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能喝D.水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上都有重要的作用思路解析:无色透明的水中可能溶解了很多有害杂质,如海水是无色的,但海水不能饮用答案:AC5. 减少海洋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情况中, 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A.垃圾填海B.油轮泄漏C.海水晒盐D.生活废水排入海洋思路解析:垃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填海将导致海洋严重污染;油轮泄漏把大量的石油泄漏在海面,造成严重的海水污染;生活废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海水晒盐则是把大量的海水变成水蒸气,从海水中分离出无机盐,对环境无害答案:C3 0 分钟训练1 . 下列做法不会对水造成污染的是()A.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C.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任意施用D.鱼类合理施养思路解析:鱼类的合理养殖,能够实现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利用淡水资源,不会造成水的污染。

      工 业 “ 三废” 、生活污水的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会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答 案 : D2 . 江苏的一些大型化工企业选择建立在远离城市的长江下游沿岸, 下述理由错误的是()A.化工厂需要大量的水B.便于向长江内大量排放污水C.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D.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三废对人口稠密地区的危害思路解析:工业污水不能任意排放进入长江,应该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答案:B3 . 能够造成水体污染的是()①工业三废②生活污水③滥用农药、化肥④暴雨洪水剧增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④思路解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型题考查水体污染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答案:C4 . 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人人都应节约用水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B.少喝水、不洗澡C. 用洗过菜的水冲洗马桶 D.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思路解析: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缺水会有害健康少喝水、不洗澡虽可节水,但对人体有害,方 法不恰当答 案 :B5 . 有民谣:“ 五十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农田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 ”说的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的污染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列哪种做法不会对水产生明显影响()A.使用含磷的合成洗涤剂 B.随意丢弃废电池C.往池塘中倾倒垃圾 D.池塘中养鱼思路解析: 含磷的合成洗涤剂会使得水源富营养化; 废旧电池中的化学药品能够严重污染水源;往池塘中倾倒垃圾,使得水富营养化并溶解了很多污染物。

      答案:D6 . 当前水资源正面临严峻形势:世界上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淡水资源出现危机;3亿多人生活在极度缺水的状态下;80%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世界性的缺水原因之•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水体污染 每年5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有关部门呼吁市民“ 珍惜水资源” 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A.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B.尽量不洗脸、不洗脚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思路解析:节约用水不是不能用水,而是尽量减少淡水的浪费以及最大限度地合理用水答案:A7 .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B.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C.水生植物繁殖 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思路解析:水生植物的繁殖能够有效降低水的富营养化的问题,降低水源污染答案:C8 .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A.地球上的水的存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水,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D.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思路解析: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全球面临淡水短缺答案:B9 . 如下图所示,小朋友在用硬水洗衣服时,为何如此表情?请你帮助分析原因。

      解析与答案:硬水中大量的钙、镁离子与肥皂生成沉淀,造成大量浪费,并且不能把衣服洗干净小朋友洗衣服产生了大量沉淀,所以很烦躁10 .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1 )自来水厂采用哪些净水方法?(2 )加入絮凝剂( 明矶)的作用是什么?(3 )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什么?(4)为什么最后还要投药消毒?思路解析:自然界中的淡水,经过加入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等措施,最后送入用户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絮凝剂使得水中悬浮物沉淀、药品主要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答案:(1 )絮凝剂使得水中悬浮物沉淀、活性炭吸附杂质、药物杀灭细菌、病毒等2 )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3 )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没有沉淀的杂质4)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和病毒1 1 . 试讨论水、土壤和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关系答案: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儿大公害事件有刺激作用的有害物( 如烟尘、二氧化硫、硫酸雾、氯气、臭氧等) 会刺激上呼吸道黏膜表层的神经末梢,引起支气管反射性收缩和痉挛、咳嗽、喷嚏等在低浓度毒物的慢性作用下,呼吸道的抵抗力逐渐减弱,诱发慢性支气管炎,严重的还可引起肺水肿和肺心性疾病大气中无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 如一氧化碳) 山于不能为人体感官所觉察,危害性比有刺激性气体还要大。

      此外,大气中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对眼睛、皮肤也有刺激作用,有的有臭味还可引起感官性状的不良反应大气污染物还会降低能见度,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破坏绿化,腐蚀建筑物,恶化居民生活环境,间接影响人体健康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②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③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④间接影响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有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或与动物有关的疾病,也可以通过土壤传染给人;土壤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后,对人体的影响大多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 任意堆放的含毒废渣以及被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 通过雨水冲刷、携带和下渗会污染水源人、畜通过饮水和食物可引起中毒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 寄生虫及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 动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 导致食用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植物性食品易被农药等化学物质及霉菌等污染,导致食用者发生农药中毒或霉菌中毒等;大多数的添加剂都是化学物质,多数都有一定的毒性,过多摄入会在人体内积累,产生对人体有害作用。

      课题2 水的净化15分钟训练1 . 分析( 1 ) — ( 6 ) 各项术语的含义,指出与A —C相关的项目 将序号填入下面适当的位置)( 1 ) 溶解物质( 2 ) 沉淀、过滤( 3 ) 加热、煮沸( 4) 灌溉农田( 5 ) 降低产品和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 6 ) 排放废烟A.水 的 重 要 性 B .水 源 污 染 C.水的净化A; B; C»思路解析:A水是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物质,用于灌溉农田;B水源的污染很严重,用污染过的水灌溉农田,降低产品和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C污染的水源必须净化, 一般采用沉淀污染物然后过滤,或者加热煮沸的方式,进行水源净化答案:( 1 ) ( 4) ( 5 ) ⑵ ⑶2 . ( 1 ) 硬水:含有较多―― 的水叫做硬水;软水:不含或. 含较少 的水叫做软水 2 ) 用 可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通过 可降低水的硬度 3 )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储等操作,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 .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软水和硬水的概念及水的净化答案:(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 ) 肥 皂 水 煮 沸 水( 3 ) 纯 水 净 化3 . 判断题( 1 ) 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后就可消除污染( )⑵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 的 无 然 资 源 ( )( 3 ) 人食用的自来水是经过沉淀、过滤、消 毒 等 净 化 过 程 除 去 污 染 的 水 ( )( 4) 过量放养鱼虾,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思路解析:( D 过滤只能除去难于溶解的物质, 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污染物。

      2 ) 水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大,但资源也很有限,必须节约用水,否则会面临水资源的匮乏 3 ) 饮用自来水经过沉淀悬浮物、过滤悬浮物、消毒等,才能用于饮用,但不是污染过的水经过上述步 骤 4) 大量放养鱼虾,不会导致水体的污染答案:( l ) x ( 2 ) X ( 3 ) X ⑷ X1 0 分钟训练1 .( 经典回放)目前世界上有2 0 多亿人U面临淡水危机,有关部门呼吁市民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A . 淘米水用来浇. 花 B. 开发利用地下水C . 使用节水龙头 D . 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思路解析:开发利用地下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方式,与节约用水无关答案:B2 . 某同学进行过滤的实验操作,发现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A . 滤纸不够厚 B .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C . 滤纸破损 D .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过滤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进行过滤实验时,必须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过滤器中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盛浑浊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C D3 . 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工业生产中废渣、 废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触③农业生产中农药、 化肥的过量施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1) . ①②③④思路解析: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答案:C4 . 写 出 化 学 实 验 中 水 的 三 种 用 途 , , 思路解析:水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溶剂、 洗涤剂和反应物答案:作 溶 剂 作 洗 涤 剂 作 反 应 物 3 0分钟训练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B . 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C . 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D . 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思路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混有可溶性杂质;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有害无益,因纯净水中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使用硬水会对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答案:B2 . 下列各种水. 可以视为化学中纯净物的是()A . 经过沉淀和过滤的水 B . 经过淡化的海水C . 硬水 D . 蒸储水思路解析:经过沉淀和过滤的水中,仍然含有很多杂质;经过淡化的海水,含有一些其他离子;硬水中含有很多钙、镁离子;蒸储水则只由水分子组成。

      答案:D3 . 青少年的健康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 如通过喝水就可以补充一些微量的营养元素, 从这一角度考虑你认为下面哪种水更适宜于青少年饮用()A . 硬水 B . 自来水C . 蒸储水 D . 矿泉水思路解析: 矿泉水中含有很多矿物离子,能够补充人体缺乏的很多矿物元素;硬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太高,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蒸储水中没有矿质元素,不利于人体对微量元素的摄入,自来水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不如矿泉水中高答案:D4 .( 经典回放)“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宇宙飞船中必须建立水的循环体系,以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水的循环体系如下图:下列说法婚送的是() A.氢气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B.氢氧燃料电池使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C.氢氧燃料电池中的氢气、氧气和生成的水都是化合物D.污水和排泄物不能向太空中排放,必须净化处理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以宇宙飞船中水循环知识为背景材料• ,考查学生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宇宙飞船不可携水太多,为了解决宇航员用水问题,可在宇宙飞船中建立水循环体系,使水重复使用由题给水循环体系分析, 氢氧燃料电池使用的能源是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的,是可再生能源,在反应中氢气被氧化生成了水,水被宇航员使用后,净化、分解再被氢氧燃料电池利用。

      由此可知C 选项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是氢气、氧气为单质,水为化合物答案:C5 . 水是一种极普通极常见的物质, 我们时常可以看见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水覆盖了地球大约3/4的表面所以有人说“ 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二对此你的看法是()A.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地球上无论何时何地水资源十分丰富B.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 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海水就不可利用C.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干燥地区就没有水D.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 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却有限, 同时水资源充足与否还与地域、季节、气候存在关系思路解析: 自然界中水的含量很丰富, 但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却很有限, 因此水资源不是'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很有限的答案:D6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哪一项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盐结晶出来()思路解析:将食盐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可使水分蒸发得到固体食盐答案:C 7 .原 水 ( 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矶,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 H C 1 0 )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I原水I — *• 『 加, 明画— T 沉闺— * • 眇 够 | — • • 伊口如图- — 「 净水|A BCD( 1 )可 以 除 去 水 中 的 泥 沙 和 悬 浮 物 杂 质 的 步 骤 为 ( 填编号) 2 )能 消 毒 杀 菌 的 步 骤 为 思路解析:本题要根据题中提供的已知条件作答在水中撒明研,能使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形成沉淀,通过沙滤,使水变澄清在已澄清的水中加氯气,氯气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细菌,使水成为能饮用的水答案:( L ) A B C ( 2 ) D8 .如图所示, 它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取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 烧杯内放一些金鱼藻, 通入气体A , 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在漏斗上, 过- 会儿有许多气泡产生, 管内液面下降, 根据这一实验, 完成下列问题:( D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o( 2 ) 当试管内的液面处于图示位置时, 则试管内的气体压强 外界大气压强⑶ 试 管 内 的 气 体 可 用 检 验 ,目 前 制 取 大 量 该 气 体 所 选 用 的 原 料 是思路解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气体,故应该采用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给植物提供二氧化碳,以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气体产物主要是氧气,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答案:( 1 )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 2 )小 于 ( 3 )带火星的木条 空气9 . 璐瑶在学习中知道某些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这样的水通常称为“ 硬水” ,长期饮用会引起“ 大骨节”病 - 次璐瑶参加“ 夏令团” ,来到一个山区,这里的人好多都患有“ 大骨节” 病,璐瑶怀疑这里的井水是硬水你能帮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井水是否是硬水吗? 写出实验方法、现象、结论如果是硬水,为了减少“ 大骨节”病 的发生,你能给当地人提供什么建议?思路解析: 看似清澈的水未必是纯净物, 其中可能会溶解许多可溶性的物质镁和钙的化合物就是水中通常溶有的物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 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有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 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涤衣物, 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 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用水, 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成水垢,使锅炉内管道受热不均匀,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 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实验室中可用蒸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答案:实验步骤:( 1 )取水样;( 2 )向水样中加入肥皂,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起 浮 渣 ( 或不起渣) 实验结论:是 硬 水 ( 或软水) 建议:少吃生水,饮用煮沸过的水 课题3水的组成15分钟训练1 .水是由 和 组成的,水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水的组成答案:氢 元 素 氧 元 素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分子是由氢单质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思路解析:本题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查水的组成基本知识 对于水的组成,从宏观角度讲,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讲,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D3 .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 1B .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 1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思路解析:实验现象是凭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 如眼看、鼻闻、 触摸等。

      而选项A所描述的,确实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并做了直接描写,所以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而B选项所描述为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且它们的体积分别是2: 1 ,只能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不应算作实验现象,所以不能是题目的答案而C、D选项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所以它们都不是本题的答案答案:A4. 纯净的水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色,气味,味道的 体在1标 准 大 气 压 下 ,水的凝固点为 ℃ , 沸点为 水在 七时的密度最大,为 一 g - c m :io水结冰时体积, 所以冰的密度( 填 “ 大于“, , 小于”或 , , 等于”) 水的密度, 冰能在水面上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水的基本物理性质答案:无无无液0 1 0 0 4 1 增 大 小 于 浮1 0 分钟训练1 .( 经典回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A . 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B . 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C . 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D . 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思路解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由氢元素组成。

      氢气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物是水A 、B 、C均描述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答案:D2 . 关于人和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人体含水约占体重的7 0 % —8 0 %B . 一个人每天平均要补充2 . 5 —4 L 水,即需要每天喝2 . 5 - 4 L 水C . 人体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水,骨骼、肌肉中不含水D . 水不仅是人体的组成成分,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思路解析:水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并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答案:D3 . 下列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 .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B .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 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 : 2D . 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 : 8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其体积比是1 : 2 , 质量比是8 : 1 。

      答案:B C 4 . 小兰已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 1 , 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 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思路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许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做实验时•定要严肃、认真,大胆猜想,勇于创新答案:B5 .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氧气 B.蛋白质 C.水 D.脂肪思路解析:人体质量的65%—70%是水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要想很好地利用水,首先要了解水答案:C30分钟训练1 . 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 B.食盐 C.酒精 D.空气思路解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是由H、0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氧化物答案:A2 . ( 经典回放)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 中 “ • ”和 分 别 表 示 两 种 不 同 质 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A B C D思路解析:要求学生根据图示运用粒子的知识、氧化物的概念分析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且其中必有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也就是说图中至少需含两种不 同的原子图 C只有一种原子,表达的肯定是单质图 B 虽含两种原子,但是两种原子构成两种双原子分子,表示的一定是混合物图 D构成最复杂,它里面既有氧化物分子,又有单质分子,合起来表示混合物,既然是混合物就谈不上是氧化物,因氧化物首先要是纯净物所以选图A 易混淆的选项是D 因为图D中有氧化物,但又不全是氧化物分子,还有单质分子,所以图D 应归为含有氧化物的混合物答案:A3 .( 经典回放)1 661 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 R . B o y l e )指出:元素是组成复杂物体和分解复杂物体时最后得到的那种最简单的物质当时还没有电解技术,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根据你的理解和现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 水是最简单的物质 B . 水是一种元素C . 水含有氢和氧两种单质 D . 水是纯净物思路解析:根据波义耳的说法,他所指的元素实际上是单质今天,我们通常说: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叫做单质显然,元素和单质不是一回事电解水实验证实,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答案:D4 . 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 1B . 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且体积比约为2 : 1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思路解析: 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并且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二者的体积比为1 : 2 。

      答案:A5. 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C.由水分子组成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思路解析:组成水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二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 : 1 答案:D6.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 倍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思路解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因此正极产物助燃,负极产物可燃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答案:B7. 1 m L水约2 0 滴,某容器若每秒漏2 滴水,一昼夜所漏的水可供一个人补充水分多少天?( 以一个人日补充水2 . 5 L 计)思路解析:某容器一昼夜漏水的体枳为:2 4 小 时 x 60 分 / 小 时 x 60 秒 / 分 x 2 滴 / 秒人 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64 0 m L2 ^ 1mL8 64 9 m LX l O 3 L • m L ' = 8 . 64 0 L8 . 64 0 L+ 2 . 5 L= 3 . 4 56七3 . 5答案:可供个人补充水分3 . 5 天= 8 . 64 0 L8 .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 指出电源的正、负极,左边为,右边为,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目的是为了 一 。

      2 ) 左试管中产生的是,检 验 该 气 体 的 方 法 是 ;右 试 管 中 产 生 的 是 ,检 验 该 气 体 的 方 法 是 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I----f l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该气体能被燃着的木条点燃由此可检验两种气体的存在其体积比是1 : 2 , 质 量 比 是 8 : 1 答案:( 1 )负极 正极 增强水的导电性( 2 )氢气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该气体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木条 复 燃 氢 、氧两种元素9 . ( 1 )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 2 )设计一简单实验,区分蒸锵水和食盐水 1 )①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受潮②从冰箱拿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水珠 2 )①品尝一下味道,如果味咸,就 是 食 盐 水 ②如果将两液体分别放在蒸发皿中蒸发,若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蒸发的是食盐水;若无固体出现,则蒸发的是蒸储水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5 分钟训练1 .标出下列化合物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K M n O4 K2M n O4 F e ( N O3)2 N a2F e O 4 N H 4 N O3C a ( C l O ) 2 H C l O 4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化合价答案:+7 +6 +2 +6 -3 和+5 +1 +12 .称为该物质的化学式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式的定义化学式是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答案: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3 .元素的 是体现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的数值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合价的概念和作用答案:化合价4 .称为离子化学上常用“”来命名常见的原子团有( 0斤) 、碳酸根( 卜( ) 、( ) 、( ) 等答案:带 电 的 原 子 或 原 子 团 根 氢 氧 根 CO%硫 酸 根 ( S O2-4) 硝 酸 根 ( N O % ) 碳酸 氢 根 ( H C O % )( 其他合理答案也正确)10分钟训练1 .在1 个 H 2 s 4 分子和1 个 H 3 P 4 分子中,不正确的是()A .氧的质量分数一样 B .氧原子个数一样多C .其相对分子质量一样 D. 硫元素和磷元素的个数一样多思路解析:硫酸和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氧的原子个数即氧的质量相同,故氧的质量百分比相同。

      不能说硫元素和磷元素个数相同,因为元素是宏观概念答案:D2 . 在10 0 个 C 2H 2和 10 0 个 H 2O 2分子中,含量相同的是()A . 氢元素 B . 含氢的质量分数C . 氢原子 D. 氢分子思路解析:在 H 2O 2、C 2H 2中,每个分子都含有两个氢原子,所以氢原子个数相同答案:C3 .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B . 在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C . 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D. 在 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思路解析:在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而不是+ 1答案:B4. X 、Y 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3 : 4 , 在 X , 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中质量比为3 : 8 ,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 X Y B . X Y2 C . X2Y D. X 2Y3思路解析: 设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a, 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a, 则 X、 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中 X、Y 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3a/3) + ( 8 /4a) = 1 : 2 答案:B3 0分钟训练1 . 碳酸 氢 钱 ( N H4H C O3)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 价 为 ()A . + 5 B . + l C . - l D. - 3思路解析:根 据 “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求出N H 4H C O 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3。

      答案:D2 .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 2c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X 12+ 16 X 2= 56B . C a( O H )2的相对分子质量= 40 + 16 + 1 X 2= 58C . ( N H 4) 2S C ) 4的相对分子质量= ( 14+ 1X 4) X 2+ 32+ 16 X 4= 132D. 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 X 1X 2+ 16 = 20思路解析:A错误,因为在2c 2中共有4 个氧原子;B错误,在 C a( O H ) 2中有两个氧原子,而不是一个氧原子;C正确;D 在 2H 2中,共有两个氧原子答 案 :C3 . 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6 的是()A . H 2s o 4 B . S O 2 C . S D. H 2S O 3思路解析:A中 S元素为+ 6 价;B中 S元素为+ 4 价;C中 S元素为0价;D 中 S元素为+ 4价答案:A4 . 下列含氮元素的化合物,氮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A . N O B . N O2 C . N 2O 5 D. N2O思路解析:A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2, B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4, C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5; D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1。

      答案:C5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 . 五氧化二磷2P O5 B . 氯化钾K C 1C . 氧化铝A 1O D. 高锦酸钾K2M n O4思路解析:A中五氧化二磷应该写成P 2O 5 ; B正确;C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 I 2O 3; D 中高锦酸钾的化学式为K M n C U 而不是K2M n O4o答案:B6 . 在C u S C > 4中铜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 . 2 : 1 : 2 B . l : 1 : 4 C . 4 : 2 : 1 D. 1 : 2 : 1思路解析:C u S ( ) 4中铜元素、硫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6 4 : 32 : 6 4= 2 : 1 : 2答案:A7 . 在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 . 6 6 . 7 % B . 50 % C . 33. 3% D. 3. 1%思路解析:在二氧化硫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 4, 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2 , 所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6 4X 10 0 % = 50 % , ,答案:B8 . 某物质的化学式是R ( O H ) 2 , 相对分子质量为5 8 , 则 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24g C.40 g D.40思路解析: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2X (16+1) = 2 4 ,无单位。

      答案:A9. 某正三价金属元素A ,它的氧化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0% ,则 A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56 B.27 C.32 D.16思路解析: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3 ,则该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2O3, 设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 , 贝 IJ (3X16) / (3X16+2x) = 30% ,解得:x=56答案:A10.1985年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物质,化学式为C 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混合物 B.该物质为新型化合物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 D.该物质的 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思路解析:该物质为含60个碳原子的大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为7 2 0 ,是碳的一种单质答案:D11 .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是()A.SO3 和 H2SO4 B.CU(OH)2 和 NaOHC.KMnO4 和 K2MnO4 D.KC1O3 和 KC1思路解析:B 中都含有O H ,其余都不相同答案:B12 . 某物质含有A、B 两种元素,已知A、B 两种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 : 2 , 经测定该物质A、B 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 : 3 , 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A.A2B3 B.AB? C.A2B D.A3B2思路解析:令 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x, 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x ,则 A、B 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比 为 (7/7x) + (3/2x) =2 : 3。

      答案:A13 .(1)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比是多少? 一个水分子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比是多少?(2)一个水中分子中氢、氧原子质量比是多少?其中氢原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思路解析:( 1) 一个水分子是由2 个氢原子与1 个氧原子构成的, 所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2 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的质量之和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比为:4 ( H ) 1m ( H2O) ~ Mr( H2O ) - 18一个水分子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比为〃 ?(“ 2°) _ M 人H _ 18 _ _ 9 _m(CO2) - W) - 44 ~ 22结论:原子( 分子) 间质量比,与相对原子( 分子) 质量比相等 2 ) 解 : m(H) : m(O)=2Ar(H) : Ar(O)=2Xl : 16=1 : 82A(H) 2x 1w(H)=——— 'X 100%=——X 100%= 11.1%M , ( " , ) 18 2A (C) 12( 3) w ( C ) = ——X 10 0 % = 一 X 10 0 % = 27 . 3%M, ( C O , ) 441 9答案:( 1)— —18 22( 2) 1 : 8 11. 1%( 3) 27 . 3%14. 写出氢、硫、碳、钠、镁、铝、铁等十种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并分别写出它们氧化物的化学式。

      1) 在上述元素中,哪些元素能结合组成化合物?写出其中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 依据下列物质名称写出化学式:硫酸钠、碳酸铜、硝酸镁、三氯化铝⑶ 依据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名称:K 2s 0 八 K N O 3、N a2c 3、A 1( O H )3> ( N H4) 2s o 4 4) 比较三种氮肥的含氮量大小:硫钱、硝钱、尿 素 ( C O ( N H2) 2)O( 5) 要在每亩地上增加1k g氮元素,问 10 亩地应施加尿素多少千克.如果改用碳酸氢镂,需要增加多少千克?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化合物的化学式和基本物质的含量和原子个数比答 案 : ( 1)金属和非金属间能够形成化合物H2S > CH4、M g S 、Fe S 等 2)Na 2s o 4、C11CO 3、Mg ( NO3)2> A l Cb 3)硫酸钾、硝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铝、硫酸镀 4)硫酸钱中,氮的含量为28 /( 28 +8 X 1+16X 4+32) X 100%= 21.2%.硝筱中氮的含量为35;尿素中氮的含量为47 %故含氮量顺序为:尿素〉 硝钱〉 硫钱 5)增加的尿素的质量为1 k g +47 %= 21.4 k g , 如 改 用 N H 4 H C O 3 , 则需要增加21.4 k g X7 9才30.2 k g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5 分钟训练1 .的反应物的 一 定 等 于 反 应 后 生 成 的 各 物 质 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 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 O答案: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总和 总和2 .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答案:没有改变没有增减3 .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 定律, 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 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 和 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答案:质 量 守 恒 化 学 计 量 数 种 类 数 目4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答案:C H 010分钟训练1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 成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A . 8克 B .12克 C. 11克 D.无法确定思路解析:生 成9克水,则最少需要02 8克,因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所以氏 为( 20—8 )克= 12克同理,生成9克水,则最少需要Hz l克,那么2的质量应为19克答案:B2 .Y2+ 2 n = = 4 X 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A . X2Y2 B . X2Y C. X 3Y 4 D . X Y2思路解析:根据两边原子种类不变,方框中肯定有X。

      根据原子数目不变,左 边Y原子数为2 ,而右边Y为4 ,因此方框内定有Y原子又综合方框前的化学计量数“ 2”分析,应选B项答案:B卢燃3 .在X +2O 2T三三CO 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A . CH4 B . C2H5O H C. CH3O H D . CH3CO O H思路解析: 从微观上看, 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都成立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来解此题依据质量守恒定律,X分 子 与 分 子 中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与CO 2和H2o中的相同在生成物中共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物中2个氧分子有4个氧原子,所以推断出:在1个X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而没有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H4O 答案:A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 . 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 . 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 . 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思路解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答案:C30分钟训练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 .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 .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 . 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思路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因此A、B 不正确C 中 “ 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答案:D2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 A 2+B 2==2C 中,“C” 的化学式用A、B 可表示思路解析: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答案:AB3 . 已知A+B===C+D反应中,生成物C 与 D 质量比为1 : 3 , 若反应物A 与 B 在反应中共耗 2 .4 g ,则生成C g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 与 B 在反应中共消耗2.4g , 生成物C 与 D 的总质量也为2.4 g,又知生成物C 与 D 质量比为1 : 3 , 则生成C 的质量为0.6 g«答案:0.64 . 已知A +2B ==C +D 中,将 A、B 两种物质各10 g混合加热,生成4 g C 和 8 g D , 若 A完全反应,则 A 与 B 反应的质量比为<,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4 g C 和 8 g D , 则参加反应的A 和 B 的质量总和为12g » 又知A 10g完全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B 为 2 g , 则 A 与 B 反应的质量比为5 : 1 。

      答案:5 : 15 .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X、Y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A.X+Y===M+N B.X +Y==NC .N = M + X +Y D.X+Y+M ==N物质MNXY反应前质量/g8111810反应后质量/g83342思路解析: 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类型在反应前后M 质量没变,可视为催化剂,X减少1 4 g , Y减少8 g , 均为反应物,N增加2 2 g , 应为生成物,反应表达式为X + Y N , 属化合反应答案:B6 . 在化学反应A+B-2 C + D 中,1 0 g A物质恰好与1 0 g B 物质完全反应, 若生成D物质8g .则生成C物质为 O思路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以得到:m c = ( m A + m B ) —r r i D = 1 0 g + 1 0 g —8 g = 1 2 g 答案:1 2 g7 . 某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反应,反应式为:V 7 点燃 vC x H y O z + ( X + - ) 2 一4 a- XC O2+ y H2O若 1 个分子的C x H y O z 与 3个 。

      2 分子完全燃烧,生成了 2个分子的C O 2 和 3个分子的H2O ,则 x 、y 、z 值分别为()A . 2 , 3 , 4 B . 2 , 6, 1 C . 1 , 3 , 2 D . 1 , 2 , 3思路解析:x = 2 , 工= 3 , 则 y = 6,用排除法选B或列式x + 工上 = 3 , 解得z = l 2 4 2答案:B8 . 将A、B 、C三种物质各1 0克,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 ( 其中B是催化剂) ,当 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 1 6克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 C的质量比为()A . 5 : 1 B . 5 : 2 C . 5 : 3 D . 4 : 1思路解析:A + C4D由于D为 1 6克,A为 1 0克,所以参加反应的C为 6 克,C余 4克B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 C的质量比为:1 0 : 4 = 5 : 2 o答案:B9 . 一定质量的镁和碳酸镁混合物,经高温煨烧,直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思路解析:这里包括两个反应:占燃2 M g + O2=^ =2MgOM g C O3=^ =MgO+CO2 t对于镁粉来说,生成物质量增加了,增加部分是反应氧气的质量。

      对于碳酸镁来说,生成物质量减少了,减少部分是C O ? 的质量,且增加量等于减少量,这样不难计算同学们不妨动手试试答案:4 4 %1 0 . 用 1 00克 K C 1 O3和 M n 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 n 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 5% ,反应•段时间后,又测得M n C h 占 3 0% 求:此时分解的K C l C h 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思路解析:反应前:M n C ) 2 的质量为:1 00克义2 5% = 2 5克K C I O 3 的质量为:1 00克一2 5克= 7 5克反应后:混合物的质量为:2 5克+ 3 0% = 8 3 . 3 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 00克一8 3 . 3 克= 1 6. 7 克 设已分解的KCIO.,的质量为XM nO>2KCIO3=^=2K C 1+3O2 t245 96x 16.7 克245 _ 96丁一 16.7 克x=42.6 克答案:分解的KC103的质量为42.6克,制得氧气16.7克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 镁和8 g 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4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中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所以本题简单地用:6 g+ 8 g=14 g 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是错误的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占燃解:2Mg+O2^ ^ = 2 M g O2X243268由于tw> 三 ,所以氧气过量6 8设 6 g 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点燃2Mg+O2=^^=2M gO48 326gx48 32—= —— > x=4 g6g x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g + 4g=10g»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 镁和4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可以生成10g氧化镁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5 分钟训练1 . 化学方程式C+O2==CO2表示:①;②;③»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答案: ①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②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气分子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③每12份质量的碳与每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 . 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 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础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思路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基础, 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总数没有改变,总质量也没有改变答案: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总数物质的总质量10分钟训练1. 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NH3+ Cl2——N2+HC1(2) C2H2+O2 ——CO2+ H2O(3) Fe2O3+ CO ——Fe +CO2思路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步骤,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答案答案:(1)2NH3+3C12===N2+6HC1占燃(2)2C2H2+ 5O2 4CO2+ 2H2O加燃(3) Fe2O3+3CO==2Fe +3CO22 .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占燃B,C+2O—CO2C " c c 点燃D.3Fe+20r-点燃C.Mg2+O2=i i i=s=2MgO思路解析:A 没有配平;B 中应该写成氧分子而不是氧原子;C 中镁的化学计量数应该写在镁的元素符号前而不能写在右下角,表示意义不对;D 符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答案:D3 . 化学方程式2H2O+O2^ ^ 2比0 中等号表示()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参加反应的氢、氧分子数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分子数C.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D.参加反应的氧质量等于水中氢气的质量思路解析:该方程式中等号表示参加反应方程式两边的物质的质量相等答案:C快乐时光 3 0 分钟训练1 . 在化学反应A + 2 B = = = C + 2 D 中, m克 A物质与n克 B物质刚好完反应生成e 克 C物质,则同时生成D物质的克数是( )nA . m + - - e B . m + 2 n - e2C . m + n —2 e D . m + n —e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的生成物质量= m + n - e答案:D2 . R . 表示某元素, 且知下面的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R x O y + 3 H 2 s o 4 = = R 2 ( S C ) 4 ) 3 + 3 H 2 O ,则 x 、y的数值为x=, y—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x = 2 , y = 3 o答 案 :23卢燃3 . 在 3 F e+ 2 C ) 2 T ^ = F e3 C ) 4 反应中:( I ) 反应物是 和 O( 2 ) 每 份质量的 和 份质量的 化合为 份质量的。

      思路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道:铁和氧气,每 1 6 8 份质量的铁和每6 4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 3 2 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答案:⑴ 铁氧 气 ( 2 ) 1 6 8 铁64氧 气 2 3 2 F e3O44 . 将A克 M n C h 和 3A克 K C I O 3 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物质为B克,则产生氧气为 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产生氧气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体系的质量差即氧气的质量等于A克+ 3 A 克- B 克 = ( 4 A - B ) 克答 案 : 4 A - B5 .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面现象:氯酸钾和二氧化钵的固体混合物m 克加热后不久,剩 n克固体残留物,m与 n的关系是 ( m N n , m W n , m > n , mn6 . 配平和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 ) ' P+ L_JFe O -- > l ___ M2 O5 + : 5 e( 2 ) 匚 I t e ( 红热) + 匚 ]]比0 ( 气) ——C—k04/ 卜2( 3 ) C Z J N24 IH2——I . INH3( 4 ) I ___J Al + L —- - - - i____ Fe + ____AI2O3思路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步骤,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配平。

      △答案:( 1 ) 2 P + 5 F e O ^ = P2O5+ 5 Fe yl3(2) 3Fe( 红热)+4比0 ® - ■ ■ ■ - '' '^ F e3O4+4H2 t(3) N2+3H2= = 2 N H3加热( 4) 2Al+Fe2O3 2Fe+Al2O37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毓制备氧气 2 ) 纯碱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3 )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4 ) 高温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思路解析: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按 “ 一写”( 写化学式) 、“ 二配”“ 三等 ” “ 四标”( 标 I 或 t 、反应条件) 、“ 五查”的原则正确书写即可答案:MnO,( 1) 2H2O2- '-2 H2O+O2 t(2)Na2CO3+Ca(OH)2===CaCO3 I +2NaOH(3)SO3+H2O = = H2SO4高温(4)3CO+Fe2O3 " 2Fe+3CO28 . 某学生用A、B、C、D 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D、BAC、BCD经过•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制造出人类现还未知的物质X该学生在科技新闻发布会上说:“ 我制造出了一种新元素XJ 该学生的话 ( 填 “ 正确”或 “ 错误” ) ,理由是什么?思路解析: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不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

      他制造出来一种新物质答案:错误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即化学反应中不会生成新元素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5分钟训练1 . 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 定律, 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 和 都相同, 这个过程叫配平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当是配平的,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还 要 标 明 化 学 反 应 发 生 的 如果 中无气体,中有气体, 在 的气体 边要注 号; 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则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的右边要注 号答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种类数目等号条件反应物生成物生成右t 沉 淀 32 . 在2 A + B = = = 2 C 的反应中,1 . 2 g A 完全反应生成2 g C, 又知B的式量是3 2 , 则 C的式量为»思路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 g -1.2 g =0 .8 g 设 C的式量为x 2 A +B ====2 C3 2 2 x0 .8 1.2 g3 2 2 x 3 2 x 1.2 g—= — ,x = ------- - = 4 0 0 .8 2g 1.6g答 案 :4 010分钟训练1.在反应X + 2 Y = = R + 2M中,当 1.6 gX与 Y完全反应后,生成4 .4 g R, 且反应生成的R和 M 的质量之比为11 : 9 , 则在此反应中Y和 M 的质量之比为( )A .2 3 : 9 B .16 : 9 C .3 2 : 9 D .4 6 : 9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即质量守恒) 。

      设生成M 的质量为X X+ 2Y= = R + 2 M11 94 .4 g x( 1) 11/ 4 .4 g =9/ x , x = 3 .6 g o( 2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为:4 .4 g +3 .6 g -1.6 g =6 .4 g ,Y和 M 的质量之比是:6 .4 g : 3 .6 g =16 : 9答案:B2 .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镒的质量为( )A . ( A +B -C ) 克 B . ( A -B -C ) 克 C . ( A + B + C ) 克 D . ( A + C ) 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二氧化镒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氧气和氯化钾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前氯酸钾的总质量即:氯酸钾的总质量=( B +C ) g, 二氧化铺的质量=人8 - ( B +C )g =A -B -C 克 答案:B3 .已知在反应3A+2B ==2C +D 中,反应物A、B 的质量比为3 : 4当反应生成C 和 D 的质量共140 g 时,B 消耗的质量为 go思路解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 和 D 的质量共140 g , 所以A 和 B 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 g ,,由于反应物A 、B 的质量比为3 : 4 , 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 3+4=7) , A 占其中3 份,B 占其中4 份。

      所以消耗B 的质量为140 g+7X 4=80 g答案:804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填写元素名称)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即 “ 三不变”原则:反应前后原子( 或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产物中存在C、H 两种元素,反应前石蜡中也一定含有C、H 两种元素答案:氢氧5 .在化学反应3X +4Y ==2Z 中,已知X 和 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 1 0 2 ,则 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思路解析: 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题时, 首先要确定4Y 的值,即 3X32+4Y=2X102, 4Y=2X 102-3X32= 108, Y=27答案:2730分钟训练1 .已知A 物质与B 物质反应生成C 物质,现 有 12克 A 与 32克 B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 克 B.32 克 C.22 克 D.12 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 和 B 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C 的总质量 32 g+12 g=44g»答案:A2 .已知A 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 物质和C 物质,当一定量的A 反应片刻后, 生成56克 B和 44克 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 物质的质量为()A.12 克 B.44 克 C.56 克 D.100 克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际发生分解的A 物质的质量等于分解后生成的物质B 和C 的质量总和。

      即物质A 的质量等于56克+44克=100克答案:D3 .( 经典回放) 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 , 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 CuO和 C uz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 Cu2O 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和元素的质量比判断物质组成的能力由铜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固体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只为CuO②只为CU2 ③CuO与 Cu2O 的混合物④CuO与 C u的混合物⑤C112O与 C u的混合物⑥CuO、Cu2O> C u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又因为固体样品中铜为 8 g , 氧 为 ( 9 g-8 g) = lg ,而 CuO 中 m ( Cu) : m ( O) =4 : 1, CujO 中 m( Cu) : m ( O) =8 : 1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上述组合中③、⑤不成立,④的 组合中C u O 质量为5 g , C u 的质量为4 g „ 综合可知选项C、 D正确 本题的D选项属难点,若不能将固体样品组合,进行定量分析,则易得出错误结论。

      答案:C D4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 0 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 . 8 g„求:( 1 )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 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l. 4 3 g- L -1)( 2 )若在实验室用高镒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镒酸钾?( 3 )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解答:( 1 ) 4 . 8 k g氧 气 在 标 准 状 况 下 的 体 积 为j•产। =3 3 5 6 . 6 L 2 )设需要高镒酸钾的质量为X △2 K M nO 4==K 2 M nC >4 + M n O2+ O2 t3 23 1 6X4 . 8 k g3 1 6X3 2 3 1 6 x 4 . 8 g=——,x = --------- = 4 7 . 4 k g4 . 8 3 2( 3 )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此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两个重要的注意点:( 1 ) 气体体枳和气体质量的换算( 即气体体积=气体质量+ 气体密度) ;( 2 )化学方程式中单位的换算,如题目中出现“ k g”与 "g”之间的换算。

      此题中不仅仅是一道有知识背景的简单计算,还考查了学生在物质制备时是否考虑原料成本和反应时间的因素5 . 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 采用的办法如下: 取用8 g 这种石灰石样品, 把 4 0 g 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请计算:( 1 )8 g 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下表中m 的数值应该为多少?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 g剩余固体质量/ g第 1 次1 05 . 5第 2次1 0m第 3次1 01 . 2第 4次1 01 . 2( 4 )要 得 到 2 8 0 k g C a O , 需 要 质 量 分 数 为 8 0 % 的石灰石多少千克?( 化学方程式:局温 .CaCO-F CaO+ CC) 2 t )思路解析:( 1 )8 g 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 . 2 g 2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瓯―L2g = 8 5 % 8 g( 3 ) m=5 . 5 g- ( 8 g- 5 . 5 g) =3 g。

      4 )设需要8 0 % 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y高温CaO+co21100 56xX80% 280 kg100 5 6 / 1----------- = ---------- 625 kgxx 80% 280俄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 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 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 g 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 g 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 8 g 石灰石样品质量一杂质质量 = CaCO3质量 再除以样品质量, 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第(3)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 g 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 g最后一间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答案:( 1)1.2 g (2)85% (3)3 (4)625 kg6.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同学,对我市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主要的污染物为氢氧化钠 为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 取 100 g 污水于烧杯中, 加入36.5 g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假设污水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求:( 1) 100 g 污水中含氢氧化钠多少克?( 2 ) 污水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思路解析:设 100 g 污水中含NaOH质量为XoHCl+NaOH==NaCl+H2O36.5 4036.5X10% xx=4g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为:- ^ - x 100%=4%»100g答案:⑴4 g(2)4%7. 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2CaCC) 3( 粉末) + 2SO2+ O2== 2C aSO4+ 2co2 1 ) 若 100克废气中含6.4克二氧化硫,则处理100克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 CaCCh)的石灰石 克«( 2 ) 处理上述100克废气,可得到含CaSCU85%的粗产品 克思路解析:题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即为计算的依据设需含CaCO3 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 生成纯CaSCU的质量为y2CaCO3+2SO2+O2==2CaSO4+2CO2200 128 2720.8x 6.4 克 y200 1280.8x 6.4 克x=12.5 克128 272 上砥=丁,尸13.6克 1 3 . 6 克+ 85 % = 1 6 克答案:( 1 ) 1 2 . 5 ( 2 ) 1 68. 早在1 7 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经做过•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1 ) 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 ) 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 1 ) 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生成金属氧化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 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 ) 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5 分钟训练1 .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K (第一) 层 个电子,层 4个电子,常温下碳 的 化 学 性 质 ,自然界存在的碳单质有 和思路解析:碳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高温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答案:2 L 稳 定 金 刚 石 石 墨2 .碳的单质有、和 等,其中 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差异是因为 o由此说明 决定物质的性质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碳的单质基本物理性质,性质的差异来自于结构的不同。

      答案:金 刚 石 石 墨 C6 0金刚石石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3 . 我国北京大学化学系和物理系研究小组研制出了 C 6 0 分子,它形如足球它的一个分子是由 个 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o思路解析:C 6 0 分子是碳的一种单质,它的结构像足球,由6 0 个碳原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7 2 0 o答案:6 0 碳 7 2 04 . 选用下列物质: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填在有关用途的空格内:冰箱去味剂,制墨汁,用 于 冶 金 工 业 ,用 来 除 去 食 品 和 工 业 产 品 里 的 色 素,制造防 毒 面 具 里 的 滤 毒 罐 , 加 入 橡 胶 里 增 强 轮 胎 的 耐 磨 性,上述用途都是利用了物质的 性质思路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根据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用途答案:活 性 炭 炭 黑 焦 炭 活 性 炭 活 性 炭 炭 黑 物 理10分钟训练1 . 木炭具有吸附作用,是因为它有 的结构,它是由 在 的条件下加强热制得的思路解析: 木炭因为疏松多孔,决定了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它的多孔结构是由于强热下干储得到的答案:疏 松 多 孔 木 材 隔 绝 空 气2 . 写出下列物质或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1 ) 大理石。

      2 ) 煤气3 ) 生石灰4 ) 金刚石 o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答案:⑴ C a C C h (2 ) H2> C O (3 ) C a O (4 ) C3 . 打水井时常在水井周围埋一些木炭, 其作用是 这是由于木炭有结构, 因此具有 的性能思路解析:由于井水中含有杂质,利用木炭疏松多孔结构,可以吸附除去水中杂质答案:吸附水中的杂质疏松多孔吸附 4 . 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 . 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导电 B . 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C . 金刚石和石墨都很名贵 D . 金刚石和石墨的外观很相似思路解析:此题考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不同答案:B5 . 下列几种情况,能证明“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A . 它们的熔点相同 B . 都不溶于水C . 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 D .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思路解析:由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它们燃烧后的产物均是二氧化碳答案:C6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 吸附是化学变化C . 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人造金刚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D .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思路解析: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它们放在一起是混合物,A错。

      吸附是物理变化,B错 一种元素能形成一种或多种单质,如碳元素能形成金刚石、石墨和C 6 0 等单质,D错答案:C30分钟训练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用“ 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短路,这是因为石墨()A . 质软 B . 耐高温 C . 具有导电性 D , 具有润滑性思路解析:能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短路,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答案:C2 . ( 经典回放)最近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作原料,在4 4 0 ℃和8 0 0 a t m 电条佳下,成功合成了金刚石,同时生成氧化钠,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金刚石的逆转变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是 o思路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题目给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信息书写即可书写时两个反应条件一个也不能落下,否则,会因为书写不完整而失分800 atm答案:C O2+ 4 N a 4 4 0 r C + 2 N a2O 置 换 反 应3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 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 B .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C . 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 D . 用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思路解析: N a H C C h 与盐酸反应的原理是N a H C C > 3 + H C l = = = N a C l + C O 2 t + 氏0。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用 N a H C C h 来治疗胃酸过多症, 主要是利用了它能与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答案:B4 . 防毒面具中用来除去有毒气体的物质是()A . 焦炭 B . 炭黑 C . 活性炭 D . 石墨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碳的不同单质的用途其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够吸附气体和固体微小颗粒 答案:c5. 用墨书写的字或绘的画能保存多年不褪色,是由于常温下碳()A .化学性质不活泼 B .具有吸附性C .具有还原性 D .具有氧化性思路解析: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所以用墨书写的字或绘的画能保存多年不褪色答案:A6. 有关碳的化学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和氧气反应时,产物可以是CO?也可以是COB .碳和氧气的反应无论产物是什么,都是吸热反应C .碳和氧气的反应无论产物是什么,都是放热反应D .灼热的碳能还原二氧化碳思路解析: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反应,因此燃烧是放热反应答案:B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均是黑色的B .碳和氧气反应时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C .碳的几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 .碳的几种单质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思路解析: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不是黑色,A 错。

      碳和氧气反应,氧气充足时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物是一氧化碳,B 错碳的几种单质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相同的化学性质,D 错答案:C8 .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A .氢气 B .二氧化碳 C .木炭 D .二氧化硫思路解析:根据题意固体单质即可得出答案答案:C9. 在下列各种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石墨用作电极 B .焦炭用于金属的冶炼C .活性炭用于某些气体或液体的净化 D .炭黑用于制造油墨、鞋油和颜料思路解析:用焦炭冶炼金属,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其他均是利用的是物理性质答案:B10.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1)反应开始后,在 盛 澄 清 石 灰 水 的 试 管 中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说明反应中 有 生 成 , 被 加 热 的 试 管 中 发 生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是( 2 ) 反应完成后, 把被加热的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有 色的铜,这是山于 ( 3 )右图中酒精灯上加一金属网罩的作用 4 )实验结束时,应先,再撤掉»思路解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木炭生成二氧化碳;酒精灯上加上金属网,有利于集中加热,产生高温;由于澄清石灰水容易倒吸,必须先撤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炸裂试管。

      答案:( 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C + 2 C u O =2 C u + C 0 ; t( 2 )亮红木炭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金属铜( 3 )使酒精灯的火焰集中,使被加热部位的温度更高( 4 )把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酒精灯1 1 .金刚石与石墨混合在一起, 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还是混合物?甲生: 是单质因为金刚石是碳的单质, 石墨也是碳的单质, 它们混合在一起, 仍只含一种元素,所以仍是单质诊断:乙生: 是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 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它们混合在一起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诊断:思路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种元素组成, 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这是由各自本身的结构决定的) ,所以它们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因此判断单质必须强调是纯净物,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 也不一定是纯净物答案:错误正确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5 分钟训练1 .实 验 室 里 制 取 C02的药品是 ,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为;收 集 C02的方法是;检验c o2 的方法是 ; 验 满 C02 的方法是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收集、 检验、 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过程,考查对该实验基本知识的掌握。

      答案: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2HCl==CaCl2+ C02 t +H20 向上排空气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2 .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 和 两部分 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和 等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装置的选择原则和气体收集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答案:发 生 装 置 收 集 装 置 反 应 物 的 状 态 反 应 条 件 密 度 水 溶 性3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的状态为 和 反应,反应( 填 “ 需要”或 “ 不需要” )加热,所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简称为固液常温型;又由于生成 的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密 度 比 空 气 ,溶于水, 且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发生反应,所 以 选 择 的 收 集 方 法 只 能 是思路解析: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了制备装置的选择固液型装置且不需要加热决定了装置应该选择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答案:固 体 液 体 不 需 要 大 能 向 上 排 空 气 法10分钟训练1 . 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倒入稀盐酸。

      则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 填序号)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步骤答案:③①④②2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的反应物是()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 B.石灰石和稀盐酸C.大理石和稀硫酸 D.大理石和浓盐酸思路解析:选择一种物质的实验室制法, 不仅要考虑其理论上是否可行,还要考虑反应速率是否适度,操作上是否简便,价格是否合算,生成物的纯度等诸多因素,并非所有能生成该物质的反应都可以作为制备方法答案:B3 . 常用泡沫灭火器装的主要药品是()A . 稀盐酸和碳酸钙 B . 硫酸和碳酸钠C . 硫酸和碳酸氢钠 D . 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泡沫灭火器的基本原理 泡沫灭火器是由硫酸铝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制得 的硫酸铝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得到氢氧化铝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答案:D4. 下列物质在100 ℃以上分解时,生成物全部是气体的是()A.氟酸钾 B.高镒酸钾 C.碳酸钙 D.碳酸氢钱思路解析:NH4HCO3= = H2O t + CO2 t + NH3 t答案:D30分钟训练1. 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 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 会发出嘶嘶声, 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思路解析:硫酸与大理石的反应原理为:H2SO4+CaCO3==CaSO4+CO2 t +H2O , 据此可知产生的气体为CO?。

      若错选A , 则是对硫酸与大理石( CaCCh) 的反应原理没有掌握答案:D2. 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A . 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B . 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C .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D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检验是不是二氧化碳应加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可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 观察是否立即熄灭答案:A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 0 3 %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 A 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一二辄气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 . 植物的呼吸作用 B. 含碳燃料的燃烧C . 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思路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人和动物的呼吸均有二氧化碳的产生,产生的二氧化碳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氢燃料燃烧产物是水,不是二氧化碳答案:C4. 现在有下列实验仪器: ① 大 试 管 ② 烧 杯 ③ 酒 精 灯 ④ 集 气 瓶 ⑤ 长 颈 漏 斗 ⑥ 带 导 管的 双 孔 塞 ⑦ 导 气 管 ⑧ 玻 璃 片 ⑨ 铁 架 台 ⑩ 水 槽 等 仪 器 ,在实验室制取CO2时,应选用的仪器有( 填序号)»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和实验过程。

      我们利用启普发生器的 简易装置制备二氧化碳答案:①④⑤⑥⑦⑧⑨5 . “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的科学它 包 括 “ 原料的绿色化” “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 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 列 符 合 “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A.化工厂用氨、二 氧 化碳和水制碳酸氢镂NH3+H2O+CO2=NH4HCO3B.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t卢燃C.用炭、氧气和氧化钠制碳酸钠 C+02 - ..... - C02 CO2+Na2O = = N a2CO3△D.实验室用氯化镂和消石灰制氨气 2NHQ+Ca (OH) 2=:CaC12+2NH3 t +2H2O思路解析:“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也就是说反应的最终生成物应该只有所期望的产品B项的期望产品是二氧化碳,但生成物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钙和水;D项的期望产品是氨气,但生成物除了氨气外还有氯化钙和水。

      答案:AC6 . 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ABC D(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 和2 )若用装置C检验二氧化碳, 装 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若用装置B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 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o( 4 )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路解析: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通过水洗除去氯化氢气体杂质; 然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最后证明利用向小烧杯中点燃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答案:( 1)石灰石( 或大理石) 稀盐酸(2) C02+ Ca (OH) 2= = C aC O3 I + H2O( 3 )紫色石蕊试液( 4 )利用向小烧杯中点燃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7. 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气体名称实验装置图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小是否与水反应 思路解析:当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 利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完全相同。

      因为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都不需要加热,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大为了使收集到的气体更纯,需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但不能触及瓶底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答案: ( 1 )固 体 与 液 体 不 需 加 热 大 与 水 反 应( 2 )固体、 固 体 与 液 体 需 要 加 热 大 不与水反应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 分钟训练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 碳 分 子 比 一 个 一 氧 化 碳 分 子 多 一 个 ,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答案 : 碳 氧 氧 原 子 有 很 大 的 不 同2 .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是 性、性和 性它的主要用途是作和在冶金工业中作 剂答案:可 燃 还 原 毒 燃 料 还 原3 .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 人 如 入 仙 境 的 物 质 是 ,其中产生云雾效果 的 原 因 是 ;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 出 它 的 两 个 主 要 用 途 、答案: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4 .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 色逐渐变为 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 o答案:黑 红 变 浑 浊10分钟训练1 .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 ,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 成 沉 淀 的 质 量 为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得20 gx (1-64% ) =m(CaCO3)X12%则 m(CaCO3)=60go答案:60 g2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 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 结合,致 使 人 体 缺 少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答案:血 红 蛋 白 氧 气 氧 气3 .要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思路解析:由题意得 m(CO2)X — =m(CO)X — m(C02) : m(CO)= 11 : 14答案:11 : 144 .石灰浆抹墙壁, 为加速墙壁硬化, 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 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o (2)»思路解析:本题是化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卢燃答案:C+O2- - - --CO2 Ca(OH) 2+CO2= = C aC O3 I +H2O5 .下列有关CO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 . 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 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D. 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致使人体缺少氧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炉火上放•盆水,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所以此方法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答案:D6 .C 0 和 CO?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 . 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 . 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 . 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对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毒的气体,A 错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B 错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当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当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C 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D 错答案:C30分钟训练1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A . ①③ B . 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这是由于一方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矿物燃料的燃烧、死亡动植物的腐烂、矿物如CaCCh的分解等又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2 . 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 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A. CO B. C02 C. SO2 D.NO2思路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使地球气候逐渐变暖,这就是“ 温室效应” 答案:B3 . 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稀就极右代仃思路解析:A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B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石反应,C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这些均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体现D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答案:D4 . 2010年 3 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 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次性餐具等方面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思路解析:二氧化碳聚合物是一种无毒、阻气、透明的全降解塑料,并非固体C O 2,可用来包装食品、制一次性餐具等。

      由于C02是生产聚合物的原料之一,故能减缓温室效应答案:D5 .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 C02的是()A .澄清的石灰水 B .蒸储水C.灼热的氧化铜 D.紫色的石蕊试液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二氧化碳和•氧化碳性质的差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一氧化碳能使灼热的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答案:B6 . ( 经典回放)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是()A.SO2、CO2 B.CO2、CO、SO2 C.CO、CO2 D.CO、SO2思路解析:C02不属于大气污染气体,故 A、B、C 三项排除答案:D7 . ( 经典回放)小杰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 铁架台等固定装置略去)来验证石蜡中含碳、氢两种元素装置A 中可观察到,证明石蜡中含有 元素;装置B中可观察到,证明石蜡中含有 元素0思路解析:将石蜡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无水 CuSO4和澄清石灰水,若白色无水 CuSO4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则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从而可推出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 CO2,从而可推出石蜡中含有碳元素答案:白 色 固 体 变 成 蓝 色 氢 澄 清 石 灰 水 变 浑 浊 碳8 . 现有A 和 B 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A+B ; ~~|_ _ _ _ _ _ _ _ _ _① | | 红色物质D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B. , C. ,D.,E.。

      思路解析: 此题是实验推断题, 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目中有关信息和物质间的联系得出正确答案答案:C CuO CO2 Cu CO9.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 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 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卜图甲所示B 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按下图乙进行实验, 观察小花颜色变 化 (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请你对A、B 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 ( 2 ) 方案合理的理由是飞心触落淞 利I :境的花放人质中向花1 .瞋水后再放入粒中干於他二辄化碳气体思路解析: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 既需证明它能与水反应,又需要证明反应后生成物具有酸性 A 同学做的实验甲,易产生“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B同学做的实验乙,其中n 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in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w 说明只有二氧化碳与水相互作用后的产物才能使石蕊变红, 与 I 实验对比说明该产物具有酸性。

      答案:(1) B同学的实验方案合理(2) B 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是酸作用的结果, 二氧化碳溶于水­•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10. 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 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是什么?黑色粉末思路解析:本题是山实验现象探讨物质组成的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实验过程中,A 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气体既不是酸性气体(CO2、HC1、SO2……),也不是碱性气体( N / ) 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经过B 装置反应后有CO2气体生成已知通入的气体 和 B 中玻璃管内盛的黑色粉末都是纯净物,说明玻璃管中盛的不是炭粉跟氧化铜的混合物 根据已有知识可确定气体和黑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答案: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5分钟训练1 . 燃烧是指 与 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 反应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答案:可 燃 物 氧 气 发 光 发 热 氧 化2 . 灭火的原理:(1)、⑵、⑶,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个。

      思路解析: 本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火火的原理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 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 . ( 1)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 ) 在、、和 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思路解析: 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反应速率答案:( 1 ) Al2( S O4) 3 + 6 N a H C O3= = = 2 Al ( O H ) 3 I + 6 C O2 f + 3 N a2S O4( 2 ) 生 产 运 输 使 用 贮 存10分钟训练1 . 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 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 ) 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 ) 釜底抽薪 4 ) 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 ) 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 ) 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灭火的三种基本方法:①隔绝空气②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答案:( 1) 隔绝空气( 2 )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3 )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4 ) 隔绝空气( 5 ) 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6 ) 隔绝空气2 . 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 原 因 是 ( )A. 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 . 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 .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思路解析: 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 燃烧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故易于熄灭。

      答案:D3 . 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思路解析: 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答案:B4 .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思路解析: 煤气如果不完全燃烧,容易大量残留而导致煤气( CO)中毒答案:A5 . 在古代, 人 类 就 掌 握 了 钻 木 取 火 的 方 法 , 如 图 所 示 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 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思路解析: “ 取火”就是让易燃物燃烧,而燃烧必须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故 “ 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答案:木头与钻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木头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30分钟训练1 . 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思路解析:酒精即使加入了水,仍然可以燃烧,比如日常生活中饮用的白酒,含 30%—65%的水分,仍能够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来熄灭酒精燃烧的火灾;投入冰块可以降温,但冰不是常备物品;酒精燃烧时如果用扇子扇会越烧越旺;湿布或沙子则可以有效隔绝空气, 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D2 . 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 119火警,等待用水灭火思路解析:山林大火一般需要制造隔离带,使得大火与易燃物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答案:A3 . 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思路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汕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缓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答案:B4 . ( 经典回放)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根据氢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氢气性质分析,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课题有()A.寻找丰富的制氢原料 B.探索廉价的制氢方法 C.开发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D.研究氢气燃烧后产物的处理技术思路解析:氢气作为新能源,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①制取比 的原料为水,来源广泛;②产热量高;③生成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

      但氢能源现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其关键原因是: •没有找到廉价的开发方法;二没有获得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因此,攻破这两道技术难关,是今后开发氢能源的重要课题答案:BC5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有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思路解析: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如果没达到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 缓慢氧化只有使热量的积累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导致的;剧烈燃烧比爆炸缓慢,爆炸在瞬间完成答案:C6 . 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白磷自燃 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思路解析:白磷自燃是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使温度升高到白磷的着火点答案:A7 . 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 )A.氧气不够 B.空间站温度太低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流通 D.达不到着火点思路解析: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空气不流通,导致火柴周围的空气中氧气耗尽后缺乏氧气而熄灭答案:C8 . 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 D.白磷思路解析:白酒、橡胶水和白磷都是易燃品,可能产生火灾而严禁带上火车;白糖则是安全的。

      答案:B9 . 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⑴钻木取火 2 ) 煽风点火 o( 3) 水火不容 4 ) 杯水车薪 o( 5) 釜底抽薪思路解析: 本题结合成语典故, 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答案:( 1) “ 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2 ) 燃烧离不开空气,“ 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3) 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 ) 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 一杯水( 很少的水) 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 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10 . 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 ,;( 2 )z豌色一火焰i煤II;⑶思路解析:C在煤炉中与2反应,不管是完全或不完全燃烧均放出热若碳被氧化成co或CO2被碳还原为c o后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更大 书写时若写出C02与C的反应方程式,即CO2 +C上型= 2C O ,则错误,原因是该反应发生时要吸收热量。

      点燃答案:( i) c+o2^ ^ c o2占燃⑵ 2 C+O2 W=^=2 CO占燃( 3) 2 CO+O2= ^ ^ 2C O211.(经典回放)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无盖小塑料筒/( 内装干燥面粉)鼓气如右图, 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 点燃蜡烛, 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 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 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2 )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 采 取 的 安 全 措 施 有 ( 写出一种即可) 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的有关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剧烈,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 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同时还要求保持通风透气答案:( 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⑵①②( 3)严禁烟火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5 分钟训练1 . 化石燃料包括、和,它们是 ( 填 “ 可再生”或 “ 不可再生”) 能源,属于 ( 填 “ 纯净”或 “ 混合”) 物。

      从石油中炼制出的燃料有多种,举出三例、、;最后一级产品是,主要用于 o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侧重于预习教材从课本预习中掌握关键 词 语 ( 术语) ,形成基本知识体系化石燃料是经过长时间地地质变化得到的燃料石油经过炼制得到汽油、煤油等一系列产品后,最后剩余沥青,常用于筑路答案: 煤 石 油 天 然 气 不 可 再 生 混 合 汽 油 航 空 煤 油 柴 油 沥 青 铺 路 、 建筑材料2 . 甲烷是 和 的主要成分,在 空 气 中 燃 烧 的 方 程 式 是 ,现象是发出,放出,生成 和使澄清石灰水 气体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对甲烷燃烧及燃烧产物的掌握,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答案:天 然 气 沼 气 CH4+ 2O2 '1-a > C02+ 2H2O蓝 色 火 焰 热 量 水变浑浊的二氧 化 碳3 .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和烟尘等思路解析: 燃油形成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等答案:一氧 化 碳 氮 的 氧 化 物 硫 的 氧 化 物4 .酒精的学名是,化学式是,它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是 ,其中各 元 素 的 质 量 比 为,酒 精 中 碳 元 素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酒精的基本知识,考查酒精的燃烧和组成答 案 : 乙醇 C2H50H 46 m( C) : m( H) : m( 0 ) =12 : 3 : 852% C2H5OH+3O2 > 2CO2+3H2O5 . 实 验 室 用 和 反 应 制 取 H2 ,写 出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思路解析:实验室用锌和稀H2 s04反应制取H 2,这是一个典型的制取气体的实验,要掌握好答案:稀 硫 酸 锌Zn+H2 so4 ------ZnSC) 4 +H2 t10分钟训练1. 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是()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思路解析: 考查对化学史的把握,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答案:A 2 . 下列物质中不是由煤干储而得到的是()A.焦炭 B.煤焦油 C.煤油 D.焦炉气思路解析: 煤的干储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而煤油是石油分储的产物答案:C3. 下列燃料中被称为未来绿色能源的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思路解析: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S 02 , 污染环境而氢气燃烧后得到唯一产物水,故被称为绿色能源。

      答案:D4 . “ 西气东输”完成后,很多管道煤气家庭都能用上天然气 1 )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 O ,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 实验证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 CH4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3 ) 管道煤气换成天然气后,原用煤气灶如何改进?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天然气、煤气的主要成分和天然气、煤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产物,并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使用天然气的优点和使用方法点燃 点燃答案:⑴ 2 co+ 0 2= ^ ^ 28 2 CH4+2 O2= ^ = C O2+2 H2O( 2 ) CH4( 3) 由于单位体积内甲烷消耗氧气远大于CO , 把煤气灶改烧天然气必须增大煤气灶的空气入口,增加空气的通入量5 . 下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 ()A.太阳能、水能、风能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B.煤、石油、天然气三种矿石燃料是永不枯竭的能源C.地卜水资源不能无限量地开发利用D.大量排放SO?、NO?等气体,会形成酸雨思路解析:煤、石油、天然气三种矿石燃料是有限的,有些资源已经接近枯竭,不是永不枯竭的能源。

      答案:B6 . 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TiQ;到 H2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用方程式2 H2 嬴 2 H2 t +O2 t 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解产物不污染环境 B.TiCh是催化剂C. 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D. 在海水分解过程中应不断添加Ti02思路解析:在海水分解过程中TiC) 2 是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不应添加TiCh,错误答案:D7 . 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 把 H2 、CO、CH4 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被称为2 1世纪的“ 绿色” 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思路解析:里 、CO, CH4 三种气体和空气,形成原电池,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 污染影响很小答 案 : c8.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两类,一类是液化石油气( LPG) , 另一类是压缩天然气( CNG) . 压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A.C2H5OH B.CH4 C.CO D.H2思路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压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答案:B30分钟训练1 .( 经典回放) 石油被称为“ 工业的血液” ,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石油是一种化合物C.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石油可直接用作飞机燃料思路解析:石油是•种混合物,它的蕴藏量是有限的;石油不能直接用作飞机燃料答案:A2 . 能源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如果某种能源直接开采或直接被利用,称为•级能源如果某种能源经过其他能源转化获得, 称为二级能源 下列关于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气属一级能源 B.风能属二级能源C.可燃冰属二级能源 D.一氧化碳属二级能源思路解析: 抓住题目中的信息, 两级能源的分类标准, 很容易得知天然气、 风能属一级能源,电能、 一氧化碳属二级能源,可燃冰属一级能源答案:AD3 . 含有硫的煤,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C O2 B.SO2 C.CO D.SO2 和 CO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煤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和SO2、CO、CO2的性质SC>2、c o 、CO2都是由煤燃烧产生的,但 CO和 SO2有毒而CO2无毒,SO2、c o 都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答案:D4 . 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

      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B.用干冰人工降雨C.以煤为原料制造医药 D.用催化剂将水变汽油思路解析: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把水变成油,这是由物质的本质决定的 油”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 ,而水的组成元素是H、O o 组成决定性质答案:D5 . 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 ( 气 )=^=H2+CO,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发生改变,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答案:B6.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和揭幕战在汉城兰芝岛上举行, 世人瞩目的足球场下面填埋着汉城人15年的垃圾,垃圾产生的沼气为足球提供了部分能源 ( I ) 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O( 2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填 序 号 ) ①把秸秆、杂草等废弃物放在密闭池中发酵可以产生沼气②沼气的应用对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③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④点燃沼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思路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 将沼气的产生、主要成分、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有机结合进行命题,考查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 H " ,甲烷是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 具有可燃性, 煤矿矿井里的瓦斯爆炸主要就是甲烷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造成的答案:( 1 ) C H4+2 O2 J . ^ - > C 02+2 H2O⑵①②③④7 . 请仔细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完成有关问题 1 )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 煤球”到 “ 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 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 并在圆柱体内打上 些孔( 如图) 请 你 分 析 这 种 变 化 的 优 点 是 2 ) 煤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据资料显示,冬天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会增多请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为了减少煤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制得较清洁的水煤气( 主要成分是CO和 H 2 ) , 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 3 ) 水煤气用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家用煤气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思路解析:本题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考查的知识点放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人感到自然、可亲本题主要涉及燃料充分燃烧、煤的组成以及安全使用煤气的有关知识。

      答案:( 1 )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 ) 冬天用煤量增大,燃 烧 时 产 生 的 二 氧 化 硫 增 多 C + H2O=^=CO+H2( 3 ) 便于及早发现煤气泄漏,以防引起中毒8 . ( 经典回放) 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的可燃性物质,是在加压不高的条件即变成液态而便于储存在钢瓶中的,当打开钢瓶阀门( 减压) 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下列所给物质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思路解析:由题意,符合要求的液化石油气必须满足常温下加压不高即液化, 适当减压即汽化的条件因此液化石油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沸点过高、过低都不合适,过低较难液化,过高较难汽化解答本题若只考虑一方面,即加压易液化,或减压易汽化,就易误选A或 D,而考虑常温条件和两方面都满足要求的选项为C 答案:C编号ABCD分子式CH4C 2H5C 4 H10C 6 H1 4沸点/ ℃—164-8 8—0.569 9 . 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根据此结论完成下列问题( 以下气体均处在同温同压下) 1) 将同体积的CO 和 Ca混合, 所得混合气体中, 碳、 氢、 氧 元 素 的 原 子 个 数 比 为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化成最简整数比)o( 2) 面对石油、煤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人们正积极开发新能源。

      你认为21世纪来源广泛、燃烧放热多、无 污 染 的 最 佳 燃 料 是 ,其制取方法是思路解析:第( 1) 问可以根据“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填写第( 2) 问,要结合学过的有关物质的知识,综合考虑“ 来源广泛、燃烧放热多、无污染”和 “ 最佳制取方法”等信息答案:( 1) 2 : 4 : 16 : 1 : 4( 2) 氢气利用太阳能或催化剂分解水10 . ( 经典回放) 今年我市决定开工建设红庙焚烧发电厂, 以改善目前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其建成后既能利用垃圾,又能利用前期填埋垃圾产生的沼气,作为焚烧的原料 1) 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至少答两点) ⑵ 前期填埋的垃圾中易腐烂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细菌分解为沼气,沼气的成分是( 填名称) 写出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o思路解析:人类生存依赖自然环境,需要优良的环境,但与此同时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的废弃物又不断地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这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也只有靠人类自己此题就涉及这一问题 让同学们相信人类只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就能用科学方法防治环境污染。

      解此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生活垃圾以及原来对垃圾进行填埋的方式有什么害处, 还有就是要理解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再结合植物茎叶发酵能产生沼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 的知识,便可解题答案:( 1 ) 变废为宝、提供能源、改善环境、解决垃圾处理问题、节约土地( 答对两点即可)( 2 ) 甲烷 C H4+2 O2 C O2+2 H2O1 1 . 某次考试命题留下很多稿纸,需要集中销毁销毁的方法很多,通常是山2 —3 人将它们烧掉为了快速、充分烧掉这些稿纸,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其原理( 理由) 是什么? 简述用燃烧的方法销毁保密资料的优缺点思路解析:本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的是物质充分燃烧的条件:足够多的空气、增大接触面积要烧得快一些,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或鼓入空气或增大稿纸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 在燃烧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用棍类物品挑动燃烧的纸堆( 或将稿纸分散摊开同时燃烧,或边烧边添加) ;其理由是给稿纸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优点:保密性强;缺点:污染空气,浪费资源1 2 . 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阔的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了 “ 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

      试完成下列问题:(1 )你 认 为 这 一 设 想 能 否 实 现 ?若 认 为 能 , 请 写 出 有 关 的 两 个 化 学 方 程 式 2 )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广泛应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要求答出其中两点) :①思路解析: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得到氢气,把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储存在氢气中,这一思 路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前途的即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产生水该过程没有环境污染答案:( 1 )能2 H 2太 阳 能2 H 2 1 + 02 t ,占燃2 H2+ O2=^=2H2O( 2 )①来源广泛②产物是水,无污染③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任选两点即可)1 3. 下图是关于汽车燃料及燃烧产物性质问题图中对三种不同类型汽车( 以 序 号1、2、3表示)的废气排放情况进行比较这三种汽车分别是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以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为燃料的汽车和电动汽车请判断序号为1的是 汽车,序号为3的是 汽车答案:电动汽油为燃料1 4. 乙醇( C 2 H 5 0 H )俗称酒精,具有可燃性甲、乙两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们分别先将乙醇在氧气中点燃,再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新鲜鸭血遇2呈深红色,遇C 0 2呈暗红色,遇CO呈鲜红色)甲、乙两小组的实验顺序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实验, 完成卜列问题:( 1 )甲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乙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2 )分析甲、乙两个小组确定的产物为什么不同? 3 )把A、B两个装置顺序对调,行吗?为什么? 4 )请你谈谈合理使用燃料的一种方法:思路解析:乙醇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水和少量一氧化碳水与无水硫酸铜作用,生成硫酸铜晶体;二氧化碳被B中石灰水吸收,在C中证明已经无二氧化碳气体新鲜的鸭血颜色变暗,说明含氧气的量降低,吸收了一定的一氧化碳气体答案:⑴40、C 02 H20 > C O 2、c o( 2 )甲组实验时氧气充足,乙醇能完全燃烧;乙组实验时氧气不充足,乙醇不完全燃烧( 3 )不行,因为装置对调后无法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 4)使燃料充分燃烧( 或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 1 5 . 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用煤作燃料生成的S O ? 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有一种煤每燃烧1 t 就会释放出5 3. 3 k g S 02« 如果将产生的S O 2用熟石灰来完全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 O2+ Ca(O H) 2= = CaS O 3+ H2O,那么燃烧5 t 这种煤产生的S O ? 在理论上需用多少千克的Ca(0 H) 2来吸收? (计算结果取整数)思路解析:先将5 t 煤燃烧产生的S 02质量求出,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Ca(O H)2的质量。

      答案:30 8 k g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