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设计.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zh****ng
  • 文档编号:112887709
  • 上传时间:2019-1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设计  各位老师: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及上一单元数的整除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等知识打基础本课时内容,教材安排了例1、例2两个例题,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安排了5道练习题(可说说各题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初步地应用这个关系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是学生进行除法计算中,商从整数向分数拓展的转折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方面确定了以下三点:  1.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个关系  2.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基本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养学生的发现归纳的探究能力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堂作业题纸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具准备)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分除法的意义为基点,以直观图(数形结合)为手段,在学生对两个例题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这个关系的掌握,发展学生的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可以出示分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这里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主要目的是为下面的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了知识上铺垫准备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本环节的复习可以起到唤起记忆,思维定向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发现关系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环节的教学  我设计了以下五步来完成  第一步设计了一个准备题“把6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总米数÷段数=每段米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个数量关系也是本课中两个例题的列式依据),搭起解题的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  第二步是教学例1(1),通过改题出示例1(1)“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上两题的异同,得出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画图使学生1米的3(1)就是3(1)米即1÷3=3(1)(米)然后追问:如果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10段,每段长多少米?这里使学生认识到1÷m=m(1),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步再改题出示例1⑵“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请学生动手画一画,想一想你可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第四步是教学例2“把3块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多少块?”,可以通过学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3块的4(1),有3个4(1)块,就是4(3)块,即3÷4=4(3)(块)。

        第五步是引导发现,得出关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相一想刚才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从而得出并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即a÷b=b(a)  [除数b≠0]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得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前面两例的教学其实是为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表象,准备素材所以前面两例的教学不要消耗过多的时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也要适当的调控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现多向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形成需要通过练习,通过对所学新知的应用,才能内化和掌握巩固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准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等要求本课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组除法算式的商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不能为零。

      )÷()=这里是直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出示例如:  ①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  ②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用分数表示)  ③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用分数表示)  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要求:比较本题两问的区别,明确第一问是根据“总米数÷段数”得到每段数,即3÷7=7(3)米,所求结果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是带单位名称的;第二问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把单位“1”7等份中取1份,即1÷7=7(1),所求结果表示部分与总数的分数关系,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结果不带单位名称通过本题使学生辨析清楚分数表示具体数量、表示份数关系的两种意义)  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第四步是教学例2“把3块蛋糕平均切成4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17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有答案.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