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与应对建议.docx
5页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与应对建议作者:暂无来源:《粮农智库》 2020年第9期叶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程郁、周群力、殷浩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的短期影响已得到充分暴露,对2020 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影 响还有一个释放的过程由于种养业季节性强、农民工流动性大、农村防护条件差,疫情对农 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不仅对疫情期间农村生产生活带来冲击,而且也对 2020 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各项工作部署带来严峻挑战,需要予 以特别关注针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疫情期间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对冲措施,创造增量增长空间,力争把疫情对2020 年农业农村发 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一、疫情对2020 年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农村普遍采取断路、“封村”的措施,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村, 甚至严禁本村人员出村受此影响,部分原料靠外调、产品靠外销的种养业陷入困境国务院 和有关部门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交通运输通畅和农产品与农业生产物资的供应保障 这些措施对疏通主干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不少地方政策落实到基层较为滞后,高速公路 进出口封闭、外省车辆禁止驶入以及一些村镇道路封堵、被挖断的道路没有得到恢复等问题持 续较长时间。
长达月余的封堵,导致农业生产供销不畅,加剧农产品价格短期波动,再生产循 环被打断后生产恢复将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受影响较大的农产品未来一个时期有可能出现供求 紧张局面一)影响疫情期间的饲料供应和畜产品销售,部分家禽养殖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导致肉 类短期供给过剩、价格下跌,疫情过后供需缺口有可能扩大我国大部分家禽养殖场和饲料加工厂在村镇,疫情期间饲料运不进养殖场、原料运不进饲 料厂、产品运不出村的问题突出尤其是禽类养殖周期短,正常情况下企业备料少,疫情期间 普遍面临“断粮”危机,不得不压缩喂料和加快种禽淘汰同时,各地为加强疫情防控,全面 禁止活禽交易和运输,部分地区屠宰场被关停和限制复工,禽类养殖的产业链条被阻断一方 面,孵化场的禽苗无法运出销售,大量已孵化禽苗只能深埋处置,种蛋转为菜蛋销售这导致 短期蛋类集中上市,蛋价骤降,一些地方降至近10 年最低水平另一方面,有限的屠宰产能 使养殖场淘汰鸡和超龄鸡大量积压,肉鸡毛鸡价格也大幅下跌,并持续低迷尤其是限制活禽 交易对鲜食消费为主的黄羽肉鸡影响更大,其价格较长时间持续低迷而且因为末端物流恢复 缓慢,终端批发零售价与前端毛鸡、鸡蛋出场价的价差拉大,前端出场价迟迟不能复苏,养殖 场亏损严重,生产积极性受挫,补栏意愿较低。
根据国家肉鸡产业体系的调查,截至2020 年2 月14 日肉鸡种蛋孵化比例大幅下降至不足6 成,较上年同期下降近40 个百分点;商品肉鸡 压栏比例达到88.22%;调研企业已经孵化雏鸡销毁率高达60%,预计疫情造成全国肉鸡产业损 约127 亿元家禽产业受损对肉类生产供给的影响,可从两个维度分析第一,从短期看,导致供给过 剩、价格下跌活禽无害化处理直接带来供给减少20%左右,而种禽提前淘汰和肉鸡压栏又会 使供给激增80%以上,估算短期供给增加60%以上,使肉价承受较大下行压力第二,从2020 年全年看,有可能造成供给减少禽苗的无害化处理、种蛋转菜蛋销售和种禽提前淘汰,将影 响1〜2个生产周期禽类产品的供给,低价格下家禽养殖场补栏积极性下降,部分养殖场可能 因疫情损失严重而资金链断裂,恢复生产将面临困难,预计 2020 年禽肉产量增速会明显下降尽管疫情期间养猪场备料相对充足,生猪养殖周期较长,短期内对生猪生产的影响相对较 小,但因物流不畅导致的减料、压栏、替代饲料以及补栏困难等现象也普遍存在而且受非洲 猪瘟影响,我国猪肉供应出现明显缺口,禽肉快速增长本可弥补部分猪肉供应缺口,但这次疫 情又重创禽类养殖,并因局部地区禽流感爆发和禁止活禽交易等因素叠加,造成消费者对禽肉 消费担忧,将使禽肉消费对猪肉消费替代效应下降,有可能加剧 2020 年肉类供应紧张局面。
二) 影响疫情期间的粮食、果蔬销售,相当部分农民 2020 年种植业收益面临下滑按惯例,每年2〜3 月是东北农民卖粮的高峰期,但疫情爆发时超过6 成的玉米还在农民 手中待售,由于交通阻断,玉米销售呈现中断状态受疫情影响,省际汽运受阻、货车司机不 愿出车,运费上涨超过 50%尽管南方饲料原料告急,北方主产区玉米却难以运往南方,贸易 商坐地涨价现象普遍为缓解南方饲料厂原料紧张局面,有关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因数量 不大,对市场价格的平抑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出村道路中断,农民无法售粮,不能获得价 格上涨的好处疫情期间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主产区和主销区流通不畅导致的,实际上由于 2019 年以来养殖业受挫严重,玉米总体需求是偏弱的封禁时间越长留给农民卖粮的时间越短, 解禁后集中上市必然导致价格下跌受交通物流中断和人员不外出的影响,收购商大幅减少,各地蔬菜、水果、鲜花等均出现 滞销,而且部分地区冷库关闭或停业,产品也难以冷藏保存生鲜农产品在销售季无法卖出, 质量下降和腐烂后造成了生产者的直接损失,相当部分生鲜农产品生产者面临全年减收问题三) 影响疫情期间的农产品消费,造成部分农产品在黄金销售期滞销,对全年收益带来 负面影响春节期间历来是农副产品销售的黄金时期,疫情爆发致使春节期间居民不再聚会宴请、外 出就餐、走亲访友,使得餐馆等对农产品的集团购买、居民奶类和水果等礼品性消费明显下降。
具体突出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奶类销量陡降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由于节日礼品消费下降和物流配送下沉困难, 乳制品消费出现短期断崖式下跌,大城市则因居民外出购物频率减少导致鲜奶消费大幅下降, 尤其是配送要求高、保质期短的低温鲜奶与此同时,咖啡、烘焙、餐饮等乳品间接消费渠道 也受疫情影响严重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调查,春节期间一二线城市各大商超乳品销量同比大 多下降 50%以上,幅度从20%到90%不等;中国奶业20 强企业的销售同比下滑 53.3%,环比下 降 67.8%终端的滞销引发了原奶收购价格的下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我国奶业主产省 的生鲜乳收购价春节后连续两周出现下滑,部分地区牛场由于原有合同乳品企业停止收鲜奶, 只能直接喷粉疫情过后短期内也难以快速培育起乳品新增长点,而且考虑年前各乳企已抢购 完 2020 年进口新西兰原料奶粉的额度,未来消化疫情期间积压的高成本原料奶粉有一定压力 即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二季度对奶的消费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2020 年奶的销量也会较 2019 年下降 5%〜10%一方面是消费下降,另一方面是国内产能维持高位与提前透支的进口相 叠加导致奶的供给总量将继续增加,全年将面临较严重的供过于求。
其次,肉类和水产类消费明显下降受疫情期间餐饮停业、居民不再外出就餐和购物频次 下降,以及物流受阻相当部分城乡超市补货不及时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城乡居民的食品类消 费受到较大抑制,特别是肉类、水产等产品消费量明显下降根据中国烹饪协会(2020)发布 的疫情影响报告,相比 2019年春节,2020 年春节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 100%,9% 的企业营收损失在 90%〜100%双汇集团对自营或合作的 46931 家终端网点营业情况的统计显 示,疫情爆发至 2 月 13 日期间,终端网点开业率仅为 35%,开业终端网点的销量也显著下滑 所有渠道合计整体销量下滑将近55%根据户内外消费比例折算估计,即使考虑疫情过后的恢 复性消费,2020年全年我国肉类消费需求量可能下降889〜1125万吨此外,由于媒体报道 称疫情源发于海鲜市场,引发部分消费者对海鲜及各类动物产品的恐惧,水产贸易商产品积压 严重疫情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 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使一批获得特种养殖许可的养殖户将面临转产第三,鲜花等产品消费下滑严重受疫情期间市场关闭、物流中断以及消费抑制等的影响, 鲜花错失了春节和情人节这两个全年最大的销售旺季。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2020)发 布的《关于疫情及雪灾对花卉产业及企业影响的报告》显示,2020 年一季度,云南花卉交易量 约减少8.42 亿支,交易额减少约11.42 亿元,80%的花农陷入亏损,亩均亏损金额达到1 万 元尽管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助农活动,线上销售大幅增长,但因助农价低于成本价,花农通过 线上助农活动仅能实现减亏近期市场快速恢复、后市会有好转,但预计部分花农全年损失在 40%左右二、疫情对2020 年农民就业和收入的可能影响(一) 延期复工减少了大部分农民工的有效工作时间按往年惯例,外出农民工大部分在春节前返乡过节,节后会陆续外出务工受疫情影响, 2020 年春节后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农民工主要输入地普遍推迟2 周以上复工, 有些地方要求外来人员必须隔离14 天,这意味着大部分外出农民工至少晚20 天上班按照本 地农民工20 天内就业率20%、外出农民工就业率为0 ,考虑2 月25 日起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后 最后1 周的收入弥补效应,以2019 年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962 元、2020 年月均工资增长速 度保持上年6.5%的水平计算,预计2020 年2 月农民工人均工资收入约减少1784 元。
对疫情 严重的湖北省而言,其人口外出、企业复工受限时间更长,其超过1000万人的农民工无法参与 劳动的时间超过1 个月,其短期人均收入损失更大二) 长期停工将减少农民工就业机会参照2003 年“非典”疫情历史经验,疫情结束后各行业会加快弥补前期损失,实现一定 的补涨但本次疫情影响面更广、持续时间更长,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会更大如果疫情持续到 第二季度甚至更长时间,大量中小企业可能因疫情而倒闭,这些中小企业恰恰是农民工的主要 就业去处如果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势必造成农民工大规模失业虽然疫情会推动新业态的发 展,但农民工的知识技能和各方面素质存在短板,很难快速适应新业态的岗位需求从全年来 看,截至2019 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29077 万人,比上年增长241 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 17425 万人,比上年增长159 万人但2020 年农民工总量特别是外出务工人数的增长势头有 可能逆转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模型的分析,假设对各行业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与 对就业的影响同步变化,基准情景下2020 年全国农民工就业人数将下降205 万人,而在悲观 情景下农民工的就业人数将下降351.1 万人疫情过后各行业的补涨可以部分对冲2 月份工资 下降的影响,就业人数的下降也使较高的人均工资水平得以维持,因而全年农民工人均工资水 平所受影响不会太大。
以2 0 1 9 年的名义工资增长率为基准测算,2020 年全年全国农民工人均 工资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在基准情景和悲观情景下将分别降至5.79%和5.31%三)综合疫情对各项收入来源的影响,将可能使2020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明显下降2003 年“非典”疫情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家庭经营中的 工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其他纯收入出现负增长;二是家庭经营中的渔业、批 发零售餐饮业、林业纯收入出现增速下降由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中的农业和牧业纯收入 仍保持较快增长,因而总体仍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9%的增长但此次新冠疫情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将是全面的首先,农民工工资收入下降这一方 面对本地农民工而言直接带来了其所在家庭工资性收入的下降,另一方面对外出农民工而言使 其带回或寄回家庭的转移性收入下降考虑农民工的失业也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损失,以 2019 年农民工人数测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