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19564515
  • 上传时间:2022-10-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89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基础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认知(Cognition)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总称为认知认知心理学(CognitionPsychology)广义: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狭义:信息加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即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来研究认知活动研究心理活动内部机制认知结构和过程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Newell&Simon)信息加工系统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认知的过程与结构(一) 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的阶段或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转换、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processing)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processing)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系列加工(serialprocessing)对输入的信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平行加工(parallelprocessing)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processing)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自动化加工(automaticprocessing)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二) 认知结构人的知识的表征表征(representation)(1)代表和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2)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知识及知识的组织方式认知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一)认知与情绪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情绪可以调控认知二)认知与意志、动机意志推动认知认知引发需要和动机三)认知与人格人格差异造成了认知上的个体差异认识模型认知心理学同过建立各种认知模型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建立认知模型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特点!如何评价一个好的认知模型?(1)能够表现认知的结构与过程2)能够说明各种中枢控制因素3)能够容纳和解释已经观察到的现实或现象4)能够预测新的事实或现象的出现5)应该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模式识别(patternrecognition)二)注意(attention)三)记忆(memory)四)表象(image)五)思维(thinking)六)语言和言语(language)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反应时的由来人差方程式:Bessel-Angelander=1.233秒反应时(reactiontime,RT)从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代表了从刺激输入到中枢加工到反应输出的全部过程所需的时间一) 反应时记录法减法法(subtractivemethod)提出者:Donders,1868,荷兰生理学家基本逻辑设计两种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不包含的心理过程,其余各方面都相同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即时此心理过程耗费的时间基本概念简单反应时(simplereactiontime)辨别反应时(identificationreactiontime)选择反应时(selectionreactiontime)适用范围作业任务由一系列加工阶段组成,各阶段相对独立加法法(additive-factormethod)提出者:Sternberg,1969前提: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加工,完成某任务的时间T=t1+t2++tn程序:设计多因素实验,观察RT的变化,探索相加效应的因素目的:确定信息加工过程的各阶段,辨别认知加工的顺序,而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就可推测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经典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Sternberg,1969)评价(1) 逻辑上的对应关系不够严格。

      2) 对加工阶段顺序的确定依赖理论模型,而不是依赖数据开窗实验(openwindow)基本逻辑直接测量心理过程,从而明显地看出信息加工阶段经典实验字母转换实验(Hamilton等,1997;Hockey等,1981)口语记录法(protocol)含义:在解决问题时,由被试大声说出他是怎样思考的,然后对被试的口述记录作出分析适用于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等适用范围(1)适合在完成作业时进行,不宜在回顾是进行2)适合让被试描述正在注意什么或正在思考什么,不宜让被试来解释行为3)对神经事件、再认过程等不可能进行有效内省计算机模拟(computersimulation)主要用于研究思维、问题解决等内容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可以验证该理论是否合理第二章知觉与模式识别第一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1 、知觉:人脑对经过感官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这一过程叫知觉2 、知觉的种类(1)按知觉时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分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2)按人脑反映的事物特性分空间知觉: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时间知觉: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的位移。

      二、知觉的特性(一)整体性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独地反映刺激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二)知觉的理解性知觉不是被动的登记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三)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让保持他的稳定性1)形状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1 (4)颜色恒常性三、知觉的研究方向、知觉的直接理论,Gibson知觉的意义来自物体本身,与人的经验无关2 、知觉的认知理论,Bruner,Gregory知觉不是有输入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当前刺激与知觉者的某些内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四、知觉的组织(一)知觉的加工1 、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2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Navon,1977实验1实验任务:、1981的系列实验知觉、听觉分别呈现字母,判断听到的字母是“H'还是“S”实验材料:由小字母H或S或长方形(局部特征)组成的大字母H或S(总体特征)实验条件:1 、总体一致关系、局部一致关系实验结果及结论整体特征会影响听觉的辨别反应时间,而局部特征并不影响实验2实验任务:(1)注意身体(2)注意局部实验材料:有小字母H或S或长方形组成的大字母H或S。

      实验条件:大字母与其组成成分(1)一致(2)无关(3)冲突实验结果及结论整体知觉快于局部知觉当有意识地注意整体时,可以不受局部影像但局部却受总体影像二)知觉的组织原则1 、接近律: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2 、相似律: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3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4 、封闭律: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5 、共同命运: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6 、简单性:简单结构容易组成图形第二节模式识别1 、模式和模式识别、模式(pattern)有一组刺激或刺激特性,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的一个有结构的整体2 、模式识别(patternrecognition)运用记忆中已经存储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作出有效解释的过程、模式识别的理论(一)魔板说template-matchingtheory1 、主要观点刺激与模板匹配2 、补充和修正预加工自上而下加工3 、实验证据4 、存在的问题1 (二)原型说prototypetheory、原型prototype头脑中有相关一类客体具有的关键特征的表征2 、主要观点刺激与原型的近似匹配3 、实验证据Posner(1967)的原型实验Reed(1972)的人脸识别实验1 (三)特征分析理论featueranalysistheory、主要观点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和匹配。

      优势:1、不用考虑刺激的大小、方位等细节,识别更有适应性2、减轻记忆负担3、要先分析特征,然后综合和识别,由更多学习色彩两个模式有较多共同特征时,容易混淆2 、实验证据Neisser(1964)的字母搜寻实验第一组:ODUGQRQCDUGOCQOGRDQUGCDRURDGQODUZGRODQ;RCGUQDCGU第二组:IVMXEWEWVMIXWVZWXEIXEMWVVXWEMIMXVEWIEXWMVIXVWMEI3 、泛魔堂Pandemonium(1)获取物体图像映象鬼(2)分析特征特征鬼(3)认知事物认知鬼4 (4)决策决策鬼、存在问题只有自下而上加工也没有考虑整体加工的问题四)拓扑学理论topologicaltheory1 、客体优势效应objectsuperiority2 、主要观点视觉系统的功能具有拓扑性,重视整体性质而忽略局部性质视觉加工早期阶段,视觉系统对图形的拓扑性质更敏感实验证据陈霖的图形判断实验(1982)三、模式识别中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一)认知因素1 、情境的作用2 、知识表征的作用(1)易化作用(2)补充作用(3)期待作用(二)非认知因素1 、需要与动机2 、价值与态度3 、情绪、人格第三章注意第一节选择性注意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选择、维持、整合、调整功能研究缘起:鸡尾酒会现象在各种声音包围下,为什么只听到某些话而听不到其他的谈话跟谈话对象、距离、声音强度、谈话内容有关选择什么来注意?选择发生在什么时候?没有被注意到的信息何去何从?选择依据的线索是什么?、研究范式1、双耳分听技术dichoticlistening2、追随作业shadowingtask、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1 (一)过滤器模型filtermodel、提出者Broadbent,1958、主要假设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选择信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物理性质选择发生在早期2 、实验证据Cherry的追随实验Broadbent的双耳分听实验(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1 、提出者Treisman,1960、主要假设信息加工容量有限过滤器按照信息衰减的方式工作注意的选择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也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选择发生在早期2 、实验证据Gray&Wedderburn的双耳分听实验,1960左耳:OB2TIVE右耳:6JEC9皮肤电实验追随耳呈现某个单词的时候给被试电击以建立条件反射,在非追随耳呈现该词的时候,也有皮电反应,说明信息没有被过滤掉。

      3 、与过滤器模型的相同点(1)加工容量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有过滤机制来调节2)过滤器位置相同,在初级分析和高级分析之间,即在语义分析之前3)过滤器作用相同,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三)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selectionmodel1 、提出者Deutsch&Deutsch,1963主要假设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知觉加工,选择发生在后期反应阶段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重要性实验证据Hardwick(1969)的双耳分听实验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