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
53页江苏省住宅建筑通病防治方案-01-14 来源:无 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原则江 苏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J10687- DGJ32/J16----------------------------------------------------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原则Housing Project Quality Common Failing Control Standard-12 -31发布 -04-01实行 江苏省建设厅审定发布 目 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基本与基本工程4.1沉降变形对上部建筑的影响4.2桩身质量(地基解决强度)不符合规定5 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构造裂缝、渗水 5.2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 5.3水泥砂浆防水层 5.4卷材防水层6 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 6.2砌筑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规范规定 6.3砌体标高、轴线等几何偏差7 混凝土构造工程7.1混凝土构造裂缝 7.2混凝土保护层偏差 7.3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尺寸偏差8 楼地面工程8.1楼水泥地面起砂、空鼓、裂缝8.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脱落、尺寸不统一8.3厨、卫间楼地面渗漏水8.4底层地面渗漏水9 装饰装修工程9.1外墙空鼓、开裂、渗漏9.2顶棚裂缝、脱落9.3门窗变形、渗漏、脱落9.4栏杆高度不够、间距过大、连接固定不牢、耐久性差9.5玻璃安全度不够10 屋面工程 10.1找平层起砂、起皮 10.2屋面防水层渗漏11 给排水及采暖工程11.1给排水及采暖管道系统渗漏11.2消防隐患11.3管道及支吊架锈蚀11.4卫生器具不牢固和渗漏11.5 排水系统水封破坏、排水不畅11.6 保温绝热不严密,管道结露滴水11.7 采暖效果差12 电气工程 12.1防雷、等电位联结不可靠接地故障保护不安全 12.2电导管引起墙面、楼地面裂缝,电导管线槽及导线损坏 12.3电气产品无安全保证,电气线路连接不可靠 12.4 照明系统未进行全负荷实验13 通风与排烟工程 13.1风管系统泄漏、系统风量和风口风量偏差大14 电梯工程 14.1电梯导轨码架和地坎焊接不饱满 14.2 电控操作和功能安全保护不可靠15 智能建筑工程 15.1系统故障,接地保护不可靠 15.2系统功能可靠性差,调试和检查偏差大16 建筑节能 16.1外墙外保温裂缝、保温效果差 16.2外窗隔热性能达不到规定17 质量控制专项验收 17.1工程资料 17.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专项验收附录A 临空栏杆玻璃抗冲击性能检查措施附录B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设计专项审查表附录C 工程质量通病控制专项验收登记表 1 总 则1.0.1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江苏省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原则。
1.0.2 本原则合用于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其他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可参照本原则规定执行1.0.3 本原则控制的住宅质量通病范畴,以工程竣工后常用的、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为主1.0.4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措施和规定除执行本原则外,还应执行国家、省有关建筑工程原则、规范2 术 语 2.0.1 住宅工程供人们居住的建筑2.0.2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住宅工程竣工后易发生的、常用的、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的缺陷2.0.3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有效防治措施、措施和规定3 基本规定 3.0.1 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并不得随意压缩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在组织实行中应采用有关管理措施,保证本原则的执行3.0.2 设计单位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采用控制质量通病的相应设计措施,并将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规定向有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3.0.3 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行3.0.4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体规定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3.0.5 施工图设计文献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3.0.6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列入监督重点3.0.7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列入招投标文献和工程概预算3.0.8 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除执行既有法律、法规和技术原则所规定的以外,还应提供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有关资料3.0.9 本原则检查措施除有明确规定外,波及建筑材料的要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本原则规定材料进场需复验的要检查复验报告3.0.10 住宅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应通过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技术鉴定,并应制定相应的技术原则4 地基基本工程4.1 地基基本产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4.1.1 设计1 地基基本设计应明确沉降控制值(沉降和差别沉降),对符合《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GB50007-第3.0.2条等规定的,必须进行变形验算,变形计算值不应不小于表4.1.1-1的相应容许值 表4.1.1-1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容许值变形特性 平均值 最大值沉降量(mm) 150 -砌体承重构造基本的局部倾斜 中、低压缩性土0.002压缩性土 0.003 0.0030.004框架构造相邻柱基沉降差(mm) 中、低压缩性土0.002压缩性土 0.003 0.0030.004整体 倾斜 Hg≤24 0.004 0.00524>Hg≤60 0.003 0.00460>Hg≤100 0.002 0.0025Hg>100 0.0015 0.002沉降 速率 (mm/d) 验收原则(变形曲线逐渐收敛且) 高层 0.06多层及如下 0.10 0.080.12稳定原则 高层0.01;多层及如下0.04注: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
2 同一构造单元不应采用多种类型的地基基本设计方案(如天然地基、地基解决、磨擦桩、端承桩等),当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基本方案时,应采用设立沉降缝等措施控制差别沉降3 建筑物地基基本采用桩基时,同一构造单元桩端应置于同一地基持力层上4 层数超过相差超过10层或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应设立沉降缝;确有困难的,必须设立沉降后浇带后浇带应在主体构造封顶或沉降速率达到稳定原则、预估沉降差别可满足设计规定,并经设计承认后方可封堵5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时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设计级别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设立沉降后浇带及软土地区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测量精度不低于Ⅱ级工程竣工验收时,沉降没有达到稳定原则的,沉降观测应继续进行4.1.2 施工1 施工前,应编制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规定程序审批2 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计量标定且能保证正常工作,重要工种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3 施工中采用的钢材、水泥、砂子、外加剂、预制构件等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要进行外观等检查,需要进场检查的应按规定抽样检测,不符合规定的不得使用4 采用桩基和地基解决的,若缺少地区经验时,必须在动工迈进行施工工艺实验。
设计级别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值Ra或地基解决后承载力特性值fspk应按规范根据静载荷实验拟定实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处)5 桩基(地基解决)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持力层控制时,预制桩、沉管灌注桩等应严格控制压力值(电流值、锤击数),来保证进入持力层和进入持力层深度,钻孔(人工挖孔)灌注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虚土)厚度满足设计规定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6 桩基(地基解决)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粘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周边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7 桩基(地基解决)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有关文献规定进行桩身质量(地基强度)、承载力检查检查成果不符合规定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因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出具解决方案进行加固解决4.2 桩身质量(地基解决强度)不符合规定4.2.1 设计1 人工挖孔桩不应用于软土或易发生流砂的场地地下水位高的场地,应先降水后施工在有砂卵石、卵石或流塑淤泥夹层土层中,在没有可靠措施时,不适宜采用挖孔桩。
2 水泥土搅拌法不应用于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Ip不小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的土的解决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实验拟定基合用性3 当桩尖位于基岩表面且岩层坡度不小于10%时,桩端应有防滑措施4.2.2 施工 1 桩基施工时应严格监测,垂直偏差应不不小于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的一致;施工中遇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管)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解决 2 对预制桩进场检查成果有怀疑时,应进行破损和抗弯实验(管桩,同毕生产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每进场300节必须各抽一节做破损检查和见证取样抗弯验),对桩身开裂等超过规定的不合格桩不应使用3 灌注桩混凝土浇筑1)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和地下水位0.5-1.0m以上,确有困难时,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少于2m,混凝土浇筑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1.0不不小于或不小于1.3)时,应分析因素并采用措施进行解决2)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坍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水下混凝土每2-3m设立一层,每层3-4块)、木棍、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位置。
4 沉管灌注桩1)预制桩尖的强度和配筋应符合规定,拔管之前,先测量孔内深度,以防预制桩尖进入桩管2)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土层1-1.2m/min,软土地区0.6-0.8m/min,在地质软硬层分界处,可采用停震反插3)复打桩复打拔管后,应清除管壁泥土;反插时,反插深度不应不小于活瓣桩尖的2/3或不不小于0.5-1.0m 5 钻孔灌注桩1)护筒底部应安放在不透水层并保证稳定2)泥浆护壁钻孔桩在钻进过程中及清孔前,应在泥浆顶部和孔底分别测量泥浆性能,泥浆比重一般为1.1-1.3,在卵石、砂卵石或塌孔回填重钻孔时,应为1.3-1.5;在钻进过程中应保证护筒内的水头高度高于地下水位1-2m以上3)成孔后应采用井径仪和和沉渣仪分别测量孔径和沉渣厚度,数量均不少于总桩数的10%;。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