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艺流程培训课件.ppt
50页工艺流程培训,,集输大队 白庆红,一、集输与处理示意图,油井,,,计量站,,联合站,,外输管道,(集油集气),(脱水处理),(储运),第一部分: 输油管道的组成及运行方式,二、集输与处理内容,1)油气收集和输送2)油气分离或油气水分离3)原油脱水、脱盐和除砂4)原油稳定5)轻烃回收6)油气计量,首站 中间站 末站,三、输油管道的组成,,,1、“旁接油罐”式输油工艺(非密闭流程或开式流程) 特点: (1)各管段输量可以不相等,油罐起调节作用 (2)各管段单独成为水力系统,有利于运行参数的调节和减少站间的相互影响 (3)与“从泵到泵”方式相比,不需要较高精度的自动调节系统,操作简单四、输油管道的输送工艺,2、“从泵到泵”输油工艺(密闭输送) 在这种输油工艺中,中间输油站不设供缓冲用的油罐,上站来油全部直接进泵 特点: (1)可基本上消除中间站的轻质油蒸发损耗 (2)整个管道构成一个统一的水力系统,可充分利用上站 余压,减少节流损失,它要求各站必须有可靠的自动调节和保护装置。
(3)工艺流程简单四、输油管道的输送工艺,3、输油的平面布置,四、输油管道的输送工艺,第二部分:绘制工艺流程图的相关知识,一、特点:1、定性说明原油的运行程序 工艺流程2、图样上的示意图例是流程必经的主要设备不按比例,不受总平面布置的约束,以表达清晰易懂为原则在图中要反映出集输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型号、管线和阀的尺寸 1、基本要求:在绘制时应注意各设备的轮廓大小,相对位置应尽量做到与现场对应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2、管线的画法(1)主要工艺管线用粗实线b(b在0.5-2mm之间)表示,次要的或辅助管线用细实线b/4(b在0.5-2mm之间)表示(2)每条管线要注明流体代号、管径流向及标高(3)图中只有一种管线时,其代号可不注;同一图上某一条管线占绝大多数时,其代号也可省略不注,但要在空白处加以说明(4)管线的起点处要注明流体的来龙去脉同时应避免图样上管线与管线、管线与设备间发生重叠(5)若管线在图上发生交叉而实际上并不相碰时,应使其中一条线断开,采用横不断竖断、主线不断的原则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3、阀门的画法管线上主要阀门及其他重要附件要用细实线按规定图例在相应处画出。
同类阀门或附件的大小要一致,排列要整齐,还要进行编号,并应附有阀门规格表4、设备画法(1)各种设备用细实线按规定图例画出,大小要相应,间距要适当2)对于一张图上画有较多设备时,要进行编号,编号用细实线引出,注在设备图形之处3)对于比较简单的工艺流程图上的设备,则通常省略编号,而将设备名称直接注在设备图形之内除上述几项要求外,对图中所采用的符号必须在图例中说清楚另外,通常一张完整的工艺流程图还应附有流程说明、标题栏和设备表等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三、工艺流程常用图例,,,闸门,过滤器,输油泵(立体图),输油泵,油罐,缓冲罐,压力表,温度计,含水分析仪或看窗,止回阀,加热炉,脱水器,流量计,球阀,减压阀,,管线交叉,,密闭式弹簧安全阀,,,,,,第三部分:输油站主要生产单体流程,,一、泵机组的流程1、并联流程,,,,,,b、串联流程:2、加热炉并联流程:,,,,,,,3#,4#,,,,,,,,,,,,,,,,,来油,,,,,,,,,,,,,,,,,,,,,,,,,,,,,,1# 2# 3# 4#,5# 6#,,,,,,3、清管球收发系统流程:(1)、发球装置 正常输油:开阀1# 、关阀2# 、3#发球时:打开盲板、将球放入发球筒,打开球阀3、阀2#,逐渐关小阀1# ,球被油流带走,开阀1# 、关阀2# 、3# ,正常输油。
1#,2#,3#,,,来油,,(2)、收球装置接到收球信号,打开球阀6 #、阀5 #,适当关小阀4 #,球到后,先打开阀4 #,后关阀6 #、阀5 #,正常输油6#,,,,来油,4#,5#,,第四部分、工艺流程一、流程大致走向 1、来油与计量 来油 流量计 阀组 罐2、站内循环或倒罐 罐 泵 炉 阀组 罐3、正输 旁接罐 上站来油 阀组 泵 炉 阀组 下站或罐 阀组 泵 炉 阀组 下站,,,,,,,,,,,,,,,,,,,,,,,4、反输:下站来油 阀组 泵 炉 阀组 上站 旁接罐5、越站:(1)全越站:上站 旁通 下站(2)热力越站(加压不加热)上站 阀组 泵 阀组 下站 旁接罐 (3)压力越站(加热不加压)上站 阀组 炉 阀组,,,,,,,,,,,,,,,,,,,6、收发清管球 橡胶清管球:中空,壁厚30-50mm,为保持清管球对管内壁的密封,清管球外径一般比管内径大1%-3%。
(1)发球:(罐)上站 阀组 泵 炉 阀组 发球筒 下站 旁接罐(2)收球:(罐)上站 阀组 泵 旁接罐,,,,,,,,,,,,,,二、首站工艺流程,1、特点,,1)、收发油有计量装置2)、有相应的储罐,2)、正输(包括加热加压)3)、倒罐4)、站内循环5)、热力越站(地温高)6)、反输(投产前预热、部分管段发生故障、停输、活动管线、输油量不足7)、收发清管球,,2、流程,1)、来油,采用“泵到泵”密闭输油方式,比较合理的油流路线:储罐 辅助增压泵 计量间 加热装置 输油泵 阀组 输油干线,,,,,,三、中间站工艺流程,1、采用的流程受全线影响2、尽量保证油品进出量平衡3、流程:1)正输(包括加热加压)2)压力越站 3)热力越站4)全越站 5)站内循环6)反输 7)收发清管球,,,采用“泵到泵”密闭输油方式,比较合理的油流路线:输油干线 阀组 加热装置 输油泵 阀组 干线,,,,,,四、末站工艺流程,1、特点(1)计量设施 (2)足够容量的储罐2、流程:1)收油2)发油(装车、船及管线转输)3)倒罐4)收发清管球流程,,采用“泵到泵”密闭输油方式,比较合理的油流路线:输油干线 阀组 计量间 储罐 装车(船)泵 计量间 装油台(码头) (油船)油槽车,,,,,,,,五、输油工艺流程操作原则(1)、长输管道工艺流程的操作与切换,由调度统一指挥。
非特殊紧急情况(如已经发生火灾、炸管、凝管等重大事故),未经调度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改变操作(2)一切流程操作均应遵守“先开后关”的原则,即确认新流程已经导通过油后,方可切断原流程(泵到泵流程应遵照其具体规定)要做到听、看、摸、闻“四到”(3)具有高、低压衔接部位的流程,操作时必须先导通低压部位,后导通高压部位反之,先切断高压,后切断低压4)倒流程操作开关阀门时,必须缓开缓关,以防发生“水击现象”损坏管道或设备(5)流程切换,不得造成本站或下站加热炉突然停流(6)加热炉在最低通过量状态下运行时,应严格执行下列规定:①出炉温度不得高于规定值(≤75℃)②火焰不得舔炉管③每小时各站调度向公司(处)输油调度汇报该炉运行情况7)、流程操作的切换,应防止管道系统压力突然升高或降低避免造成管道超压或输油泵过载如有较大波动时,应事生通知上、下站及本站有关岗位做好泄压准备(8)输油泵机组的启停,将直接影响管道系统压力的变化切换时应提前汇报输油调度,待输油调度对上、下站做好联系,并通知后方可进行泵的切换(9)由正输流程改反输流程时,反输首站应贮备不少于一个半站距、油温应保证下站进站规定值,反输必须在上级调度的统一指挥下进行。
10)在倒清管流程时,要认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严格遵守清管操作规程,防止清管器在管道中受阻(卡球)或丢失(11)、指示仪表必须灵活好用,指示正确,一旦失灵要及更换,禁止在无保护无指示的情况下进行操作(12)、在泵站与输油调度通信中断时,应立即打开电台,同时泵站调度要主动与上下站进行联系,维持生产(13)、在流程倒换前,应根据具体情况编写操作方案或进行模拟操作流程切换前必须填写操作票,在实际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例1、,例2,油罐 来油 分线计量 缓冲罐 换热器 脱水器 加热炉 脱水泵 稳定塔 外输泵 外输油库 油罐,,,,,,,,,,,,,,,,,,,,,例3:中间站流程示意图,1、正输流程 阀22(或23)上站来油 阀1 阀3 过滤器 阀13 阀35 阀36 下站 阀2 阀10 阀48 泵机组 阀47 阀14 罐 阀44.46用此流程关闭阀11.7.9.12.4.6.152、常温输送流程 阀44.46 罐 上站来油 阀1 阀7 阀47 泵机组 阀48 阀10 下站 阀2关闭:3#、11# 、9# 、14 # 、4 # 、6 #,,,,,,,,,,,,,,,,,,,,,,,,,,,,,,,,,,,,,a、站内小循环:罐 阀44#、46# 阀47# 泵机组 阀48# 罐 阀43#、45# 阀6# 阀10# 关闭:1#.2#.4#.7#.14#.12#.15#.9#b、站内大循环:罐 44#46# 47# 泵机组 48# 9# 3# 过滤器罐 43#.45# 12# 36# 加热炉 35# 13# 22#或23#关闭:1、2、10、6、4、7、14、15,,,,,,,,,,,,,,,,,,,,,,,,,,11 #,,,,,,,3、全越站流程: 上站来油 0 # 下站 关闭1 # 、2 #,,,4、压力越站流程 11 # 22 # (或23 # )来油 1# 3# 过滤器 13# 35# 加热炉 36# 下站 2# 6# 12# 关闭:7# 、9# 、4# 、14# 、15# 、10# 、43# 45#5、热力越站流程: 44#或46# 罐来油 1# 7# 47# 泵机组 48# 10# 2# 下站 关闭:3# 、11# 、9# 、4# 、14# 、6#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