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doc
9页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 1 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 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 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 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课时分配认识图形(二)····································· 3 课时教学建议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 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 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第 2 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 20 以内退位减 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层用游 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 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 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 减几”的其他题目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课时分配1 十几减 9······································ 1 课时2 十几减 8、7、6····························· 2 课时3 十几减 5、4、3、2 ························ 1 课时4 解决问题 ····································· 1 课时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 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 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 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 算方法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 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 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 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 13-8,13-5 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 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 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 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 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 10 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 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第 3 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由“气球分类”和“分组做游戏”两个活动构成气球分类”主要通过让学生 经历对不同气球的分类过程,感受到分类是有不同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分 组做游戏”,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分类标 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课时分配分类与整理· ······································ 1 课时教学建议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 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第 4 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 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 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三个: (1)数数的过 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 4 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 10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 成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 100 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 100 以内数的意义,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计算课时分配1 数数 数的组成 ···························· 3 课时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 2 课时3 解决问题 ····································· 1 课时4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 ········· 1 课时活动课 摆一摆,想一想 · ··················· 1 课时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 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 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为此,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 提供如下服务:①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②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③应 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如“比大小”的教学,通过应用实物 ——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出比大小的基本方法 为后面学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打下坚实的基础④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100 以内数的认识,尽管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 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置制,这是引领本单元内 容的两个概念其他的概念如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 小等都是由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 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理解:①一个一个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十位进一;一十一 十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百位进一,由此引出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
②每 个数的大小是由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掌握数位的这个基本内涵,并能根 据位置的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主要体现在:①结合现实素材,感受 100 以内的数,并能进行估计②体会100 以内各数在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③会用 100 以内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此外,老师还可 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 数”;举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制订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带领学生做“抢100”的游戏 等第 5 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制关系,认识各种面 值的人民币,能够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 握的 100 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 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 100 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让学生经历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 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课时分配1 认识人民币 ·································· 2 课时2 简单的计算 ·································· 2 课时教学建议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 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 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改用模拟的人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本单元的教学,从主题图开始,包括所有的例题,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例 1 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认识各 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通 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图案和色彩特点,把认 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
又如例 2 的教学设计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 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