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材与学科前沿.doc
5页2012年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研讨一.教材分析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世界历史 九年级 上、下册 人教版 3、参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1、2、3(必修)》二.教材分析内容1.依据课程标准,以历史学科体系为主线,以文明史体系为辅线,构建教材知识框架2.明确课标与教材知识系统的对应关系3.提示各单元的重点内容4.简析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5整合若干学科知识主题三、教材分析(一)初中历史教学要整合文明史的核心内容表一:历史分期和文明史分期整合表历史分期社会形态开始标志文明史分期开始标志世界古代史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人类的出现史前时代人类的出现上古文明奴隶社会国家的出现农耕文明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中古文明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确立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的兴起工业文明手工工场的兴起世界现代史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现代文明俄国十月革命(二)课程标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南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历史教学应达成的主要目标。
历史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统一使用的文本,是教学资源之一教师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只能是课标同时,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首先应该依据课标的知识体系下列三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标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明确各大学习板块的重点表二:世界古代史课标和教材单元目录课标知识体系教材单元目录(一)史前时期的人类 (原始社会)(二)上古人类文明 (奴隶社会)(三)中古亚欧文明 (封建社会)(四)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五)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表三:世界近代史课标和教材单元目录课标知识体系教材单元目录(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表四:世界现代史课标和教材单元目录课标知识体系教材单元目录(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三)分析单元间内在联系是把握教材的关键 表五:九年级世界古代史单元内在联系简表单元课题内在联系一、人类文明的开端人类的形成①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的原因是人类几百万年来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是物质因素和人的精神因素孕育成熟的外在表现。
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并由此引起的阶级关系、社会组织的变化是贯穿二个单元的主线②东方古代文明和西方古典文明的衰落,既由于亚欧大陆游牧民族的大迁徙,根本上还是生产力作用、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东方与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等方面有同有异,共同组成古代文明世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西方文明之源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中古欧洲社会三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④.人类的文明自产生以来就不是同一的各个地区的文明都依据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各个区域文明发展是不平衡的,也是共容的,形成文化的多样性⑤.世界上文明的交往方式大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其中,和平交往活动是其主旋律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东西方的文化可谓是水乳交融,互映生辉⑥.科学技术和思想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古代文明在发展中呈现民族化、多样化并彼此交流融合是世界古代史的主线不过,交流融合主要在欧亚非大陆进行社会形态的演进、东西方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是核心内容。
表六:九年级世界近代史单元内在联系简表单元课题内在联系四、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手工工场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阶段这也是工业文明兴起阶段2.随着英美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产生阶段3.古代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世界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工业文明进入发展阶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蒸汽时代”的到来五、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六、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5.由于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6.随着欧美国家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和扩大,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展阶段。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进“电气时代”7.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改变,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八、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8. 世界近代史再次证明:科学技术和思想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9.在工业文明向世界扩展的过程中,西方科学、思想和其他文化成就伴随其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世界的文化杰作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酝酿、产生和发展是近代史的主线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文明的传播、整体世界的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是三条辅线而且,物质文明促进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体现很充分,反之亦然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是核心内容表七:九年级世界现代史单元内在联系简表单元课题内在联系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1.进入现代后,世界各国发展模式则进一步呈现民族化和多样化,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国家发展的新模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改造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开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道路。
2.文明的发展是曲折的,人类社会在取得空前进步和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人类在克服战争与贫困,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每当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阵痛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四、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经济发展 3.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历史进程渐趋国际化,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亚非拉的奋起动荡的中东地区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5.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是现代世界格局的三大基本特征6.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八、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文学和美术现代音乐和电影现代文明的世界性、民族性和多样性是主题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主线各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是核心内容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四)借鉴文明史体系整合若干学习专题在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历史课程应该借鉴文明史体系,整合各大学习板块的主干内容,构建若干学习专题表八:构建学习专题举例分类标准专题举例事件属性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结合社会热点改革促进社会发展文明史框架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工业革命与国际格局的变化各国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各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与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