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D卷 附答案.doc
5页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D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系统法2、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向师性C.接受性D.可塑性3、赵毅在学习过程汇总,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整体型B.序列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4、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怖症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 ,6-12 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 勤奋感B 主动感C 自主感D 自我同一感6、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 )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B、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C、十二年一贯的整体设置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7、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8、《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9、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B、更多地考虑课程课程计划需要的程度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10、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1、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一诗,领略了红军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导课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B.温故导入C.情景导入D.故事导入13、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14、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B、 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15、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 )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16、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 )。
A 设置综合课程 B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C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D 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17、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8、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C.事件造成的情绪后果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1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提出假设一一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理解问题一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一一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查假设 20、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乌鸦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方式是( )A.综合 B.推理 C.判断 D.概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教学设计的原则2、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着眼晴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问题:(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2)结合材料谈谈沈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2、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 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问题:(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钓鱼的启示 那年,我刚满十一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问题(一):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B3、D4、C5、A6、B7、A8、A9、D10、【答案】D。
解析: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因此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1、D12、B13、A14、[答案]D[解析]成就动机涉及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渴望成功,因此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害怕失败的人容易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目标和课题故正确答案为D15、C16、D17、B18、C19、A20、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
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3)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