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基础调结构提速度快发展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doc
11页强基础调结构 提速度 快发展”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跨越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之对策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形成的一种更加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其基本内涵是在农业 生产经济活动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 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优化各 类生产要素,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一条龙,农、科、 教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机制和农业经济发展格 局今年,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 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 2号以 下简称国发2号)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 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2]15号以 下简称黔党发15号)两个支持贵州及安顺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 件,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发2号和黔党发15号文件及省党代会、 市党代会精神,确保安顺到“十二五”末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 会以平坝县为例,切实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更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一、农业产业化现状平坝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85%,农业基础条件差,农 民增收难度大。
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 领导高度重视并作为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十一五”以来, 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以农村发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建设,统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 农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 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壮大区域特色经济,着力发展劳 务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面发 展中取得新的成绩粮食总产比“十五”末10. 77万吨年均增长 1-1. 5%以上,到2010年达11. 7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50 元,比“十五”末增长57. 7%,年均增长9.54%农业产业化和 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以来,平坝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 发展优质米、蔬菜、畜牧、茶叶、烤烟、水果、乡村旅游七大主 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 业,扶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 2010年底,全县建优质米基地总面积10万亩,蔬菜面积达到6 万亩次,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7个,规模养殖场(户)220 个,畜禽饲养量298.2万头(只)。
建成天龙镇天龙村黔中、二官 村、夏云镇阿腰村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类农业产业化规模企 业9个,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2个,以农家 乐为主的服务业14家,带动农户5万户二) 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建设三大重点,完 善扶贫开发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农民增收 难、饮水难、行路难、求医难、上学难等生产生活问题得到有效 缓解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5. 32万人下降到2010年 底的3.43万人,比2005年底减少1.89万人,农村贫困面大幅 度下降三)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县新修和改造各类小型灌溉工程316处, 完成烟水配套工程21处,解决灌溉面积5.2万亩,积极实施农 村饮水安全工程9批106处,解决了 9. 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34平方公里,完成各类生态造林 22. 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 2%,较“十五”末提高了 2. 8个 百分点四) 稳步实施新农村建设整乡(镇)推进工作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农民增收为目 标,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 索出了产业支撑型、能人带动型、城郊互动型、旅游服务型、市 场带动型等五种建设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整乡(镇)推进积累了 经验。
五) 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 补”、农村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奖励等各项惠农 政策全面落实巩固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有序推进,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 46 万亩有序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十一五”以来,平坝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 成效,但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 题,按照国发2号和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在大力推进农业产 业化进程中,必需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一)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以春旱、倒春寒、冰雹、夏涝、伏旱、秋季梅雨为主的自然 灾害频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水资源开发率仅为21. 16%)、 排灌设施、田间机耕道、便道、保护地栽培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 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严重制约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业化、规 模化发展二)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基础差,农业产业 化联动机制有待推进和完善一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不强,拉动作用不明显平坝县的龙 头企业基本都是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都很单 一,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 带动面不广,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限。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不高第一,传统产业和优势 产品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乡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 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 富、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的 问题同时并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第二, 加工龙头与生产基地组织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重加工、重流通, 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 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 共享的联动机制,以及运作这种机制的保障系统,制约了农业产 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第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十分脆 弱一些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意识差,各自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 供大于求时,产品外销无路而积压,价格暴跌,企业撒手不管, 向市场购入原料;求大于供时,农户又纷纷抬价,企业“等米下 锅”,甚至“无米下锅”,致使订单、契约或合同成为一纸空文, 成为农企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 发展;第四,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农民利 益往往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导致部分农民对产业化推进产生抵触 情绪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位。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 业产业化经营,如果没有健全的科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 以及法律公正、农技推广、防疫检疫、技术标准、技术咨询、环 境保护在内的服务组织,就不可能在广大农村构筑多层次的社会 化服务体系同时,如果不按照市场原则,组织农民联合起来, 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形式的农民协会,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 伍,就不可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平坝县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说全县建立了 200多 个农民专业协会,但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章程,一份会员名单, 并非是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由农民自愿组建,没有真正运作经 营,协会有名无实,阻碍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壮大三)农业劳动力状况堪忧近年来,虽然实施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民综合素 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农业从业劳动力状况堪忧农业劳动力总体 状况由于年龄结构不合理、外出务工人员多和农村适用人才比例 明显偏低等因素,导致农业从业劳动力总量不足、水平不高以 2010年为例:全县农业人口 29.06万人,农村劳动力18.57万人 (男9. 8万人,女& 77万人)农村劳动力中,农业从业人员13. 3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1.6%,老弱病残留守者占17.3%,大 部份人虽撑握一技之长,但难以满负荷承担劳动生产任务,且知 识结构层次老化,难以接受和推广普及适用新科技,有文化有知 识的青壮年劳动力(约5.27万人)多外出务工。
农村适用人才 13475人(种植能手6165人,养殖能手3410人,加工能手1367人, 企业经营人才739人,农村经纪人1135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带头人659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比例明显偏底,难 以承载科技二传手期望任务四) 农技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全县农技干部由于常年在基层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很少接受 知识更新培训,知识陈旧,技术落后,近年来虽新进了一批大学 生,但生产实践经验不足,总体需要大面积深层次提升知识结构 和技能素质水平五) 信息化服务资源分散,整合度不高,服务效率低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严重滞后,极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 要目前,农业经济信息网建在县气象局,县远程教育服务系统 建在县委组织部,各自开展单一服务,与农业综合服务的整合基 本缺失,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产品检验检 测体系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严重缺失六) 机构改革后,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扶贫开发办公 室)职责职能多,工作量大,县级财政预算的工作经费远远不能 满足服务“三农”的需要多年来,虽然上级支持的农业发展资 金数量不小,但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地方匹配资金缺失,给项目 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紧紧抓住国家推 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国发2号、黔党发15号文件支持贵州、 安顺发展政策等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立足本 区域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 创新农业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 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力争通过“十二五” 的努力,农业增加值有较大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赶上或超过全 国、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全县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稳定减少并 解决温饱,整体与全国同步向小康迈进一) 突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政府扶 持资金为引导,以企业和农户投资为主体,按照“扶优、扶强、 扶重点、扶关键环节”的原则,重点扶持优质稻、蔬菜、畜牧业 等主导产业,大力支持茶业、烤烟、精品水果、药材、特色养殖 等特色产业,加快平坝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二) 加强领导,强化引导和协调认真总结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地区成 功经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产业培育的长期 性和艰巨性,咬定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组织领 导优势,按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集中力量发展 特色产业,提高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进入市场的能力,以增产、 增效、增收为目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好政府引导、市场 牵动、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促动、农民主动自觉参与的良性 互动作用。
三)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各类涉农项目,切实加强农业排灌设施、田间机耕 道、便道、保护地栽培、标准化圈舍、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 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农业经济信息网络和农产品物流市场等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推进产业化进程四) 提升水平,着力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大而强 的龙头企业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扶持发展一批 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涉农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 收购等方式,加强与农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建立 稳固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使基地生产、产品加工、贸易流通 协调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 证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等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实施农产品 市场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