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农场灌溉渠系的设计报告文本.pdf
34页1 G 农场灌溉渠系的设计报告文本一、基本材料1、灌区地理位置G 农场位于我国西北某地, 有可垦荒地和耕地约 5 万亩 场区范围东起 G 河引水渠,西至叉路口( Z 公路与 W 公路的交叉处 ),南依高山,北抵 Z 公路北边的北场边界 G 农场地形图见附录 V2、地形地貌农场处于 G 河及附近冲沟形成的洪积―冲击扇上(图中垂直于等高线方向的虚线及实线表示干枯的及季节性有水的冲沟) ,地势南高北低,地面坡度较陡在扇形地带上部,起伏较大,冲沟较多,土层薄而不均匀,多有卵砾石外露;在扇形地带中、下部,基本平坦,冲沟较少,土层较厚,部分以开垦为农田地形坡度大部分为 21° 48' 3、气象年平均降水量 161.2mm ,其中作物生育期( 4~ 9 月)降水量106.4mm ,年平均蒸发量 1733mm. 年平均气温 7.3° C,极端最高气温 39.9° C,最低气温 -30.1° C4~ 10 月平均风速 2.6m/s ,最大风速 11.8m/s, 常风向 NW,其次为 E初霜期在 9 月上旬,晚期在 4 月上旬结冻期在 11 月上旬,解冻期在 3 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 91cm 2 4、 土壤及水文地质土壤属灰棕色荒漠土,地质为轻壤。
在扇形地带上、中部,潜水埋深大于 10m,含水层为沙砾石,地下径流通畅,水质良好在扇缘地带( Z 公路以北)潜水埋深 3~ 5m,含水层颗粒较细,地下径流较弱,矿化程度较高5、水源和场外水利工程G 河(在图外)是 G 农场与 T 乡的共有水源,发源于山区,主要由融雪、 降水补给 河长约 35km , 砂卵石河床, 远程水量渗漏较多,故流出山口后主河槽逐渐消失, 变为散射状冲沟 该河丰水期 ( 6~ 8月份) 洪峰流量 20~ 60m3/s;枯水期 ( 11~ 3 月份) 仅有 0.2~ 0.3 m3/s场外引水工程已全部建成 G 河引水全长 9.5km ,梯形渠道,干砌石灌浆防冲防渗漏护面在引水渠 8+000,9+000 及 9+500 桩号处在设计流量为 4.6m 3/s 时的设计水位为 747.5m , 715.8m 及 702.0m 引水渠渠首处 G 河各月平均流量见表设 5— 1 G 河各月流量平均流量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流量m3/s 0.3 0.3 0.3 0.4 1.8 4.0 3.0 2.0 0.4 0.3 0.2 0.2 G 引水工程由水权双方共同使用,水分比例: G 农场占 70% , T 乡占 30%。
6、社会经济情况3 G 农场现有人口 580 人其中劳动力 285 人,主要从事农业,已垦耕地约 10000 亩,种植作物有小麦及杂草等,地块零星分散,耕作初放, 无正规水利设施, 仅有一些临时性渠沟, 可堵引冲沟洪水灌溉,产量低且无保证, 当地称之为“闯田” 牲畜包括牛 380 头, 马 400 匹,羊 8000 只,骆驼 33 峰W 公路及 Z 公路穿过本场,交通方便农场以南 15km 有水泥厂,货源充足附近产沙、石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基础设施条件①、道路交通设施G 外交通通行情况良好, 完全可以满足该项目实施的机械设备进场及工程材料的运输要求需要根据土地平整要求对道路进行规划和整修,形成利于耕作、方便生活的田间道路体系排水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没有现成可利用的排水设施, 需要根据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统一规划布置,形成完善的田间灌溉系统田间灌排设施状况项目区内只是在项目边界处存在一条输水渠道, G 农场的可用水连占渠道输水量的 70 水,土地主要为轻壤土渗漏较严重④、 G 农场主要为山麓洪积形成的一冲积扇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受山区地形影响,地形坡度大部分在 21° 48',且分布不规则。
农场区内有大量的冲沟,部分地区冲沟分布密集不能布置灌渠和农田4 ( 2)农场区可利用水资源有限,无现成水利设施可利用,田间灌水无保障,加之年降雨量分布不均 3)农场区无完善的田间道路体系,不能满足生产发展要求,制约了农用机械的使用和田间农产品的运输3、对策( 1)根据项目区土壤、水质、地形地貌及当地百姓多年种植习惯,对区内土地进行整理和综合治理, 可根据同类大坡度地区的经验布置水平条田 2)针对区内有限的可利用资源,和土壤条件修建渠道,同时做好防漏工作 3)对该农场区进行全面地系统规划,结合与农场外原有道路,统一布局区内田间道路网络, 形成利于生产耕作、 方便生活的田间道路体系 4) 积极增加科技投入, 加强对群众的科技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引进科学品种、提高耕作水平,实施集约、规模、机械化经营管理三、水资源分析1、供水量分析牧场区内没有较大的水源仅一条输水渠道, 地下径流充分但地下水埋深大于 10m, 经实资料可知渠道常年有水, 该河枯水期 ( 11~ 3 月份)流量仅有 0.2~ 0.3m 3/s, 可为灌区供水流量为 0.14~ 0.21m 3/s, 灌区内人畜蓄水流量 0.003m 3/s. 2、需水量预测农场区内的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见下表:作物名称 灌水次数 灌水时间(日 /月) 灌水定额( m3/亩)灌水方法 备注起 止5 冬小麦1 2 3 4 5 6 15/8 1/10 15/4 15/5 1/6 21/6 5/9 25/10 30/4 25/5 10/6 30/6 65 65 55 55 60 55 细流沟灌播 前冬 灌春小麦1 2 3 4 11/5 11/6 28/6 25/7 17/5 18/6 5/7 31/7 65 50 50 50 细流沟灌抢墒播种玉米黄豆类1 2 3 4 5 6 5/4 20/5 15/6 5/7 25/7 20/8 15/4 31/5 25/6 15/7 5/8 31/8 65 50 50 50 50 50 沟灌播前灌水油菜1 2 3 4 10/5 25/5 20/6 11/7 20/5 5/6 30/6 20/7 65 50 50 50 50 沟灌抢墒播种6 苜蓿1 2 3 4 5 6 10/5 1/6 20/6 15/7 10/8 6/9 20/5 10/6 30/6 25/7 25/8 20/9 50 50 50 50 50 50 畦灌谷子1 2 3 4 16/5 15/6 1/7 11/7 25/5 20/6 7/7 17/7 65 55 55 55 沟灌播前灌水瓜类1 2 3 4 5 6 7 5/4 1/5 15/6 30/6 15/7 25/7 5/8 15/4 10/5 25/6 5/7 20/7 31/7 15/8 65 45 45 45 45 45 45 沟灌通过计算可得 G 农场灌区初步灌水率图。
7 G 农场灌区初步灌水率图:玉米豆类油 菜苜 蓿瓜 菜谷 子春小麦冬小麦灌水率q【m3/(s.万亩)】0.10.20.30.40.5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下 中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下 下 下 下 下 下为了减少输水损失并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 进行灌水率修正, 得修正灌水率图修正灌水率图灌水率q【m3/(s.万亩)】下 下 下 下 下 下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上上上上上上0.50.40.30.20.1上 中 下十月九月八月七月六月五月四月玉米豆类油 菜苜 蓿瓜 菜谷 子春小麦冬小麦修正后的灌水制度8 作 物 名称灌水次数 灌水时间(日 /月) 灌水定额( m3/亩)灌水方法 备注起 止冬小麦1 2 3 4 5 6 15/8 1/10 15/4 15/5 1/6 21/6 5/9 25/10 30/4 25/5 10/6 30/6 65 65 55 55 60 55 细流沟灌播 前冬 灌春小麦1 2 3 4 9/5 11/6 28/6 25/7 15/5 18/6 5/7 31/7 65 50 50 50 细流沟灌抢墒播种玉米黄豆类1 2 3 4 5 6 5/4 20/5 15/6 5/7 25/7 20/8 15/4 31/5 25/6 15/7 5/8 31/8 65 50 50 50 50 50 沟灌播前灌水油 1 2 3 10/5 25/5 20/6 20/5 5/6 30/6 65 50 50 沟 抢墒播种9 菜 4 11/7 20/7 50 50 灌苜蓿1 2 3 4 5 6 7/5 1/6 18/6 15/7 10/8 6/9 17/5 10/6 28/6 25/7 25/8 20/9 50 50 50 50 50 50 畦灌谷子1 2 3 4 17/5 15/6 1/7 11/7 26/5 20/6 7/7 17/7 65 55 55 55 沟灌播前灌水瓜类1 2 3 4 5 6 7 5/4 1/5 15/6 30/6 15/7 25/7 5/8 15/4 10/5 25/6 5/7 20/7 31/7 15/8 65 45 45 45 45 45 45 沟灌10 四、设计成果1、选定农场保灌及规划面积( 1) 、按月计算万亩净灌溉用水量由于在进行灌溉渠系规划时, 要适应场内土地规划的需要, 以便建成机械化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农场土地开发规模必须按照“灌溉农业”特点以水定地,做到水土平衡农场实行以粮为主,农牧并重,适当发展多种经营活跃城乡经济的方针,据此建议作物种植比例为:冬小麦 20%,春小麦 15%,玉米、豆类 10%,油 菜 8%,苜 蓿 32%,谷子 12%,瓜 菜 3%因此,根据作物种植比例,可确定万亩耕地中各作物的种植面积①、万亩耕地中个作物的种植面积万亩耕地中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为:亩2000%2010000万亩耕地中春小麦的种植面积为:亩0015%1510000万亩耕地中玉米、豆类的种植面积为:亩0001%1010000万亩耕地中油菜的种植面积为:亩008%810000万亩耕地中苜蓿的种植面积为:11 亩0032%2310000万亩耕地中谷子的种植面积为:亩0012%1210000万亩耕地中瓜菜的种植面积为:亩003%31000、根据作物灌溉制度表可分别计算出各月万亩净灌溉用水量如下:4 月:3m19.4530065100065200055 万5 月:3m44.5830045120065320050800)12/765(100050150065200055万6 月:3m16.843006/1145120055320001080012/75010005015008/1502000115万)(7 月:3m13.573006/1145120011032005080050100012/95000158/3150万)()(8 月:3m48.3430045320050000112/5150200022/1765万)(9 月:3m96.18320050200022/565 万10 月:3m13200065 万12 、取该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0.7,则可计算各月万亩毛灌溉用水量如下:4 月: 3m97.277.045.19 万5 月: 3m49.837.044.58 万6 月: 3m23.1207.06.84 万7 月: 3m62.817.013.57 万8 月: 3m26.497.048.34 万9 月: 3m09.277.096.18 万10 月: 3m58.187.0113 万( 2) 、按月计算渠首引水量按 G 河各月平均流量表可计算出各月渠首引水量如下:4 月: 3m31.93%90302436004.0 万5 月: 3m9.4 3 3%90312436008.1 万6 月: 3m44.829%80302436000.4 万7 月: 3m81.624%80312436000.3 万8 月: 3m54.428%8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