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社会全面进步(页).doc
5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透视社会全面进步刘雪飞(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10级研究生,新鴉,乌鲁木齐362021)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需要进一•步树立以马克思主 义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全面进步思想意识社会全面进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 社会的应用、继乐和发展,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全面 进步理论在当代社会具体应用的体现,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各国发 展的潮流,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点阐述社会全面进步亟需的吋代背景、意义、含义、当代性、内容及其在当 代的实践成果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弓 I *="随着我侖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社会转型进入加速期(李迎生,2007),社 会发展变迁巨大,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分化剧烈⑴同时,社会生活诸领域的发 展也呈现出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如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 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展不大,道徳滑坡、人情冷漠、精神匮乏、诚信缺 失⑵、贪污腐败众多,食品安全堪忧,社会关系松散,社会风气恶化,犯罪现象 增多,虚假政绩和豆腐渣工程也屡禁不绝以及新】口体制的交融冲突,等等。
这引 起全社会广泛的焦虑和迷茫⑶因此,怎样更好地制定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推动 这些目标的实现,协调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等各方而的关系,是时代向我们捉岀的紧迫课题⑷为此,树立和增强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意识当代社会所亟需 的,对于有效解决上述社会问题,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开创有特色的社 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当代的科学发展观所谓社会全而进步,就是指社会结构诸要素Z间,社会与人Z间的协调发展, 共同发展⑷社会存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决定了社会发展应是一种全面的发展和 进步,而追求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全面性是人类永恒的主体和神圣的使命以胡锦 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基木要素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条件下对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⑸可见,社会全而进步是当代社会的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时代性课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本 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可以说社会全面进步是人类的一种追求和现实的实践 活动。
回顾人类过去两三个世纪以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这种进步与发展观念 的演变过程,我们不难看到人类对社会全面进步的曲折探索历程首先是空想社 会主义者企图超越丿力史和现实,构造了一个具冇社会全而进步内涵的理想社会, 终因其社会条件的不现实性而破灭了;其次是世界各国的农民起义,他们幻想以 小农的绝对平均主义构建一个世外桃源,其突出例子是我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第三是一些改良学派企图把社会的全面进步寄托在对资产阶级的改良上,也终因 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及其唯利是图、无限制的追求利润的特征而趋于失败,其典 型的例子是殖民的扩张、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美国公然退岀京都环境保护条约 等社会全面进步的真理任务最终落到无产阶级身上只有建立在广大无产阶级 利益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用客观分析的辩证观点来探索和解释社会全而进 步的真理,并使之付诸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以及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全面进步理论做出 论述,其观点概括如下:1.社会是一个冇机的系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主 要领域,社会各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推进社会向前发展⑹2•社 会发展总是遵循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规律,由低 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这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⑹。
3.商品经济发展突破了传统民 族和地域的限制,使各国人民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世界趋向一体化 4•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必须确立人的主体地位⑹马克思指岀:“代替那存在着阶 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III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门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71未来社会的发展是保证生产力极高度发 展的同时,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 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口的⑹5•马克思认为,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类社会的, 而是与人类社会统一的,所以社会与自然、人与环境是一致的,指出:“共产主 义,作为完成了的口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 义;它是人和自然Z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彖化和 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⑻可见,马克思从 辩证、联系以及发展的观点出发,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全面进步的木质和规律, 对今天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全面进步理论主耍通过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体现出来,不同历史时期以及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发展做出不同的概括也反映了社会全而进步的当代 性。
1987年在联合国的报告中提岀了可持续发展问题⑼,有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 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主客体关系的整体视域广泛进入人们的视线,在联 合国的支持下,法国学者弗朗索瓦•佩鲁出版《新发展观》⑼,新发展观就是“整 体的、综合的、内生的”的发展观,是倡导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这种整体性视角 说明当代西方学者在不自觉地回归马克思⑼而我国学者孟宪忠a】在总结几十年 来国际社会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后,对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转折和本质性进展做 出如下概括l,0J: 1.从简约的经济发展到综合的社会发展;2.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 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⑼;3.从追求一吋繁荣的发展到可持续的发展;4.从被动依 附性发展到开放促进内源发展;5.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到全球的发展[⑼三、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内容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提出了社会全面变更协调发展 的思想⑴】,即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经济基础的变更”,继而必然引起为其服 务的“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包括“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 意识形态的形式”都“或快或慢的发生变革”〔⑴“而只有进行这种变革才能 实现生产关系的真正变更。
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使生产力从旧 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而获得极大的发展,它是一定的社会基本矛厉运 动的终点〔"I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全面变更、全面发展的最初完整表述 可见,社会进步是对社会前进、发展的一般概括,它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 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基本社会生活领域的进化和变革,⑹这种进化 和变革既冇量上的,又冇质上的;既冇点上的,又冇而上的;既是一时的,又是 持续的;既是客体的,乂是主体的⑹社会全面进步是对社会进步的整体协调性、 均衡互动性、持续稳定性、全面和谐性和内生自主性的总说明⑹它包括社会领 域的互动发展、社会区域的平衡发展、社会时域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整体发 展,社会主体的全而发展以及社会机制的综合发展等几方而的内容⑹在新的丿力 史条件下,这是指推进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保障、环境卫生 等合乎规律、全面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首先,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动态平衡,以便 达成整体的和谐这是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它摒 弃早期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力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发 展与人的社会主休的高扬相一致,并相互促进和相互制衡,达到整体性的协调发 展,以便消除口前不断加大的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腐败、广泛存在的诚信 缺失和道德滑坡以及各种潜在的政治动荡等。
其次,社会全面进步也要靠社会区 域的平衡发展来推动,使各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遵循着“不平衡——平衡 ——再不平衡——再平衡”的唯物辩证法规律路线前进地区发展差距、城乡二 元结构等都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差距越大,时期越长,越是违背唯物辩证 法规律的动态平衡发展路线,越会严重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 的整体推进,并酿成许多社会问题只冇实施西部人开发战略,促进东部、中部 和西部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才能全面建设好 我国的小康社会;只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农村、农 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进展,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城镇化步伐和新农村建 设步伐,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三,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社会时域的持续发 展社会全面进步所引发的社会发展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是客观永 恒发展的辩证观点,因此,其追求的目标不是一时、一地、一代人的发展,而是 长期的、一国的乃至全球的子孙万代的进步与繁荣,⑹它要求消除现实中那种为 了短期的政治经济甚或其他私人利益目标而违背客观规律要求的发展例如,与 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模式相应的掠夺式、粗放式、破坏式的生产经营方式造成资 源浪费、环境污染、人口数量的失控和索质的下降;各国发展中的经济大起人落、 政治动荡、社会危机频频发生;地区性的冲突、战争不断等等。
⑹第四,社会全 而进步需耍我国综合国力的整体发展,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 的全面观点的运用和休现当今国际上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以科学技术、人才为主 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 代,科技和人才的战略竞争地位更加突出为此,应该尊重人才、尊重科技,以 此推动和引领综合国力的发展,这样,我国社会全面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和坚强 的后盾,才能推动世界范围的社会全而进步第五,社会全而进步要靠社会机制 的综合发展和功能上的良好匹配来维系和推动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 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观点的应用和体现,也是事物的发展是 由量变到质变以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本身的内部因索等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的应用和体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实现,需要有一整套社会机制系统参与社会运 行,包括社会发展动力、竞争、规范、裁决、处罚、动员、凝聚、自我调适和优 化等内在机制运行系统;也包括预警、反馈、释放、制衡等运行信息方面机制; 还包括安全、公平、保障、调控等运行保证方面的机制⑹综合发展社会机制应 注意在体制上改革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社会运行方面应注意相互匹 配,不断完善,形成最佳合力;在社会互动方面,注意理顺社会关系,不断地进 行自我调适。
最后,社会全而进步是为了人的社会全而进步马克思多次鲜明地 论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为基木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I⑶所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口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⑶“他 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I⑶为此,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发展 应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同时,马克思乂从整体性上规定了 人的木质[⑷,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⑷因此,我国政府应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人的全 面自由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四、社会全面进步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全面进步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认真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经验和教训 的基础上,吸取其他国家,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成呆,结合本国的实际 国情,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 立者是邓小平,党的I•五大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I⑸这一理论从内容上看十分 丰富,贯通到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了中国现阶段的经 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