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凡达》中主题与人物的文本解读.docx
7页《阿凡达》中主题与人物的文本解读 ■ 朱旭辉1李百晓2 (1.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152061; 2.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059) 任何一部影片都从不同的层面代表着导演的风格,《阿凡达》也不例外《阿凡达》也不可避免地要具有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艺术风格,导演风格包含了导演特有的思想情感、文化背景、文化修养以及性格特质等方面,正是这些因素的[来自wwW.lw5u.Com]存在也形成了詹姆斯·卡梅隆导演个人独特的影视创作风格本文主要从影片主题与人物形象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主题:跨越星际的爱情自古以来爱情是一个永恒主题,不管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还是绘画、雕塑等,都成为创作者习惯表现的主题电影也不例外,自从电影发明以来,导演就钟爱在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影片中把爱情作为片中的主线之一,在影片中通过爱情去体现某个主题已经成为导演经常使用的重要表现手法只是与其他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电影把其他几种艺术的优点综合在一起,依靠画面语言去传达,运用移动的镜头语言去表现,让观众通过影像去感受那万古不变的爱情正是影像语言的真实性、可感性赋予了电影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艺术感染力。
在对影片《阿凡达》的评论中,有人从特技运用上给影片很高的赞誉,有人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去赞美导演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有人从科幻的角度去对影片进行了阐释,也有人从3D影效角度去分析影片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因为主题是贯穿影片的主线,《阿凡达》也是如此在影片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以爱情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正是有了这条主线的存在,导演才围绕主题去进行构思与设计只不过与其他以爱情作为主题的影片不同的是,《阿凡达》通过影像展现给我们的则是一场跨越星际的爱情这场爱情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影片中通过地球与潘多拉星球之间、地球人与纳威人之间、地球人之间、纳威人之间以及地球人与机器之间、纳威人与机器之间、生物之间等众多的矛盾冲突去体现尽管这些冲突中包含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也充满了人世间存在的侵略与占领、挣扎与反抗,但在这些情感因素的最后用“爱”“情”去作为影片的结局而这种 “爱”“情”也通过影像传达了出来具体在影片中则是通过男主人公杰克·萨利和女主人公妮特丽之间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的曲折发展历程正是这场跨越星际的爱情,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那种最原始、最纯真的心灵律动,也体会到了现实环境中人类最需要的人性回归。
人物:冰与火的交融与角逐人物是影像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电影中必备的环节人物的性格组成正是反映了特定人群的背景、出身、生存环境等因素,人物性格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不同的人物在潘多拉星球上有不同的性格表现在影片《阿凡达》中,主要人物有纳威人、地球人和阿凡达,其中,纳威人是第一类人,地球人是第二类人,阿凡达则是第三类人在这三类人中纳威人代表着反抗者形象,地球人扮演着入侵者的形象,而阿凡达则是地球人为了与纳威人沟通通过DNA组合克隆出来的与其他两类人不同的是,阿凡达并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意识,地球上的人类科学家通过制造出特殊的机器设备,让选中的地球人代表躺在这种设备里通过头脑中的意识与阿凡达相连,也只有在地球人与阿凡达意识相连时,阿凡达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意识其中以杰克·萨利为代表的地球人以及由其意识控制的阿凡达在不同身份的转化之中、在与纳威人的交流[来自Www.lw5u.coM]与沟通中体验了那种冰与火的交融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三类人身上不同的性格特征本文选取这三类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分析,以期从冰与火的交融中感受不同的人生历程 (一)冰:冷酷与无情首先,从人物的影像画面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的部队首领迈尔斯·夸奇上校,他是地球人向纳威人发起进攻的直接执行者,从他脸上的伤疤让人们看到了他心中的怒火与仇恨;军人的身份赋予了他严厉的性格。
在对纳威人进攻的时候,对纳威人的屠杀与毁灭体现在他身上固有的凶残本性,尤其是在杰克·萨利背叛地球人以后,对同胞的残酷、冷漠、杀戮正是他冷酷与无情最真实的阐释其中最能体现迈尔斯·夸奇上校冷酷与无情的是他指挥的机器,机器是人体的延伸不管是战斗机、推土机,还是杰克·萨利用于控制自己阿凡达的转换器等物体,机器是地球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的人为控制性也决定了机器在进攻纳威人的行动中毫无感情可言,机器自身特性决定了它们是地球人最忠实的执行者正是地球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把地球人带到了这个美丽的潘多拉星球,机器是地球人与纳威人以及纳威生物的最直接的接触者,它们直接参与了毁灭纳威人家园的行动,给纳威人带来的是死亡与战火,给潘多拉星球带来了毁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片中正是通过以迈尔斯·夸奇上校及其指挥的机器为代表去传达人性中存在的冷酷与无情 (二)火:生命活力的象征潘多拉星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星球,与地球上资源的枯竭相比,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星球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按照自然法则生存 “火”,一方面代表了这个星球上的生物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代表着潘多拉星球上纳威人心中那种燃烧的火焰从人物群体来看,纳威人作为潘多拉星球的主人,为了自由而反抗外来者的入侵,他们应该是这里的主宰者。
笔者主要就纳威部落的公主妮特丽和纳威部落的精神领袖姆亚人物性格特征简要分析首先是纳威部落的公主妮特丽,她对地球人的入侵充满了仇恨,伊娃的出现救了杰克·萨利的阿凡达,也改变了妮特丽的生活作为纳威部落未来的精神领袖,她的勇敢与威猛,保护家园的强烈愿望,对伊娃和灵魂树的虔诚,是其他纳威部落的女孩所没有的她帮助杰克·萨利的阿凡达逐步摆脱了纳威人的猜疑,融入了纳威人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猜疑、仇恨与爱恋在杰克·萨利的阿凡达带领纳威人勇敢地反抗地球人的进攻并通过灵魂的转换最终成为阿凡达的时候,妮特丽公主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依靠其中,不管是反抗的怒火还是生命的火焰贯穿影片的始终另外一个是纳威部落的精神领袖姆亚,她是部落中惟一的精神领袖,她可以和灵魂树和伊娃交流,感知它们的存在影片中通过姆亚救格蕾丝·奥古斯汀博士和转换杰克·萨利灵魂的环节,让人们感受到了她身上拥有着人世间最真诚、最纯朴的挚爱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关爱与包容,灵魂树下救人的情景成为潘多拉星球天人合一最真实的写照 (三)冰与火:在痛苦中煎熬在以冰火重生中的杰克·萨利、与伊娃同在的格蕾丝·奥古斯汀博士为代表的第三类人在影片中的抉择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他们在地球人类组成的世界与纳威人组成的世界中往来,进行着不同身份的转换,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抉择。
在地球人一方,他们是地球人开发潘多拉星球的参与者,他们只能执行不能反对,他们扮演着劝说纳威人让出土地、搬离家园的说客,从这一方他们看到了地球人的冷酷与无情;在纳威人一方,人类复制的阿凡达在纳威人部落中要去学习他们的语言,熟悉他们的习惯,掌握他们的生活规律,融入纳威人的生活,最后去劝说纳威人搬离家园,在这里他们看到了纳威人对保护自己家园的努力与抗争,感受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那种最原始的律动——对生命的执著,对自然的热爱,对从不同星球到来的异族(阿凡达)的包容这些因素的存在,通过与对地球人类的对比,尤其是在地球人对纳威人发起进攻后,让他们真正看到了地球人的残酷与无情,并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与纳威人一起战斗下面以杰克·萨利为代表进行人物分析在影片中,杰克·萨利及其阿凡达形象贯穿影片的始终,只不过不同的是,前半部分杰克·萨利与阿凡达往返于地球人的基地与纳威人的部落之间,在这一环节中,杰克·萨利是最痛苦的,作为地球人他知道来这里的目的是掠夺潘多拉星球的资源,此时的他对基地外的美好画面一无所知,对纳威人的生活状况更是知道得很少他只知道自己去那里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对外面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当杰克·萨利的阿凡达第一次置身于纳威人的环境之中时,立刻被眼前秀美的景色所吸引,并深深体会到了在其背后潜藏的危险。
在遭遇了潘多拉星球土狗的袭击中被纳威部落的公主妮特丽救下,在妮特丽对奄奄一息的土狗念咒语时,杰克·萨利的阿凡达除了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外,隐约从中感受到了纳威人对大自然中生物的关爱后来在一系列的与纳威人的学习、接触中杰克·萨利的阿凡达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星球,此时杰克·萨利的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以前的完成迈尔斯·夸奇上校交给的任务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阻止纳威人面临的浩劫,并在与公主妮特丽交往中产生了星际间的爱情当然有时候这中间也充斥着误解和“惩罚”比如当纳威人知道地球人要攻击他们赖以生存的神树的时候,把杰克·萨利的阿凡达和格蕾丝的阿凡达绑在刑架上的场面则充斥着误会至此,杰克·萨利及其阿凡达的性格表现由以前的徘徊、犹豫转化为现在的坚毅、果敢,人物形象也更加清晰、明朗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杰克·萨利及其阿凡达已经实现了从形象到性格的转换,其灵魂已经深深地留在了阿凡达的身体里,此时的杰克·萨利更多的不过是地球人的躯壳而已,其真正的意义就是充当着杰克·萨利与阿凡达之间的转换机器此时杰克·萨利的阿凡达已经意识到地球人身上存在的贪婪与丑恶,地球人的到来只能给这个星球带来毁灭尤其是迈尔斯·夸奇带领着手下用炮火炸毁纳威人的神树,当神树倒下的一瞬间,也意味着杰克·萨利的心灵已经和以迈尔斯·夸奇为首的地球人彻底决裂。
同时,在接触中,杰克·萨利的阿凡达从纳威人身上看到了纳威人人性中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实现了地球上所不能实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阿凡达已经真正融入了纳威人的生活,已经摆脱了地球人意识形态的控制,他勇敢地成为特鲁克骑士,作为纳威部落的战斗领袖,带领纳威人去反抗地球人入侵最后经过艰难的斗争,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物最终取得了胜利,保住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保住了他们精神寄托的灵魂树最后,杰克·萨利在灵魂树下实现了由地球人向纳威人的转换,这时候阿凡达真正实现了升华,成为纳威人的领袖在影片中,潘多拉星球的纳威人通过他们的行动给地球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精神洗礼,让地球人看到了在这个星球上人性中最纯真的一面: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才是地球上的人类最需要的在这一点上,詹姆斯·卡梅隆通过影像给观众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也期望着现实生活中人性的本质回归 [Reference][1] 李道新.影视批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敏,金晓非.导演分析[M].石家庄: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3] 李会中.影视鉴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朱旭辉(1979—),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李百晓(1980—),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