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以7-23动车追尾事故为例.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37601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以“7-23”动车追尾事故为例    ■谭利明【Reference】“7-23”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网络媒体以其自由开放的特性为大众所掌握,发挥了事故处理进程的监视功能,并最终通过塑造强大的网络舆论来影响现实本文试图通过对“7-23”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中信息传播的分析,总结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特点与作用Keys】网络媒体突发事件信息传播2011年7月23日20时许,温州境内,D301次列车与同向行驶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惨重伤亡事故发生后,网络媒体第一时间传播事故信息,在主流媒体相对失语时,网媒信息已经铺天盖地,网媒再一次成为了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主力,形成广泛的影响力综观近几年国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网络媒体都充当了重要角色除“5·12”汶川地震时媒体普遍拥有较大的报道自由,从而形成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充分联动的状态外,其余历次突发事件中,开放的网络媒体屡屡成为主角,用多角度、全方位的即时报道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在“7·23”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中,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时效:第一时间传播,及时迅速在“7-23”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就有多名乘客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出消息,多家官方微博随后跟进,在纸媒印出、广电播出之前,网络信息已经非常丰富其实,早在“7-23”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前,网友“Smm_苗”就发出了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不料一语成谶事故发生4分钟后,车厢内的乘客袁小芫微博发布出第一条消息,称动车紧急停车并停电,有两次强烈的撞击事故发生13分钟后,乘客“羊圈圈羊”(微博昵称)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转发数突破十万事故发生后12小时后,微博上相关讨论量已突破200万条,其中寻人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五十万条浙江卫生厅、浙江省血液中心等多家官方微博实时发布消息二、渠道:微博牵头,多渠道传播在这次特大交通事故中,由微博牵头,群、各类论坛、博客、播客等多种网络渠道共同参与,在无限次的转播中实现信息共享,向人们展示了网媒的强大传播力量网络媒体早期受人追捧的BBS,“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意见表达渠道为少数集团垄断的局限,赋予‘大众’在互联网这个公共传播媒介上一个平等发言的机会”正因如此,在网络渠道日新月异的情况下.BBS能够坚守阵地,成为网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博客出现后,个人对自己空间信息的编辑权力增强,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思想、发表见解的良好平台随之而来的播客,以其平民化的拍摄视角、便捷的上传方式、丰富而精彩的画面赢得了网民的青睐而伴随与互联网结合出现的微博,彻底实现了大众传播的即时性在突发事件中,微博之所以能胜过其他网络渠道最早传播信息,关键在于微博信息发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并且发布过程没有“把关者”对信息进行控制微博使用者可以利用随时随地直接进行大众传播,微博信息又被互联网上的广大网民反复复制,通过BBS、博客、等渠道迅速扩散在“7-23”动车追尾事故中,微博发布最新消息,BBS转播扩散,博客发表具有深度的分析评论,播客上传形象的现场视频,互联网的大众传播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群、E-MAIL等渠道更是活跃于人际传播领域,将事故信息传送到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在互联网上,一个平台、多种渠道充分联动,无数网民遥相呼应,使信息影响力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三、内容:内容杂陈,恶搞信息受捧在“7-23”事故调查结束之前,官方信息不够丰富,各种小道消息盛行,网络媒体成为小道消息良好的传播载体在无数网民的“监视”T,事故现场与处理中的诸多细节被“曝光”,很大程度上填充了官方信息的空白。

      但同时,网络上各种流言泛滥,不实信息掺杂其中8月中旬,有网民发帖《以下部分失踪人员名单,请铁道部回答》,文中列出29名在温州动车事故中失踪人员名单这篇帖文引起人们对铁道部公布的“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人数的质疑最终,经《人民日报》记者逐一核实,结果证明:“温州动车事故29人失踪”的说法不准确然而,即便如此,网络上批判类似虚假信息的言论微乎其微当官方信息难以令人信服时,人们对虚假信息的传播具有较高的包容度网络恶搞缘于对掩埋车体的解释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针对掩埋车体是抢险需要的说法,爆出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拉开网络恶搞的闸门对为何宣布无生命迹象后又有一位女孩获救的提问,发言人称为奇迹从此,“相信”“奇迹”等词语成为网络流行语各种恶搞段子、视频、漫画层出不穷,网民们通过恶搞表达对事故应对、处理方式与结果的不满四、效应:影响现实,推动公民问政“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网络信息传播大体经历了陈述事实——发掘原因——质疑评论——总结反思几个过程几乎在每一个阶段,网络信息都以两种方式推动着事故处理进程一是正面号召事故发生2小时后,官方微博发布献血号召,短时间内上千名微博网友前往血站献血,网友@yaoyaosz发布的血站实况转发突破十万。

      珠海政协委员陈利浩在微博中承诺,该微博信息每被转发一次便捐款一元随后,此微博信息迅速传播,在24小时内被网友转发89万余次最终,按照网友的建议,此项捐款金额逾107万元二是审视质问随着救援、调查工作的展开,网民将其所见所闻一一上传至网络通过零碎的网络信息,人们持续追问事故原因及应对情况,几乎对官方每一个处置环节都开始生疑为何掩埋车体?为何很快结束搜救?为何在确定无生命迹象后还有女孩生还?遇难人数到底多少……种种疑问充斥网络不仅如此,人们还对铁道部的管理运营机制提出了质疑诸多质疑的广泛流传,是公民问政的一种体现,也影响着事故处置进程与结果铁道部在7月26日首次确定此次事件赔偿标准为每人50万元,并设立57个工作组一对一与遇难家属协商赔偿事宜此消息一出,网民便展开对赔偿金额[来自WwW.lw5u.cOm]与协商方式的质问,并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推动了赔偿标准的提高在对“7-23”事故的报道中,主流媒体同样有尖锐的批判与质疑,然而,其影响力远远落后于网络究其原因,主流媒体受时间、介质、传播主体等因素制约,信息量有限,信息传播滞后而网络媒体则以其迅速发起舆论、影响现实的力量,成为公民问政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影响力的逐步增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愈加关注网络舆情,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采用网络技术监测、疏导民意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截至2011年8月1日,仅腾讯微博中就有万余个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账户,其中副厅及以上级别的高级官员有266人,涵盖各个部门和地区众多官方微博、博客、论坛等的建立,使得互联网“主流媒体”的身份日渐明朗通过一次次突发事件,网络媒体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强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