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docx
27页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 0 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适,心情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肃穆的样子” 0 2、爱惜、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 3、安详、慈爱、祥和:“安详“指神态安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爱”形容老年人的看法神色亲善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留意“安详、慈爱、祥和”的写法 0 4、宁静、安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重在稳定,有使平稳安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热闹到宁静下来的过程而“安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宁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宁静的状态或气氛安静”是高于“宁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静,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宁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宁静”的运用范围要比“安静”大一些 0 5、安置、支配: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 6、必需、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需”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肯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吩咐语气;(3)“必需“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肯定得有、不行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行不”的行为就用“必需” 0 7、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0 8、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知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0 9、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运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详细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详细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气、心情等等 10、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依据来否定对方的看法;“辩论”指彼此用肯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冲突,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退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说明 11、辨别、分辨、辨析:“辨别”指依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相识上加以区分;“分辨”指依据特点辨别,做出推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12、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看法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13、边疆、边疆: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14、不详、不祥:前者指(1)不具体、不清晰;(2)不细说。
后者指不吉利 15、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6、报复、理想: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7、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8、不肖、不孝:前者指品德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9、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20、变换、变化: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变更(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21、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值的手段(贬义重) 22、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23、埋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心情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24、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25、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解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详细事物。
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详细事物 26、沉重、繁重:都有重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27、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28、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29、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他写完后向一位挚友请教挚友问清了状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伤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 30、呈现、出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详细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晰,持续的时间长,多是干脆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出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干脆看到的;出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
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出现)出喜悦的神情” 31、讪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讪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32、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视察事物存在的状况;后者指为了解状况而细看 33、惩罚、惩处: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34、深思、深思、寻思、神思:“深思”重在思索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索的深化;“寻思”重在思索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35、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实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才智和特长 36、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有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37、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38、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39、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视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40、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仔细,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意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41、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好用的旧规章 42、筹划、筹备:前者指想方法,定安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打算 43、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观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44、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45、船、船只:前者表详细的,后者表概括的 46、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47、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一般,如“常识、常事“等;2.常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经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经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经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经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经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常常”和“经常”“时常”区分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常常熬炼,他身体棒极了”。
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常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常常的工作、常常性”等,这跟“经常、时常”的区分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恒久,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特长、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留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常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写成“细水常流” 48、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49、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50、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51、电讯、电信:前者指用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52、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气完成某项任务 53、高雅、高雅:前者指美丽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54、抵制、抵挡:前者指阻挡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抗、反抗。
55、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留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状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相识 56、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势不两立”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担当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经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肯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肯定的期间里许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57、到、倒:为了避开混淆,特殊要留意这几点1) “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 副词“究竟”跟“进行究竟”里都是用“到”,如“你究竟去不去、这里面究竟有什么问题”3) 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
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 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