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风”通俗歌曲歌词的审美特征 毕业论文.doc
15页论“中国风”通俗歌曲歌词的审美特征目 录内容摘要 ………………………………………………………………………………………1一、 “中国风”通俗歌曲的盛行与界定 ………………………………………………………1(一) “中国风”通俗歌曲的盛行 ……………………………………………………………1(二) “中国风”通俗歌曲的界定 …………………………………………………………2二、 “中国风”歌词的审美特征 ………………………………………………………………3(一)内容特点…………………………………………………………………………………31. “中国风”歌词的常见题材及意象……………………………………………………42. “中国风”歌词的常见的主题…………………………………………………………8(二)语言特点…………………………………………………………………………………91.丰富的修辞……………………………………………………………………………102.使用或化用熟语………………………………………………………………………103.引用或化用古典文学语句……………………………………………………………114.使用古语词……………………………………………………………………………125.使用方言词汇…………………………………………………………………………126.语序倒装………………………………………………………………………………12三、 “中国风”歌词的局限性…………………………………………………………………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3英文摘要 ………………………………………………………………………………………141论“中国风”通俗歌曲歌词的审美特征【内容摘要】 “中国风”通俗歌曲近年盛行于流行歌坛中,其歌词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尝试选择近年流行的“中国风”通俗歌曲,对其歌词的审美特征作一个较系统的研究 “中国风”歌词的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而多以情爱为主题;注重描绘画面形象,以此呈现场景、渲染气氛 “中国风”歌词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以诗作词;语言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引用或化用了大量的熟语、古典文学语句,使用了古语词、方言等,使歌词语言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最后指出这种文本在创作及传播、接受过程中的局限性关键词】 中国风;内容;歌词;通俗歌曲;审美特征近年“中国风”通俗歌曲盛行,相关的研究从 2006 年至今也随之增多,但总体的数量较少;研究角度虽比较广泛,但深度仍有待加强分析“中国风”歌词的审美特征,将有利于促进此类歌词的创作及鉴赏活动本文对“中国风”通俗歌曲的歌词文本研究,主要是在内容上归纳出常见题材、意象、主题的类别,在语言方面总结其技巧,并指出这种文本的局限性一、 “中国风”通俗歌曲的盛行与界定 (一) “中国风”通俗歌曲的盛行2003 年 7 月,随着音乐人周杰伦的歌曲专辑《叶惠美》的发行,一曲《东风破》席卷了整个华语歌坛,标志着一股流行歌坛的风潮开始刮起周杰伦与其“御用词人”方文山合作,创作了《娘子》 、 《双截棍》 、 《东风破》 、 《菊花台》 、 《千里之外》 、 《本草纲目》 、 《青花瓷》 、 《兰亭序》等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歌曲。
其中这些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的作品,被称为“中国风”歌曲周杰伦也对歌迷承诺过每张专辑里有一首“中国风” 除了周杰伦以外,王力宏、陶喆、胡彦斌、林俊杰、吴克群、后弦、许嵩、李宇春、周笔畅等歌手,也投入到“中国风”的创作中,并发展出不同特点的“中国风” 如王力2宏的《盖世英雄》 、 《在梅边》 、 《伯牙绝弦》等,与陶喆的《苏三说》 ,他们的“中国风”主要使用了节奏布鲁斯的唱法,相比其他歌手的“中国风”明显不同;胡彦斌的《红颜》 、《决别诗》 、 《月光》 、 《林妹妹》等,凄美婉转;林俊杰的《江南》 、 《曹操》 、 《醉赤壁》等,吴克群的《将军令》 、 《老子说》 ,用现代人的眼光阐释了古人的思想;后弦的《西厢》、 《唐宋元明清》 、 《苏州城外的微笑》等,许嵩的《清明雨上》 、 《断桥残雪》 、 《半城烟沙》等,歌词充满了书生气息……这股风势越来越大,新生歌手跃跃欲试,出道多年的童安格、张信哲等也不甘落后 “中国风”歌曲高调盛行,甚至有戏言说“中国风”已经到了“中国疯”的地步不论是对娱乐圈,还是对中国当代社会, “中国风”歌曲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小觊的其中一个有趣的佐证,就是《青花瓷》 (方文山作词)的歌词,三次被纳入中学语文考试题目。
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中国风”歌曲的歌词二)“中国风”通俗歌曲的界定那么,什么样的歌词才能标上“中国风”的标签?方文山认为, “中国风”是具有很高的文化识别度的一种风格歌词作家林夕认为现在的“中国风”歌词模仿了宋词,不过是加入了一些中国元素,试图营造深远的境界,却没有古典的情感音乐人陶喆认为有中国精神、中国思想文化的音乐才能被称为“中国风”音乐中国风”歌曲的定义,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具体表现在对一些歌曲是否属于“中国风”的看法有分歧比如方文山认为, “中国风”并不是他和周杰伦独创的,如《龙的传人》 、 《沧海一声笑》等都是优秀的“中国风”作品而且方文山和周杰伦都把《娘子》当作他们创作的第一首“中国风”歌曲但是音乐人黄晓亮并不认为《娘子》是周杰伦的第一首“中国风”歌曲黄晓亮较早地对“中国风”歌曲作出了界定,并有意识地进行了“中国风”歌曲的创作实践至今许多研究者在研究“中国风”歌曲时,都认同他的定义:“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 (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中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 [1]所谓“古辞赋” ,是指歌词以文言文或古诗词为主要辞藻风格 “古文化” ,是指歌词3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并在其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武术、中药、历史典故等黄晓亮认为,周杰伦的《东风破》是当代华语乐坛上第一首完完全全的“纯粹中国风” 因此以《东风破》为标志, “中国风”开始确立成型虽然“纯粹中国风”的标准很严格,但是决定歌曲风格门类的主导因素,即决定歌曲是否属于“中国风” ,却是歌词陆正兰在《歌词学》一书里指出了歌曲生产与流传有五个基本环节:“(词作家的)歌词, (作曲家的)音乐, (歌手的)表演, (机构的)传播, (歌众的)传唱 ”[2]“这五环节中起最大作用的,并且一开始就起决定歌的门类归属主导的是歌词 ”[3]因此,我认为,如果一首歌曲的歌词符合“中国风”的标准,那么这首歌即使其他因素不符合“纯粹中国风”的要求,也当归属于“近中国风” ,归属于大类“中国风”之下通俗” ,是按唱法将歌曲分的门类,也是按风格分的门类通俗歌曲是当代最容易为大众接受并传唱的歌曲,与人们生活最亲近,数量最多,流行度也最高。
综上,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歌曲发行时间为 2000 年以后的,明显具有古辞赋、古文化特点的通俗歌曲的歌词;并且在本文中统称为“‘中国风’歌词” 二、 “中国风”歌词的审美特征(一)内容特点“中国风”歌词的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而多以情爱为主题注重描绘画面形象,以此呈现场景、渲染气氛或展开情节中国风”歌词涉及的题材广泛,较大地拓宽了歌词的描写范围,并且惠于夹入说唱的新唱法, “中国风”歌词的容量弹性大大增加在四五分钟内,有五六百字的歌词已经很常见,甚至如后弦作词曲并演唱的《过桥》 ,不到 5 分钟的时长,歌词字数竟达 900以上信息量的增大,也使得之前在通俗歌曲中很少出现的意象,在“中国风”歌词中大量涌现,让人们耳目一新中国风”歌词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词作者借鉴了古典诗词的手法,运用大量意象制造画面感,以此呈现场景、渲染气氛如词人方文山在谈歌词创作的时候就指出:“从音乐的旋律中找寻词汇,这本身应该是一个构建画面感的过程 ”[4]后弦是“中国风”歌曲的代表音乐人之一,他谈到《柑香亭》的创作时说: “我经常拿写歌比喻成画画,如果别的歌都用工笔画,要一点点来,那这次就是写意画,几下就有了 ”[5]“中国风”歌词的画面感基于丰富的意象,并且这些意象都具有很高的文化识别度,4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国现代文明主要是学习西方发展而来,因此, “中国风”歌词选取的题材和意象多从中国农耕文明时代中选取,含有突出的怀旧情结其中各种常见的题材与意象,无论是时空设定在中古时代,还是以具有悠远历史的事物为意象,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种排斥现代都市文明的怀旧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风”是歌词的一种寻根现象1.“中国风”歌词的常见题材及意象(1)武侠类“武侠”是一个深深烙上了“中国制造”标志的符号,也因此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题材之一歌词采用武侠题材,可以以武侠世界作为时空背景,或运用与功夫有关的事物作为意象以武侠世界作为时空背景的歌词受到武侠小说的启发,抒情主人公是生活在武侠世界的人物,因而抒发的情感,往往是英雄美人式的生死爱恨、快意情仇,或是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古龙语) ,在争斗中的无奈与悲壮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题材也可归入此类题材中如胡彦斌的《红颜》是这类歌词的代表之一:“剑煮酒无味,饮一杯为谁……你是英雄就注定无泪无悔……这一世英名我不要,只求换来红颜一笑……”表现了“我”在江湖的无奈和对爱情的追求胡彦斌演唱的《月光》 ,董贞演唱的《雕花笼》 ,任贤齐演唱的《风云决》 、 《诛仙恋》 ,张杰演唱的《天下》 、 《征途》 ,许嵩演唱的《半城烟沙》等,都以武侠世界作为时空背景。
当代很多武侠影视、武侠游戏都用这类歌曲作为主题曲,歌曲与影视、游戏等成为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如方文山作词的《黄金甲》表现了一种战争的紧张局势,抒发了“我”在骨肉相残争斗中的悲凉心情,作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曲,相得益彰有的歌词运用与功夫有关的事物作为意象武侠小说和电影把中国功夫神化,让人们渴望超越自身局限、拥有力量的心理得到了满足 “中国风”歌词里出现了大量功夫与冷兵器的名词,而冷兵器本质上就是功夫的延伸以功夫作为意象的歌词,抒情主人公并不生活在武侠世界,而是追求功夫的力量,借此表现出无比自信自强的个性,并且大部分还极大地彰显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有时功夫具体到招式、兵器、门派等意象如方文山作词的《双截棍》 ,有大量与功夫密切相关的词语:双截棍、铁沙掌、杨家枪、金钟罩、铁布衫、少林、武当、马步、任督二脉、太极、轻功……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自信自强与强大的力量5这类歌词还有方文山作词的《祥龙十八掌》 ,后弦作词的《少林寺》 、 《闻鸡起舞》 ,S.H.E 演唱的《十面埋伏》 ,李宇春演唱的《我的功夫》等2) 借鉴历史文学类这类题材主要借鉴了古典诗词、戏曲、小说等,让歌词具有浓厚的文化味,也具有了很强的民族个性。
其中一部分引用了历史文学典故如与“三国”这一历史典故有关的“中国风”歌词,就有方文山作词的《乱舞春秋》 、林俊杰演唱的《曹操》 、Tank 演唱的《三国恋》 又如王力宏演唱的《伯牙绝弦》 ,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后弦演唱的《过桥》 ,引用了“过桥米线”的典故方文山作词的《嘻游记》 ,引述了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和情节,并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阐释:“石头里蹦出一只叫悟空的猴,它打抱不平的样子就像是我传说中猪八戒怎么吃还是很饿,而它跟我一样老是戒不了女色……”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引用小说《红楼梦》典故的,有胡彦斌演唱的《林妹妹》 ,江凯文演唱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丁汀演唱的《梦红楼》等王力宏的《在梅边》 ,。
