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线学习平台比较分析.docx
11页国内学习平台比较分析 郭桂 王觅 龙海侠摘 要: 本文基于混合学习和交互距离理论,对国内五大学习平台的呈现形式、学习资源、交互情况、成绩评定与结业认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好的学习平台应具备三个特点,即简洁合理的网页布局、视频控制以学习者为中心和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为学习平台的建构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 学习平台 “互联网+” 比较分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学习作为一种跨时间、跨空间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学习平台MOOC(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出现摆脱了时间、空间、文化等因素的障碍,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1]中国大学MOOC、学堂、智慧树、超星慕课等学习平台都有优势与缺陷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一些学习平台进行体验学习,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一、学习平台构建的相关理论(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习者为中心”[2](74-82),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与引导者,活动设计应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者与灌输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学习平台中,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设计适合学习者自学的学习活动[3]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同学的协作学习,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二)交互距离理论“交互影响距离”理论是指“在教学计划中的情景交往、功能对话、结构及自主学习”[4]该理论最先由迈克尔·穆尔(Michael G. Moore)提出,随后得到不同层次的解释与发展穆尔认为,学习“交互”产生的距离实质是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交流的距离,该距离不仅包括空间上的距离,还包括由各种社会因素导致的心理与传播上的距离,概括来说,就是人际间的关系和交互影响的距离[5]穆尔的理论将远程教育中的“交互”划分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间、学习者与教师间、学习者与学习者间的三种交互类型二、学习平台的呈现形式比较分析本文对国内较为知名的五大学习平台——中国大学MOOC、学堂、好大学、智慧树、超星慕课,从平台与课程首页的呈现方式、课程学习资源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为学习平台的实践与完善提供参考一)学习平台首页结构比较学习平台的首页通常包括页面导航、板块分类、检索引擎、课程分类信息等,是学习者使用最多的页面,首页的布局设计直接影响学习者的用户体验。
本文通过体验,对五大学习平台的首页比较分析如表1通过对比,本文认为学习者体验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导航清晰易用中国大学MOOC”“学堂”与“好大学”对不同学科课程进行分类导航,其中“好大学”能进行学科多选,从相关学科中挑选所需课程进行学习超星慕课”采用扁平式块状导航,学科分类以课程名称为分类方式,导致所分目录过于详细,影响用户体验2.板块分类明确明确的板块有助于学习者在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想到的信息,因此不同类型、不同课程的分类要明确中国大学MOOC”与“好大学”利用“颜色标识”,帮助学习者集中注意,确定课程,提高课程查找效率智慧树”通过“课程简介”与“课程目标”的介绍以帮助学习者确定是否学习该课程3.首页有搜索引擎五大学习平台都具备此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课程不断增加,搜索引擎能根据提示的搜索条件,帮助学习者更快搜索到课程除“超星慕课”外,其余四大学习平台均能设置搜索条件,输入学校、教师、课程名称信息可实现快速查找二)学习平台课程首页比较课程的首页信息最先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直接影响学习初体验,因此本文参照王美静等对国外MOOC平台比较研究方法[6](26-34),对国内五大学习平台进行体验学习,分析得出信息(见表2)。
经以上分析可得学习者体验好的平台有以下特点:1.横向或纵向的二级导航,学习者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和活动在同一页面能快速了解整体学习状态,清楚课程内容,有助于增强用户体验感2.“学堂”中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都呈现在导航中,文本资料、学习者答疑区等内容呈现在对应的学习视频下方,有助于学习者针对不懂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学习与讨论交流例如“中国大学MOOC”视频右上角绑定论坛,方便学习者实时提问交流,“超星慕课”作业绑定在相应视频下方,帮助学习者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3.学习视频中要对学习进度进行标明,使用不同的颜色填充、进度条等方式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标记,方便学习者了解所学课程的完成情况,确定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MOOC的广泛传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课程,因此平台的呈现形式至关重要导航的简洁能够突出重点,减少学习者寻找相关课程的时间,不同页面的构图与配色协调统一,无论是平台首页、课程首页还是其他学习平台网页,页面整体风格与配色设计保持一致,简洁明了的页面使学习者体验良好三、学习平台的课程比较分析(一)学习视频资源比较一门课程的核心是學习内容和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内容主要以视频和文本的格式呈现,视频的观看体验直接影响学习体验,因此,本文对五大学习平台视频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有以下特点的学习平台:1.可调节语速,字幕确定视频播放位置学习者接受新知的能力不同,可选择的语速能根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避免时间浪费根据字幕确定视频位置让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时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2.清晰度调节与播放条自动消失功能不同清晰度的选择能使学习者在观看视频时避免因网络原因造成卡顿,播放条自动消失功能可避免遮挡视频字幕,达到同时刺激学习者的视听觉,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3.视频在同一页面跳转课程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同一页面的视频跳转能保证学习的连贯性,使学习者不因打开的页面过多而产生厌烦心理,而可控制的自动跳转功能能使学习者节省点击时间,更好地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交互情况比较交互可分为线上交互与线下交互两种五大学习平台中“好大学”与“智慧树”开设了线下交互,学习者可以在见面课上面对面地进行线下交互学习好大学”以翻转、讨论的形式进行线下交互,拥有线下成绩,学习者能够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智慧树”是以见面课的方式进行线下交互,每次见面课后教师通常会布置随堂测验,学习者在指导下完成测验获得对应成绩学习平台的线上交互方式包括讨论区、论坛、笔记分享等形式,线上交互的体验效果直接影响学习者交互的积极性。
学习者体验好的论坛有以下特点:课堂讨论区分板块划分;视频与讨论区相对应;帖子具有回复和点赞功能,学习者通过论坛进行交流讨论,深化知识的理解三)成绩评定与结业认证比较1.成绩评定学习平台的学习成绩由平时成绩、课程讨论成绩和课程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测试、单元作业和学生互评作业中国大学MOOC”与“好大学”设置独立的单元测试与作业,测试题多为选择题与判断题等主观题,提交后系统自动评分,作业则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学堂”某些课程设置了课后测验和单元作业,但大多数课程只包含一种习题类型对于课程考试,“好大学”通常采用线下考试,成绩包括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智慧树”采用线上考试,但成绩包括线上成绩和见面课成绩;其他三大学习平台采用线上考试,成绩都是线上成绩2.结业认证认证证书与学分认证是学习平台的两种认证方式在认证证书方面,“中国大学MOOC”“学堂”与“好大学”成绩合格能够线上获得电子结业证书,支付认证费用能获得纸质版课程证书在学分认证方面,“中国大学MOOC”不提供学分认证好大学”满足认定条件(完成所有学习任务,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考试成绩合格)可申请学分认证;“学堂”只为在清华大学选课系统中选课并参与线下考试合格的在校学生提供学分认证;“智慧树”与“超星慕课”须与合作高校选课同步数据,学生在本校选课系统选课才能为学生提供学分认证。
一个存活率久的学习平台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得当首先,课程的学习资源要规范化,方便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次,课程教学体系要专业化,满足学习者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再次,学习交互系统与学习支持服务要完善,让学习者通过交互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结业证书的影响力要提高,推动学习者不断学习四、总结与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知名学习平台,认为构建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应具备以下特点:(一)简洁合理的网页布局网页布局影响学习者的体验感一个学习者体验好的学习平台有以下特点:首先,主页有搜索引擎,方便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学习与交互;其次,导航清晰易用,采用横向或纵向的二级导航综合布局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内容、隐藏次要內容,使学习者迅速进入相关领域课程进行学习;再次,板块分类明显,指示标识明确,有助于学习者在大量的信息中迅速做出决策;最后,整体布局与配色协调统一,学习者心情愉悦二)视频控制以学习者为中心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对视频的控制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其课程视频可选择语速,根据字幕确定播放位置,改分辨率,视频播放完能在同一页面跳转并自动播放下个视频课程资源设置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合理性与艺术性,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平台中的学习资源要简单易于操作、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及功能模块实用。
对学习平台的论坛交互设置,应该划分课堂讨论区,视频与讨论相对应;对论坛中的帖子,要有跟帖、回复与点赞功能,方便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通过知识的交流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好的学习平台需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包括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学习平台在成绩评定过程中应包括平时视频学习成绩、讨论成绩及课程考试成绩三部分,课程考试成绩可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与互评要提供一个评价量规作为评价标准,对学习者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学习意见,促进学习者学习还要强化结业认证的影响力,从而激发学习者不断学习的动力参考文献:[1]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3):56-62.[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8.[4]Deborah Lynn Stirling. Toward a Theory of Distance Education: Transactional Distance[EB/OL]. http: //[5]董晓静.美国MOOC平台运行的现状、问题及趋势——基于Udacity、Coursera及edX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6]王美静,王海荣.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国外MOOC平台比较研究及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4(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