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测评人民版选修1.doc
5页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测评 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因为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资本条件答案:C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 )A.英国圈地运动中发生了“羊吃人”的悲剧B.美国内战后被解放的黑人奴隶的处境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D.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解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建立在对农奴剥削的基础上完成的答案:D3.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废除了农奴制度B.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C.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D.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A4.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分析。
答案:A5.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俄国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法律大全》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答案:D6.克里米亚战争的实质是( )A.西欧资本主义列强与沙皇俄国争夺土耳其的斗争B.沙皇俄国与土耳其的斗争C.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D.欧洲列强反对俄国革命的战争解析:克里米亚战争实际上是西欧资本主义列强与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答案:A7.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此语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解析: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要想巩固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答案:C8.亚历山大二世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拟订解放农奴方案的根本目的是维护( )A.农奴的利益B.“十二月党人”的利益C.俄国进步文学家的利益D.地主阶级的利益解析:利用阶级分析法,亚历山大二世自称为“为了保护地主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答案:D9.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果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彻底根除了封建生产关系C.农奴用赎买方式得到土地D.基本上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解析: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基本上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答案:D10.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B.改革是资产阶级领导的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改革对农民是一场残酷的掠夺解析:B项表述错误,改革是由沙皇和贵族地主阶级领导的;D项是改革的实质;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因为通过内容来看,它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作用看,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C11.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解析:农奴拿出钱来赎买份地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答案:D12.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解析: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其深刻认识到俄国的落后答案:C13.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坦言:“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着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他为“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所做的准备包括( )①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主的改革阻力 ②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工作 ③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订改革法令 ④于19世纪60年代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获得土地和自由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的活动④是改革的内容,应排除解题关键在于审题要仔细答案:B二、非选择题14.阅读俄国1861年改革的一段材料:“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对农民说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任何让步……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请完成:(1)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改革的?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自己凭空的猜想?结合史实说明2)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解析:本题目考查站在农民的角度上,谈对1861年改革的认识,回答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民与阶级利益参考答案:(1)农民对改革表示怀疑农民的怀疑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在改革前,亚历山大二世就保证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做到了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高价赎买地主土地,实际上是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2)进步性: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后来遇刺身亡;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不满。
15.阅读下列材料:当时,人们对改革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在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在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请完成:(1)材料所反映的不同地区的方案各是什么?(2)各地区提出不同方案的依据分别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方案比较接近哪一方案?解析:材料新颖,考查灵活运用材料与所学知识有效结合,解决问题,切忌脱离材料作答参考答案:(1)主要农业区: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工商业发达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草原地区: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2)主要农业区:维护自己的农业经济利益工商业发达地区:需要资本投资工业和自由劳动力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3)比较接近工商业发达地区提出的方案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完成:(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解析: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课本知识组织答案参考答案:(1)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3)不符合实际这部分农民受制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然存在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