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后现代知识观与外语教学改革.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6194660
  • 上传时间:2022-0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后现代知识观与外语教学改革徐华(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作者简介:徐华(1972—),女,陕西三原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摘要:现代外语教学正在由单一的语言教学向复合型外语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转变后现 代知识观的出现将会给外语教学带来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具体表现为:在教学目标上,从单 一的语言知识传授走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上,从分科走向综合,从 知识体系化走向结构化;在教学过稈中,从认知活动走向交往活动,从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 走向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关键词:后现代知识观;复合型外语人才;外语教学改革我国外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费时低效”,即学生学习外语周期长而效率低 许多大学生很用功地学了 10多年外语,考试中反映出来的成绩也不错,可就是不能用外语 和别人进行交流,甚至连出国申请表和简历也不会填写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我国 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外语是被作为一门知识性的课稈来讲授和学习的知识性课稈关注的是 知识的讲解和记忆,这反映在外语教学中就是注重语法的讲解,词汇的记忆和阅读能力的培 养,而忽略了外语报主要的功能——交际外语作为一种交际的T具和认知手段,更重要的 在于运用。

      要改变外语教学目前“费时低效”的状况,转变传统的外语教学观,树立以学生 为主体的后现代外语教学观,其核心在于转变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将会给外语教学带来… 系列深刻的变革一、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木特征按照西方社会对思想发展史的分期,知识观可相应地划分为前现代知识观、现代知识观 和后现代知识观三类T业节命是划分前现代知识观和现代知识观的标志,后现代知识观则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知识观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批判、反思 和超越1、 知识的不确定性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知识存在于实际情景中,是主观与客观以及 个体与外界相融的过程这样,后现代知识观就消融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外界,生活世界 与科学世界的二元对立,使知识与客观实在不再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表现出多元化, 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例如,皮亚杰认为,生命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相互孤立 的,而47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类的学习是主体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刺激相互作用的过 稈,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 的结果后现代主义认为,无论是H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其知识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特征, 在现代科学知识中,除纯逻辑纯数学的知识外,大多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1]。

      这是由于主 体在血对外部信息时,其原始的经验积累、情感体验和智力结构各不相同,因而其认知结果 也备不相同2、 知识的理解性从以科技理性至上的现代主义向以人际沟通为主的后现代主义的转 变,是人的主体性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与超越在后现代主义眼中,认知不是主体对客观世界 直观的、理性的反映过稈,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问的理解与合作,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和 对话哈贝马斯认为,真理概念是由共识构成的,而共识是由参与讨论的人在没有内在和外在 制约下参加讨论所达成的[2]参与讨论的人之间是一种平等而真诚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 具体表现为师生Z间的人际互动和精神沟通,教师和学生Z问由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 主体间性关系,由权威者与服从者的不平等成为一种你我Z间的平等对话,学生不在是被动 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求者和合作者3、认知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知识不是对事物白身属性或外部 环境的反映,而是由外部客观刺激和主体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结果皮亚杰认为 认知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的认知发展始终处于一个“平衡——不平衡——再 平衡”的动态过稈Z中因而,知识不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稈。

      学习不 应仅仅关注记住了什么,理解了什么,而应了解是怎样探寻和如何发现的;认知不是记忆书 木知识,而是要有所创新和超越认知的建构性意味着个体的思维具有反思性功能反思性 是指个体的思维指向认知活动木身,通过调节控制白身的认知过程,以达到认知的目的当 思维由对外部的直观反映转向H身的认知过稈时,原来的理论框架或假设前提就会遭到质 疑,真理的绝对性价值就会受到挑战二、后现代知识观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1、 教学目标:从语言知识的授受走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外语综合素质;从事先预设走 向动态生成现代外语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应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 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H标,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Z间的相 互作用,从而犁造和建构教学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学 习是学生通过白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是新I 口经验的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外语知识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氏接传授给学生,它必须通过学生的白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 能获得因此,外语教学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传递和转移,而是学习者通过白主活动,来补 充、丰富和改造白己的认知结构,这个建构过稈是不能由他人来代替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后现代主义关于知识 的不确定性,建构性和动态性特点,深刻地说明了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接受和发现已有 的知识,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具体到外语教学,教学目标应从传统的外语 知识传授走向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H主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交际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通过讲授、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课堂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促使学生白浇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认知和创造,获得充分的发 展其次,教学目标不是事先预设的,也不是H上而下实施的,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 程中共同制定的,在教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都要拟订详 细的授课计划,用以指导课堂教学,一旦学生的反应与预定的答案相异,或偏离了教学目标, 教师便马上加以纠正,以保证课堂教学指向预定的教学日标这种精心选择的教学目标往往 被提升而超越或外在于教学过稈木身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是“驾驶员”学生则是“旅 客”,这样,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学生主体发展的多元化、差异性形成了尖锐的矛五因此 后现代主义认为,目的产生于教学过稈木身,而不是外在于教学过稈Z外,教学目标是由教 师与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情景中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而动态生成的,它通过建构学生 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识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2、 教学内容:从分科走向综合,从体系化走向结构化首先,教学内容从分科向综合化 方向转变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设有精读、语法、泛读、听力、口语、翻译、写作等多门 课稈,由不同的教室进行分科教学,这种分科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幣的外语知识体系和综 合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后现代知识观的出现动摇了这种 分科教学的基础,知识的互动性、生成性特点为综合课稈提供理论依据综合课稈不是着眼 于一般意义上的语言知识传授,而是代Z以目的性很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式教 学每一个单元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听、说、读、写、译的活动以辩论、演讲、讨论、对 话、写作等多种方式对一个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尝试练习,提高学生在多种场合下对同一主 题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性课程包括学科内容的综合化、学习活动方式的综合化和教学目标 的综合化其次,教学内容由体系化向结构化方向转变后现代知识观关于知识的转换性、建构性 特点要求教学知识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结构化材料,由注重知识量的 积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的质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教学内容应适应不 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出阶段性特点。

      第二,知识是客观与主观相互作用,相互建构 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应以i种对话,开放的形式呈现因此应当根据学生原有 的外语水平,知识结构来设置课稈和组织教学3、教学过程:从认知活动走向交往活动,师生关系从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问的 意义关系首先,后现代主义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师生Z间的交 往过稈,合作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 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疑 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中一个平等的成员他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 中的首席” [3],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建,教师从外 在于学生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在外语 教学过稈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与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是外语教学活动的 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应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营造民 主、平等的课堂氛用,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兀于参与到外语学习中 教师的作用也就抽象到了具体,学生的主体参与才能从“应该的范畴”转向“存在的范畴”。

      同时,教师还应是外语教学活动引导者和参与者当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练习时, 教师不能仅仅只作一个旁观者,当学生交际活动冷场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帮助,使 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树立白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必要时教师也可 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也 为学生提供了一次与外语表达能力较强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其次,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的意 义关系师生Z问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Z问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交 流使各种观点得以碰撞、重组,使师生之间达成共识为此,教师M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学生一视同仁,为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自主、充分的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