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368130
  • 上传时间:2017-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我们划分它们应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同一个字的发展变化状况,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系初造字和后造字的关系,属于纵的方面,如“然 ——燃”,“县——悬”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则是同一个时期出现的,而通假字则是研究同一时代汉字的通用情况属于横的方面,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项羽本纪》),“倍”通“背”,又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史记·滑稽列传》),“趣”通“促”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时存在的字二、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如“布帛长短同,而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其中“贾”是分化前的古字,后来表商人义的词用原字形,表价格义的词另造“价”字,“贾”和“价”就成了一对古今字,商人义的“贾”和价格义的“价”两义密切相联又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反”即为“返”,这一对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也很明显,而通假字一般意义上没有联系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意义上毫不相干三、古今字有字形结构上的联系一种是以古字作为声符构成今字如“禽’字的意义是指飞禽,又用它表示“擒获”的意义后来以“禽”为声符加上义符“手”构成今字“擒”。

      又如“其”加上义符“竹”构成今字“箕”大多数古今字都表现为这种结构关系如“昏——婚”、“要——腰”等等另一种是改换古字的义符创造新字如“说”字既表示游说,又表示喜悦的意思后来把“说”的义符“言”换成义符“忄”,构成今字“悦”;又如“讣——赴”,义符“走”换成义符“言”构成今字“讣”再如“错——措”、“竟——境”等但这种结构关系的古今字远不如前一种多,通假字并不一定都具有字形结构上的联系如“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归”通“馈”又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繷风·七月》),“剥”通“扑”,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摘 要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是一部有参考价值、实用的、旨在帮助人们读通古书的古汉语字典,本文就其编纂特色、分类原则和具体内容进行了评介 关键词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 通假 古音 例证 王海根先生编纂的《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是一部颇有参考价值、很切实用的古汉语字典,值得向读者推荐 通假现象是汉字特有的现象汉字是一种形意体系的文字,它字数众多,形体复杂,人们在使用它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秀才提笔多忘字”的情况握管挥毫忽然想不起某个字该怎么写,有的时候就来个简便的办法,写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字就被认为是通假字。

      汉代学者郑玄曾经说过: 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遂生矣 这一段话见于南朝陈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他从何处引来,没有交代,想来应该是有依据的这话说明了通假字出现的原因,非常深刻 古代汉语里有不少通假字,这成为人们阅读古书的障碍,读古书不明通假字,则会或曲解文意而出谬误,或望文生训而贻笑大方所以古代学者将“破假借”作为读通古书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学人在此多下功夫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里面有“通说”一卷总结他治学心得,共十二条,第一条“经文假借”讲的就是古代汉语里的通假字问题文章一开始就说: 许氏《说文》论六书假借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盖无本字而后假借他字,此谓造作文字之始也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是以汉世经师作注,有“读为”之例,有当作之条,皆由声同、声近者以意逆之而得其本字,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也 这里把解读通假字的重要性谈得很清楚 今天阅读古书的人日益增多,人们读书的时候遇到通假字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能够有一部大型的收字众多的通假字典,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海根先生这部字典的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 记得二十多年前在西安召开的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的年会上,海根先生作了有关通假字的发言,非常精彩,印象深刻后来又在一些学报上读到他这方面的论文,有二三十篇,看来他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最近读到他这本字典,从“后记”知道他从事这项研究已经三十多年,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他“发现已有之语文工具书(字典、辞书)在通假问题说明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这样那样的瑕疵,有鉴于此,便有心将个人的劳动成果变成社会财富,提供给愿意读古书的朋友,为其攻克中国古代文化堡垒助他一臂之力” 海根先生的抱负值得赞赏,值得学习 通假字是汉语中一种用字现象读者查通假字主要是因为阅读的时候遇到某些字,照通常的解释扞格难通,讲不明白,那就要考虑这是不是通假现象,因此,通假字是通过字来查它的意义部首检字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使用了好几百年,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是这个部首归类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海根先生认识到了这点,大胆地对这个归部方法作了少许调整如“凡例”里面所说的: 如:“之”字原属“丿” 部,现归入“丶”部; 根据以义归部的原则 ,本在“角”部之“解”字现按其本义列在“刀”部,“书(書) ”字原在“曰”部、 “画(画)”字原在“田”部,现均调整到“聿”部,本在“青”部之“靖”字现改入“立”部,本为“风”部之“(马风) ”字今移至“马”部,“雖”字原在“隹”部,因其本义为虫名(似蜥蜴而大,见《说文•虫部》), 故改归“虫”部,“辩”原在“辛”部,现按其本义改归“言”部,本在“土”部之“墨”(“黑”为其义符)改归入“黑”部,原本在 “木”部之“枭”字,因其本义为鸟名而改归入“鸟”部,本在“立”部之“竟” 、 “章”,因其本义均与音乐有关,改归“音”部,将“辉”字由原隶属不当之“车”部,按义符重新归类,排在新增之六画“光”部内;个别部首无通假字或通假现象罕见者,则取消其部首而并入其相关部首,如将“黍”部归并入“禾”部、 “鼓”部归并入“支”部、 “舌”部归并入“口”部。

      …… 作者对一些字的归并花了很多心思,不管对这样的分类或归类人们是否赞同,但是要使用这部字典,对它提出的分类归类原则还是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的 这部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的“大” 说它“大”主要是说它的内容丰富这部字典除了收录一般所说的严格的通假字外,还收录了一些古今字全书共收五千六百多条,比坊间的通假字典收字数量超出了许多提供的信息量大,对于读者来说,还是有好处的通假字和古今字有的时候很好区别,有的时候区别起来也有一定困难长期以来,它困扰了不少学者,直到今天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本书作者没有纠缠于分类归类问题的争论,他在“前言”里面指出: 文章来自:全刊杂志赏析网 () 原文地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