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的认识》教学内容分析报告.doc
3页0的秘密 ——《0的理解》教学内容分析报告《0的理解》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理解和加减法》中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关于0的理解和加减法这个内容,体现了 0的几重含义:首先0能够表示没有,也能够表示测量或者计数的开始,其次在计算的过程中作为计算的对象或者是计算的结果不同版本的教材表现的主题情境是不一样的,人教版教材在编排时力图体现0的哪些内容?第一课时要学习哪几层含义?教材把含义和相关“0”的加减法放在一课时,其原因是什么?那么分开好还是放在一课时内比较好呢?一、对核心概念的分析符号0的出现是“位值制”的产物,在历史上,0的出现远远晚于数概念的产生0本身有丰富的内涵,它能够表示没有,也能够表示测量或者计数的开始,在计算的过程中作为计算的对象或者是计算的结果,在生活中还表示分界点和编码人教版教材在编排时体现了0表示没有,0作为起点,0作为运算对象及结果这几层含义教材表现了小猴吃桃子的动态情境让学生体会理解0表示没有的含义,同时为0作为计算的结果做了铺垫0的理解这个内容中蕴含了集合思想在数数时,盘子里有2个桃子就用2表示,盘子里没有桃子就用0表示,这样数数的过程,就渗透了集合的思想。
二、教材对这个内容的表现和编排人教版教材关于《0的理解》设计了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通过三幅图,动态地展示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把2个桃子吃光的过程,说明没有能够用0来表示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没有能够用0表示,也使教材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同时在动态的表现过程中,揭示0的另外一层含义——0作为运算的结果因为人教版教材将“0作为运算的对象和结果”也就是“关于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也放在了第一课时,所以人教版教材选用动态化的“小猴吃桃”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的这个层含义之后教材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0作为起点,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序通过小精灵提出的“你在哪儿还见到过0?”的设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的水平北师大版教材关于0的理解,没有把相关0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课时,所以教材选择了静态的“小猫钓鱼”情境作为第一幅主题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理解0表示没有、起点、分界点这三个含义0的书写是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材表现了书写的范例,以形象的虚线箭头的方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从哪起笔,怎么拐弯,何处收笔。
实体数字、虚线数字、空格等练习方式并存,协助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我的思考 我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关于0的理解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人教版教材的主题图是动态表现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有到无这个过程,理解0表示没有这层含义,之后在学习0的减法时,进一步巩固0的这个层含义,所以使用本课的这幅主题图先理解含义,再学习减法是一个顺势的过程而关于0的加法与主题图的联系并不密切,所以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并没有体现在理解0表示起点这个层含义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测量,简单的告诉学生在测量时从0开始,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理解起来不够直观形象,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加入了学生跳远比赛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亲自体验,深刻的体会0表示起点的含义0的书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课堂上有必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用来练习书写 通过上述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了解学生对于0的理解二)探究0的含义第一层:0表示没有1、动态表现主题图2、看图写数字,探究0的含义3、联系生活,巩固0的理解第二层:0表示起点1、在直尺上找一找02、介绍: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3、学生活动:联系生活,体会起点。
跳远比赛)(三)0的书写(四)探究0的减法,感知0表示计算的结果1、动态表现小鸟飞走图2、用算式表示图意3、理解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4、用算式编故事,进一步理解0的减法参考文献 [1] 刘加霞 自然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小学数学》 2007年22期[2]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教师教学用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