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金匮-课件.ppt

15页
  • 卖家[上传人]:suns****4568
  • 文档编号:93235450
  • 上传时间:2019-07-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7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伤寒金匮教研室 张建荣,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本篇专论妇人产后常见病的证治内容有产后三病、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尽、产后中风、产后烦乱呕逆、产后下利等 产后病人,或亡血伤津,气血俱虚;或因虚而感邪;或产后瘀血阻滞不去;或因津血亏损致胃肠燥结等但产后以多虚、多瘀为其突出病理现象,故在治疗上,亦突出补益气血与活血祛瘀两法 一、产后三病 1.痉病 【原文】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1)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2)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病中3) 【主症】 产后四肢筋脉抽搐,伴汗出及血虚体征 【病因病机】 产后失血过多,致营卫俱虚,腠理不固,汗出毛窍开张,感受风邪产后血虚筋脉失之濡养,是痉病形成的内在基础,又加之感受风邪化燥伤筋动风,则致筋脉挛急抽搐。

      【治法】 养血祛风 【方药】 宜用栝蒌桂枝汤加味治疗,,2.郁冒 【原文】(第1、2条,见前) 【主症】 产后心胸郁闷不舒,头眩昏冒,伴但头汗出,呕不能食,大便反坚,脉微弱 【病因病机】 因产后失血及汗出较多,致津血亏损,阳气亢逆,又复感寒邪 一般产妇多汗出并非病态,如云:“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郁冒为产后感受寒邪后,致腠理闭塞,汗不得出,体内阳热之气郁遏不得外散,势必逆而上冲,故心胸郁闷不舒,头眩昏冒,即“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厥,逆也,乃阳气亢逆上冲意 体内阳热夹阴液上越外泄,则见但头汗出,而躯干四肢无汗,阴虚阳热之气亢逆上行,亦致胃气上逆而失其和降,故呕不能食 津血亏损,肠道失润,则大便坚硬 本证虽有阳气亢逆,寒邪束表,但其本为产后气血虚损,故其脉微弱无力 【治法】 扶正达邪,和利枢机 关于“冒家欲解,必大汗出”,郁冒的解除,必须用药物使周身微微汗出,则体内阳热之气与体表寒邪从汗而外散,即所谓“损阳就阴”法,阳热之气消减,阴阳之气则趋于协调平衡所谓“必大汗出”,并非指大发其汗,亦非麻黄汤所宜方药】 小柴胡汤: 本方可兼顾津血亏损,阳气偏亢,寒邪入侵诸方面,用之能使正虚得补,阴阳协和,寒邪得周身微汗而解。

      【讨论】 关于郁冒兼大便难的病因病机及用小柴胡汤作用机理,参阅《伤寒论》有关条文则不难理解,如《伤寒论》第97条云:“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第230条云:“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小柴胡汤扶正达邪,和利枢机,宣通内外,通达上下,调和胃肠,用于治疗产后郁冒兼大便难,既能扶正益气血,又能使肌表寒邪得微汗而解,并能使津液下行濡润胃肠,通调大便 产后血晕与郁冒鉴别: 产后血晕有两种:一是失血过多,突然昏晕,面白唇淡,心悸怔忡,甚至昏不识人;二是瘀血上冲,为产后恶露瘀阻不行,或胎盘剥离不全,出现腹痛拒按,脘阻气粗,甚至神昏握拳(俗称败血攻心) 郁冒为产后津血亏损,体内阳热亢盛,并见肌表感受风寒邪气,致郁闷昏冒等症二、产后腹痛 1.血虚里寒 【原文】 产后腹中朽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4) 【主症】 产后腹中朽痛其特征是腹中拘急不舒,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舌淡苔薄,脉细而迟 【病因病机】 由产后血虚寒自内生所致。

      血虚可伴随阳虚,阳虚则生寒,血虚则经脉失养而挛急;寒邪凝敛收引,也可使经脉发生拘急之势,故出现腹中拘急不舒,绵绵作痛等症 关于“腹中朽痛”一症,妊娠有之,产后亦有之,但其病机与伴发症不同,妊娠腹中朽痛,为肝脾失调,血滞湿留,故可伴小便不利,足跗浮肿等症;而产后腹中朽痛,为血虚寒凝,故可伴腹部喜温喜按等症 【治法】 养血温中,散寒止痛 【方药】 当归生姜羊肉汤,,【原文】 附方: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如人产后虚赢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芎藭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方析】 本方具建中养血,散寒止痛之功效适用于产后虚寒腹痛是由产后气血空虚,脾胃虚寒,化源不足所致2.气血郁滞 【原文】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5) 【主症】 产后腹胀满疼痛,心烦不得卧 【病因病机】 为产后气血郁滞成实,气机痹阻不通。

      产后若瘀血排出不尽,滞于胞宫,则气血郁滞,经脉不通,或气郁化热,故见腹胀满疼痛,心烦不得卧等症再结合用药看,本证病机以气滞为主,故腹部胀满较疼痛、心烦尤为突出 【治法】 行气散滞,和血止痛方药】 枳实芍药散 枳实—行气散滞,将枳实烧令黑,取其入血行气 芍药—养血和血,缓急止痛 大麦粥—和胃安中 三味合用,共奏行气和血而不伤胃3.瘀血内结 【原文】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6) 【主症】 产后小腹疼痛如刺,痛点固定,拒按,按之有硬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 【病因病机】 为产后干血凝着脐下胞宫所致产后瘀血凝结,日久不去,瘀而化热、热灼血干,则为干血,干血滞留胞宫,故见小腹疼痛如刺,痛点固定等症 【治法】 破血逐瘀 【方药】 下瘀血汤 大黄荡逐瘀血,推陈致新; 桃仁润燥活血化瘀,去瘀生新; 蛰虫逐瘀破结,搜剔经脉瘀阻,续绝创 此三味药破血逐瘀之力甚猛,故先将其研末,用蜜作成丸剂,缓其峻猛之性,并能达润下干血之功服丸药时,再用酒煎丸药服之,可行药势服后若出现下血如猪肝者,为服药后的有效反应此方亦可治疗瘀血内结之闭经 【讨论】 治疗产后腹痛有3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散寒,用于血虚寒凝之腹痛;枳实芍药散行气活血,用于产后气血郁滞之腹痛;下瘀血汤破血逐瘀,用于产后血瘀内结的腹痛。

      三、恶露不尽兼大便难 【原文】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方见痉病中7) 【主症】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硬疼痛,伴不大便,发热烦躁,日晡加重,不能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脉微实 【病因病机】 为产后瘀血浊液内阻胞宫,实热结于阳明胃肠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即排除了外感 少腹坚硬疼痛—为产后瘀血浊液尚未排尽,内阻胞宫的典型症状 其他诸症均为实热结于阳明胃肠之征,其因皆由产后津血亏损,胃肠失濡所致 日晡时烦躁发热加重—为阳明胃肠实热结滞之特征,因阳明之气旺于日晡,此时正气奋起抗邪,邪正相争,故烦躁发热加重 不食,食则谵语—因本有大便不通,食物下行不畅,故不能食,若强进饮食,则会更助胃中邪热,又因胃络通心,胃中邪热盛,上扰神明,则谵语 其发热与谵语入夜好转,是因入夜后,阴气来复,阳明气衰,邪热减轻 【治法】 先泄热通便;后破血通瘀 本证虽为产后恶露不尽兼患大便不通,但以胃肠实热为急为重,故当急者先治先行泄热通便,清除胃肠实热,往往瘀血恶露亦同时通利 【方药】 大承气汤。

      本方既能通腑泻热通便,亦能使胞宫瘀血浊液下行,故可收一攻两得之效若服后瘀血浊液仍结滞不去,可再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攻下四、产后中风 是指妇人产后感受风邪引起以发热为主的外感证 1.太阳中风 【原文】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8) 【主症】 产后头微痛,恶寒,时时发热,汗出,干呕,胃脘部胀闷 【病因病机】 产后气血营卫俱虚,风邪乘虚侵入 风邪侵袭太阳之表,营卫不和,经气不利,即见头微痛、恶寒,时时发热,汗出 产后正气虚弱,邪气日久不解,深入于里,即见干呕,胃脘部胀闷 【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 阳旦汤:即桂枝汤, 阳旦证:即太阳中风证 阳旦汤:有四种认识,一认为是桂枝汤,本条原文后注即是;二认为是桂枝汤加黄芩,如《千金》、《外台》等;三认为是桂枝汤加附子,如《本义》;四认为是桂枝汤增桂二两加附子一枚,如《浅注》2.阳虚中风 【原文】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9) 【主症】 产后发热,头痛,或颈项强,面正赤,气喘 【病因病机】 产后汗出阳气大虚,风邪乘虚侵袭,形成正虚邪实。

      发热,头痛,或颈项强,为邪束肌表经脉 面正赤,为太阳邪热内扰阳明,并夹虚阳浮越,但非戴阳证; 气喘,为产后肺肾之气虚损 【治法】 扶正祛邪 【方药】 竹叶汤 竹叶、葛根、桂枝、防风、桔梗—解外邪,清邪热, 利肺气,并可兼护津液; 人参、附子—补虚扶阳固脱; 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若有呕吐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 据方后有颈项强者,用大附子1枚,颈项强已有痉病之兆,再结合本方用竹叶、葛根清热生津看,故本方有预防产后中风化燥伤筋动风之痉病意 【讨论】 本篇小柴胡汤、大承气汤、桂枝汤、竹叶汤均可用于产后发热,这些方药反映了和解、通腑、发汗、扶正祛邪之法对产后病人的具体应用小柴胡汤用于产后郁冒,具有扶助正气,和利枢机,转邪外出的功效;大承气汤通腑泻热,既可用于产后胃肠实热阻滞,又可用于产后恶露瘀阻;阳旦汤解肌祛风,用于产后太阳表虚中风;竹叶汤扶正祛邪,用于产后阳虚中风五、产后烦呕 【原文】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10) 【主症】 产后烦乱呕逆即产后心烦意乱,呕恶反胃 【病因病机】 为产后阴血不足,虚热扰心犯胃 妇人产后气血虚弱,加之育儿哺乳,使津血不断地转化为乳汁,故致阴血更为亏耗。

      阴血不足,必生内热,虚热内扰心神,则心烦意乱;虚热内扰犯胃,则呕恶反胃 【治法】 清热降逆,安中益气 【方药】 竹皮大丸 竹茹—味甘微寒,清虚热止呕逆; 石膏—辛甘大寒,清热除烦; 白薇—苦咸寒,善清阴分虚热,前三味共用,胃中、心中、血中之邪热 皆可清除,即所谓平壮火不致食气 桂枝—虽辛温,于本证不合,但用量极轻,少佐之以防清热药戕伤阳气, 并能助竹茹降逆止呕 本方重用甘草,并用枣肉作成丸剂,可安中补益脾胃之气,使气旺津血自生,津血生则虚热自敛 若虚热甚可加重白薇用量清虚热; 若因虚热而烦喘,加柏子仁宁心润肺 此方甘寒与甘温并用,可谓治产后气血俱虚,而夹内热之一法也另外,本方药量用“分”,可作“份”理解,即药与药之间的重量比例 本方甘草7份,竹茹、石膏、白薇共计5份,枣肉和丸其中甘草与枣肉凸现了“安中益气”的精神临床应用】 黄氏等独辟蹊径,用竹皮大丸治疗男性阳痿、遗精、早泄、男子不育常获效如: 龙某,男,38岁1984年6月13日初诊患阳痿6年,逐渐加重,前妻离子去,续娶也因此而要求离异,曾先后服多种中西峻补药物无效现阳痿,伴头晕目眩,恶心欲呕,身热,耳鸣腰酸,心烦意乱,梦多,小溲黄赤,大便燥结。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此由过用温补,郁热内蕴,宗筋弛缓,不能作强治宜清热安中,益气和胃药用:竹茹、白薇各20g,生石膏﹙打碎,先煎﹚50g,桂枝5g,甘草10g,大枣5枚水煎服5剂,病即减半再略事增损服30剂,性生活正常,其续妻已怀孕随访至今,病未复发 按:肝主筋,肾藏精,阳明主宗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