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扎实实教语文.doc
4页扎扎实实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字词是根本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阅读实践,已经初步具备了字词的自学能力况且,词语教学只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到了高年级,词语只是为学生的顺利阅读扫除障碍,因而无足重轻,词语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掌握,不必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教师或者避过词语教学直奔课文内容,或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词语了事其实,低年级固然要重视生字词教学,中高年级也不能等闲视之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字学词与文本理解原本就是融为一体的,是阅读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理应成为阅读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生活体验,带领学生走进词语的情境,让词语成为阅读教学腾飞的强有力的翅膀理解是基础,运用是根本,学而不用就是白学以往生字词教学的功能只定位在疏通阅读障碍上,因此,只要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就可以了这样学到的生字词,学生在短期内可能会记得住,但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因为,实践证明,“能理解”不等于“会运用”!就像成年人学文言文一样,能读懂理解文言文的人很多,但能运用文言文表达的人却凤毛麟角。
所以,“能理解”的知识静态的、消极的语言,只有不断地促其成为动态,即在语言实践运用中发挥其活力,才能变消极知识为积极知识下来我关于字词教学谈几点看法:一、收放自如读字音 初识生字,我们往往放心不下,面面俱到,但生字读会了,有的学生读书时还会有不认识的字,一些后进生表现更甚,怎么办呢? 我在指导学生预习初读时,先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后进生读课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读,并及时板书下学生读错的字词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指名后进生读时更能暴露问题,所以课堂上不能只请优等生读,那无异于“掩耳盗铃”,要多给后进生机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 有的生字学生也许在生活中早已认识,就不再是生字相反,有些熟字学生如果不能再认,对他们而言也只能是“生”字针对自身情况,读会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连熟字都不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复习,对已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巩固这就是所谓的“放”过度的放会使字词教学一盘散沙,显得杂乱,因而在认识了学生中读错的字词后,我就展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就是所谓的“收” 这样收放自如地学习字音,重视了“人本性”问题,尊重了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预设的活动,而是生成的。
二、形式多样解词义 以往学习理解词义常常是照本宣科,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其实,学生是很具有潜力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哪怕学生仅能说出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是好的,最起码能说明他们读书时专心了,有一定语感了我们教了那么多的课文,学生真正能够运用的有多少?这样学习所得的知识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它不能被运用产生新知识,只能是死知识 理解词语的方式丰富多彩在解释词语时,学生有的借助图片来解说,一眼明了,如“麦囤”;有的借助实物,具体直观,如“蒲公英”“麦子”等;有的做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如“趴”“抚摸”;有的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如“兴奋”“低沉”;有的联系实际造句,如“节俭”其他的方式还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扩词等 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学生才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他们回答问题时也不像从前那样模式化了,相反,时常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更加热情高涨 三、专心致志学写字 字词都会读了,理解了,不认真写不行有错别字的原因之一就是写字时只动了手,没有做到眼到、心到,写字就成了机械的任务,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作业时,不仅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感官并用,如描红是就要边描边记忆字形。
学生用心去写了,还愁写得不端正、正确率不高吗? 四、找准字词解文意 如学习《军神》,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就让学生听写生字词“刘伯承、拒绝、麻醉剂、哼叫、晕倒、堪称”,学生相互订正后,再要求学生用上这些词或选用其中的几个词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看起来平平常常的生字词检查,由于增加了一个环节,其作用和价值就大不相同了既巩固了生字词,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既初步把握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说话练习,可谓是一举多得五、利用词语小练笔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连起来进行说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的时候,斟酌词句,进行小练笔小练笔除了利用课后练习中词语进行,还可以利用每单元后练习中的“词语盘点”里的成语可以当堂练习,也可让学生作为日记来写相信这样做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词语虽小,文章很大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探索,亦能于细微之处育人,做到自如其人,人如其字,生字词教学也能精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