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民收入支出调研报告.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48609073
  • 上传时间:2022-0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3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民收入支出调研报告 【篇一】农夫收入支出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心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夫收入快速安康进展然而,从现实状况看,农夫收入依旧增长缓慢 由于农夫的收入原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构造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夫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夫的收入相当低,增收特别困难我们调研显示: (1)农夫肯定收入水平较低2003年,全国的农夫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缺乏1美元更值得留意的是,仍旧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根据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03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肯定贫困人口假如根据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03年公布的肯定贫困人口数字,同2002年相比,不仅没有削减,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缘由就在于仍旧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

      这局部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根底条件的约束,难度特别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夫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状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夫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22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到达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到达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进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到达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进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缘由,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

      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到达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头,逐年显着扩大,2003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夫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连续扩大 (4)地区进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夫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夫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异更大一些 造成我国农夫收入问题的缘由: (1)农夫整体素养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进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养较低据调研分析,农夫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

      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力量较差在构造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靠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构造,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力量三是绝大多数农夫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研状况看,多数农夫不了解和把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讨论,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研,捕获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推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构造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掩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局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局部农产品根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构造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殊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种植构造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峻滞后,如不抓紧讨论对策,将有可能消失新一轮的构造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效劳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夫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效劳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准时给农夫供应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夫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效劳跟不上缘由是部门治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鼓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效劳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夫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效劳特殊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峻脱切,导致农夫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研发觉,多数农夫都有剧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工程,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夫的负担比拟重据调研显示,我国农村大局部农夫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夫都盼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夫,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夫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给也需要一笔的开支。

      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本钱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训练费,农业本钱费,三个最根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原来就不富有的农夫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体会: 我国农夫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夫的温饱问题,要带着农夫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进展,就必需要增加农夫的收入,当前增加农夫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夫的科学文化素养要增加农夫收入,关键在于农夫自身的素养农夫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夫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夫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夫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夫,农夫必需从自身做好 2、推动构造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夫增收的根底要面对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拟优势,推动农业构造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构造,大力进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治理二是推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拟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进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效劳业,提高乡镇企业进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夫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拓宽农夫增收途径把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夫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夫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进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夫供应更多的就业时机二是加强对农夫进城务工的引导和治理,把农夫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夫工跨区域流淌,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安排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爱护力度必需调整国民收入安排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爱护力度,帮忙农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进展本钱,促进农夫增收一要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立,新增根本建立资金应向农村根底设施建立倾斜每年新增训练、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进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夫进展直接补贴,尤其是要协作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乐观探究对农业和农夫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夫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夫增收制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全面推动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

      二是连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标准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乐观探究对农夫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动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乐观探究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治理方法,解决农夫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消失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篇二】农夫收入支出调研报告   现在农夫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夫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夫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夫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夫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浇灌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夫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夫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快乐,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行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

      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唯恐填肚皮都不肯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唯恐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省,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夫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洁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方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夫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成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夫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夫收人削减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夫负担将会更重 【篇三】农夫收入支出调研报告   一、我市农夫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大力推动农业构造调整,靠进展优势经济促进农夫增收 乐观进展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俄建立境外综合开发区。

      农副产品出口进展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建立,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夫增收 明确农业产业化进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夫收入为目标,突动身展主导产业,围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产业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化进展 加快龙头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