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最全解读.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99347960
  • 上传时间:2022-05-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25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最全解读最近,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的各门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学习、理解与落 实将是当前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新课程标准究竟是一 个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说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究竟有哪些突破和创 新?第一,“属性”的维度新课程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本,文本 的性质和框架及其所具有的教育学属性是什么第二,“课程”的维度课程标准的内核是课程,是“基于课程, 通过课程,为了课程”的标准,新课程标准所蕴含和反映的课程观发 生了什么变化第三,“标准”的维度课程标准的形式是标准,是从标准的角 度来规范课程的,新课程标准在形式或结构上有什么变化01.新课程标准的属性:内涵澄清与文本框架课程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本?其框架或主体内容有哪些?课 程标准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发挥什么作 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国家课程标准规定 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 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属性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是国经典教育学问题的实践回答。

      从知识进化来看,只有最有价值的知识才有传承的必要,才能 在知识进化链上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从人的发展来看,个人无法而且 也没有必要‘遭遇'所有知识,他们只需要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 教育择取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知识进化和个人发展两方面的需要,也是 在人与知识之间建立有效关系的需要那么,究竟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被 追问,也是课程标准研制和修订首先必须回应的问题上一次课程标 准研制是以“三维目标”为纲回应这个问题,把一门学科最有价值的 知识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 围绕这三个维度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精选,去除和删减“繁难偏旧” 的知识内容本次课标修订则重在强化“核心素养”意识,以核心素 养为纲进行精选,即选择最具有核心素养成分和价值的学科知识内容 并进行结构化组织发挥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内在功能,需要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一要鲜明、准确地阐述各门课程内容组织的指导思想和结构方式; 二要体现以大观念、大主题、大任务等对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作用;三 要落实减负增效,为学生留出更多探究性学习的空间,保护好奇心, 激发兴趣,培育创新精神强调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厘清了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突破口。

      核 心素养具有内在性、综合性、情境性等特征,以此为育人目标的新课 程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结,加强综合性与情境性, 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 在修订时均注重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承接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体系,强调基于 学科大观念、大任务、大主题等对于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统整设计,往 往借由大单元设计实现,以增强学科知识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学 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既应用于单一学科内又应用于跨学科之间素 养时代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组织不同于以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和以学 生经验为中心的结构化组织方式,而是提高站位,坚持素养立意,在 坚持学科育人的基础上观照儿童的生活经验,从而消解了传统的知识 中心和学生中心的对立当课程育人目标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也随之改变,结构化的组织方式有利于避免在课程设计上陷入碎片化 的知识点罗列和堆积这是对教学大纲时代的突破和超越对此,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的共识是“学科大观念”应该说, 大观念是本次课程知识内容选择和组织的一个重大突破和亮点实际 上这个观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时就已确立。

      大观念是一门学科(课程)知识内容体系中最有解释力、统整力 和渗透力的知识,这种知识内含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它 就是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的体现虽然在不同课程标准里有不同 的叫法,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任务群”,其他课程标准还提出“主 题”“任务”“项目,,等,但它们本质上都强调以素养为纲,构建以问 题解决为目标,以大主题、大任务、大单元等为形式的教学内容结构 单位例如,大单元强调单元的教学目标要落在素养上,教学内容的设 计与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要统一,以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为主线,以 问题或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统筹考虑,强调真实情境、 真实任务,强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学科思维模式和探究模式,凸 显学习过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单元”,形 成结构化、整体性的核心素养在全面梳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效清理、统整 知识点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学习规律和学习需要,系统组织课程内 容关键是落实好培养目标、核心素养,这是检验的重要标准强调 大观念,一方面旨在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精选和提炼,实现少而精的 目标;另一方面旨在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构和组织,实现有机整合 的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课程标准应“基于核 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 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 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J大观念”可以把现行的极其丰富的学科内容精简为一组简单的命 题,成为更经济、更富活力的东西通过大观念构建简洁、简约、 精简的课程知识内容框架,实现少而精的目标,既有利于核心素养的 形成,又能实现“减负”的目的本次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知识内 容的重组上被视为典范二)以育人方式变革为核心:教学活动标准及其意义课程内容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教学活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 径核心素养的形成取决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实践中,有些知识具有教育性,有些知识缺少教育性,而事实 上知识能否产生教育性,除了知识本身的属性,还取决于教育的方式 和方法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得以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 的活动中才得以形成学习不应只是静坐听讲、死记硬背、刷题考试 的过程,更应是实践、行动、体验、感悟的过程没有个体真实、完 整、深刻的活动及体验,相应的素养就无法形成。

      活动是素养形成的 必经路径、程序、过程、环节,所以对“活动”也必须提升到与内容 标准一样的高度来对待,即提升到“刚性”和原则性的高度来定位 把各门课程重要的基本的学习活动和经历提升到国家标准的高度来 规定,而不是一般性的建议就像理科的必做实验一样实际上,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标准是一个体系,包 括教学理念、教学提示、教学建议和教学案例等首先,教学理念放在课程理念部分,是课程理念中的一条,阐述 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和价值追求,这是方向性的教学要求其次,教学提示放在课程内容部分,直接指向具体内容(各个内 容单位),这是操作性的教学要求,为将内容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内 容、学习活动提供指导,为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提供参考教学提示的写作要求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经历,整合教学策 略、情境素材和学习活动三个方面的建议,其中教学策略建议指出教 学设计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情境素材建议明确与学习内容密切 相关、体现素养发展要求的学习情境素材;学习活动建议指明必要的 学习活动经历和过程、基本学习方式(如科学学科的调查、实验、制 作,语文学科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撰写报告等),将学科思想方 法和学生应形成的核心素养融入学习活动。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分 开写,也可以整合在一起写再次,教学建议放在课程实施部分,是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总要求, 是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关键策略,是教师进行 本课程教学的总纲和准则各门课程的教学建议必须体现《关于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 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基本精神, 同时突出该课程的独特性最后,教学案例穿插在相关部分或放在附录里,围绕教学的某个 要点或亮点,展示一个相对完整而简洁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案,为教 材编写特别是教师教学提供示范和样板如果说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在课程内容上的突破和创新是突出“学 科大观念”的话,那么在教学活动上的亮点就是强调“学科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 践”作为基本原则,强调“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 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学科实践是“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实践,即学科专业共同体怀着 共享的愿景与价值观,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 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在教育的视域中,学科实践是具有学科立场的学习,强调尊重学 科的性质和特点,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要体现学科的精气神。

      课程学 习不是简单的、直觉的、常规的日常学习,而是高于、超越于生活世 界的学科学习学生作为“形成中的专家”,像学科专家一样探究和学习学科, 深入触及学科本质、学科精神、学科方法等学科深层意蕴,建构起高 于日常观念的“学科大观念”学科实践又是以实践方式展开的学习 实践是人对客观世界施加本质力量的变革性行动,实践面对客观真实 的问题,通过躬身入局的行动,追求显性可见的结果以实践的方式 进行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在情境中、在活动中、在操作中、在应用中、 在体验中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一段真实、现实、切实的行动过程和生 命历程以实践的方式,学习得以基于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使学科 大观念应用和服务生活世界、改善和提升生活世界学科实践是科学 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内心世界相互砥砺、互构互成的学习方式,使 身体与心理、感性与理性、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得到有机统一,更好 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有指向的活动,规则的确立是至关 重要的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就是要强化规则意识,从而加强标准对教师教 学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推动和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在逻辑上,课程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课程内容蕴含着核 心素养形成的可能性;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承载着通过 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现实性。

      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逻辑、 性质、功能上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特定的教学才具有实现课程的特 定价值的功能这就意味着,课程标准不但要规定课程内容,还要规 定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方向引领、精神注入和行动规范, 使教师沿着课程标准规定的方向,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特定 的方法与过程设计和实施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量身定做”教学活动, 从而将课程内容培育核心素养的价值实现出来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提示、教学建议和教学案例等多层次的规定 与指导,教学活动标准从“做什么” “怎么做” “用什么做”等方面为 教师提供了适切于各门课程的规范性、操作性教学方法与策略,实现 “教什么”与“怎么教”的统一、目标与手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 统一三)让核心素养可见:学业质量标准及其意义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各门课程都研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 标准,增强了课程标准的完整性,提升了标准的约束力这是新课程 标准在形式和结构上的最大突破之前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结构上的最大缺陷就是只有内容 标准而无质量标准就标准的本义而言,质量是所有活动的落脚点, 质量标准是最核心的标准严格来说,没有质量标准就不是真正的标 准。

      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都是指向学生学业质 量的,学业质量没有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标准就没有了归属, 实际上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标准了关于质量标准,必须弄明白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质量究竟是什么?这是质量的内涵,即质量观的问题;二是质量标准是什么?这是质量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