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儿科学复习资料.pdf
9页2011级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医外科)1 中 医 儿 科 学(私用)一,填选(1) * 扁鹊为“小儿病”为第一个儿科医学 (2) * 最早的儿科教育,始于隋唐时期,专设少小科,即儿科 (3) * 《备急千金要方》 首列少小婴孺方 最早的儿科专著—— 《颅囟经》 (4) 钱乙编的《小儿药证直觉》创建了儿科五脏辩证体系 (5) 《幼幼新书》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 (6) 《幼幼新书》《活幼口议》是中医新生儿学早期的集中论述 (7) * 小儿易寒的生理基础是: 稚阳易热的生理基础是: 稚阴,纯阳 (8) * 小儿易趋康复的原因是:脏气清灵 (9) * 无色主病(多选): 白色:多为虚证,寒证红色:热证(实热和虚热) 黄 色 : 多 属 脾 虚 或 有 湿 浊黑 色 : 主 寒 证 , 痛 证 青色:主寒证,痛证,惊证(与成人不同)瘀证 (10)脉诊特点:初生婴儿: 7-8 至/息;一岁: 6-7 至/息,四岁: 6 至/息, 8 岁:5 至/息,>14岁与成人相同, 4 至/息 (11)* 小儿用药剂量:新生儿 =1/6 成人量婴儿=2/6 成人量幼儿=3/6 成人量幼童=4/6成人量学龄儿童 =6/6或4/6成人量 (注意约分) (12)小儿推拿穴位(估计选择) :洪池,曲池,三关,胃经,脾经,大肠, 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小肠,六腑,内八卦,内劳宫,土入,运 水,总筋,天河水 (13)* 胎怯诊断:体重 <2500g 身长不足 46cm (14)胎怯以脏腑辨证为纲,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法则 (15)* 硬肿症的分期:轻度中度 重度 (16)胎黄诊断(选择) :足月儿在生后 2-3 天出现黄疸, 4-5 天达高峰, 5-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10-14 天 早产儿在生后 3-5 天出现黄疸, 5-7 天达高峰,7-9 天消退, 最长可延迟到 3-4 周 (17)鹅口疮的病因——外因:感受秽毒之邪;内因:正虚或正气不和 (18)呕吐的病因——外因: 肝脏受邪和惊恐导致; 内因:邪食客犯和胃虚 (19)痄腮的病机——邪客少阳经络 (20)风疹引起耳后,枕部臖(性)部核肿胀的病因——邪客经络 (21)胎黄的病机:客阻或 /和伤及肝胆,气滞血瘀 (22)感冒病机:邪客卫表 (23)肺炎喘嗽邪盛期的病机为:a肺气郁闭, b 痰阻干肺, c 气滞血涩, d 肺热炎迫 (24)腹痛的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25)咳嗽辨证要点:先辩外感还是内伤,再辩病性,寒热,部位,性质, 程度,虚实。
(26)哮喘中肺实肾虚证型中肺实的实质痰阻于肺; 肾虚的实质肾阳虚 (27)哮鸣是划分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的重要标志 (28)* 导致肺炎喘嗽的根本因素是:肺常不足2011级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医外科)2 (29)* 肺炎喘嗽的辩证要点(特点) :痰 热 咳 喘 (30)肺炎喘嗽· 肺脾气虚和哮喘· 肺脾气虚共用到的方剂: 人参五味子汤 (31)* 逍遥丸可以治疗的病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厌食 (32)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两岁的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12 次,其 中气管支气管炎≥ 3 次,肺炎喘嗽≥ 2 次 (33)* 清脏腑热的方法:(填空 3 分)(34)疏通心脉的方法:活血通络法,理气疏通法,活血化瘀复脉法,涤痰 疏利法,泄肺利水法,温阳助运法 开窍的方法:涤痰开窍 疏肝开窍芳香开窍宣肺开窍清心开窍养心 开窍 化浊开窍 止痒的方法:祛风止痒;活血止痒;凉血止痒;燥湿止痒;熄风止痒 透疹的方法:发表,疏风,宣肺,凉营,解肌透疹; 治疗麻疹时透疹的方法有:凉血透疹活血透疹汗法透疹 (35)* “疳者甘也”指的是病因“疳者干也”指的是病机,主症 (36)* 病毒性心肌炎影响了什么功能:心主血脉 (37)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症状:1 肌肉抽动2 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 (38)惊风是症候不是病名首次见于《太平圣惠方》 (39)* 急惊风的病位——肝心慢惊风的病位——肝脾 肾 (40)能够生风的因素有:热极生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肝旺生风,脾 虚生风,阳虚生风,肝阳化风 * 其中,儿科独有的是脾虚生风和 阳虚生风 (41) * 仲景治疗脾虚肝旺型慢惊风采用的方法是——养肝 和 扶土抑木 阴虚风动型慢惊风采用的方法是——潜阳法 和 滋水法 (42)慢惊风之脾肾阳衰型用的方剂是——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 阴虚风动型用的方剂是——大定风珠 (43)泄泻的辩证要点: a 大便次数增多 b 粪质稀溏或如水样c 大便次数增 多兼粪质稀薄如水样。
(44)* 后期继发急惊风的病证——手足口病小儿瘫痪小儿暑温 (45)* 导致继发性癫痫的病证:惊风脑囊虫小儿暑温 癫痫治疗的关键在于休止期 (46)* 阳水肿并发急惊风的用方: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47)* 唯一一种导致尿床的虫类疾病:蛲虫病 (48)* 填空: 肝肾亏虚之“三迟二软”指的是——立,行,齿—迟足,头项—软 心脾两虚之“二迟三软”指的是——发,语—迟口,手,肌肉—软 (49)麻疹的分期:初热期见形期收没期 (50)风痧特点——可见细沙样淡红色丘疹 (51)具有伤津表现的疾病是——麻疹,丹痧,手足口病 (5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津两伤 (53)气阴两伤的症候特点——“二少”—泪少,尿少; “三瘪”—囟门瘪,清心火黄连苦寒直清利法下法凉营以清火汗法 清脾热苦寒直清利法下法汗法 清胃火苦寒直清利法下法汗法凉血以清胃2011级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医外科)3 眼眶瘪,腹部瘪;“三干”—唇干,舌干,齿干 (54)蛔虫病的特点——位于小肠,脐周痛,时作时止,大便下虫,虫性动 好窜,扭结成团 (55)* 麻疹,奶麻,风痧,丹痧的鉴别诊断有2—3 分单选题——见书236 页 (56)血虚的症状表现在肝心上,但在治疗时要从脾 肾 入手 (57)* 各种泄泻的特点:(单选若干) 暑邪:多在夏季,起病急,便次多,暴注下迫,发热烦渴,神倦多汗 湿邪:起病或缓或急, 便稀或水样 ,色白或淡黄,倦怠,苔腻 风邪: 便下泡沫 ,肠鸣腹痛为特点寒邪: 便下清稀 ,腹痛 疠气:起病多急, 或为燥火 ,或为湿热脾虚:便稀, 气短多汗 胃虚:便下粗糙 ,脘胀小肠:便下溏薄, 脐腹胀满 大肠: 水便分离 ,少腹虚胀肾虚: 澄澈清冷 ,肢凉 (58)根据舌象看厌食: a脾运失健:舌质淡,苔白或薄腻b 脾虚肝旺:舌质正红,苔薄白 c 脾胃气虚:舌质淡嫩,苔薄d 胃阴不足: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 (59)积滞的诊断:(有几分常识小题) a食臭(口气酸腐臭秽,嗳腐,大便酸臭) b 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大便多秘结,便下不彻底的食物残渣,便下粗糙,或 呕吐酸腐残食。
c 腹部胀满,可有拒按,腹部闷痛d 舌苔白厚多腻,白腐 e青脉横卧山根,脉象多滑,指纹滞 f 伴有烦躁,夜间哭闹,夜卧不安,多喜伏卧g 食滞化热,可见唇红,手足 心热,舌红,入夜甚 h 兼脾虚症候, 无明显消瘦, 可一定程度面黄, 精神不振, 食后饱胀,食困等 (60)* (填选)疳证的命名:以五脏命名:肝疳 心疳 脾疳 肺疳 肾疳; 病因命名:热疳 哺乳疳 食疳蛔疳;以病理损害部位命名:外疳口疳 鼻疳 脑疳 走马疳; 以突出症状命名:疳渴疳肿胀;以病情命名:疳气疳积 干疳 临床将疳证按病程和症候特点分为——疳气疳积干疳 (61)惊风的范围(阅读材料,不清如何考) 惊风涉及到外感高热,小儿暑温,疫毒痢,肺炎喘嗽重证,麻疹逆证 等,凡是反复抽搐伴神昏者, 即当诊为惊风; 有反复抽搐伴神昏而能明确诊断为 他病(如疫毒痢,小儿暑温等)者,当诊为他病证或将惊风作为第二诊断; 至于小儿癫痫,脐风等病引起的抽搐,按传统认识有所不同,惊风, 小儿癫痫,小儿暑温,疫毒痢,脐风等诸病证,其发作时症状均表现为风象 另: (1) 小儿正常的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色紫红,多为邪热瘀滞 (2) 指纹诊的辩证纲要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三 关测轻重 (3) 阳水肿的变证——邪陷心肝,水凌心肺,水毒内闭 (4) 白天尿频综合征(神经性尿频)——治疗应该调心肾2011级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医外科)4 (5) 水痘疠气为一邪兼三性: 即热兼湿,风 (6) 手足口病时邪为一邪兼两性:即湿兼热1号文件(猜测多选,磊说简答)麻杏石甘汤可用于治疗:肺炎喘嗽(风热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 哮喘(热性哮喘);麻疹逆证(麻毒闭肺);水痘(邪毒闭肺变证) 顿咳(痰热闭肺变证) 沙参麦冬汤可用于治疗:咳嗽(阴虚咳嗽); 肺炎喘嗽(阴虚肺热); 麻疹(阴津耗伤); 丹痧(疹后阴伤); 顿咳(气阴耗伤)二,名词解释( 5 分)(1) “三不足,两有余”:肾常虚,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 有余。
(2) “四不足,三有余”: 肾常虚,脾常不足,肺常不足,阴常不足,肝常 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 (3) “稚阴稚阳”:小儿时期,无论在属阴的形质方面,还是在属阳的各种 生理功能方面,都是稚弱的,未成熟的,未完善的,正说明了“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这一生理特点 (4) “纯阳” :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 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一生理特点 (5)胎嗽(百碎嗽,乳嗽) :生后 100 天以内的小儿发生的咳嗽 (6)马脾风:急发伴发热之哮喘 (7) 惊风八候:古代医家概括惊风的症候特点为八候,分别指搐,搦 (nuo) , 掣,颤,反,引,窜、视 (8) (急)惊风四证:古代医家将 (急)惊风的临床表现概括为四证, 即痰, 热,惊,风四证而言 (9)慢脾风:脾肾阳衰引起的慢惊风三, (简答)简述下列症候的机理(10 分)1)感冒夹痰: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畅,津液 输布不利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 2)感冒夹滞: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感邪之后,影响脾胃功能, 致食滞 3)感冒夹惊:邪客肺卫,邪热不解。
4)麻疹并发肺炎喘嗽的机理:麻毒内传,灼津成痰,闭阻肺络,肺气郁闭 5)水痘并发肺炎喘嗽的机理:疠气犯肺,郁闭肺气 6)肺炎喘嗽兼外感急惊风:邪盛正虚,邪入肝心 7)水肿合并急惊风的机理:邪陷心肝,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心窍闭阻 8)* 麻疹并发外感急惊风的机理:麻毒炽盛,毒入肝心 9)丹痧出现急惊风:痧毒内陷心肝,气机逆升 10) 水痘出现外感急惊风的机理:疠气炽盛,内犯肝心 11) 久泻不止导致慢惊风:脾气虚弱,肝旺生风 12) 泄泻导致疳证的机理:脾虚失运,生化乏源2011级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医外科)5 13) 积滞导致疳证:损伤脾胃,化火伤阴 14) 厌食导致疳证:水谷不足,化生乏源 15) 呕吐,泄泻,痢疾,肠虫证:耗伤阴液,损伤脾胃 16) 小儿秽语:痰火扰心 17) 水肿出血喘促,心悸的机理:水凌心肺,损及心阳,闭阻肺气,心失所 养,肺失肃降 18) 丹痧出现心悸:余毒未尽,伤及心脉 19) 水肿出现少尿,无尿的机理:湿浊内盛,脾肾衰竭,三焦壅塞,气机升 降失司,水湿失运导致 20) *水肿出现昏迷的机理:邪陷心肝,水毒内闭 21) 麻疹并发急喉的机理:麻毒炽盛,化火上攻咽喉,痰热壅阻/咽喉不利 22) 丹痧出现肢体关节疼痛;余毒流窜肌筋关节 23) 丹痧出现肢体浮肿,小便短赤:毒蕴水道 24) 风疹引起耳后,枕部臖部核肿胀:邪毒内窜,积滞阳明,少阳经络 25) 肺炎喘嗽合并腹胀,便闭的机理:阳明腑实 26) 小儿夜啼的机理:阳不入阴四,* (简答)哮喘缓解期治疗的意义哮喘缓解期的治疗至关重要,是使本病轻发,少发,向愈的重要环节。
正虚痰伏是本病的主要矛盾,也是辩证的主要依据故而在哮喘缓解期 一定要抓紧时机,补土生金,补益肝肾,健脾温肾,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去 其生痰之因,调其不足体质,以及减轻和制止发作,逐步达到根治的目的五,* (简答)儿科在问诊时有何特点四诊合参,以望诊为主六,*(简答)饮食因素的致病机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