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组谢静送教下乡.doc
7页国培计划(2016)”——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置换拓展研修项目—国培计划”结合安徽省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深入梳理农村教师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 培训主题聚集新课程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二、培训目标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我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体目标: 1.通过名师的示范引领,加深农村教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和职责的转变,提高其对新形势、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 通过省级名师和当地教师“同课异构”的主体研修方式,聚集真实课堂的实践性环节,发展农村教师的开放性、多元化思维,有效提升其驾驭课堂的教学实施能力3. 结合“同课异构”的主体研修方式,开展现场诊断、评课、议课等参与式活动,增强农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行动观察、自我反思、感悟体验、行动设计等有效教研的专业引领能力4. 搭建名师、教研员、农村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特级教师的成长经验分享,解答教学疑惑等研修方式,促使农村教师主动规划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能力三、培训对象、分析及时间培训对象:灵璧县以下小学教师。
对象分析:参加培训人员为灵璧县以下小学教师经需求调查,这部分教师普遍存在教育教学理论相对匮乏,教学实践经验不丰富,知识更新缓慢,获取信息的渠道少等问题他们普遍对国家的最新教育理念,特别是在新教育理念下该如何去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存在较大的疑惑和渴求因此,本项目培训将根据农村小学教师的需求,侧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引领和指导从而使广大农村教师有机会近距离,面对面的与特级教师和名优教师进行愉悦、深入、开放、多元的思维碰撞分享培训时间:集中培训2天,12学时四、培训内容维度专 题学时内 容 要 点理念引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1解读新课程标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内容及运用新课程下课堂观察的有效方法1课堂观察法的类别、定性和定量观察的操作方法及合理运用课堂 范例课堂观察——示范课:名优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展示2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有效运用教学策略名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与行动反思2名师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意图解析、学员反思个人的教学行为课堂观察——研究课:本土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展示2教师结合当地学情,开展“同课异构”展示名师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与点播——基于教学模式的“同课异构”2教研员组织学员评课、议课、名师指导,主动挖掘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经验分享课堂教学经验分享与互动研讨1名师、教研员与全体参培教师研讨,比较本土教师和名师教学风格的异同、解答学员工作中的困惑名师成长策略与教学风格1分享名师的成长经历和教学风格的形成路径 五、培训方式加强对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采取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实现培训目标和任务:1.观摩展示、示范引领实行县级名师和当地优秀教师“同课异构”的方式,突出课例中的问题特征与方法价值,引导教师在广泛、充分的参与体验中收获提升同时加强各级教研员及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省级教研员对学科课例的点评与指导力度,有效发挥研培优势,通力合作,集中智慧,使培训活动赢得良好成效2.创设情景、案例载体每门学科培训,都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研修环境,为参培教师提供丰富的情景感和话语权,引导教师们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并主动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3. 研讨问题、挖掘潜能找准学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教学困惑,组织名师、教研员与学员研讨交流,共同破解教学难题,激发学员潜能 4.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省教育厅、教育学院与相关地市教育培训部门组成“送培下乡”领导机构,形成合作机制。
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省教育学院与送培县教师培训主管部门各派人员担任班主任,统筹规划、科学组织、严格管理六、培训团队各学科省级教研员若干名;各学科名师若干名;各学科当地教师若干名七、考核评价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组建由领导小组、专家组指导成员、班主任以及学员共同组成的培训考核小组,严格培训质量监控通过多种方式,准确考核评价学员的学习成绩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1.学习态度包括培训期间的出勤情况、遵章守纪、参与活动、互帮互助等 2.学习过程包括培训期间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交流质量、心得体会等3.学习效果包括培训期间的研修总结、理念更新、发展意愿、实践轨迹等八、跟踪指导形成培训后跟踪指导服务的长效机制,为学员的专业学习和长远发展提供支持1.现场跟踪指导定期组织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组,深入到受训教师所在学校听课指导,参与校本教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解决教师培训后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2.网络跟踪指导服务通过群、邮件、回访等方式,与学员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员实践情况建立受训教师与专家、教研员、名师网上交流平台对聚焦的问题设计主题研讨,寻求问题解决策略。
3.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组成专家、教研员与参训学员合作的学习共同体,以“名师工作坊”的形式,与参训学员进行长期交流合作,共同反思、促进、成长,形成常态化的反馈交流搭建后续发展平台,促成成果转化和实践课题的研究九、培训特色与创新1.培训内容,强化教师培训需求通过需求调研,了解掌握当前农村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在关注教育新理论、新政策、新经验的基础上,更侧重给予学员教学方式方法的指导,关注学员培训后的自主发展,促进实践行动的有效改善2.培训方式,注重名师与学员互动通过名师的成长经历分享、名师与学员聚集有效课堂的互动交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与实际很好的结合3.培训重点,侧重行动问题研讨梳理学员工作实际中常见的共性问题,确定研讨主题,组织名师、教研员与学员间召开主题研讨会,为学员今后的工作、专业发展,积蓄可持续的内在动力4.培训团队,强调实践性指导能力为保证培训质量,组成由省级名师、各级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的实践性培训团队,充分盘活省市区(县)骨干教研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绩效 5.培训管理,凸显自我适时效能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与管理中,加强学员的自我建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
谢静 2016年4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