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来美国人口地区迁移特点及其影响.doc
6页二战以来美国人口地区迁移特点及其影响 二战以来美国人口地区迁移特点及其影响 【作 者】许国林 【作者简介】许国林,男,1965年4月生,许昌师专历史系讲师许昌:461000) 【内容提要】二战以来,美国人口的地区迁移呈现出了与历史上前几次人口地区迁移迥异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美国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南部轻工业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及西部和南部各州政府鼓励和资助移民的措施,是促成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和中央北部大规模南迁西移的主要原因这种迁移,促进了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的迅速发展,进而也影响和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 【关 键 词】美国人口地区迁移/阳光地带/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建国以后,人口的地区迁移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之一全面考察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发现美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人口地区迁移高潮,第一次始于南北战争,止于1880年前后;第二次发生在美国工业化期间的1890年至1920年;第三次起于1920年止于1940年(注:(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刘绪贻等译:《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6月版,第292页第四次人口迁移始于本世纪40年代中期(注:(美)威廉·曼彻斯特著,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问题研究室译:《1932—1972年美国实录》(3),商务印书馆1979年8月版,第1093页。
50年代以缓慢的步调进行,60年代后期形成高潮,至今仍在继续笔者试图就二战后美国人口地区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简要探讨 一与美国历史上的前三次人口迁移高潮相比,二战以来美国人口地区迁移高潮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二战后美国人口地区迁移高潮中迁移的方向是由东向西,从北到南,即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和中央北部老工业区流向西部和南部,而且这次人口地区迁移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来势都要猛、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由于二战后美国人口地区迁移十分明显地是从东北部和中央北部迁移到南部和西部,所以,二战后美国人口增长最显著的地区是位于北纬37°以南,从佛吉尼亚直到加利福尼亚的所谓“阳光地带”早在50年代中期,中央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已经超过迁入人口虽然60年代中后期,由于该地区出现过短期的经济繁荣,人口净迁出的速度减缓,甚至出现了由于南部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而排挤出来一些黑人农业人口到北部大城市充当粗工的现象但到70年代,随着中央北部经济形势的恶化,人口迁出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同时,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速度明显加快,从南部迁出的黑人也重返家园中央北部和东北部各州的外迁人口大都迁到了西部和南部地区从50年代起,西部就是人口净迁入区了。
至于南部,由于50—60年代黑人粗工流向北部和西部在50年代和60年代中期前是人口净迁出区但到了60年代末,人口迁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且从此净迁入的势头有增无减1965—1983年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如下表:(注:《地理译报》1987年第4 期第36页时间 1965-1970 1970-1975 1975-1980 1980-1983移民情况(万人)地区东 迁入人数 123.7 105.7 110.6 137.6北 迁出人数 198.8 239.9 259.2 201.6地 净移民数 -75.1 -134.2 -148.6 -64区中 迁入人数 202.4 173.1 193.3 210.4央 迁出人数 266.1 292.6 316.6 316.6北 净移民数 -63.7 -119.5 -117.3 -106.2部南 迁入人数 314.2 408.2 420.4 407部 迁出人数 248.6 225.3 244 287.6地 净移民数 +65.6 +182.9 +176.4 +119.4区西 迁入人数 230.9 234.7 283.8 268.3部 迁出人数 161.3 163.9 194.5 217.4地 净移民数 +69.6 +70.8 +89.3 +50.9区 在人口净迁出区中,迁出规模居首位的是纽约州,1970年至1980年的十年中,因人口迁出而使纽约州人口减少了154万人, 其次是俄亥俄州和伊利诺斯州,十年中人口分别减少了54万人和40万人。
注:田方、陈一筠主编:《国外人口迁移》,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99页 在西部人口净迁入的过程中, 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增长尤为迅速在50年代,该州总人口就增加了50%,到1964年,该州总人口已超过纽约州,成为美国第一大州注:(美)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等著、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下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923页在南部各州中,人口净迁入最多的是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其次,白人构成了二战后美国人口南迁西移的主力军60年代的十年中,北部白人净迁出100多万人,涌入西部和南部,同时伴有南部黑人农业人口北迁西移现象70年代,东北部和中央北部净迁出的白人分别为251万人和225万人,迁入南部的黑人比迁出的黑人多了21万人注:田方、陈一筠主编:《国外人口迁移》,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00页再次,在这次移民浪潮中,一般而言,南迁西移的移民的文化水平较高,而且受教育程度同迁移的距离大体上成正比美国经济学家调查发现,南迁西移的移民所受教育程度,总的来说比他们离开或迁入的地区的那些定居者所受教育程度要高,且所受教育程度越高,迁移的距离往往越远。
流入南部和西部的白人,很大一部分是北部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 二促成二战以来美国人口南迁西移浪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第一,二战后首先在美国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进入了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的转换时期,为二战后美国人口大规模迁移准备了条件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一方面在第一、二次产业革命中崛起的工业部门如纺织、钢铁、通用机械、煤炭、造船等,现在都成了传统工业部门,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相对衰落了,增长速度缓慢由于东北部和中央北部传统工业部门设备相对陈旧,地位下降,在同日本和西欧的激烈竞争中,不仅国外市场大量丧失,而且国内市场也逐渐被蚕食传统工业部门为了增强竞争力,便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进行更新和改造,使资本的有机构成得到较快的提高,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这使传统工业部门容纳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相对过剩的人口和劳动力大大增加,从而使美国人口和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蓬勃发展,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与此同时,服务行业也迅速扩展,这使得新兴工业部门和服务行业所需要和吸收的劳动力迅猛增多,从而使美国人口和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成为现实 由于美国的南部和西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地带,是发展新兴工业最理想的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就将总额740亿美元军事拨款的60%倾注这一地区, 建立了强大的军火工业以及航空、原子能和电子等有关工业,从而为南部新兴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开创了西部和南部重点发展新兴工业的新的地区分工格局二战后,美国巨额资本又竞相投入该地区,在这里发展起来了新兴工业,并逐步成为全国电子、宇航、原子能、飞机、石油化工、仪表、通讯等新兴工业的重要基地而且此后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投资速度迅速增长1958年,“阳光地带”15个州的电器、仪表及化工等主要由新兴工业部门构成的制造业,投资额为6.4亿美元,1975年猛增到52.7亿美元,增长37倍多而同期,东北部和中央北部14个州的冶金、金属加工、机器制造和运输设备四大传统工业部门投资仅增长2倍 (注:田方、陈一筠主编:《国外人口迁移》,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06 页随着新兴工业资本投资额的飞速增长,它所吸收的劳动力也大幅度增加。
因此,二战后美国人口和劳动力便大规模地从传统工业部门所在的东北部和中央北部,迁移到新兴工业部门所在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新兴工业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如商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医疗保健、科学、教育、旅游、娱乐等服务部门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南迁西移第二,南部和西部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美国人口南迁西移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历史上,美国南部的轻工业就比较发达,这里具有原料丰富、劳动力便宜的优势二战后,由于新兴工业的发展和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急剧增加,个人收入水平迅速提高,这必然要求轻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西部和南部的企业家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竞相大力发展轻工业同时,还有更多的资本流入西部和南部地区的轻工业1958年,南部轻工业投资额为9亿美元,1975 年增至43亿美元,增长将近4倍,而同期北部轻工业投资只增长了1.7倍注:田方、陈一筠主编:《国外人口迁移》,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07 页轻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在总投资额相等的条件下,可以比资本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
美国西部和南部要大力发展轻工业,仅仅依靠本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吸收大量的新劳动力所以,西部和南部轻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美国人口的地区迁移第三,美国联邦政府以及西部和南部各州政府采取了鼓励和资助人口南迁西移的措施,对美国人口南迁西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更新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由于新兴工业部门的迅猛发展,传统工业的地位相对下降因此,从50年代中期以后,失业问题成为东北部和中央北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入70年代,失业问题更加严重,工人罢工和游行示威不断发生在1973—1975年经济危机期间,失业率最高时达9.2%(注:李琮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史略》(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49页),1982年11月,美国失业人数1200万,失业率高达10.8%(注:李琮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史略》(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69页)而中央北部各州的失业率最高时竟达16%(注:田方、陈一筠主编:《国外人口迁移》,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09页 为了缓和北部日趋恶化的结构性失业,同时满足“阳光地带”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美国联邦政府和“阳光地带”各州政府采取了鼓励和资助北部人口南迁西移的措施,如补贴迁移费用、制定住房建设方案、补贴迁移人员的住房费用、制定人力训练计划、提供有关就业信息和其他方面的信息等。
另外,美国西部和南部优越的自然条件,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是美国人口南迁西移的一个诱因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谈到欧洲移民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时曾经指出:“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的竞争震撼着欧洲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这种移民还使美国能够以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致于很快就摧毁了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0页二战后,在美国兴起的人口南迁西移浪潮,其意义和作用更加深远第一,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和中央北部大规模地南迁西移,为美国“阳光地带”经济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历史上,由于西部和南部地区比较落后,所能容纳劳动力的数量有限,所以在第二次、第三次人口地区迁移中,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南向北,大批南部地区的劳动力离开故土,到比较发达的东北部和中央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