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解读成长型思维模式.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58755645
  • 上传时间:2023-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解读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孩子不畏难、肯坚持――这是最重要的成功素质!总有很多家长问我,孩子做事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不肯坚持,怎么办?这个问题,我在今年年初录制的《养育大目标 +开启孩子内在动机》网课里详细讲到我的网课里提到,帮幼儿形成八大基本信念,其中的一个信念就包括这个内容考虑到有些朋友看网课不方便,我在这里把这部分简要整理出来更详细的内容请大 家去看网课,在我的新浪微博 @罗玲的空间 置顶微博里有链接努力、坚持、坚毅,这是最重要的成功素质近年来,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他们对那些能在西点军校严苛残酷的训练、筛选中 坚持到最后的毕业生、医学院预科生 (因为入学考核难度很大)、 拼字大赛获胜者等等人群进行研究他们想要发现,究竟是哪些特质, 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成功,另一些人却不能结果,专家们发现有一种素质是成功的关键一一坚毅( grit)!坚毅是什么?坚毅是一一热情,加上坚持为长期目标而努力就是说,成功,取决于 一个人有热情地勤奋努力的程度最终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对困难、挑战和逆境,肯于坚持、努力去战胜的人!那么,究竟如何可以培养出孩子的坚毅品质呢?对此,目前专家们所知不多,唯一有确切结论的,只有一点一一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所提出的理论。

      她的关于“心智模式”(Mindset )的研究,大概是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心智模式、或者叫“间接理论”,是指我们对于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等等方面,是否可以改变的基本看法 她的研究发现,关于这一点,人们大概有两类看法:一是:这是 可以改变的,即“成长型心智模式”,这样的人有“能力增长观”;另一类是:这是固定的、 不可改变的,这是“僵固型心智模式”,他们有“能力实体论”那么这两种模式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您是哪一种呢?我们来看一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有这些:他们有“掌握目标” (精熟目标),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所关心的是一一进步! 他们相信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他们关注发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一种发展的、进取的状态他们做事的特点是——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他们不怕错误和失败, 因为反正哪里也不是终点,也没有盖棺定论,我的能力还在随时提高呢,继续努力就好了,发现错误,能改进了,就能进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事实上,他们越是感觉糟糕时,就越是加速行动,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他们比较在乎自己是否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考试能够通过。

      老师很容易就会辨别出这些人来一一他们是那些下课会问感兴趣、 但不会考的问题的学生!有位专家甚至在小学生里也能发现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小朋友,他们在情人节,会给他们真正喜欢的人送卡片, 而不是只给他们有把握能回送卡片的同学!他们在意的是一一发展新的、自己看重的友谊,而不是怕自己没面子我们再来看看僵固型思维模式的表现:他们有“表现目标”,而不是“掌握目标”就是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看起来怎样,是否显得聪明,而不关心是否真的掌握了事情是这样的一一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有固定量的智力或其他能力,那么,具体拥有多少、特别是能向外界证明自己到底拥有多少, 这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所以,相比进步,他们更在乎的是一一外界的标准,以及如何证明自己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他们会避免挑战和冒险,免得显得自己不聪明;他们常说自己其实没怎么费劲,这样也可以显得自己聪明; 他们不肯付出太多努力, 因为那样也说明自己很笨;急于为错误辩解找借口;不愿寻求帮助,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足;对待挫败,很 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反正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不必努力……实验表明,有僵固型思维模式的人、实体论者,他们在奖惩激励下,可能表现更好。

      但是,当有难度、有障碍和干扰时,他们轻易会放弃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时受到的影响则更少,他们更能继续努力,更能保持乐观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抗挫力、韧性并且他们也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能从克服困难中享受到更多乐趣如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先引用《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中的一段话:研究表明:“年幼儿童持有能力增长观, 他们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而非稳定的,通过更多努力和大量练习,他们可以变得更聪明、 更有能力我想,或许,每个孩子头脑中的默认模式,本是成长型模式,大概这是进化的功劳, 他们需要靠这个来成长!然后,在长大过程中,他们才慢慢地学到了僵固型思维模式!我们成人常常需要练习才能改回来而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清楚 这一点,做得恰当,那么孩子们就会比较容易做好那么家长具体可以怎样做呢?对于孩子来说,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表扬孩子,如何对待错误和失败,如何对孩子的行为恰当反馈,如何跟孩子总结每个事件,如何解释现象和孩子的感受!如何表扬:真诚、如实地表扬有研究说:夸大的表扬,对于本来就高自尊的孩子或许有些好处,可以给他们足够强 的动力,但是,对低自尊的孩子会使他更加低自尊 我的想法始终是,家长要对孩子真诚、如实地沟通。

      过程表扬——表扬他为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付出的努力, 并侧重表扬孩子的可控因素,而不是环境或外界因素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实验表明:仅仅告诉孩子,努力比基因遗传更重要,就导致了大脑有积极改变常常鼓励、欣赏,而不仅仅是表扬 更多关注具体行为,而不是结果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家长 具体描述,然后提问,引导孩子来总结,并表达自己的感 想或许这是最好的表扬方式!让孩子自己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这会鼓励他独立思考、也强化了他的自主感受一一他并非因别人的评价而感觉好! 这时得出的结论和经验,才真的是他自己的,他以后才会更好地去利用这些经验不做比较表扬 比较表扬,就是类似“你比其他小朋友都做得好啊! ”这样的话很显然,比较就导致我们过多去关注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 是在引导表现目标, 容易培养僵固型思维模式我们要引导孩子多关注自身成长这一点,集体环境里的老师们需要多留意让孩子们互相比,这是很有效、便利的管理方式,我觉得教育者对此应慎重,注意权衡利弊如何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反馈:我曾说过,我不太想得出来我对女儿何时是表扬、何时是批评,因为, 我对她的,都只是各种反馈!做得好的反馈、做得不够好的反馈那么,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我们怎样反馈?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给事情归因。

      1,客观如实归因分析各种因素,内部的外部的、可控的不可控的,都有哪些 关于这一点,我有一篇博文《怎样安慰小雪糕》可参考2,积极归因简单地说,积极归因、归因再训练,就是一一把失败归于他们可以改变的、不稳定的 原因,比如不够努力,而不是源于能力不足这一不容易改变的因素 这样的归因,有助于改变习得性无助,让孩子学会对失败有更建设性的反应对于失败,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认为一一 常常是,只要继续加强努力,就可以战胜困难征服目标研究表明,对差生进行归因再训练,可有效帮他们改进提高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 教他们练习积极归因,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最终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特别提醒一一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 仍然失败,这时,不要说,只要尽力了就好” 这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有时也否定了我们的要求和标准;也不要继续夸努力了,这在孩子 听起来是对他能力的侮辱我们此时要聚焦于具体细节上的改进 一一改变策略?调整计划?增加练习时间?变化方式?降低难度 ……通过我们的反馈,让孩子对失败有一个健康的态度!我们必须让孩子们懂得:错误和失败,只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进步途中 的脚印,是我们无法绕过去的。

      只要我们没有停止努力,我们就没有真的失败! 我们的真正目标,不是眼下的表现和成绩,而是掌握、有提高和进步每个小小的错误和失败,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谢,因为它们告诉我们,怎样是行不 通的!研究表明,失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因素, 意识到这一点的孩子实际上表现更佳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111名法国六年级学生被布置了一些难度超出其能力的回文构词 法问题然后,有一组学生被告知, 失败与再尝试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在接下来的测试中,这些学生一直都比其他参与者表现更佳!这些,都取决于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是怎样的反应!您是恼怒、沮丧、失望,还是像上面这样去看待您的态度,就是孩子以后面对失败和错误的态度! 究竟是在培养习得性无助,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可以选择!不要剥夺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他们只有在失败中,才能学会“失败管理”!目前的一个大问题是一一孩子在我们的保护之下,缺少失败的经历!有时,我们怕伤 了他的自尊或积极性,帮孩子错过各种失败和错误有时,我们看到孩子失败了,沮丧了, 就不知所措,急于去开导安抚对于小幼儿,我们尽量提供难度适宜的任务,提供必要的帮助,多让孩子积累成功做事的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对于 6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必须给他一些要求和推动,让他有机会面对挑战、甚至压力,让他有一些自然遇到的挫败、小逆境这不一定都要通过学才艺和兴趣班来实现很多其他经历,都可以比如,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练习自控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挫败的事情 再如,带孩子爬山,途中遭遇风雨、蚊子骚扰、挑战更高的山峰,这也是体验坚持和征服的好机会当孩子因挫败而沮丧难过时,允许他体验这种情绪,然后鼓励他自己分析、寻找积极 的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学到一一不怕失败和错误,有主动管理它的勇气和 经验!小结:孩子是否肯坚持,除了这里说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之外,还跟其他因素有关,比如孩子 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等这个我在下篇再详写其实,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本就是中国传统的做事态度国外的研究发现,亚裔家长 和学生都更相信努力付出的作用 《为学》里面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 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前面写的,如何对孩子反馈,这些是具体技巧、术,更根本的,则是 家长首先自己要改变!我们真的这样想,才不必费力伪装! 比如,我们在工作或育儿中遇到挫败,究竟如何面对!所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一1,我们自己练习有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这是可以通过练习而改变的!);2,我们对孩子有恰当的反馈;3,请记得随时跟孩子分享我们的小事:因努力和坚持而带来的额外收获;从错误和 失败中受益的经过;对过程而不是结果的关注;克服挫败、转化逆境的体验……真的练好了,在我们的心里,其实就没有成败可言了!我们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一一接 纳并感谢一切际遇和经历,认真努力地成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