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资本论.docx
14页没有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资本论 齐昊 2021年04期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在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场面保罗·克鲁格曼、罗伯特·索罗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取得者专门撰写书评宣传此书①②《经济学文件杂志》称赞此书是“过去几十年经济学领域最好的一本著作”③ 这本书虽以“资本”命名,且皮凯蒂也在书中把马克思当成理论上的对手,但她采取的是新古典的经济增加理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这句则相去甚远皮凯蒂甚至坦言:“我历来没有真正读过《资本论》④因此,皮凯蒂在书中评价马克思时或许只能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对马克思的流行偏见,比如,“马克思完全忽略了持久性的技术进步和稳定的生产率增加”;⑤再如“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利润率下降的看法从实际历史情况来看是错误的”⑥那么,没有马克思,这本《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是怎样论资本的? 一、《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的关键看法 该书的专题是资本主义历史上长久存在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作者看来,一切能够进行市场交易的财富全部是资本,因此作者所讨论的资本分配实际上指的是财富的分配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是一个社会关系,资本要经过剥削劳动力取得剩下价值进行积累,而分配是隶属于资本积累的一个过程。
和马克思对资本的严格界定相比,皮凯蒂的财富概念就禁不起推敲了财富既包含资本家的厂房,也包含工人自用的住房,这么皮凯蒂实际上是在把不一样性质的东西进行加总和比较用财富作为研究基础对象或许在数据搜集方面比较轻易,而且对于表现不平等的程度也确实有意义;但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来说,则是隔靴搔痒 皮凯蒂十几年来一直研究不平等问题她及其合作者经过整理收入退税和财产税的数据来取得收入和财产的微观数据以往有关收入和财产分配的数据通常来自抽样调查,而这种结果会低估不平等的程度这首先是因为富人会瞒报收入和财产,其次是因为最富裕的阶层往往在调查样本中代表性不足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亿万富豪并没有进入研究视野,也缺乏有关这些人财产和收入的详细数据皮凯蒂等人利用税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研究的这两个缺点,并把最富裕的阶层从幕后推到了台前 仅从表现资本主义历史上不平等的演变,该书就在理论和政策上含有主要贡献第一个贡献就是以事实批判了经济增加会自动处理分配问题的流行看法二战”以后,以“库兹涅茨曲线”为名的流行看法认为,不平等的程度会伴随经济增加自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种看法试图在和社会主义的竞争中给资本主义带来期望。
关键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头30年确实出现了不平等程度下降的趋势,好像是经济增加达成一定水平以后自动产生的结果然而皮凯蒂认为,这一时期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上是个特例,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和萧条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大规模再分配政策的结果伴随撒切尔和里根等保守势力的上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回到不平等程度连续恶化的长久趋势中 皮凯蒂认为,从资本主义的长久历史来看,不平等程度的演变没有什么固定的趋势,既不像马克思所认为的那样连续恶化,也不像库兹涅兹所认为的那样会伴随经济增加而自动好转马克思和库兹涅茨分别作为皮凯蒂左边和右边的理论对手,但不幸全部是皮凯蒂的假想敌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方法,资本主义的不平等程度取决于详细的历史条件,且马克思不会否认伴随工人阶级力量的相对增强,资本主义出现不平等程度缓解的时期而库兹涅茨并不认为不平等程度会自动好转,而是认为“民主社会”的立法和政策是逆转不平等程度的主要力量,且库兹涅茨还明确定,为不平等程度到底怎样改变这一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⑦即使马克思和库兹涅茨全部是皮凯蒂的假想敌,该书却恰恰证实了她们分别在19和20世纪所做出的理论假设的现实性。
掌握了数据,说话就有分量皮凯蒂对资本主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20世纪最初几十年的不平等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大危机和大萧条,和国家大规模的再分配政策来缓解的;再如,2021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过去30年不平等程度的严重恶化亲密相关,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需要举债生活,债务膨胀和监管的缺乏使金融市场越来越不稳定;还有,2021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沉痛打击富人的财富,危机爆发短短几年以后,最富裕阶层所占收入的比重就得以恢复并继续上升 同时,该书也用事实纠正了用新古典的方法研究不平等问题的若干错误从新古典理论来看,不平等问题实际上隶属于效率问题,而通常市场配置资源就是有效率的,通常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所造成的不平等就是能够接收的新古典理论假设分配的依据是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因此不平等程度加剧一定是不一样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差距增大了说到不平等问题,新古典理论言必称技术变革、技能需求的改变和全球化,理由是这些原因造成关键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工资差异增大结果,新古典理论造成了两个“忽略”:一是忽略资本占有的不平等;二是忽略利润、利息、红利等资本性收入的分配而片面重视工资差异。
这两个“忽略”的结果就是资本家躲在幕后,远离不平等问题的矛盾焦点,而一般劳动者成为问题焦点乃至罪魁祸首 对于新古典理论的上述“传统”,皮凯蒂做出了有限的纠正第一,资本占有的不平等已经极为严重,且这种不平等在缺乏遗产税的有效调整下会经过子孙继承下去,威胁社会的流动性和民主性第二,和大萧条时期相比,过去30年出现了新的现象:美国最富有阶层的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的比重显著提升过去30年,美国最富有1%的阶层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幅增加,大部分是由高层管理人员的巨额薪酬所造成的皮凯蒂认为,这些“超级经理”的巨额薪酬不能用边际生产力理论得到解释,而实际上是收入税率下调后高管和股东博弈的结果⑧ 不但如此,新古典理论以原子化的个人为分析对象,并认为个人收入通常来自多个要素,以此为由抛弃了以要素分配为关键的古典范式皮凯蒂不采取新古典的基础方法,而是把国民收入中的资本份额和劳动份额放在分析的关键她这么做有其理论缘由和事实依据:皮凯蒂继承了库兹涅茨的传统,即用最富裕阶层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来直观表示不平等的程度;而且她发觉,因为资本性收入的分配比劳动收入愈加不平等,越富裕的阶层的收入中资本性收入的百分比就越大,因此资本份额和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通常是正向相关的。
所以,分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怎样改变就要分析资本份额和劳动份额怎样改变 该书对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有不可否认的主动意义,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除了片面领会理论对手的思想之外,该书建立在新古典理论之上,但却要解释新古典理论所无法明确解释的命题,结果就给读者造成片面倚重数据而逻辑论证不足的经验主义印象 二、《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的逻辑 皮凯蒂对新古典理论进行了有限纠正,但其理论的关键部分依然是新古典的为了解释资本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会越来越高,皮凯蒂使用了以下这个恒等式: 式中,α是资本份额,r是资本收益率,β是资本和收入之比 利用索罗的新古典增加模型中长久和短期的均衡关系,皮凯蒂认为,β在长久中趋近于s/g,其中s是储蓄率,g是经济增加率皮凯蒂深入认为,因为g趋于下降,且假如r下降得没有g快,所以资本和收入之比将趋于上升,而资本份额也将趋于上升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资本份额的上升也意味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 对于财富的不平等,皮凯蒂依靠于不等式r>g,即财富收益率高于经济增加率这个不等式说明,假定财富全部者的储蓄率达成一定的水平,财富增加就能够快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此财富的集中程度就会越来越高。
上述两个逻辑分别解释了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机制,且两个逻辑分别依靠于s/g趋于下降和r>g但这两个规律又从何而来?实际上是皮凯蒂从历史数据中观察并推测出来的,背后没有逻辑上自洽的解释这又和新古典理论一脉相承从新古典理论来看,储蓄率取决于原子化个人为了最大化效用所做出的选择,经济增加率取决于技术进步和储蓄率,而资本收益率取决于生产函数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对于上述两个逻辑所组成的简单模型而言,这些背后的决定原因全部是外生的,而且皮凯蒂用历史数据对这些外生原因进行限定,以确保得到s/g趋于下降和r>g这两个条件 理论决定了政策主张皮凯蒂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伴随资本和收入之比的连续上升,不平等程度还要加深所以,皮凯蒂提议实施累进式收入税和累进式财产税为此,皮凯蒂还提议加强国际合作,预防资本外逃经过征税缓解不平等问题的政策和其理论是一致的:既然不平等是一系列外生原因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基础制度没有根本性问题,那么不平等就只能经过外生的税收政策来加以调整了当然,比起谈税色变的保守势力,皮凯蒂的政策主张有其进步性,不过我们依然要问:不平等问题是一系列外生原因所决定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深蒂固的矛盾?假如是后者,处理不平等问题应该收税,还是应该调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假如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过去30年关键资本主义国家不平等程度的加剧,那么分析的起点或许应该是资本和劳动权力上的改变。
正如大卫·哈维所认为的那样,马克思把资本份额和劳动份额的改变归因于资本和劳动之间权力的失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正是资本利用技术、失业、全球化、反劳工政策等多种手段打击工人的结果,⑨而且,金融化的过程也加剧了不平等的程度在皮凯蒂那里作为结果的资本份额的改变,在马克思主义这里确是资本和劳动权力改变的直接表现;在皮凯蒂那里由外生原因决定的储蓄率、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率,在马克思主义这里全部和资本份额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全部是内生决定的 在政策主张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说,不触动资本的权力地位就无法处理不平等问题一本书能够产生的政治影响终究是有限的皮凯蒂的政策主张能产生多大影响,最终取决于这些国家资本和劳动的权力对比和斗争正如皮凯蒂所认识到的,战后头30年,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巨大社会改变的结果没有这些社会改变,资本主义恐怕难以自我修正那么皮凯蒂的这本书就不是医治资本主义顽疾的良方,而或许只是对资本主义结局的预言 三、西方学界对《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的评价 对于这么一本以主流面目出现却触动神经的书,西方学界有着不一样的评价 克鲁格曼等自由派经济学家对此书高度赞扬,而保守派经济学家如劳伦斯·萨默斯、肯尼斯·罗格夫则提出了部分诡辩式的批评。
罗格夫认为,皮凯蒂仅仅关注发达国家内部的不平等,但没有看到国家间不平等程度的缩小,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的缩小⑩萨默斯认为,资本收入份额并不会伴随资本积累长久上升,所以,资本主义下不平等程度并不会长久加剧萨默斯否认资本主义长久矛盾的存在,并把不平等问题的矛盾转移到全球化和技术改变上来对于征税的政策提议,自由派经济学家赞同其必须性,但怀疑其可行性;而保守派经济学家认为,征税会给经济增加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该书,西方左派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意见大卫·哈维认为,皮凯蒂仅仅陈说了利润率大于经济增加率的事实,却没有揭示其原因同时,哈维认为,皮凯蒂对资本的定义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资本不是“资产”,而是剥削、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一理论错误,哈维认为,皮凯蒂计算利润率的方法也是错误的,只有处于流通中的资本才是资本,而资本主义会迫使一部分资本退出流通,限制处于流通中的资本量来维持流通资本的利润率 托马斯·帕利认为,皮凯蒂的理论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看不到造成不平等的经济制度和权力结构,只能提出征税这种幼稚的政策提议理查德·沃尔夫认为,征税等再分配政策事倍功半,而处理不平等问题的关键是经过改造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方法消除首次分配的不平等。
安德鲁·克里曼的见解则比较尤其克里曼一直坚持利润率下降是资本主义的长久矛盾,否认资本收入份额的上升趋势克里曼认为,皮凯蒂的研究在政治上把矛头指向1%,使大家过于关注不平等问题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