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会计学专业.docx
21页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摘要 在人民币正式进入SDR和“一带一路”思想提出之后,人民币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描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发展情况以及各个不同的作用要素;之后研究分析了“一带一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机制与消极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助力人民币境外投资,推动人民币的货币职能转型等,同时仍有经济环境风险机制、地域整治风险机制以及国际治理风险机制;最终针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供对应的有效解决方案关键词 “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作用机制目录1 前言 41.1 研究背景 41.2 理论意义 41.3 现实意义 51.4 文献综述 51.4.1 货币国际化 51.4.2 人民币国际化 61.4.3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 61.4.4 文献评述 71.5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理论基础 71.5.1 货币替代理论 71.5.2 货币搜寻理论 81.5.3 计价货币选择理论 82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分析 92.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92.2 国际金融市场下人民币市场 102.3 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 102.4 人民币汇率 113 “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机制 124.1 正面作用机制 124.1.1 有助于人民币境外投资和信贷的发展 124.1.2 助推人民币货币职能的路径转型 134.1.3 助力人民币在基础设施投融资 144.1.4 促进人民币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结算货币 144.2 反面作用机制 154.2.1 地缘政治风险机制 154.2.2 经济环境风险机制 164.2.3 国际治理风险机制 164 “一带一路”下人民币国际化具体路径 165.1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65.2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投融资 175.3 推动沿线国家的大宗商品贸易 185.4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离岸中心 185 结论 19前 言1.1 研究背景2008年的金融危机把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暴露无遗,美元再也无法像20世纪70年代那样霸占着世界货币的地位了,而在这个时候,欧元、日元、英镑乃至于人民币一直在动摇着美元的统治根基。
随着中国的经济地位逐步上升,中国的贸易量慢慢加大,已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其流通货币的人民币也逐渐被大多数国家认可,他们开始在世界贸易与计价结算时使用人民币,直接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到如今,已有36个国家与我国签订了双方本币互换协议,使得人名币获得了其国贸易协商中支付货币的合法位置,人民币运用范围与流动区域得以扩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脚步人民币在2016年国庆节的时候,就进入到SDR中,推动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2013年提出的,其实践有利于人名币使用区域扩大和使用次数增多,能够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脚步另外,因为“一带一路”提议中有很多国家都是中国边邻国,有利于人民币形成周边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加强区域内国家范围的经贸合作和金融交流例如中亚地区,中亚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矿藏使其成为欧美和俄罗斯争夺的对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加强与相关国家之间的沟通,增大人民币在此地区的流通规模,实现此区域人名币国际化道路,在增强人民币在此区域的影响力积极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不但促动国际金融行业发展,还可以加大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为中国经济创造更多的发展计划。
1.2 理论意义以往国际货币都是发达经济体货币,身为发展中国家龙头与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人民币渐渐进入世界货币系统是空前的,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国际化的一次突破性的实践分析研究“一带一路”思想和人名币国际化相结合方面的理论很少,因此,分析研究“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现状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探索理论角度的拓展1.3 现实意义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政策是互相协调辅助而成,相互扶持帮助,目前,研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能够让人名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更广泛的关注,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和即将面对的困难,进而控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节奏,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一带一路”政策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文献综述1.3.1 货币国际化国家内部使用货币发展成为国际交易使用货币,就说明货币原发行国和货币使用国家间存在法定货币角逐,货币被别国认同与采用,这表明此种货币价值大于货币使用国家法定货币,此种货币流通速度越来越快,使用区域越来越广泛,在别国执行交换中介、衡量价值标准、储存方式等货币职能,那么此种货币就已经发展成国际货币。
各个经济专家对货币国际化的解释,都表现在国际领域中有效使用货币基础职能,主要内容包含:交换中介、计价单位以及储存方式Tavlas (1997) 认为,国家货币可以在没有发行国加入的跨国贸易中使用此种货币的交换中介、衡量价值标准以及储存方式职能时,那么,此种货币就可以变成国际货币2000年以后 ,全球经济化发展越来越快,生产材料、各类商品与各项服务出国频率加快,经济程度相对高的国家,货币基本都具有国际化性质Frankel (2005) 对货币国际化的认知更加详细,他觉得在两国国际贸易中,使用第三方国家货币交换中介、衡量价值标准以及储存方式等职能,才可以叫做国际货币国内有很多专家针对货币国际化展开深入调查与研究杨明、王芳、陈雨露(2005)着重关注国际货币交换中介、衡量价值标准以及储存方式等职能,他们一致觉得国家货币若是流通到其他国家履行上述职能,那么可认为是国际货币余永定(2005)对国际货币职能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觉得国际货币除了具备货币基本职能外,还具有投资、贸易度量标准货币、干涉预防等职能李婧和徐奇渊(2008)主要关注全球分工与市场贸易速率会对货币国际化进程带来哪些作用,觉得国际分工对货币国际化有着最根本功能,货币国际化是国际分工特点体现于货币范畴中。
总结以上专家学者观点,可以得出结论:国家货币要想发展成国际货币,一定要在全球各个国家政府机构以及私人使用情形下,有效发挥货币交换中介、衡量价值标准以及储存方式等职能1.3.2 人民币国际化曾宪久(1989)很早之前就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收益成本、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等相关内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外汇管控制度也在优化升级,外汇储备充裕、汇率相对稳定、邻国各区域接收人民币能力越来越高等因素,给人民币国际化打下牢实基础Chen、Peng、和Shu观察发现2005年实施人民币汇率变革后形成的体系,对东亚区域汇率升降幅度带去许多影响宗良、李建军(2010)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引发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和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Henning(2012)发现亚洲地区多个国家已经和中国产生了片疏松却有价值的人民币地带,韩国曾经也想要加入到人民币地带中Love 与Chen (2017)觉得人民币加入SDR,这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被认同,人民币发展变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Rey (2010)、Gulliver(2015)等人觉得将来会形成由欧元、美元、人民币组合而成的新一代国际货币系统。
Bottelier与Dadush(2010)觉得除了美元与欧元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人民币也将成为国际国币系统中的一员这种基于多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有可能缓解当前的流动性紧张局面,还能提升系统稳定性1.3.3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张锐(2014)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建设“一带一路”的保障,就像古人兵法中所认为“粮草”是“行军”前提一样,人民币就是“一带一路”这支“发展之军”的“军粮”,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拓宽道路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有着重大价值,根据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和唐志鹏在2015年作出的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扩大合作国家的贸易格局,促进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带动各国国内的商品消费需求,增强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联系,使合作更加深入同年,刘瑞,崔华泰和奚春从人民币角度阐释“一带一路”的贡献,货币是商品贸易的载体,沿线贸易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货币发展,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可参照陈雨露2015年的研究,她认为这两者具备一致性宗良也十分同意这个观点,并在2017年提出两者的内在联系不局限于理论,在实践中也有充分的战略协同空间。
在2016年岳焱、应益荣的研究报告中,对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将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沿线经济一体化将成为必然趋势,而中国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货币的人民币会有更大发展空间同时,两位外国专家ndry和Tang,也不否认“一带一路”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大推动力1.3.4 文献评述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归纳总结,可以分析出许多学者对“货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都是分开研究,缺少对这两者进行结合分析的研究,同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还是偏重于对已有成果进行深入,鲜少有人能新角度、新动态中发掘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契机而本文将把一带一路作为“新动态”,并结合近期出现的高频热点,从新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现有状况发展前景,以期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思路1.4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理论基础1.4.1 货币替代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城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货币兑换也更频繁,而此时,人民和投资者就会在两种货币之间选用利润更大的货币,这也就形成了货币替代理论同时体现出一国民众需要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而换个角度来说,它国民众也对本国货币有一定需要,这是货币替代理论引申出的含义。
若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能忽视这两种现象货币替代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96年,是美国经济学家卡鲁▪切基在近代货币度量衡的研究中,对货币流通的特殊现象做出的总结在卡鲁奇的观点中,当本国货币效益低下,失去国民信任时,本国国民会引入外币资产,来降低本币所占的资产份额,并且充分运营外币资产,发挥其贸易媒介、收藏、价格度量等功能,让外币尽可能地充斥市场,体现出“优胜劣汰”的货币观,站在“格雷欣法则”的对立面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全面奔溃,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兴起,全球市场上货币替代现象越发突出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人民币对他国货币产生替代作用的过程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受汇率、利率,国民收入等方面的影响1.4.2 货币搜寻理论货币搜寻理论的最初框架是由德尔蒙(Dianmond)在1982年提出的,货币搜寻理论的最初框架是由德尔蒙(Dianmond)在1982年提出的,其中对货币职能,也就是储值、计价、交易媒介,进行了层级划分与此同时,他站在经济主体的角度上,对货币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必然性都做出深入阐释,根据货币搜寻理论,货币国际化主要受贸易过程影响,换句话来说,交易媒介是货币最早的职能,计价标准与储藏职能都是后来才产生的。
在一段交易中,必然存在交易成本,而利用国际货币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尤其是对于大规模的交易,更是为国际货币提供发挥作用的空间由于国际贸易网络逐渐成熟,正的网络外部性也逐步产生,极大促进一国民众对使用外币的积极性因此,中国贸易份额的提升必然会在国际市场上引致出更多的围绕中国商品交换展开的货币搜索行为此外,国际化的人民币将具有更强的国际购买力1.4.3 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当一国货币发挥计价标准的职能时,会形成相应的市场选择机制,而这个过程就是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的叙述内容若想探究货币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