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
18页X 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为切实抓好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按照县委、县政 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威发(XX) 30号)文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木规划一、基本情况(一)自然资源条1、地理位置XX镇位于威信县北部,南邻高田乡、罗布乡,东、北、 西依次与四川省叙永县高锋乡、兴文县大坝镇、沙坝乡、琪县 石碑乡接壤,镇政府驻地XX,距县城41公里,XX河从东 向西经XX坝子注入罗布河2、 气候条X X镇海拔在480至1 800米之间,为中低山地形,气候 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区域光照强,年均气温16. 9 C,年均 降水量14 7. 2毫米,相对温度68%,日照时间10 32小时3、 土地资源条全镇国土面积163. 9平方公里,辖7个村144个村民小组 和1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110 9亩(其中水田26 08亩,占 耕地面积的0%, 2以上坡耕地1300亩),林地面积13. 29亩 (其中竹林300亩,经济林428亩人均有林,人均有林3. 3亩, 森林覆盖率达0. 8%,荒草山62 00亩,土地利用率达92. %□(二)社会经济条。
1、人力条XX年末全镇总户数6673户2 9204人,其中少数民族(苗 族)1031户4848人,人口密度为180. 48人/平方公里农村 劳动力1380人,其中女性62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019人, 接受农业技术培训1276人,非农业技术培训982人,劳务输 出14人2、 生产情况XX年全年实现工农生产总值6347万元,人均纯收入1080 元全镇有耕地面积1 109亩,其中水田2 608亩粮食作物 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 菜、花生;绿色特色产业方面主要有芒麻、蚕桑、甜苦竹、香 兰菜、经济林果等XX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 70亩,粮食总产量117. 3 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18公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374亩, 总产量1 36万公斤XX年全镇生猪存栏14 62头,出栏1424 1头,大牲畜存 栏41 9头,出栏02头,家禽存栏7916只,出栏70008只3、 经济收入XX年全镇完成工农生产总值6347万元农民人均有粮41 公斤,人均纯收入980元4、 社会事业条1) 科技服务情况全镇农业综合服务、畜牧、林业、水利部门24人下乡服 务22天次/人,农民群众接受科技服务168 00人次。
2) 教育情况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0所,教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善, 共有在职教师19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 6人,在校学生 49 6人,其中女生231 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7%,完学率为96. %o(3) 文化通讯情况全镇建成接收14套节目的有线电视用户361户,农村建 成接收广播电视节目82套,电视覆盖率达98%全镇固定电 话用户20户,移动用户12 00户,通讯覆盖率达63%4) 卫生事业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服务所7个,共有医务 人员3人,医疗设施较为完善1) 生态环境情况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致使全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旱、 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缺乏合 理规划和有效治理,导致农业生产条不断恶化,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较为缓慢,严重制约着全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设施现状1、 基本农田现状全镇1109亩耕地中,高稳产农田仅有4200亩,2以上 坡耕地就有1300亩,农业产出率低2、 水利设施现状缺乏骨干水利工程,大部分农田望天吃饭,天干受旱,下 雨成灾,部分地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业基 础薄弱3、 镇村道路现状。
全镇现有乡村公路84公里,村组公路8公里,受益村民 小组13个,尚未通公路村民小组9个由于缺乏资金投入、 地质灾害等原因,大部分道路晴通雨阻,无法保证畅通4、 人畜饮水现状全镇除集镇有骨干人畜饮水工程外,其余大部分农村人口 居住分散,人畜饮水困难目前现全镇急需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3471 户 16000 人农村能源现状经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目前全镇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 但通电质量较差,安全隐患大;沼气池的推广普及率不到2%二) 产业发展现状1、 粮畜基础产业发展现状粮畜作为保民安民的基础产业,基础稳则社会稳目前全 镇的粮畜产业受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气候因素等客观原因和科 技措施推广不力、产品附加值低等主观原因的影响,只能基木 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2、 绿色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镇已基本形成以蚕桑为主 导,芒麻、香兰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共同发展的1+x产业结构 模式截止XX年11月底,全镇己发展了蚕桑100亩、芒麻 1000亩、甜苦竹2000亩、经济林果000亩和4 00亩香兰菜 (属复种),经济效益初步显现3、 林业发展现状全镇有森林面积13. 29亩,森林覆盖率达0. 8%,但大部分 属杉木纯林,由于受宏观政策制约,经济效益不能较好发挥。
三) 存在问题1、 交通设施发展滞后,电力供应质量差,农业基础设施 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能源建设力度不够2、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发展的力度不够,畏难和 等、靠、要思想严重,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的要求3、 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农民增收缓慢;农村贫困面大, 返贫现象突出4、 没有做大做强农业支柱产业,农民缺乏持续稳定增收 的产业支撑三、 面临的机遇(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质财富明显增加,基础设施条 不断改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在经济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日 渐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环境二) 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在政策、资 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三) 国家东桑西移和云南省在昭通实施的“三基地一屏 障”等产业转移措施,有利于做大做强蚕桑、竹类等产业四) 人民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加上近 年来实施大量工程项目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有利于调动广大群 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四、 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 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 取、放活”的方针,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为目标, 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着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基础设 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自我发展能力。
二) 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加强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强 化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是履行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 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调 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2、 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根 据各片区客观条和发展水平,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新 农村建设的村容村貌整治上,要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 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 搞齐步走、一刀切3、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 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新农村建设的 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 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 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4、 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我镇农村点多面广,发展极不 平衡,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上有新突破,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上有新突破,在扶贫攻坚 上有新突破,在“十个一”推进上有新突破,在民主管理、便 民服务和平安村建设上有新突破。
要抓重点,攻难点,突亮点, 建示范,稳步推进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 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 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 意愿和客观条强行推进三)目标任务从今年开始,力争用10至1年的时间,把农业主导产业 做大做优做强,使以村为单位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农业总产值有较快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每年1 0%以上的速度递 增,在全镇农村开展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文明村创建为主要内 容的“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灶、 改厕、改厩、改路)、“四新两好”(建设新村寨、培育新农 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发展好产业、创建好班子) 新农村建设活动,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 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 的标准,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 显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建设小康村、 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达到“十有”标准:即户户有花有 树有竹有白净墙;有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厩、改灶); 有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通水、通电、通路、有水泥院坝、薪炭 房);有一项收入稳定的产业;有一人掌握一项以上农业适用 技术(技能);不能有一个孩子失学;有一个劳动力从事非农 产业(行业)或参加农村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镇政府有 一个文化站和业余文艺表演宣传队;每个自然村有一个文化科 技广播活动场所;有一套群防群治的安全机制。
具体任务是: 力争通过10至1年的努力,把我镇8%的自然村建设成为社会 主义新农村根据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 实际,“十一五”期间(XX至XX年)全镇规划24个村民小 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到XX年全镇有2个村民小 组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其 次,对地处公路沿线或条较好的9个村民小组在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经济发展、科技措施推广、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素质 的提高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取得明显成效;最后,对条较 差、贫困程度较深的自然村力争通过整村推进、茅草房改造、 安居工程建设等扶贫措施,整合各级各部门支农资金综合治理,逐步消除贫困现象,使13个村民小组实现脱贫目标,提高贫 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指标见附表)五、规划建设内容(一) 培植好产业,实现生产又快又好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我镇是典型的“三农” 乡镇,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主体,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 收入,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木地优势 资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首 先,巩固传统粮畜产业,进一步加大粮畜科技措施推广力度, 提高粮畜产品科技含量,巩固和发展好农民的“粮袋子”和 “肉篮子”;其次,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走以蚕桑为主 导,芒麻、香兰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共同发展的1+x产业结构 模式,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一是力争用三年时间发展蚕桑 100 00亩、芒麻2000亩、甜苦竹000亩,二是巩固现有00 0 亩经济林果和每年种植000亩香兰菜切实抓好一村一业,一 组一品,一户一个致富项目建设,确保农民实现更多经济收入, 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二) 建设新村寨,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村容整洁是生活宽裕 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需要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进一步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