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拒绝忧伤—从辛弃疾到苏东坡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页拒绝忧伤——从辛弃疾到苏东坡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经济学家张五常,他喜欢辛弃疾,爱屋及乌,于是我也去找辛词来读结果,第一首就读到他和朋友陈同父唱和的“贺新郎”在这首词的前面有一段小引,让我大为感动,我先抄录如下:“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龇林,则雪深路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有五日,同父来书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陈同父是辛弃疾志同道合的诗友,一年冬天陈来看他,十天以后朋友离去,辛弃疾恋恋不舍,第二天又想去把朋友追回来,结果雪深路滑,没有成功.晚上露宿野外,听见邻人吹笛,思友心切,为朋友作词一首,没有想到几天之后朋友来向他索词.朋友之间的这种心灵感应,让他在千里之外发出会心的微笑大家都知道,辛弃疾生活的时代,金兵占领了中原辛弃疾多次上书朝廷,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国土然而,他的意见不但不被采纳,反而屡次遭到打击排挤,被迫在江西农村闲居长达20多年,后来“忧愤成疾而死我这里无意探讨辛词的艺术成就,只是根据我读到的部分辛词,从心理学的角度,尤其是情商的角度,谈一点我对辛弃疾的看法。
从前面的简短介绍,我们知道,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辛弃疾,“剑气箫心”换句话来说,虽然他外表勇武,但是内心却多愁善感说得不好听一点,他的情商并不高他有很崇高的目标,也有很伟大的理想,但是,当现实不按他的愿望发展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忧愤”,而且,他任凭他的情绪灼伤他,吞噬他最终他的情绪演变成身体的疾病,郁郁而死唐圭璋等人主编的《唐宋词鉴赏辞典>选录了辛弃疾38首词,几乎有三十首都充斥着,“叹”,“泪”,“愁”,“恨”,“可怜”等等关于负面情绪的字眼,例如,“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可惜流年,忧愁风雨还自叹,中年多病叹人生,哀乐转相旬,今尤昔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泪落哀筝曲”“但山川满目泪沾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愁肠涕酒只依然”“哽咽梦中语”“问谁使君来愁绝?”“自惜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类似的例子我想说的是,我认同辛词卓越的艺术成就,也敬仰他的爱国热诚,但是,就个人的命运而言,我以为“忧愤成疾而死”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绝对不应该为后人所效法。
我这样说可能很冷酷,但我坚持认为,“忧愤”是他的个人选择,但是,他当时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人类历史上,很多人都有崇高的目标,但是往往他所处的时代和世界会千方百计的阻扰他,甚至从肉体上消灭他无论任何情况,作为个体,他仍然可以选择一种快乐的人生态度,从而选择另一种命运在我的眼里,同是宋朝最伟大词人的苏东坡就有很高的情商,在面对残酷命运的时候,他做出了和辛弃疾相反的选择苏东坡“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从小就想“致君尧舜”,为国家为百姓干出一番大事情然而,他的一生也屡经贬谪,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下狱,几乎身首异处但是,他始终选择了乐观的情绪这种对乐观的选择,甚至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我们只举几个例子,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如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既然家童把我关在了门外,我就来听听大自然的美妙音乐吧,何等的大度和洒脱另外一天,他和大家在路上突然遇到大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他不但不觉得雨的可怕,还用一种很幽默的语调去描述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感到非常的郁闷,我特别思念我的家人,思念故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不能马上回国那段时间,为了排解我的忧愁,我的好朋友特地从厦门给我寄来了上好的铁观音,有一天,我在品茶的时候,读到了苏东坡登“超然台”的一首词,“休对古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首词,好像千年以前苏东坡专门为我而作,我的心胸一下子变得开朗了很小的时候,我的家人都教育我,将来要为国家,为民族做一番事业,我个人也有这个愿望,但是,命运有时候并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过去20年,我像我的同龄人一样,遭遇了很多挫折,关于这一点,苏东坡也有很好的词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岁月,且斗尊前如果时代不允许我们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允许我们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至少,我们可以拒绝忧愤,选择保重身体,选择优游岁月,选择袖手旁观--这是苏东坡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