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数字古诗题谈创造性思维1.docx
3页从数字古诗题谈创造性思维 夏侯小艳 万 征内容摘要:数字古诗题既可提高诗学修养,又能学会数学思维这种传统诗教寓数学于诗学,打通文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智慧,对高效课堂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关键词:数学 古诗 创造性思维古诗和数学时有联姻,有的把数字嵌入诗中,有的诗本身就是一道数学题寓科学于诗学,这是中国古代诗教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数学思维是科学、精确的思维诗歌思维是艺术、模糊的思维诗歌思维能不能与数学思维打通?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数学是一种普遍的思想原则,“数学抽象”与“文学创作”之间存在共同点:“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的自由想象诗是“人类的母传语言”它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最常见的入诗的数字是一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这首二十个字的古诗,个位基数词巧妙地嵌在一幅诗意恬静的田园风光画里,作为儿童读物,可谓一举两得南朝有一首民歌:“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剩有二千在这首诗歌是一道极为简单的减法数学题,可以解读为一个长途旅行者在不停地算里程;也可理解是一个远离家乡归心似箭的男子的情歌,期盼早一点与心上人相见。
其实,路还长着呢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剩有二千在这种貌似废话的言语,让读者知道“旅行者”对路途遥远的默默念叨现在看来,这是一道古人的数学文字应用题,充满了诗歌的时空美古代数学家吴敬在其著作《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一书中编了一首词题,《数珠一串》(西江月):“今有数珠一串,数来仔细分明三枚无剩五无零,七个约之恰尽欲问世该多少,推穷妙法门庭知公能算惯纵横,此法不难易懂题意明晰,解法就是求3,5,7的最小公倍数答:数串共有数357=105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诗歌趣题之一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译成现代汉语:“今有鸡兔关在一个笼子里,上有头35个,下有足94只问鸡兔各多少?”这种古算诗题在家长眼里,似乎要动用二元一次方程才好解答但是,我们只要运用“化繁为简”的创造性思维原理,就可以让小学生用算术轻松破解解题思路:让兔子同时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一共有:352=70只,减少了94-70=24只,24除以2就是12只兔子,鸡有35-12=23只这种“化繁为简”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重要借鉴意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指定学生作业时,应避免抄抄写写的作业,而可使用创造性思维的作业。
③我们让学生结合数字和古诗,进行创造性的作业:“集句成诗”创作“集句诗”要求对原诗句融会贯通,如出一体如甲出上联:“劝君更尽一杯酒乙对下联:“霜叶红于二月花丙出上联:“危楼高百尺丁对下联:“欲穷千里目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这样的作业一石双鸟,打通了语文和数学的壁垒,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深得学生喜欢新诗也有成功运用数学思维的例子有位名叫何腾江的老师用“乘法”这样表达《春天》:“谁最早叫醒了春天/青蛙百灵鸟微风花香=谁最早叫醒了春天”诗人杨炼说:“诗的效果是各部分的‘乘积’,而不只是‘总和’何腾江老师这首数学儿童诗,匠心独运,用数学公式和数学运算符号,来表达春天的繁复之美,童趣十足这种创造性运用数学语言符号的童诗练习,对学生打通文理科,培养创造性思维,有不可估量的内隐帮助参考文献:①郑毓信、王宪昌、蔡仲著《数学文化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9页②徐品方、徐伟著《古算诗题探源》,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32页③陈龙安著《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7页夏侯小艳,万征,教师,现居江西吉安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