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农村初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之我见.doc
7页在农村初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之我见一、“分层教学”的由来: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农村也实现了小学毕业生无淘汰地升入初中,这样就使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很大,即“层差”这种“层差”悬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是:课堂上是以哪一个层次上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难度和教学进度,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中、差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就势必抑制上层生的潜能发挥;以上层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又会挫伤中、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达不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目的而无论哪种情况,都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陪堂闲坐或劳而微效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几十个学生便跟着思考同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能轻松解决,却因少数学生没有弄懂,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只好“相机诱导,多方启发”,或者多数学生无从下手,但个别学生跃跃欲试,给出了满意的答案,这时,教师对绝大部分学生采取“详细讲解,扎实基础”不管上述所说的哪一种现象,学生陪堂闲坐的时间要远远超过思考问题与实践的时间,而疑难问题则越积越多,教学效率因此而居低难升要解决上述矛盾,就得有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在保证“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切实贯彻的前提下,充分重视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因层分导,逐层推进”的教学策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由十多年的教学所得:造成数学学习有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能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它对教学质量的达成度的影响率为50%),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它对教学质量影响达成度为25%),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最近发展区”原理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二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都能在原来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三、分层教学的操作步骤与基本方法1、学生分层如何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关键。
在上课开始前,将学生以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分为A、B、C、D四层A层学生为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较差的学生;B层为一般的学生;C层为较好的学生;D层则是很好的学生为了消除“标签效应”,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因此在分层时分层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这要根据教师本身的素质恰当把握,无论是哪种分层,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要通过老师的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这种竞争机制,对激励学生上进是非常有益的分层只是一种手段,逐级递进,才是目的,分层的成功,恰恰体现在这个“递进”之中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对每个学生,教师都要以爱动其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差生”,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使分层教学顺利、有效实施的保障2、分层教学的目标是:“逐级推进” (1)对于A层学生推进的目标是:本层次上的学生往往活动量大,业余爱好广泛,但对学习并不感兴趣者居多,关键是如何培养其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初步形成认真听讲,独立完成“易”或“少”的课后作业的习惯和同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平时教师更应亲近这一层次的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可信任的朋友,从而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内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分层导学,完不成作业的现象、抄袭作业的现象大有改观,这样会使A层学生的比例大大降低,多数向B层转化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和整体教学质量2)对于B层学生的推进目标:初步形成质疑讨论的习惯和主动自求的学习品质;只要稍加激励和学法指导,就能按时保质完成中偏高难度的目标训练任务通过分层导学,汇支流入河,形成一股强大的热流——为班级授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整个班级在喜欢数学的氛围中学数学,不仅将本层学生推进上一级,而且激进下一层逐渐向他们看齐,免得自己掉队——大部分学困生不是丧失上进心而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爱玩的天性没有控制好本级目标实现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师生的士气和斗志3)对于C层学生的推进目标:逐步养成独立钻研的习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本层学生的特点:容易知足,容易换层,稳定性差倘若只是单向接受知识或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的话,那学习成绩肯定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于是教师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对原有的例题、习题作变式题组形式,避免“题海战术”,另外,要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教学,培养学生题后反思的良好品质本层目标实现的效应将决定本班整体水平和教师教学的成败。
4)对于D层生的推进目标:初步形成严谨、踏实创新的学习品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让本层生平时多接触一些探究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也应让他们自己编拟数学问题并求解之,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本层目标实现优劣将反映本班数学潜能有无充分挖掘3、教学过程的分层(1)概念教学分层教学中如何处理概念教学,是实施过程中最棘手的一环数学的教学既要有科学性又应具备教学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符合其认识规律在分层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防止概念教学的简单、单一对于A层学生尤其要注意恰当地“弱化”概念,注重实质,不要把课本中已采用描述性定义的概念,再深化为逻辑定义,不要在概念的形式上多纠缠,更不要把概念繁琐化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对学困生特别要注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2)例题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相对于概念教学,例题的教学要容易得多,而它的权重远远高于概念的教学因为通过例题教学不仅深化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在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要求的例题和挖掘同一例题的不同层次的教学,使学生不时尝到成功的甜头;②通过对同一例题的解题教学,揭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用运动观点探索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③通过对同一例题的一题多解,并从多解中寻求最佳解法,或不同例题的多题一解,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能灵活处理所遇到的问题。
3)作业安排 分层次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和作业的过程,又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所必需的教师在备课时应给出不同层次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题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逐题求解本层的必做题,鼓励各层学生在完成必做题后可跨层做题,允许同层或各层间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同时要严格防止惰性强的学生抄袭作业4)课堂小结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小结由老师包办的现象让A层学生回答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然后让B、C层学生加以补充完善,总结典型例题的解题规律、防范错误及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同时充分发挥D层学生的作用,使整堂课各类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参与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评价验收为了反映不同层次上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估测试分层也是分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分层测试试卷一般分为A卷、B卷或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所得,这样既转变了学习面貌,又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四、分层教学的两重性1、优点:①端正了教师的教育思想,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②分层教学的各环节遵循整体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弹性原则和推进性原则。
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有统一要求,又富有足够的弹性,有利于各层学生“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厌学、抄袭、作弊、学生流失等现象不再出现;同时既解决了“吃不了”,又解决了“吃不饱”,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数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既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又能进行教学研究的“科研型”教师这样也迫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探索、创新2、缺点分层教学难度较大,所花精力、所花的时间都很多若各个环节把握不好,会使班上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根本达不到分层递进的目标五、建议 这种教学方法与其它的教学方法不同,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时间来作课前准备,如果只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要充分发挥一所学校同年级的各位数学教师的集体力量,采用集体备课,共同协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