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情况.docx
5页政策: 2015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 达到38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30元,平均个人缴费 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20元左右2015年个人未缴足部分要在收缴2016年个人 缴费时一并补足 各地严格执行门诊统筹资金占当年筹资总额30%以内、原则上支付范围仅限 于乡和村两级医疗机构的规定,乡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报销比例要达到50%, 逐步取消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实行报销政策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比例保 持在75%左右,严格控制目录外费用占比,缩小政策报销比和实际报销比之间 的差距新农合患者经转诊到省级和省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卫生材料费占住 院总费用的25%以内,按相应规定给予报销,超过25%的,按住院总费用的25% 计算报销 发展状况: 2003年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2003 年7月启动,第一批在台安县、大洼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先行试点,2005年试 点工作迅速扩大,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3个县(市、区)启动试点工作,占全 省涉农县区的44.6%,其中,县(市)23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52.3%; 覆盖农业人口1036.91万人,参合农民691.24万人,参合率达66.67%,试点乡 镇农民的参合率达到了83%;全省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76亿元,各试 点县(市、 区)基本上都达到了人均30元的标准。
2007年 2007年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省农业人口2156万人,参 合农民1893万人,参合率达到91.4%,参合农民满意率达到95%以上,广大农 民从中得到了更多实惠2008年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不变, 主要是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增加投入,逐步提高参保农民医疗保障的受益面 2007年1月至9月,全省补偿支出5.57亿元,累计受益618.39万人次,受益 人口比例为32.66%;住院补偿54.92万人次,平均住院费用2769元,比2006 年下降152元,住院次均补偿830元,比2006年增加98元,实际住院补偿比 例为30%,比2006年提高2.5个百分点 2008年 2008年全省新农合覆盖情况 2008年,全省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103个,参合农民达到1954万人, 占全省常住农业人口的98.7% 2008年全省新农合基金到位情况 2008年,全省人均筹资水平从2007年的55.89元/人,提高到2008年的 100元/人,其中沈阳市和大连市实际人均筹资水平分别达到122.5元/人和130 元/人2008年,全省筹资总额18.98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拨付补助资金 7.36亿元,省级以下财政补助资金9.38亿元,农民个人缴费(含医疗救助缴 纳、其他资助缴纳)2.19亿元,利息及其他渠道等424万元。
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 朝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财政补助资金足额到位铁岭市新农合基金到位率 为93.11%,西丰县、昌图县县级财政补助资金未足额到位;辽阳市新农合基金 到位率为92.44%,2008年第1季度市、县两级财政新农合补助资金按50元/人 标准划拨;阜新市新农合基金到位率为80.43%,市、县两级财政新农合补助资 金均未足额到位 2008年全省新农合基金分配与使用情况 2008年,全省有83个县(市、区)采取了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相结合的 补偿模式全年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为16.51亿元其中,住院统筹补偿支出 金额为12.88亿元,占基金支出总额的78%;门诊补偿支出2.64亿元,占基金 支出总额的16%;其他补偿支出(包括住院正常分娩、特殊病种大额门诊、体 检等)0.99亿元,占基金支出总额的6%全省新农合基金使用率为87%,其中, 沈阳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和朝阳市新农合首次补偿 基金使用率达到85%,给予通报表扬 全省新农合受益面逐年增加 2008年全省新农合受益人次为1308.77万,总体受益率为67%,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比2007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其中,大连市、抚顺市、本溪市、 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朝阳市和葫芦岛市新农合总体受 益率高于50%2008年全省参合农民的住院补偿受益率为5.23%抚顺市 9.28%,盘锦市6.03%,丹东市5.92%,大连市5.89%,阜新市5.87%,营口市 5.21%,鞍山市5.16%,葫芦岛市5.03%,铁岭市4.84%,沈阳市4.74%,本溪市 4.74%,朝阳市4.72%,辽阳市4.70%,锦州市4.23%其中,抚顺市、丹东市 和阜新市新农合住院补偿受益率明显高于当地实际住院发病率水平,要严格掌 握住院标准,防止门诊患者转为住院患者的现象发生 全省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2008年全省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为37.67%,较2007年提高了7.29个百 分点沈阳市43.55%,朝阳市42.94%,锦州市42.74%,葫芦岛市38.86%,抚 顺市38.40%,鞍山市38.21%,丹东市37.55%,营口市36.52%,大连市 36.15%,本溪市34.23%,铁岭市33.92%,盘锦市31.75%,辽阳市29.41%全 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实际住院补偿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乡级医疗机 构的实际住院补偿比为50%,较2007年提高了9.52个百分点;县级医疗机构 为42%,较2007年提高8.22个百分点;县外医疗机构为30%,较2007年提高 了5.9个百分点 全省新农合住院次均费用呈现增长趋势,次均住院补偿有所增加 2008年全省参合农民的次均住院费用为3395元,较2007年增加了458元 其中,乡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为1440元;县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为 3258元;县外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为7923元2008年全省参合农民的次均 住院补偿额为1269元,较2007年增加了376元其中,乡级医疗机构次均住 院补偿额为711元,较2007年增加了198元;县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补偿额为 1357元,较2007年增加了493元;县外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补偿额为2330元, 较2007年增加了440元2009年 辽宁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103个,去年筹资总额为18.98亿元,同期 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为16.51亿元,基金使用率为87%全省参合农民达到 1954万人,占全省常住农业人口的98.7%,新农合实际受益人次为1308.77 万 2011年 2011年底,参合人口数为1 976.2万人,参合率93.0%。
13482,比2006 年的84.1% 上升了近 9个百分点2011年,辽宁省新农合筹资总额为 46.43亿元,比2006年的7.5亿元增长了5倍多;人均筹资额为235元,是 2006年的4.7倍;人均筹资额占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例的58%,比2006 年的21% 增长了37个百分点从新农合两个渠道的筹资比例看,通过各级政府财政筹资 的比例在80%~90%之间波动;通过个人缴费筹资的比例则在1O%~2O%之间波动 新农合住院费用总补偿比由2006年的27.5%提高到201 1年的45.0%, 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其中,乡级医疗机构补偿比由2006年的35.3%提高到 2011年的63.5%;县级医疗机构补偿比由2006年3O.7%提高到2011年的 51.7% ;县外医疗机构补偿比由2006年22.3%提高到2011年的 35.4%2011年新农合住院补偿人次141.5万人,比2006年的43.9万人增 长了2倍多 辽宁省2011年新农合基金当年结余率为20%,比2006年的55%降低了35个百 分点以2011年为例,辽宁省14个市中,新农合基金利用率最高的达到9O 以 上,其中,有7个市新农合基金利用率在80%以上;5个市新农合基金利用率在 7O%以上。
2014年 2014年,全省达到1973万农民参合,参合率99%以上新农合的筹 资标准提高到410元/人/年(各级政府支付320元,个人缴纳90元), 报销封顶线达8万元截至2014年9月末,全省共1940.18万人 (住院150.05万人,门诊1763.01万人,住院分娩3.78万人,特 殊病种18.53万人,其他4.81万人)为“新农合”受益者,整体比上 年同期增长16.2%新农合”工作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在积累 经验的同时发现仍有很多欠缺之处 暴露的问题: 1.宣传不到位农民对新农合医保政策不了解甚至是产生了误解几乎所 有的受访对象不知道有政府专项拨款,一些受访的农民对收费人员非常反感, 认为合作医疗只是当地政府一种变相乱收费的借口;少数农民即使缴了费也不 知道自己已经参加了该项社会保障项目,对已经产生的医疗费用也没想到要去 报销;政策规定一年内没有任何报销的参合农民有一次免费体检的权利,可很 少有人知道或实现了该项权利;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情况可以报销、能报销多 少因此,总有人抱怨报销得太少,合作医疗根本就没有作用,有的农民甚至 认为它只是骗人的把戏 2.定点医疗机构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同,各地的医疗水平存在很大的 差异。
医疗资源集中分布在大、中型城市农村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与城市相比 有很大差距农村合作医疗从政策制定上讲是鼓励农民就近看病的,医疗费用 补助比例由乡(镇)医院向省级医院逐级降低,医疗费用补助的起付线也由乡 (镇)医院乡省级医院逐级升高但是,大多数农民对乡镇的低级别医院的医 疗技术水平并不信任而且,乡镇医院的收费也并不便宜,包个伤口要上百元, 感冒也要花一两百块钱对这些医院,他们的评价是既花钱又治不好病因此, 很多人得了小病就到个体药店买点药自己解决了,若得了大病宁愿一开始就到 大医院去,以免以后病情恶化,损失更多小医院利用得少,大医院负担过重 的情况仍然存在 3.报销方面存在(1)报销比例低保险金额低,各种限制也很多从而 使得农民看病真正能报销的费用只是很小一部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报销过程麻烦报销流程繁琐,行政效率低下并且存在干礼手段落后、 监督制度缺乏的问题 4.筹资机制不完善,筹资标准有待提高新农合”实行“政府资助为主、 参合农民个人缴费、大众集体扶持为辅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但在实际施行过 程中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在同一水平线,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个人缴纳费用和 政府补助费用,其中政府补助占主导地位。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费用随之提高, 农民对医疗需求的快速增加对“新农合”资金的筹资标准及支付能力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5.保障制度不完善,受益人群范围狭隘新农合”制度属于事后救济体系,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明显不足新农合”制度是专门为农民 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理论上每个农民的受益概率应该相等,由于同一时期内 不可能同时受益,受益者仅限于患病人群,这使长期参合的健康人心里感到不 平衡,尤其是贫困的农民只付不收,久而久之产生放弃参合的想法 6.同药不同价同样的药品,不一样的价格;医院开药时,会将自费和合 作医疗分开,自费的药价相对低些,而合作医疗的药价则要贵不少原来500 元就能治好的病,到了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就要1500多元,即使按照40%的报 销比例算,600元也比500元高,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因此,农民盼 望“新农合”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能够尽快降下来,最好降到“地平线” 7.乡村医疗结构服务能力差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短缺乡镇卫生院基础 设施仍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村卫生室数量少,设置不规范,技术水平低 8. 农民工参保难问题对农村参加合作医疗人员有两支队伍不可忽视,一 支是外出打工人员,另一支是农民参加乡镇企业工作的职工。
全国农村外出打 工人员占劳动力的22.3%以上,他们年轻、身体健康,如果不参加合作医疗, 将影响筹集资金和报销医疗费的结构.同时,在辽宁工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