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平战两用设计导则.doc
17页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平战两用设计导则目 录一 总 则 2二 术 语 3三 选 址 4四 建筑设计 5五 结 构 9六 给水排水 9七 供暖通风及空调 12八 电气及智能化 14九 医疗气体 16十 运行维护 16一 总 则1.1 根据《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相关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建设过程中,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竣工时预留到位,满足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战时)快速转换成为集中收治患者(如新型冠状病毒轻症感染患者)的救治设施(以下简称“方舱医院”),制订本设计导则1.2 本设计导则适用于计划作为平战两用的大型公共建筑的新建工程项目1.3 战时设计应遵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链、隔离易感人群的基本原则,满足传染病医院的医疗流程要求1.4 战时设计应选用快速有效的建设方案,严控院内交叉感染,严防环境污染,确保医疗机构安全、高效运行,做到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质量可靠和经济合理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就医环境1.5 平战两用设计均应充分考虑平战结合,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和转换前后使用要求。
二 术 语2.1 方舱医院为解决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型冠状病毒轻症感染患者)的收治问题,充分利用既有建筑,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建设和改造的临时收治场所,实现有效隔离传染源、最大限度救治患者的目标2.2 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2.3 半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2.4 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2.5 两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2.6 缓冲间相邻空间之间安排设计的有组织气流并形成卫生安全屏障的间隔小室2.7 污染区污水传染性疾病区排放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2.8 非污染区污水各类非传染病区排放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2.9 消毒为消灭污水或污泥中的病原体或使之灭活而进行的处理过程分为污水消毒和污泥消毒2.10 CT计算机断层扫描,英文为Computerized Tomography。
2.11 卫生通过采用换鞋、更衣、淋浴等措施控制人员、物品从非洁净区到洁净区的净化过程三 选 址3.1 新建工程项目的选址宜位于地质条件良好、市政配套齐备、交通便利地段,远离居民区、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区,远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生产储存场所,远离水源保护地等敏感区域作为污染区的建筑与周边建筑物之间应有不小于20米的绿化隔离间距,当不具备绿化条件时,其隔离间距应不小于30米3.2 优先选择大型体育场馆、会展中心、标准厂房、大型仓库等单层或低层建筑,具有较高大内部空间和开阔室外集散场地,战时设计应基本满足传染病医疗流程和消防疏散要求3.3 建筑入口处应有停车及回车场地,满足救护车辆快速抵达和撤离,室外为临时停车和物资周转留出场地,用地周边宜有较为完备的安防设施战时设计中场地应有搭建临时房屋或帐篷、停放移动检验室、移动CT室等临时医疗设施,以及临时厕所、盥洗和相应的污水、污物处理设施的空间3.4 建筑周边的消防车道、通道和消防扑救场地按平时使用需求设置,战时设施建设不应占用消防车道、通道和消防扑救场地战时应配备至少1辆消防车,24小时备用四 建筑设计4.1 战时设计建筑平面布局需满足“三区两通道”(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的要求,按医患分离、洁污分离的流线组织交通,采用负压通风系统,并预留适度的患者活动空间。
4.2 “三区两通道”具体要求如下:污染区包括患者接收诊疗的区域,如病床区、观察救治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半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治疗室、护士站、医疗器械等处理室及其内走廊等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更衣室、配餐室、值班室及库房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完全分开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可以用不同色彩标识区分4.3 合理设计战时诊疗卫生流程,清洁区进出污染区出入口处应分别设置进入流程为:“一次更衣-二次更衣-缓冲间”,可以利用公共区域用于医护人员穿戴防护装备,检查合格后经缓冲间从清洁区进入到污染区返回流程为:“缓冲间-脱隔离服-缓冲间-脱防护服-淋浴-更衣”后,从污染区返回清洁区返回卫生通过可根据医护人员配备需要设置1~3组通道口部宜采用装配式模块化设计4.4 战时各区域应设置明显标识或隔离带,病床区应做好床位分区、男女分区各分区床位不宜大于42床,床位的排列应保持合适的距离,平行的两床净距不宜小于 1.2 米,每床均应配置床头柜双排床位(床端)之间的通道,需要双向通行推床时,净距不宜小于 2.4米,需要单向通行推床时,净距不宜小于1.4米单排床时床与对面墙体间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4米。
4.5 战时设计每个病床分区应有2个疏散出口分区之间应形成消防疏散通道,分区间的消防疏散通道宽度不宜小于4米每个污染区应有2个疏散出口,区内任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距离不大于35米内通道及疏散通道地面应粘贴地面疏散指示标志分区隔断材料应选用难燃材料或不燃材料,表面耐擦洗,高度不宜小于2.1米4.6 战时各楼层或高大空间内容纳的人数应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总和,疏散楼梯间和安全出口净宽度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计算4.7 患者和医护人员厕所应分开设置病人厕所使用临时厕所,临时厕所区域与病房区域之间设置专用通道,优先选用泡沫封堵型移动厕所,厕所数量按照男厕每30人/蹲位,每30人/小便斗,每20人/洗手盆,每40人/淋浴,女厕15人/蹲位,每20人/洗手盆,每40人/淋浴配置可依据病人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厕所位置应在建筑下风向并尽量远离餐饮区和供水点临时厕所等的病人生活污水与洗浴废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严禁未经消毒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病区污水、医疗污水、病区污物直接排放建筑原有厕所和沐浴区仅供身体健康的医务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使用4.8 无障碍设计:主要出入口及内部医疗通道应有到达各医疗部门的无障碍通道。
建筑内部通道有高差处,战时应采用坡道连通,坡度宜符合无障碍通道要求,并确保移动病床及陪护人员同时通过的必要宽度4.9 配套设置辅助用房:病人入口要设置个人物品的寄存、消毒和安检用房,病人男女更衣室等转院患者和康复患者的出口要有消毒和打包区域可在病床区设置紧急抢救治疗室、处置室、开水间、污洗间、生活垃圾暂存间(污洗间、暂存间宜靠外墙,并临近污物出口)等用房可在医护人员清洁工作区设置配液(药)室、药品库房、无菌物品库、备餐间、休息值班室、办公室、被服库等用房4.10 鼓励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宜采用整体式、模块化结构,特殊功能区域和连接部位可采用成品轻质板材,现场组接战时隔断应优先选用难燃或不燃材料,表面耐擦洗、防腐蚀、防渗漏4.11 机电专业设施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线应与建筑功能及结构布置相匹配,利于快速安装,保证医疗使用效果机电管道穿越房间墙处应采取密封措施4.12 患者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暂存间(处)的地面、墙面应采用耐洗涤消毒材料4.13 平战转换4.13.1 战时设计应与平时设计一起完成,预留预埋应一次施工到位,预制构件和战时隔断材料应与工程施工同步做好,设置构件专门存放库转换建设完成时间应控制在3天以内。
4.13.2 竣工验收时战时设计图应移交给使用单位(产权单位)留档,供战时指导转换施工五 结 构1235.1 应根据建筑形式、使用时限、使用要求并结合平时和战时的具体情况确定结构可靠性目标及抗震设防标准5.2 应考虑战时的使用荷载,包括楼层活荷载、增加的隔墙和设备、设备的移动荷载等5.3 结构主体应防渗、防漏及密闭采用轻质房屋时,大型医疗设备宜布置在首层楼面或地面,首层楼面或地面应满足大型医疗设备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5.4 考虑战时扩建时,应为扩建提供便利条件扩建的建筑宜按装配式钢结构考虑,其结构宜与原结构脱开,扩建部分建筑结构的基础应预先完成5.5 扩建部分采用轻型钢结构时,轻型钢结构及其围护结构应进行抗风设计六 给水排水6.1 新建建筑按平战两用设计时,对战时运行的给水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GB51188)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安全评估结果进行平战两用设计6.2 在战时运行的生活给水泵房和集中生活热水机房应设置在清洁区,严禁设置在污染区6.3 在战时运行的给水系统应单独设置,且宜采用断流水箱供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供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变水泵组的给水方式;2 当采用断流水箱供水确有困难时,在战时运行的供水管道应单独设置,且应分析供水系统产生回流污染的可能性,当产生回流污染的风险较低时,供水系统应增设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当风险较高时,应采用断流水箱供水。
6.4 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集中供应系统,可采用空气源热泵供应卫生热水;当采用单元式电热水器时,贮热容积应满足使用需求,水温宜稳定且便于调节6.5 在战时运行的污染区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半污染区排水系统宜单独设置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取值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规定值的0.7倍;2 地漏应采用水封补水措施,并宜采用洗手盆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的措施6.6 污染区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口不应接入空调通风系统的排风管道,应单独设置,且上排至屋面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出口应设置高效过滤器过滤或采取消毒处理6.7 污染区空调的冷凝水应集中收集,采用间接排水的方式进入污水排水系统,并排到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6.8 在战时运行的室外污水排水系统应采用无检查井或密封式检查井方式进行管道汇合连接,并应设置通气管,通气管的间距不应大于50m,清扫口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有关检查井最大间距的规定,排水管道坡度应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的相关要求6.9 排水管道应进行严格的闭水试验,严禁产生排水管道内的污水外渗和泄漏产生的风险。
6.10 在战时运行的污水处理系统排水不能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表1的要求,且无法满足《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规定的二级生化处理时,应采用消毒处理工艺,并符合下列规定:1 污水处理应设置预消毒工艺,采用氯消毒剂时,消毒时间不应小于1.5小时,并应设置在化粪池前;2 污水在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不宜少于36h污泥清掏周期为1年3 污水处理从预消毒工艺至消毒工艺的全流程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d;4 消毒剂的投加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pH值不应大于6.5,余氯量应大于6.5mg/L(以游离氯计)6.11 在战时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废渣的堆放应符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HJ/T177-2005及HJ/T276-2006的有关规定渗出液、沥下液应收集并返回调节池6.12 污水处理池应密闭,尾气应统一收集消毒处理后排放。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