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特色专项训练:第4部分仿真模拟冲刺练3.pdf
8页1 仿真模拟冲刺练(三) 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 )和第 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 3 页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 50 分钟 第 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4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翻检全唐诗可知,唐诗所涉茶产地6 道、 27 州,其中90%集中于江南、山南、 淮南、 剑南地区 唐朝张途记录安徽祁门一带:“千里之内, 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 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由此反映出唐代() 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经济重心已经移向南方 C茶业由副业上升到主业 D农产品商品化水平较低 2宋初,行“恤商”之法,如宋太宗诏曰:“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 并不得收其税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 A商品经济的活跃B土地兼并的炽烈 C重农抑商的放松D重利风气的盛行 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 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 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国人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4(2017 绵阳二模 )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乾隆、嘉庆时期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时期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 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51860 这表明 () A公使进京有碍清廷内政B对外通商尚未达成共识 C筹备洋务引发朝野纷争D国际交往理念亟需改变 6咸丰以后,清廷极力向晋商摊派捐输,并给予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如1851 年,晋 商常家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之后,常家捐输频繁, 朝廷赏封不断清政府此 举旨在 () 2 A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筹集洋务运动的资金 D填补战争赔款带来的国库空虚 7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 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段话说明() A不同阶级政见相似B思想解放具有渐进性 C上海多元文化并存D上海是近代化先行地 8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 低点徘徊 在民间, 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 级斗争了”面对这一局面() A我国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C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D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9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 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10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 快乐为主题 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 厌世的情绪, 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 这种变化反映了() 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B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C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11 下表为 1947 年至 2000 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单位:十亿美元 )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年份制造业总产值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1947 60 30 1980 527 24 1993 1 118 17.6 2000 1 566.6 15.8 3 A.技术革新步伐减缓B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C产业结构调整加速D知识经济开始崛起 121975 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 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 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和法国政府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联合西欧抵制美苏争霸 C认识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D支持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 卷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 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 1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 37 分 13(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 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秦汉时期 ,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 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 , 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 ” 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 语言 ,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汉字发展史纲要 材料二高玉在 汉字简化思想:百年历程及其反省中说:“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汉字 汉语变革的根本原因不是语言自身, 而是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变革的要求面对西方列 强的攻势 ,中国一方面是抵御、自保,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进而痛苦地向西方开放,向西 方学习 ,清末汉字汉语改革就是在这种反思过程中发生的。
钱玄同在新青年上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 必 须废孔学 ,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 本解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汉语演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主 要过程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汉字(汉语 )改革的原因 如何看待汉字(汉 语)的改革? (13 分) 4 1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学家同样对宪法如何起草、含义如何持有争议,他们的争论同样反映出对宪 法含义的当代见解在有些学者看来,联邦制的建立是为了消除威胁新国家的混乱和纷争, 维护独立战争时期的理想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宪法是为了保护权贵阶层的经济利益,甚至 不惜背叛独立革命的原则还有人认为,宪法是要保护个人自由而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 摘编自 (美)艾伦 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二)选考题: 共 15 分请考生从第15、 16、17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冋眸】 材料清康熙雍正时期,国力强盛 , 中央政府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教民族地区的 统治。
雍正四年(1726 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 设立府、厅、州、县, 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上奏曰:“苦不及此清理,约定规程 , 即使弩几土官 , 杀 几苗首 ,亦不过急则治其标,本病未除 ,恐终难宁帖 ,是其征之私囊者不贪百倍教十倍, 而输之仓库者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由此类推,又何可盛计 ” 雍正帝对其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 ,根据他们 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酌加赏赐 ,或予世职 ,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 以惩处 ,没收财产 ,并将其迁徙到内地省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 军事机构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 ,征收赋税 ,建城池 ,设学校改土归流废 除了土司制度 ,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 的发展 摘编自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9 5 分) 16(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非战公约 ,1928 年 8 月 27 日由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 加、印 (度)、爱 (尔兰 )、新 (西兰 )、美、南非等15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1929 年 7 月 25 日生效。
由序言和正文3 条组成第一条,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 际争端 ,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规定: 缔约国 之间的一切争端, 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 “ 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三条是规 定程序问题 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 制定制裁的措施 且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 如美国宣称 , 每个国家 “ 有 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摘编自高秋芬评析非战公约 材料二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 “无舵之船 , 无屋宇之衙衢 ,无字之书 ,无剑之鞘 ,无指针之钟表 ,无花朵之花冠 ,无菜肴之餐桌 ”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所体现的原则及其积极意义8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对非战公约的评 价 (7 分) 17(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程长庚 (18111880),被誉为 “ 京剧开基创业的大师”他融合徽调和汉调, 并 吸收昆曲、 京腔、 秦腔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经过自己的创造,形成了一种体系。
程长庚很重视塑造人物形象, “ 为大臣则风度端凝,为正士则气象严肃”,所以 “ 一经登场 , 不啻现身说法 ”程长庚精于唱功,忧时感世 ,唱腔 “ 于高亢之中 ,别具沉雄之致 ”,能够 使“ 闻者泣下 ”,当时有人把他的唱腔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风相比,形容为 “天风海涛 ,金 钟大镛 ” ,其老生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被称为徽派 6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程长庚京剧表演艺术的主要特点9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程长庚京剧表演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6 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仿真模拟冲刺练(三) 1解析: 选 A据题干材料“其中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地区”可知,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故选A 项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 了茶叶商品化程度高,但不能说明茶业已成为主业,故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茶叶商品化 程度高,而不是较低,故D 项错误 2解析: 选 A据题干材料“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 可知宋初的“恤商”之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历史事实相符,故选A 项商业政策 不可能直接影响到农业,故B 项错误;重农抑商的放松导致“恤商”之法的制定,故C 项 错误;重利风气的盛行应该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故D 项错误。
3解析: 选 A材料中呈现的是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迹象,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 是南方经济的发展,故A 项正确;材料中涉及江南的一些地区,得出国人社会地位趋于平 等,以偏概全而且不符合史实,故B 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改变,而且材料中并没 有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故C 项错误;南方经济超越北方是在宋朝,但是材料中不涉及 南北方的对比,故D 项错误 4解析: 选 D据材料“乾隆、嘉庆时期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时 期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重视考据学向重视经世致用转变主 要是因为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故选D 项 5解析: 选 D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在此时依旧将与西方的交往限定在 “通商”这一狭隘的领域,其最高统治者尚不具备综合的国际交往的理念,故选D 项外 国公使进驻北京,这是清王朝外交近代化的一种表现和进步,故A 项错误;晚清政府在此 时与西方通商已成为一种必然和被迫的选择,故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洋务运动的相 关信息,故C 项错误 6解析: 选 D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因战争赔款导致国库空虚,晋商和清政府之间 相互借力,晋商通过捐输为清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故选D 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