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第30讲.doc
16页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清单]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1.“开眼看世界”歌诀记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昏睡百年,睁开双眼学习西方,抛弃旧观师夷长技,则徐魏源寻求真理,《资政新篇》介绍世界,《瀛环志略》举办洋务,为解忧患中体西用,制度不变自强求富,企业创办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甲午战败,洋务破产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深层点拨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启迪人们去探索救国之路但这只是起步,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新思潮的倡导者大多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特别强调 抵抗派和洋务派同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史论共识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科学思想的指导2.维新变法思想(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项目人物代表作品思想主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伸民权、设议院的思想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2)实践:发动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易混易错 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不同阶级属性思想的质变;早期维新思想与维新变法思想——同阶级属性思想的演进三、新文化运动1.背景2.兴起整体把握数字法掌握新文化运动3.内容4.影响史论共识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或肯定,这是运动的一大缺陷但这不能掩盖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巨大贡献这场运动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特别是运动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近代后期思想的主流易混易错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表现2.影响1921年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基准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主题一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视角1 “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视角2 对“中体西用”的评价“中体西用”即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该观念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史料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多年出使外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察和学习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张树声则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明确提出:“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他还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信息解读] 这则史料充分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即遭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它实在不是一条富国强兵之路视角3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异同点(1)相同点:二者同属于地主阶级派别,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2)不同点在于巩固清政府统治的手段不同: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统治,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来维护统治。
主题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制度视角1 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点:①两派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②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视角2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史料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信息解读] 郑观应曾是洋务派,后来思想发生了变化他认识到洋务派的不足: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所以,史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视角3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及特点史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其理论根据是三权分立学说。
史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了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手段划线部分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思想基准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题一 资产阶级激进派向西方学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视角1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视角2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儒家思想史论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史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
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令》[信息解读] 此史料说明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史料二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史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信息解读] 史料二、三反映了因孔孟儒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因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礼教,使人民成为封建统治的牺牲品所以,反孔孟儒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任务视角3 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5)新成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主题二 无产阶级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视角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2)从客观上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来指导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视角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史料 上海《劳动界》第七册上刊登了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宣言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劳动界》[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中国工人思想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发生了变化划线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例1 (2012·天津高考)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审题突破审材料“中国非世界中央”“戊戌变法期间”析选项A× 与材料主旨不符B× 材料并未体现C× 科学救国为新文化运动口号D√ 与材料信息一致答案 D例2 (2012·上海高考)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 )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审题突破 《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答案 C例3 (2012·北京高考)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对古文进行断句,依据具体知识深入理解“本”“末”“体”“用”西人立国具有本末”,所以①错误;“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所以③错误;“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所以⑥错误因此答案是B项答案 B例4 (2012·浙江高考,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有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问题:材料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把握材料,结合。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