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个园》空间方位说明文.doc
3页《扬州个园》 【阅读提示】 我们学过的名篇《苏州园林》,不是介绍说明某一个具体的园林,而是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苏州园林》这册摄影集与它相比,《扬州园林》只是介绍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是说明文中的小品 《扬州个园》的确是特点鲜明,文章略去了“宜雨轩”、“鹤亭”、“透风漏月厅”等建筑物的具体说明,而对“春山”、“夏山”、“秋山”、“冬景”则似有“用墨如泼”之嫌由于它是写一座具体的园林,在总说之后,则将行踪与空间方位融为一体作说明,也就顺理成章了语言的运用,更多地采用描摹的 方法,读后相信你不再感到枯燥、平淡了吧! 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二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
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②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③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④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⑤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 夕阳,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 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扬州个园取名“个园”的缘由是:____________ 2.文章介绍个园时,用了哪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句?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解释文中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1)“秋山……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 泼辣:____________ (2)“看此山,山势巍峨……气象果然不同一般 气象:____________________ (3)“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 似与不似:___________________ 4.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在文章第2段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4段内容,将第4段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扬州个园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的结构安排是( ) A.“总-分-总”式 B.“总-分”式 C.“分-总”式 D.并列式《扬州个园》答案: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扬州个园,在说明时,作者按照参观的行踪为顺序,主要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个园的特点。
①扬州个园取名的缘由文章的第一段就有详细的说明,就是“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②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也就是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文中有“步入”、“绕过”、“转过”、“步下”、“过”等几个词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运用的是以空间和作者的行踪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③词意的解释一定要注意词不离句的原则,同时结词语的本义进行解释 ④文章的第二段主要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描绘了个园四季假山堆叠精巧的特点,文中以“石笋”和“十二生肖之假山石”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⑤给一段文字分层之前,首先要了解整段文字的内容由几方面组成,中心是什么等等,只有首先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比较准确地分好层次 本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秋山”,文段中用一、二两句话引出了秋山;第三句话说明了秋山的总体特点及传说中的作者;第四、五句则具体描绘了秋山的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层次划分正确的应该是“C” ⑥扬州个园的特征在第一段中就明确提出来了:个园以四季假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⑦细读全文可知,文章开头一段是总说,二、三、四、五段是具体说,最后没有再对全文进行总结,所以全文的结构是“总分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