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板桥的雷塘姻缘郑板桥.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郑板桥的雷塘姻缘郑板桥 郑板桥于40岁那年赴乡试,得中举人当“南闱捷音”到达门篱时,他悲喜交集,用二两银子打发走了报喜人之后,他反而悲伤了起来:当了20年的穷秀才,靠舌耕、笔战,仍不能养家糊口,往往还要寄人篱下度春秋 中举之后,虽是名号翻身,贫困照旧其次年是丙辰科会考之期,他抉择躲在长江中流的镇江焦山,闭门苦读,以争取一战告捷,实现他二十多年梦寐以求的梦想 行前,他忙里偷闲到雷塘去探寻玉钩斜遗迹雷塘又名雷陂,在扬州城北15里处玉钩斜在雷塘邻近,是隋朝大批宫女殉葬之地,所以又被人称作“宫女斜”对于那些年轻美观无辜的殡葬者,历代文人墨客于慨叹之余,不知写过多少哀伤的诗文唐代孟迟浩作过一首《宫女斜》:“云惨烟愁苑路斜,路旁近冢尽宫娃,茂陵不是同归处,空寄香魂若野花 那年是雍正十三年,二月初的一天,板桥怀着吊古的幽情出了城,穿过傍花村跨过虹桥,向雷塘走去 一路上,晚风拂面,柳丝染绿,鸟语花香板桥为春色所迷,不由放慢了脚步,等觅到了玉钩斜,逗留了一阵之后,已经将近中午他觉得口干舌燥,想找个地方,喝杯茶水四下一看,在不远处有户人家,那人家的房屋面对池塘,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柴门,矮矮的粉墙内,露出一株成型的杏树,满树繁花,摇曳在竹丛绿树之间。
板桥推开虚掩的柴门,走进院中,但见竹木扶疏,几方花圃中繁花似锦,环境特别优雅,不像普遍的农家模样他正在惊奇,从屋里走出一位年约六旬,身穿粗布衣裙的老妇,板桥上前拱手施礼,讨一杯清茶解渴老妇人将客人请进客厅,端出一杯香茶,请客人品尝板桥一进客堂,便见墙上悬挂的都是自己所作的诗词,不由惊问道:“这是谁抄写的?” 老妇回复说:“是小女所写 板桥指指上面写的“郑板桥”三字问道:“你们熟悉郑板桥吗?” 老妇摇摇头答道:“久闻郑举人大名,但乡野人家无缘相识 板桥听罢,即刻就有一种偶遇知音之感,便指指自己笑道:“在下就是郑板桥 “啊!你就是板桥先生?”老妇人惊诧地上下详察着这位其貌不扬的不速之客 “鄙人正是 “小女有幸老妇欣喜地说着,转身向室内兴奋地喊叫了起来:“五姑娘快来!五姑娘快来!你最敬重的板桥先生来啦!” 过了一会,并不见女儿出来老妇说:“日已近午,如不嫌弃,就请先生在舍下用点便饭 板桥走了大量路,早已饥肠辘辘,便满口应承道:“扰乱!扰乱!” 不一会儿,老妇端来一碗辣豆腐花,一碗炒笋尖,一碗白米饭,板桥连声称谢着坐下来吃饭,一边与老妇人攀谈了起来 这老妇人犹如见了故人,与郑板桥拉起了家常―――原来他们世居扬州,仆人饶宏做过一任县令,因她的丈夫生性豪直,厌恶官场尔虞我诈,愤而辞去官职,卖掉城内房屋,来到雷塘隐居,靠种植花木度日。
膝下无儿,只有五个姑娘,四个姑娘都已出嫁,幼女五姑娘刚刚17岁,待字闺中五姑娘白日扶助父母莳花,夜晚跟父亲读书、学琴两年前,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只剩下寡母弱女,不能外出卖花,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日见窘迫,老母日夜忧愁,五姑娘只埋头于诗词古琴之中…… “咳!”老妇人叹息着说:“昨夜练琴直到更深,先生到时,她还未醒呢!” “荒郊村野,想不到有如此高雅女子板桥心里暗暗敬仰起来 这时,只见室内帘影拂动,款款走出一位妙龄少女,她衣色淡雅素净,上身穿一件淡茄花色宽袖夹衫,下身是一条浅豆青压绦散腿裤,头绾双髻,齐眉的刘海下,闪动着一双清澈深邃、眼稍微微上翘的明眸板桥望过去,她便微红了脸,低下了头,愣愣地站在里间房门口,犹如很内向的样子一时间倒使大家都很难堪过了一会儿,她定了定神,轻步向前,向客人道了一个万福,微微一笑,说道:“不知尊客光临,有失远迎,请恕村女慵懒 五姑娘那明目皓齿的形象和落落大方的语言,倒使板桥拘束起来,他匆忙答道:“岂敢,岂敢,无端扰乱,望姑娘海涵话一出口,又觉得有些失礼,迅速又向老妇拱手道:“也请老人家海涵 五姑娘站在母亲身边,持续说道:“村女有一事相烦,不知能应允否?” “这个么……确定从命。
“村女酷好先生诗词,尤其爱好《道情》十首,不知先生能否为村女书写?” 板桥宁静地一笑道:“这有何难,只是……”说着往桌上看了看 “笔墨纸砚都有,请稍候五姑娘说着进房取来淞江密色花笺和湖笔、紫端石砚摆在桌上接着,她锦袖轻挽,纤手磨墨,那模样,那神态,如清风拂柳,如行云弄月,如三月桃花,如绝璧幽兰板桥直看得如痴如醉五姑娘墨研好,轻轻递过笔来板桥理好纸,即开头大笔挥洒只见他时而如疾风骤雨,江湖翻卷;时而如小桥流水,微风细雨,腕下似有神助,不知不觉间,已似风卷残云,洋洋洒洒挥成一幅长卷写完驻笔一看,自己也暗暗惊诧,近些年来,不知写了多少遍,自己都不如意,没想到平日万般追求不到的,今日竟在腕下表现出来了他禁不住露出了骄傲的微笑 接下来是题款,板桥笑问道:“请问姑娘尊姓大名?” 姑娘轻启朱唇说:“就题饶五姑娘好了 板桥落好题款,刚要放笔,五姑娘又说道:“先生盛日壮游,必有所吟,村女再请先生可否即兴一首?” 板桥心里欣喜,不加思量,脱口应道:“既如此,就妄吟几句罢 五姑娘马上递过一方花笺,板桥略一沉吟,提笔写下了一阕《西江月》: 微风晓雨初歇,纱窗旭日才湿,绣帏香梦半朦胧,窗外鹦歌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虫下织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脂胭怯冷 赠饶五姑娘 乙卯仲春 板桥并书 写罢板桥双手将诗笺递给饶五姑娘母女,她俩读完这几句词,都明白了其中含义接着老妇向女儿示意一眼,姑娘心领神会,脸色一红,匆促进房去了 老妇等女儿进了房,庄重其事地向客人说道:“板桥先生,老妇也有一事相请,先生万勿推辞 “确定,确定,老人家请讲 老妇近前一步,庄重地说道:“小女敬重先生,愿以身相许 板桥说:“我是贫寒的读书人,如何能娶上这样的美女呢?” 老妇说:“村妇不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只求幼有所归,老有所养 板桥心想:元配夫人徐氏去世后,续娶郭氏,因不会关怀人而不如意,如今这个姑娘懂诗善琴,何不要来为妾,于是就允许说:“今年是乙卯年,明年丙辰年,我去京城加入进士考试,到丁已年,若能高中,再来迎娶,能否等待?” 老妇与姑娘都说:“能!” 板桥欣喜地说:“由于身边没带什么宝贵物品,就以所赠词为订婚信物 母女俩都欣然同意 板桥回扬州后不久,饶氏家中因贫困而变卖了能卖的全体东西,包括屋前的五亩小园这时,有一个富商趁人之危,提出愿出七百两银子为聘礼,迎娶饶五姑娘因被贫困所迫,母亲有些动心,但饶五姑娘坚决不依,正气凛然地说:“已同郑公有约,背之不义。
况七百两银子也有用完之时不过一年,郑公必归,请母细心等待 且说江西蓼州有个名叫程羽宸的,生性好游,多年来踪迹几乎踏遍了大江南北且也擅长写诗,写下了不少歌咏名山大川之作去年远游路过真州,看到板桥写在红阁上的“山光扑面因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那副对联,特别惊异那特殊的书法,工整的对仗,他问茶肆仆人,板桥是谁?仆人有意拐弯抹角,并不直说,报告他只要到扬州,你就知道板桥的为人了程羽宸到扬州后,知道了板桥的人品学识,他特别佩服,便想和板桥见面,谁知此时板桥进京应试,使程羽宸很消沉继而又听说板桥与饶氏一事,这位侠肝义胆的羽宸,便产生了成人之美的念头,他当即赶至饶氏家中:“板桥来给饶氏姑娘送聘金说罢取出五百两银子递与饶氏这真是雪中送炭,使饶氏母女万分欣喜 程羽宸后来与板桥见面,就将此事报告了他,又从随身所携的包内取出了五百两银子放在桌上,请他权充迎娶之资 板桥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人大气解囊,资助成就他与饶氏姑娘的婚姻,所以使他对程羽宸感恩不尽 后来,郑板桥买下了扬州著名的李氏小园作为新屋,把饶氏姑娘热喧嚷闹地娶了进来 【责编 李村】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