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儿民族舞蹈:拟兽(鸟)舞.docx
3页少儿民族舞蹈:拟兽(鸟)舞仿照鸟兽的舞蹈其来历甚古在广西出土的古代铜鼓纹饰上,有龙、蛇、禽、兽的外形,这与壮族先民以鸟兽为图腾,进展祭祀活动不无关系随着历史的进展,经过历代人民的不断丰富制造,古代祭祀仪式渐渐演化成今日的模拟鸟兽形态的民间舞蹈了 壮族人民在生活中还特殊宠爱凤凰,凤凰在壮族人民心目中是美化了的幸福和抱负的象征明人邝堪若在粤西兄弟民族地区生活很久,在他的着作《赤雅》一书卷三中有这样的记载:“南汉时,邕州有六凤凰,高五尺,金冠五彩,飞入城中,众鸟朝之宋景德,白州有三凤南来,飞入城中,群鸟随之”写到两江鸣凤,还有“鸣凤如孔雀,绀碧头上彩毫,光逾掣电,冠上垂两弱骨,长一尺五寸,鸣声清越如箫笙,能变曲”在壮族人民所宠爱的工艺品中,如织锦、刺绣、剪纸等,常见有颜色绚丽的凤凰图案这都是壮族人民“百鸟朝凤,五谷丰收”民间传奇的详细记述和表现 壮族凤凰舞多流传于左江流域,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的凤凰舞,如“花凤舞”、“ 凤凰舞”、“舞凤”等,即由一或二人穿凤凰道具、服饰进展表演。
凤冠用珠子串成,晶亮闪光,长垂的凤尾色泽明丽,脚上还穿带有羽毛的鞋袜,表演中,时而停立啼鸣,抖翅、舔羽,时而又沐浴、饮水,展翅飞行,形象逗人宠爱另一种形式是与其他兽类合舞,如与狮子、麒麟合舞的“三穿花”,与仙马合舞的“彩马彩凤舞”等,表演者均着鸟兽服饰,相互穿插对舞、这类舞蹈均在春节期间挨家挨户上门拜年表演,或在广场演出 现在流传于靖西、德保县的“干各舞”,表演时由一人扮演干各鸟,穿上插有羽毛的服饰,一手操纵鸟的两个翅膀,使之上下舞动,如同展翅飞行,一手操纵鸟头,使之答答作响,示意向人们恭贺新禧还有一人扮老头,在一旁挥舞马鞭伴唱,衬托节日气氛,祝福人们吉利如意武宣、上思县的翡翠鸟舞也与之相像 壮族人民喜爱把斑鸠鸟挂于门前,以示吉利,流传于都安、马山县的斑鸠舞,是一种传统的迎宾舞,一般在结婚、祝寿及鬼节、元宵节等喜庆日子里仆人宴请来宾时表演届时聘请的歌手乐师立于门前唱歌奏乐,贵客临门时,宾主一起跳斑鸠舞两人相对,模拟斑鸠动态,时而缓缓点步,抒臂飘舞;时而快步转身,携手雀跃,又频频点头显示亲切宾主间的深厚情意和喜悦的心情,在这独特殊致的形式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广西壮族地区,还有反映壮族青年男女在劳动中建立爱情生活的“捞虾舞”、“捞青苔” 、“锄禾舞”、“打鱼舞”、“赶街”;反映生活习俗的“抢花炮”、“还球”、“擂鼓舞 ”、“花灯舞”、“绣球舞”;民间巫舞“燕球舞”、“道公舞”、“茅山道舞”、“灯图 舞”、“踩花灯”等民间舞蹈形式,至今仍在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