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中市大鲵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15页汉中市大覲发展现状及对策1、 基本概况汉中市位于陕西南部,地处汉江上游,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环 抱汉江,南北为丘陵、中高山区,中部是平川谷地气候湿润,冬无 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境内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大小支 流565条,水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全市分布的水半野生动物有 12种,其中:大覲、秦岭细磷鮭、川陕哲罗鮭和水獭等被列为国家 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特别是大鋭资源分布广泛,是全国大覲四大 原产地和适生区之一2、 我市大覲资源分布情况大鋭在全市十一县区均有分布其中佛坪、洋县、城固、留坝、 勉县、略阳、南郑、西乡、宁强县资源分布广、资源量多据有关资 料记载上世纪70—80年代,我市秦巴山区野生大覲资源量为30—50 万余尾主要分布地域:2. 1略阳县大鋭资源分布在嘉陵江水系的八渡河,自田家坝以上千流 及金池院河及安家河等支流,汉江水系的白河支流一张家坝河、肖 家河、晒金坝河以及黑河观音寺以上干、支流2. 2勉县大鋭资源主要分布在黑河、漾家河、柳坝河、外坝河流 域2. 3留坝县大覲资源分布主要在尚溪河、蒿坝河、太白河、上南 河流域2. 4城固县主要分布在胥水河,该流域是大覲资源最佳分布区和适生区。
2. 5洋县人鋭主要分布在西水河的支流:核桃坝河、吊坝河、杨 家沟河、关沟河、红石窖河、九池河等,该区域是陕西长青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所在地2. 6佛坪县主要分布在蒲河、椒溪河、金水河及其小支流该流 域是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生态环境十分良好,是大鋭、水 獭重要的栖息地和分布区2. 7西乡县大覲主要分布在牧马河上游流域2. 8南郑县大覲主要分布在濂水河、冷水河的支流:漾家河、 西流河、碑坝河、长潭河、焦家河流域2. 9宁强县大鋭主要分布在玉带河流域3. 汉中市大覲资源减少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特别是人为 捕捉、走私、贩运,大鋭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分布范围逐年缩小, 部分地区已经绝迹,有关统计表明,到2000年我国野生人飢资源量 仅为5—20万尾(人民网,2003. 6), 我市大覲野生资源量由八十 年代以前的50余万尾减少到目前的2万余尾,海拔800米以下的山 涧溪流基本绝迹4、汉中市大鋭资源保护情况面对大覲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衰退 的状况,我市利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有 效遏制了秦巴山区大飢资源减少的趋势,大覲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显著 成效。
4. 1广泛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 法制观念为了不断加大对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 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开展 各种展览,实施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放流活动,全市广人群众保护水生 野丰动物的意识普遍得到提高4. 2坚决打击各种破坏和危害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狠抓源头,强化对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产地、宾馆饭店、运输环节 等的监督检查,对非法、捕杀、盗卖、贩运、走私水生野生动物以及 污染破坏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近年来 共查处案件30起,有25人受到行政处罚,有5人判处5—8年有期 徒刑,收缴大覲等水&野生动物3000公斤,全部放归栖息地4. 3建设大飢自然保护区,改善生存环境条件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法律的手段限制人类对口然的于 扰,限制对资源的过度利用,限制工业对环境的严重污染限制外来物 种的随意引进限制保护区的非法圈占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最 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市建立两处大鋭自然保护区:①建立略阳县级大 鋭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5600公顷(其中核心区1391.5公顷、 缓冲区2117. 5公顷,试验区2091公顷),2007年经省政府批准晋升 为省级大鋭自然保护区。
②在胥水河流域建立城固县级大鋭自然保护 区,保护区总面积5. 24万公顷(其中核心区1.7834万公顷,缓冲区3. 0579万公顷、实验区0. 4039万公顷)5、 汉中市大覲发展现状5. 1大飢繁育技术取得突破,种苗“瓶颈”得到缓解,大覲繁 育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驯养繁殖场达到300处,已形成原&态、 仿生态、全人工型三种繁育模式,2006年繁殖幼鋭3万尾,为大鋭 资源增殖、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种苗支持仿生态大覲人工驯养繁殖技 术试验研究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的成果鉴立,达到全国领先水平5. 2家庭养殖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家庭养殖人飢已超过4000户,养殖规模6万尾,勉县张家 河、小河庙乡、略阳两河口乡、城固三合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娃娃 鱼之乡,大鋭养殖成为贫困山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一条 重要途径5. 3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势头强劲随着大覲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固县新光大鋭养殖场、洋县胥 水大覲开发公司、汉中天成大覲养殖公司、南郑县秦岭大覲养殖有限 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养殖规模4万尾,占全市市总量的 40%,已形成龙头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好发展态势,正聚集着扩 张的能量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跨越。
6、 大覲资源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市资源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兄弟省市相比,还 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6・1人鋭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我市大覲资源保护工作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①由于对水生野生 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到位,社会各界 和广大群众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意识还有待增强;②电炸毒,非法捕 捉在某些地方时有发生,保护区内随意开垦土地,开采矿石、污染水 质,破坏了大覲等水生野生动物&存环境,加剧了资源的衰退③大 覲等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我市相 关研究力量薄弱,工作相对滞后④保护大鋭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是 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保护措施和执法管理工作 经费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6. 2大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市人鋭驯养繁殖和人工养殖发展规模不断扩人,但存在的困难 和问题仍然较多:①大鋭驯养繁殖管理不规范;②大覲繁殖还没有实 现规模化、科学化、整体繁殖率不高;③大鋭产品深度开发还未引起 足够的重视,开发滞后,经营利用尚处空口;④大覲养殖龙头企业规 模小、资金、技术投入不足,产品研发尚属空白。
7、汉中大覲资源保护与发展展望7.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丁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依托木地资源优势,合理保护利用, 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确保大覲持续健康发展7. 2发展思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的保护” 的原则,依法监督,打击非法捕捉,支持驯养繁殖,鼓励人工养殖, 实施人工增殖,合理经营利用7. 3基本原则:7. 3. 1坚持物种保护与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大鋭等水生野生动物减少的原因是自然变迁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大鋭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保护物种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是 预防大鋭牛存环境的恶化,坚持物种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和谐统一,才能取得保护的最佳效果7. 3. 2自然保护和人工增殖相结合由于大覲性成熟期比较长,生长发育十分缓慢,单靠野生大覲自 然繁殖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和增加种群数量,因此采取人T增殖措施, 是资源恢复和增殖的有效途径,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区域,建立大銳驯 养繁殖场,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自然保护与人工 增殖相结合,使大覲种群逐步恢复自身调节能力,走向种群的全面恢 复和资源的良性循环7. 3・3资源保护与科研相结合。
我市大覲人工繁殖技术取得了突破,但对大規栖息地环境因子的 适应性,繁殖习性等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借助现代生物、基因工 程等前沿技术,对大覲的生理学、生态学、生物进化研究,突破一些 技术难点,更好的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为社会经济服务7. 3. 4以保护求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开展大鋭驯养繁殖是拯救濒危物种的手段,是增加资源总量,解 决保护与利用矛盾的有效举措,适当的经营利用实现珍稀物种的经济 价值通过收取资源保护费和增殖放流,进一步促进保护工作因此 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利用,从根本上扭转传统掠夺式捕捉野生大 覲资源,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实现大覲资源可持续利用7. 3. 5坚持项目带动,产业化开发大覲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除了利用好国家及省市各项投资扶持 政策外,加强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带动养殖企业,合作经济、 专业协会等各类产业化龙头组织的成长壮大,按照龙头加基地,基地 带农户和大鋭合作经济社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 利益体,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一体化经营、 市场化拓展、社会化服务的新格局,做大做强大覲产业7. 3. 6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① 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有效管理,搞好服务和项目扶持②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养殖户和企业投资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广泛吸引国内科研院所、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 才能有效促进大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7. 3. 7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的发展我市人鋭资源保护与发展,总体技术层次较低,制约人飢繁育的 一些关键技术有待进■•步研究加快繁育技术的提高,同吋要整合资 源,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平台,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 交流建立秦巴山区大銳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的技术创新及示范推广 体系,加大大鋭下游产品的研发力度,提升大銳产品科技含量,支撑 大鋭产业的发展7. 3. 8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汉中大覲的知名度秦巴大鋭品质纯正,具有极好的物种保护和市场开发价值依托 秦巴山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化选育,加强物种管理,建立 国家级秦巴山区大鋭原种保护和良种培育基地,提升汉中大銳在全国 的地位和知名度7. 4发展目标经过5-10年的建设发展,力争将汉中建成全国最大的大鋭种 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基地7. 4. 1苗种繁育:充分利用秦巴山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进一步研究大鋭繁育技术,使大鋭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由2006 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70%,大鋭驯养繁殖场发展到610处,年 繁殖幼鋭20万尾。
7・4. 2养殖规模:到2010年全市大鋭养殖户突破5000户,大 覲养殖数量达到50万尾,产值达到20亿元;到2015年,养殖规模 达到100万尾,产值突破40亿元,位居猪、药、茶、菜、渔五大产 业之首7・5发展重点:7.5.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大覲繁育基地建设根据口前我市人鋭繁育现状,“十一五”期间,加快人鋭原生态、 仿生态、全人工繁育基地建设,形成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生产,社会 化服务的发展格局,年繁殖幼鋭20万尾为大鋭资源增殖和产业发 展提供种苗,加快三大基地建设① 略阳县、勉县加快原生态繁殖基地建设:建设大鋭原生态繁 育场100处,总面积面积5万毗 投放亲木3000对(6000尾),年繁 殖幼鋭4万尾② 宁强、洋县、城固、南郑等县建设仿生态繁殖基地:建设大鋭 仿生态繁育场390处,总面积24万卅,投放亲本7500对(1500尾), 年繁殖幼覲规模10万尾③ 大飢全人工繁育基地:该基地主耍分布在城固的龙头镇、双溪 镇、桔园乡、南郑县大河坎镇、汉台区东关办事处繁育场10处, 面积8000 nA培育亲本5000尾,并繁殖苗种6万尾7. 5. 2科学选育,建立秦巴山区人鋭种源保护基地。
针对目前大鋭野生种子资源奇缺,而大覲驯养繁育种子需求的矛 盾,为了增强我市大鋭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后劲,加快大鋭后备亲鋭 培育、从根木上解决大覲种源不足的问题,从原纶态繁殖的了一代种 群中选育十一五”期间,在依法保护大飢野生资源的同时,严厉 打击捕捉野半资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