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前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根源的经济与政治分析.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31002152
  • 上传时间:2018-0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8.50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前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根源的经济与政治分析2008 年 12 月 3 日,争论多时的欧盟针对中国产螺钉和螺栓的惩罚性关税正式表决通过,成为针对中国的最大反倾销案表决之一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螺丝钉和螺栓生产国,其中欧盟国家是最大消费群体,欧盟为期 5 年的惩罚性关税首先将对双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据估算,中国可能因此每年损失 4 亿欧元的外汇收入,同时将丧失 80 万个就业岗位而欧洲的消费者也将失去一个获得物美价廉商品的机会,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将变得更加沉重祸不单行的是,2008 年 12 月 18 日,欧盟又通过了新的玩具安全指令,内容涉及儿童玩具的生产材料、检测以及市场监管等问题由于“中国制造”占据欧洲玩具市场大部分份额,因此中国玩具企业成了重点监管对象,使经济危机中艰难求生的中国企业雪上加霜就目前的事件来说,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有愈演愈烈之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 2008 年 11 月 15 日达成金融和经济改革行动计划并发表宣言,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更应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为投资或商品和服务贸易设置新壁垒,反对采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采取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刺激出口措施。

      但就在同一天,欧盟在其官方刊物上宣布,将对产自中国的蜡烛和非合金钢丝产品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反倾销税随后,在 2008 年 11 月 22 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成员国领导人又就全球经济发表声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各成员国领导人同意,在未来 12 个月内,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领域均不实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内的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举措可是时间不到 1 个月,欧盟接连出台了上述多项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仅 2008 年,欧盟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达6 项,反规避立案调查 1 项,初步裁定 2 项,最终裁定 4 项,临时措施 1项,通过课征惩罚性关税的议案 1 项,涉案类别涉及铁或非合金钢焊缝管、螺钉和螺栓等碳钢紧固件、味精、柠檬酸、蜡烛及其同类产品、预应力非合金钢丝和钢绞线、手动叉车及其主要配件、铝箔、无缝钢铁管、柑橘类水果罐头、盘条直径超过 80 毫米的块状焦炭、冷轧不锈钢平板等多种产品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各国在公开场合下都对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出了极度的深恶痛绝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各国为摆脱国内经济颓势,纷纷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但未能消除各国问题,还导致了大萧条的深化。

      然而,既然各国都能够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为什么欧盟仍然频频对我国挥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让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化为一句空话?欧盟对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到底来自哪里?本文将对此从理论渊源、经济发展和政治利益角度等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分析一、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根源(一)世贸组织成立之前的贸易保护主义1492 年哥伦布在“发现 ”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尤其是西欧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重商主义成为 18 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贸易自由主义的斯密和李嘉图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重商主义所推行的贸易管制政策却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萌芽,对当今欧盟的贸易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 19 世纪初期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的德国,发展水平远比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英、法两国落后,而且与已进入工业革命阶段的美国和荷兰等也存在相当差距德国受到英、法等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冲击,大量廉价商品涌入德国的市场,因而,怎样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保护和促进德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起因他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且最终目的是实行自由贸易,这对于当时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9 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形成的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对于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超保护贸易政策开始形成,保护的对象不再是国内幼稚工业,而是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保护的目的变成了垄断国内外的市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尤其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为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需要由政府对总需求、总供给和进出口进行干预和调控,国家应该对进出口进行干预和调控,为了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应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及保持顺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就业压力增大,市场问题日趋严重美国从贸易顺差开始转为逆差,且差额迅速上升,率先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此举引起欧洲各国和日本纷纷效尤,致使“新” 贸易保护主义得以蔓延和扩张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其显著的特点在于保护措施由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接贸易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所取代,双边与多边谈判和协调成为扩展贸易的重要手段,国家贸易壁垒逐渐转向区域贸易壁垒,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自 1967 年欧盟前身欧共体成立以来,以追求和分享区域集团排他性利益为主体的战略,始终贯穿于一体化的各项计划和行动之中。

      欧盟的贸易政策与经济一体化以及欧洲联合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欧盟制定的进口贸易政策的核心就是通过为内部产品消除流通障碍,并尽量阻止外部产品的进入,以保证欧盟成员国产品能够在欧盟市场上的自由流通典型的政策体现诸如关税同盟政策、共同农业政策、对于特定产业的补贴政策等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被大量应用,如欧盟对于大型航空公司“空中客车”的战略性补助,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发展1993 年 11 月 1 日,随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正式生效,欧盟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集团之一和最发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而 1995 年 1 月 1 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则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当前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却并没有消除这是因为,虽然自由贸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经济和产业,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后果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各个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欧盟也不例外。

      新时期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还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某种程度上可以借机剥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对于欧盟而言,欧盟内部成员之间的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非成员,因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虽然整个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了,但这种贸易自由只是一种相对自由,绝不是绝对自由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必然决定贸易保护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歧视性这种针对性和歧视性突出表现在:一方面是欧盟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公平竞争的政策,对外则实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另一方面是欧盟在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仍在不断地针对其他国家大宗产品出口设置贸易障碍欧盟大力推行贸易自由化的领域通常是其具有绝对优势至少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

      相反,欧盟对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则通过放慢市场开放程度,开展反倾销调查,甚至上调关税税率等手段加强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公平的贸易保护行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所采取的二、欧盟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一)对华贸易失衡:贸易保护可以控制贸易赤字,解决失业问题进入 21 世纪,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量突飞猛进虽然我国同日本、韩国、东盟以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处于一定的贸易赤字状态,但与美国和欧盟国家我国整体处于贸易顺差,且差距还在扩大据欧方统计,2003—2007 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从 647 亿欧元上升到1598 亿欧元,5 年增长了 146%,如表 1 所示欧方声称,由于欧盟对华的潜在出口受到阻碍,造成贸易关系的不平衡越来越凸现出来因此,我国是导致欧盟产生贸易巨额逆差的根源所在,欧盟每年的贸易赤字93%来自于中国据欧盟委员会 2006 年公开的一项调查显示, “每年欧盟企业都会因中国的市场准入壁垒而丢失约 200 亿欧元的贸易机会” 中欧贸易存在巨额逆差问题固然与双边经贸结构有关,但中国对欧盟长期的贸易顺差必然引起欧方的关注和不满从 2005 年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2006 年的鞋业和汽车零部件关税之争,到 2007 年钢铁紧固件产品之争,再到 2008 年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玩具、蜡烛、钢铁等一系列产品发出新一轮的安全指令和反倾销裁定等案例,都已经充分表明,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的确已成为欧盟成员国的一大心病。

      同时,我国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上逐渐从低端向中上游移动,进一步增加了欧盟企业的竞争压力,进而强化了贸易保护的情绪我国企业不仅在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等传统轻纺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与欧盟同类企业相比已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在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及零件等机电产品制造方面的进步,也令欧盟的企业界感到了压力欧盟认为,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已经使成员国利益受损,并且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等国内拥有庞大制造业的欧盟成员国纷纷向欧盟官员施加压力,这些国家指责中国造成它们国内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流失出于此种考虑,欧盟必然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以控制贸易赤字,解决产生的严重失业问题二)能源利益冲突:针对中国经济发展对外扩张,出现对抗情绪由于欧盟和中国均属能源短缺的需求方,对能源利益的追求均置于战略的高度,因此,双边能源争夺难免引发利益冲突,尤其是对非洲和中东地区产油国的能源开发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需求大大增加,这直接促进了我国在非洲、中东等地区的经贸活动,扩大了我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而这些地区历史上曾经是欧洲强国的殖民地,是其传统的势力范围。

      我国在这些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势必会引起欧盟的不安和警惕,担心自己的利益范围和影响力被削弱伴随石油冶炼工业和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渐渐进入非洲驻扎,中国雇佣对于非洲经济来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中国不断对资源的需求已经使非洲经济的增长受益匪浅同时,当地工业、贸易和劳动力市场方面现在面临着史无前例规模的竞争据新华社的报道,约有 75 万的长期移民在非洲工作和生活根据非洲发展银行数据,2006 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额达到了 117 亿美元同年双方贸易额达到约 555 亿美元,比 2005 年增加了 40%2007 年 10 月份贸易额上升了 30%中国 1/3 的原油来自非非洲,从 2006 年早期开始,安哥拉就成为最大的单一出口国同时,中国与非洲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非官方合作,加强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比欧洲生产更便宜的商品,优惠的贷款和零关税的政策而这些对于欧盟来说,很难做到虽然在 2006 年,欧洲与非洲的销售额达到 3152 亿美元,仍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又以法国(300 亿美元)和德国(230 亿美元)位居前两位但在 2007 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的欧盟—非洲峰会上,欧洲国家面临的事实是:中国的影响力和投资在不断增长,中国在 2006 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