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
27页目 录1.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2.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53. 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课程教学大纲 84.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15.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6.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67.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9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9. P电子整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41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 108 节,其中理论教学学时 72 节,实践教学学时 36 节,周学时 6,开课学期 3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基础课,必修2.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初步分析计算方法2) 教学中以掌握概念、 强化应用为重点, 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3.内容与学时安排:章序内容参考学时第一章电荷与电场4第二章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4第三章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16第四章磁场和电磁感应14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16第六章三相交流电路18第七章互感耦合电路与变压器原理14第八章非正弦交变电路124.使用教材与参考书:教 材:《电工基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电路原理》邱关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楞次定律。
难点:第一章为“电荷与电场力”的概念,第三章为“有源二端网络”概念,第六章为“电磁感应现象” 6.课程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教学7.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其中期中占总成绩的 20%,期末占总成绩的 70%,平时占 10%期末考试实行 A、 B 卷(含标准答案、评分标准) 凡平行班试卷须统一,期末考试后,应进行试卷分析,并将试卷按要求装订好送交学校存档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参看实践教学大纲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荷与电场2基本要求:1. 深刻理解电压与电位的相互关系及基本概念2. 熟练掌握电容器的组成,串、并联及其电场能量基本内容:电压、电位、电容、电场能量、电容器的连接第二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2.深刻理解电流、电压、电功率和电能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各量之间的关系式,深刻理解参考方向的概念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4.掌握分析计算电阻、电压源、电流源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方法。
基本内容:电流、电压、电功率和电能等物理量、元件的 KCL、 KVL、电压源、电流源和实际电路模型第三章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本要求:1.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电路模型2. 理解电位、电能的概念3.掌握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电功率4.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5.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6.理解直流电源的电路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并能正确识别7.理解基耳霍夫电流定律、电压定律8.了解戴维南定理的条件和内容9.了解迭加定理的条件和内容基本内容:电阻串联、电阻并联、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第四章 磁场和电磁感应基本要求:1.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等磁场物理量的定义2.了解铁磁性物质的起始磁化曲线、磁滞回线、基本磁化曲线的性质3.理解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磁阻与磁导4.理解交流铁心线圈中波形畸变的情况和磁滞损耗、涡流损耗的性质基本内容: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等磁场物理量、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基本要求:31.深刻理解线性电感元件、线性电容元件的定义、电压电流关系和储能公式2.熟练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根据正弦量的瞬时值解析式能画出波形图,根据波形图能写出正弦量的解析式。
3.熟练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能利用相量进行正弦量的运算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电压电流的相量形式5.熟练掌握相量法,能熟练地利用相量进行正弦电流电路分析6.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基本内容:储能元件、正弦量及其相量形式、功率、复功率及其相量形式第六章 三相交流电路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对称三相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相量表达式及相量图2.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3.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4.掌握三相功率的测量方法基本内容: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及其计算方法、三相功率的测量第七章 互感耦合电路与变压器原理基本要求:1. 掌握互感、同名端的概念2. 了解耦合电路的串联与并联3. 掌握磁路与磁路欧姆定律4. 熟练掌握铁心线圈电路5. 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基本内容:磁阻、磁通势、磁场强度、电磁感应原理第八章 非正弦交变电流基本要求:1.了解非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2.熟练掌握周期性非正弦量的分析方法3.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的有效值、平均值以及有功功率的计算基本内容:将非正弦周期量分解为谐波、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4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总学时 5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 36,实验教学学时 18,周学时 3,学分 3 分,开课学期 31.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元件结构, 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掌握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掌握功率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运算及其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使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为后续的一系列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通过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和实验来实现教学总体要求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模拟电路的理论学习、 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3.内容与学时安排:章序内容参考学时第一章晶体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8第二章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12第三章负反馈放大电路8第四章功率放大电路10第五章直流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6第六章直流稳压电源10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教 材:《电子技术基础》 上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参考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电子线路(第四版) 》梁明理、邓仁清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极管 V-I 特性曲线,图解分析法,用 H 参数分析共射、共集、共源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乙类、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分析与计算, 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负反馈的概念与四种组态,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RC、LC3 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比较器电路分析,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串联负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二极管工作原理及特性曲线,放大的概念,图解分析法,静态、动态的分析,共集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分析,负反馈的概念与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分析, LC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串联负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分析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教学,加强平时的和答疑5积极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 努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其中期中占总成绩的 10%,期末占总成绩的 70%,实验占 20%期末考试一律实行 A、B 卷(含标准答案、评分标准) 凡平行班试卷须统一, 期末考试后, 应进行试卷分析, 并将试卷按要求装订好送交学院存档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参看实验教学大纲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晶体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基本要求:1.了解本征半导体、空穴及其导电作用,了解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2.了解 PN结的形成,掌握 PN的单向导电性和 V-I 特性,理解 PN结的反向击穿现象;3.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掌握它的 V-I 特性和二极管的主要参数;4.掌握稳压管工作特性,并能分析常用的稳压电路,了解其它的特殊二极管;5.掌握由二极管组成的整流电路及滤波电路。
基本内容: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知识、 PN结的形成及特性、半导体二极管、二极管正向 V-I 特性、二极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特殊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第二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基本要求:1.了解晶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理解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掌握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2.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3.掌握用图解法来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情况4.熟练掌握用小信号模型法分析共射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5.理解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掌握射极偏置电路能稳定 Q点的工作原理6. 掌握用小信号模型来分析共集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