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_资格考试-安全工程师考试.pdf
4页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感受本文说理的逻辑力量,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先后结合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背诵全文 【文学常识】 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魏征病卒,太宗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 . 2.、 “疏” ,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行文思路】 第一段:提出观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二段:通过对比和层层推导,解释不积德义的危害性 第三段: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 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2、语言特点 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无,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A. 使动: 1、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定 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3、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4、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5、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辛劳;苦,使……辛苦 7、欲流之远.者 远,使· · · · · ·流得远 B.意动 1、乐.盘游 乐,以……为乐 C.、名词作状语 1、貌.恭而心.不服 貌:表面上;心:在心里 D、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 · · · · ·之下 E、动词作名词 1、诚能见可欲. 欲,想要的东西 2、将有作. 作,建造,兴建。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的事情 F、形容词作动词 2、塞源而欲流长.也 长,流的长,流的远 3、则纵情以傲.物 傲:傲视 G.形容词做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重要的权利:大,重要的位置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3、不念居安.思危. 安,安乐的环境;危,危难的时候 4、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小人 5、惧馋邪 馋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 1、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2、臣虽下愚 下愚:最愚昧无知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这 4、克终者盖寡,善始者实繁 克:能够;实:确实 5、盖在殷忧 盖:因为;殷:深 6、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董:监督;振,通“震” ,威吓 7、终苟免而不怀仁 苟:苟且 天的借鉴意义感受本文说理的逻辑力量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先后结合的论证方法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背诵全文文学常识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行文思路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二段有力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对比论证说理透彻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8、则思谦冲而自牧 冲:虚; 牧:养 9、虑壅蔽 壅蔽:被堵塞、蒙蔽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排斥 11、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12、载舟覆舟 载:承载 13、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慎 14、信者效其忠 效:奉献 一词多义: 固 必固其根本 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牢固 下 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 · · · · ·之下 必竭诚以待下 下面的人 臣虽下愚 低下 诚 诚能见可欲 如果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心 能 诚能见可欲 能够 简能而任之 有能力的人 盖 克终者盖寡 大概 盖在殷忧 发语词,不译 古今异义词: 1.、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根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 今义:尽情 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古义:路人 今义:走路 4、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5、人君当神器之重 神器,古义:帝位,国家 今义:神异的器物 6、承天景命 景,古义:大 今义:环境的风光 【值得关注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被动句:虑元 3、倒装句 天的借鉴意义感受本文说理的逻辑力量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先后结合的论证方法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背诵全文文学常识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行文思路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二段有力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对比论证说理透彻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A 宾语前置: (1) 则思知足以自戒 (2) 则思谦冲而自牧 (3) 则思三驱以为度 B. 介宾后置: (1)戒奢以俭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C、定语后置 (1)居域中之大 【值得关注的成语】 1、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难和困难 2、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4、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 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固定搭配】 岂……乎? 难道……吗? 况……乎? (更)何况……呢? 天的借鉴意义感受本文说理的逻辑力量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先后结合的论证方法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背诵全文文学常识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行文思路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二段有力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对比论证说理透彻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