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中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的调查报告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doc
6页《农村中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的调查报告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申请•审批书》模板汇编《农村中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的调查报告《农村中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和目的口语交际 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而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 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倾向根深蒂固,听说教 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纵观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不难发现,仍有有相当数量的 学生总是不善于清楚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出的话语无伦次,不着边际或不 合情理,常缺少中心,用词不当,存在重复、间歇、脱节等现象还有少数学生往往 不愿意发言,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在被动点名后,往往也是显得局促不安, 表意不明,更不要说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口头交际能力的训练了这样,久而久之,他 们的口头交际能力就会逐步削弱、萎缩,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就不能充分地体现 To那么口语交际在中学生心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口语交际教学如何开展才有 效?基于此,我们对全校384名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现状情况进行了调查,以 便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堂口语交际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 考,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
句,答一句c、不搭理102名学生选a, 267名 学生选b、15名学生选c(7)、当你在路上遇到陌生人问路时,你会怎么做? ()a、很 热情回答b、回答“不知道” c、不搭理265名学生选a, 83名学生选b、36名学生选 c(8)、家里来了客人,你怎么做? ()8、很热情b、爱理不理c、不敢见,躲起来292 名学生选a, 52名学生选b、40名学生选c(9)、当你被误解并遭到严厉批评时,你怎 么做?()罕 主动解释清楚b、沉默不语,记恨心中c、当面反驳287名学生选a, 41名学生选b、56名学生选c(10)、当你有心事时,你会向别人倾诉吗? ()a、经常 与人交流b、偶尔交流c、从不交流83名学生选且,259名学生选b、42名学生选 c(ll)、在家里你经常与父母交流吗? ()a.经常交流b、偶尔交流c、从不交流156名学生选a, 206名学生选b、22名学生选c(12)、你的交际圈多大?()且、只与同学 和家人交往b、常和朋友一起c、经常独处143名学生选a, 228名学生选b, 13名学 生选c(13)、问答题:你觉得学校老师采取哪些方法才可以让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 各项“口语交际”的活动中来?㈡分析通过回收问卷的逐题统计,发现:1、 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较低,48.2%的学生喜欢上口语交际课,28. 3%的学生 觉得无所谓,23. 5%的学生不喜欢上口语交际课.2、 学生不能够坚持使用普通话交流,不能大胆发言,普通话使用率比较高的是 课堂,相对来说,校外和同学交流普通话差强人意。
大部分学生因为怕遭到同学们的 哄笑后对口语交际课不感兴趣了80%的同学上课保持沉默,除非老师点名回答问 题3、 从数据来看,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不太好多数学生不能与老师、家长、同 学进行很好地沟通、交流从第5、6、7、8题可看出学生对学校开展地活动的参与 意识有待加强从数据上显示,66%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开展地活动感兴趣,28%的学生 无所谓,6%的学生觉得不感兴趣,这须引起重视,得想出有效的策略予以疏导解决 如多举行一些感性的,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活动有不少学生期待教师的语言幽默风 趣,在话题的选择上能够贴近生活,并希望老师也主动参与进来5、学生的交际范围很窄,比例达到了总人数的36. 7%,由于很多孩子都是留守 青少年,所以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很少,导致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心事无处倾 诉,使他们形成了自闭的心理平时也不愿与人交流五、原因剖析通过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和自我反思发现,造成部分学生口语能力发 展缓慢,部分学生口语交际课兴趣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脱节口语交际的习惯落实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学 生往往在课堂上因为有任务驱动,迫不得已使用正规的普通话,但是一脱离课堂这一语言环境,就使用方言交流,没有形成时时说普通话的习惯,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训 练。
2、 从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堂中 只要学生明白意思即可,知道怎样做就行,没有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为 目标3、 口语交际课的形式有待多元化,而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喜欢的表演和讨论,没 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内容,只要有学生说,有交流就此打住学生无 法从容地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充分地进行讨论交流,也没有时间对他人的想法发表自 己的看法《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申请•审批书》模板附件4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培养研究课题申请•审批书研究方 向:课题名称:申请人:填表日期: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制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 权一、本人自愿申报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本人认可所填写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培养研究课题申请〃审批 书》(以下简称“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书》 所涉及各项內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有权 使用课题《申请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江 西省电化教育馆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2. 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 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3. 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 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 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 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 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 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6. 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 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提出书面 申请并征得同意7. 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 组个人和集体。
8. 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 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江西省电化教育馆的有关管理 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有权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 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 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 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 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申请人(签章): 年月日填表说明一、本表适用于以单位或个人名义申报的课题二、请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培养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 年修订)》的有关规定,登录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 能力培养研究培养研究课题管理平台”填报课题相关材料,同时以计算机文本格式, 如实准确填写该表的各项内容凡选择性栏目请在选择项上打“V”本表签名(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江西省电化教育馆 联系咨询。
三、 申请人为单位的填写单位全称,申请人为个人的填写本人姓名四、 封面右上方编号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五、研究方向:课题指南中的八个研究方向六、 研究类型:按课题研究功能划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 发研究和综合研究七、 主要参加者: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者,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未参加本课 题研究工作的单位领导、科研管理等人员八、 工作单位:填写单位全称联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号码九、 预期成果: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3 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十、本表报送一份请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申请书》经课题承担 单位或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上报设区市电教馆,设 区市电教馆审核合格后报送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十一、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邮政编码:330046联系:(0791) 8510792 :(0791) 8512658 电子邮件:zhouyf@ 网址: retype/zoom/ec2a3bb2caaedd3382c4d378pn=5&x=0&y=0&raww=694&rawh=974&o=jpg 6 _0 &type=pic&aimh=336. 8299711815562&md5sum=da412e3fc0a6c047606ec07c5dcl9b89&sigrFd402cde671&zooni 二&png二197-774&jpg二4335-62603"下页《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申请•审批书》模板二、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近期取得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三、课题负责人 和主要参加者“十一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四、课题设计论证五、完成课题的 可行性分析六、预期研究成果(来自:.Zaidian)七、推荐人意见上页下页余下全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申请•审批书》模板八、课题承担单位或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九、设区市电教馆意见十、评审组评审意见十一、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意见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