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基础学科人才.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323366460
  • 上传时间:2022-07-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4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基础学科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牢 固确立人才引领开展的战略地位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 开会议,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开展规划》,强调 “要把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放在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培养 上“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审议《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强调“要全方 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系列举措和要求是对中央人才 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为新时期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基 础学科人才指明了努力方向科学确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模基础学科人才毕业后, 局部进入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大局部进入各行各业创新人才 队伍,都是国家急需的优秀人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十三五”期间,我国研 究生招生规模从2022年约80万人增加到2022年约110万 人,其中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这是培养造就科 学家、创造家、工程师、科技企业家、创新管理者等各类优 秀人才的基础高校获得了 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 承当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工程,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引进的“主力军”。

      2022年, 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523. 45万人年,研究人员占比20% (其中基础研究人员占比8. 15%);研发经费支出2.44万亿 元,研究经费占比17.3% (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比6.0%、应 用研究经费占比11.3%)与主要科技强国研究人员占比平均 约40%、研究经费占比平均约40%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通过 “211” “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我国高等教育的整 体水平大幅提升,为人才自主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增强 国家创新开展动力和潜力,要切实加大研究投入和教育投入 力度,增加高质量人才供给,重点加强高层次基础学科人才 和急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厚实创新开展的人才根基优化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人才结构布局据世界知识产 权组织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12位,是前 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2022 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前20名的国家全是兴旺国家,中 国排名第37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我 国基础研究人才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据科睿唯安2022年 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6602人次入选,中国内地 935人次,占比14.2%,远高于2022年的7. 9%,四年来接近 翻一番,已占美国35. 7机据全球学者库网全球顶尖前10万 科学家排名,中国内地11642人入选,仅次于美国38449人, 已占美国30.3%。

      据2022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共 计4701人上榜,覆盖10个学科中的84门一级学科说明 我国顶尖基础研究人才结构正在优化,但在最顶尖的诺贝尔 科学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国际科技大奖上差距较大创 新人才方面,中国理工科博士毕业生数量居世界首位,但结 构性矛盾突出,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 据2022年全球AI人才报告,全球47. 8万,美国、印度排 名前两位,分别占39.3%、18. 0%,中国2.2万,占4.6%, 排名第4,差距明显未来要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 路,加大全球引才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优化基础 研究和创新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开展体制机制改革未来要在人才识别、选拔、 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支持、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 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既要培养引进好人才,更要用好 人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 循教育规律,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打好 基础、储藏长远,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 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理想信念教育 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人才深怀爱党爱国之心、砥砺报 国之志,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 秀品质。

      发挥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作用,大力培养使用 战略科学家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遴选机制,大幅 提升优秀青年人才担纲领衔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比例,在攻 坚克难的创新实践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青年科技领 军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 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 才调动好高校和企业推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 进,努力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示范 区,依托中心城市形成引才聚才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搭 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